在全市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刚才,市财政局通报了今年预算执行情况,对明年预算编制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当前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税收征管等措施,财源基础不断夯实,财政收入规模稳步扩大。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债券资金等支持,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民生支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二)预算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现了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规范预算调整和调剂程序,预算执行进度逐年加快,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财政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扎实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战略走"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绩效为导向,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有效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合理性。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受宏观经济形势、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市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以及基层"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支出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部分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前瞻性、科学性,项目谋划不充分,预算编制不细化、不精准,存在"拍脑袋"决策、"碎片化"安排等问题;一些部门对政策研究不深入,对上级资金投向把握不准,导致部分项目不符合资金支持范围,无法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三是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够。个别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缓慢,存在资金闲置、浪费现象;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项目无法按时实施,资金不能及时拨付;一些部门擅自调整预算、挪用专项资金,违反了预算法及相关规定,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严肃性和安全性。
四是绩效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部门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存在"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不科学,绩效监控不到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未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效益的作用。
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提升预算编制与管理水平。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做好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质量、高标准做好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一)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
一是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财政部门要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预测,充分考虑经济运行、减税降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科学合理确定收入预期目标,既不能高估冒算,也不能留有余地过大,确保收入预算积极稳妥、真实可靠。各执收执罚部门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严格执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做到应收尽收、足额上缴财政,严禁隐瞒、截留、挪用、坐支非税收入。
二是从严从紧控制支出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除刚性和重点民生支出外,其他一般性支出要按照不低于XX%的比例进行压减,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和民生实事。同时,要严格控制新增支出事项,对可干可不干的事项坚决不干,对可上可不上的项目坚决不上,严禁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
三是强化预算收支平衡。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预算,确保预算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对确需新增的支出事项,要充分论证、统筹考虑,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予以解决,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二)突出项目支撑,提升预算编制精准度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项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和核心,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深入谋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带动性、可行性的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核把关,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等进行充分评估,确保入库项目质量高、效益好,能够及时实施、发挥效益。
二是细化项目预算编制。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要求,将项目预算细化到具体实施单位、具体项目、具体金额,明确支出用途和绩效目标,做到项目预算编制内容完整、依据充分、数据准确。对纳入预算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拨付资金,不得"一拨了之",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是强化项目库管理。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入库、出库机制,对入库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清理、更新项目库,确保项目库"有进有出、滚动管理"。各部门要依托项目库编制预算,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三)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完善绩效指标体系。财政部门要会同各部门进一步完善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需求,科学设定绩效目标,明确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确保绩效目标可衡量、可考核。各部门要加强对绩效指标体系的学习研究,熟练掌握指标设定方法和要求,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
二是加强绩效运行监控。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对本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控,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财政部门要定期对部门绩效监控情况进行抽查和通报,督促部门加强绩效管理。
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好的项目优先保障资金需求,对绩效差的项目减少或取消预算安排,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统筹衔接,打破预算资金使用界限,对同类事项、同一领域的资金进行整合归并,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定期清理、盘活各部门沉淀闲置资金,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强化部门间资金统筹协调。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协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项目资金,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项目谋划、预算编制和资金使用管理工作,避免资金重复安排、多头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形成合力。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严格控制竞争性领域财政投入,逐步退出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编制任务。
(一)强化责任落实
各部门要切实履行预算编制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组织专门力量,认真研究谋划本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要求,扎实做好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设定等各项工作,确保预算编制质量。财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调度和审核把关,及时解决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沟通协调
预算编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财政部门要主动与各部门沟通对接,做好政策解读、业务指导等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如实反映本部门收支情况和项目需求。同时,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横向沟通,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要共同协商、达成一致,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三)严格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要会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预算编制规定的行为,确保预算编制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质量不高的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对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同志们,做好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圆满完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