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154/280页)
四、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各项财税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部署,着力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严格预算审核和绩效管理,全力组织财税收入,扎实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及债务风险防范等工作,全面提升财政管理质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财政资源统筹,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一是继续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全力争取上级基本公共卫生等补助资金支持,统筹医保基金和市级财力等,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二是坚持"三保"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预算安排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本运转、保政府债券利息和法定增长资金、保重点项目"顺序安排,确保中央和省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三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做好居民就业、市场主体、粮食能源保供等方面资金保障,财力、资金安排继续向县级倾斜。四是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项目经费审核。继续压缩行政公用经费6%,大力压缩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用于保障重点领域需求。严格执行预算刚性原则,预算按程序批准后原则上不办理追加事项。五是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2022年市级预算统筹安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1.14亿元,高于上年。
(二)聚焦市场主体发展,全力稳住财源"基本盘"。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和涉企惠企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增加经济发展活力,厚植财税收入增长基础。二是用好用实"双碳"利好政策,抢抓煤电产业发展窗口期,支持实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产能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支持煤电产业加快发展,提高煤炭产业对全市财政收入支撑作用。三是全力支持"四新""四化"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加大首位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力度,稳步推进财源建设。四是支持工业倍增专项行动,加大对工业企业发展的激励奖补力度,进一步夯实全市经济增长基础。五是用好专项债券、基本建设资金和"四化"基金等,切实优化资金投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政策效能提升,严格预算支出审核。一是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有序安排预算支出。严格执行《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严格公用经费定员定额管理,严控信息化项目建设,严控临聘人员管理。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未细化至具体项目、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项目成熟度不够、难以预计具体支付时间的,原则上不予安排预算保障。上年绩效评价结果为中或差的,相应压减或不予安排预算。三是优化市级专项资金管理。打破历年市级专项资金安排惯例,根据财力情况合理确定市级专项资金预算规模,原则上一个领域只保留一个专项,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在预算执行中,视财力情况和预算单位项目推进情况,严格审核拨付项目资金,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四)聚焦风险防范管控,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坚决落实债务"七严禁"等债务管理要求,用好用活"黄金十条"等化债措施,大力围绕开源节流做项目"筹钱",把项目摆到突出位置来做;围绕起底研判分类别"清欠",推动清欠见底、落细落实;围绕台账专班合力抓"转固",加快完工项目转固进度;围绕资源资产多方式"变现",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二是从"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加强学懂弄通政策、建立调度通报机制、切实督促履职尽责、把握工作重点难点、提前研判应对策略、调动凝聚工作合力、实施'奖优罚懒'问责"八个方面,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依法依规化解政府债务存量,严控政府债务增量,稳妥有序降低债务率。三是加强债务风险应急处置管理。督促各市区和市属国有企业做好债务舆情风险防范,及时排查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精准制定应对措施,加强统筹调度,管理好社会预期,加快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提升风险防控处置能力,切实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五)聚焦管理改革创新,充分赋能"数字"财政。一是全力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通过完善系统模块,打通各业务环节数据链条,进一步提升财政业务"数据化""信息化",实现财政业务一平台通办、全过程留痕、全覆盖管理。切实转变以往资金安排理念,通过一体化系统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拨款,切实提升预算刚性。二是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强化非税收入收缴电子票据应用,进一步提升非税收入征管质效,以"数据跑腿"代替人员跑腿,优化收缴业务办理方式,切实为民解忧办实事,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建设,实现政府采购网上交易、网上监管、网上服务的全面融合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生态,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六)聚焦向上汇报对接,全力推进争资争项。一是继续用好《六盘水市争资争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将市直单位和各市区争资争项工作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并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压紧压实市直单位和各市区争资争项责任,全力争取上级支持。二是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出台和资金安排动向,充分发挥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等优势,用好中央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省设立"四化"及生态环保、能源基金等利好政策,全力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三是强化项目谋划储备,进一步强化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转移支付等资金管理政策的解读和培训,督促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市区精准谋划项目,力争获得更多上级支持。
(七)聚焦财政监督管理,切实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强化基本民生、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财政资金监管力度,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市、县、乡"分级负责"的原则,督促各市区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切实严肃财经纪律。二是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财政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制度+技术"财政运行监督机制,将绩效理念和管理要求嵌入财政监督各环节,加大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力度,全面构建财政大数据、全流程、全覆盖监督新格局。三是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推动预决算公开常态化管理,加大对预算单位公开情况监督检查力度,认真做好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打造"阳光"财政,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