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230/280页)
二、坚持把专题调研作为统计监测评价的着力点
青海调查队系统将继续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步伐,紧扣省委省政府重要部署,紧盯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形势,聚焦"六稳""六保"开展专题分析研究。今年将完成关乎经济发展、社情民意、政策实施等方面,涉及居民收入、消费、就业及粮食、畜牧业、工业等领域的12项专题调研,并通过《调查研究》《调查要情》上报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统计监测的客观性、预警性和有效性。锚定青海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国家调查队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优势,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开展重点产业监测,计划于11月完成《调查年鉴》编印,准确、及时、全面反映青海省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成效,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调查信息多样化需求,勠力同心在为地方党政科学决策服务上再发力、再突破、再提升,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客观、准确、详实的统计数据支撑。
三、坚持把统计现代化改革作为统计监测评价的保障
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青海统计调查现代化改革规划》目标,奋力推动制度方法研究现代化、统计技术手段现代化、调查服务能力现代化、系统治理水平现代化,不断培育和壮大"国家调查"品牌。积极推动统计调查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高标准推进OA办公自动化,努力探索大数据、部门行政记录、遥感测量、微信小程序等信息技术在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运用,持续加大"畜牧E调查"、住户调查电子记账、农民工监测"E调查"和电子问卷调查推广力度,着力破解入户难题。夯实统计调查基层基础,提升基层基础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畜牧业分县数据质量,抓紧抓实以县为主体的粮食产量面积调查,探索编制省级PMI指数,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优质调查服务。充分发挥智能数据终端在统计调查工作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源头数据报送自动化,实现从调查对象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直报,面向社会公众积极打造统计调查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青海调查"微信公众号,为公众获取统计调查数据提供便捷、高效渠道。
四、坚持把统计法治建设作为统计监测评价的抓手
始终将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抓紧抓实抓好,切实增强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完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积极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筑牢统计法治之基。严格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年内计划对青海省3州6县及2个非国家调查县开展"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违法行为,深入探索统计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方式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推动形成高效协同的监督体系,发挥统计法治之力。强化统计普法宣传,继续利用"9.20中国统计开放日""12.4宪法宣传日""12.8统计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等载体,坚持集中性普法和经常性普法相结合,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厚积统计法治之势。
五、坚持把提高统计调查人员能力素质作为统计监测评价的关键
青海调查队系统在提高统计调查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建立教学相长机制,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实现以教促学、以学带教。进一步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平台作用,以学习促提升,以提升促业务,组织青年骨干开展业务轮讲,通过讲政策理论、讲形势任务、讲工作实务,拓展统计调查岗位技能培训渠道。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组织信息分析撰写、统计建模等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突出工作业绩的优秀统计调查工作人才,落实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提升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进一步完善辅助调查员和调查对象培训制度,利用视频会议、直播软件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组织经常性的交流互鉴,全面提升辅助调查员和调查对象业务能力。
青海调查队系统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增强依法统计责任意识,铸牢"26个不得"思想防线,大力弘扬"为民调查崇法唯实"的新时代国家调查队精神,进一步促进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更加优质的统计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呈现"三大特点":极核功能显著提升五区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城镇体系加快优化完善
近日,省统计局发布分析报告,对五年来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极核功能显著提升,成都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稳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
2021年成都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达到19917.0亿元,相当于2016年的1.7倍,稳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7.0%,比2016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人均GDP达14667美元,实现从中高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的历史性跨越。
二、五区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协调性显著增强
成都平原经济区做优做强成都国家中心城市,推动区内各市融合发展,打造高水平区域发展共同体。支撑作用显著,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达32927.8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比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川南经济区围绕打造全省第二增长极、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发展目标,推进宜宾、泸州沿江协同发展,加快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经济总量连续突破三个千亿关口,GDP从2016年的5217.5亿元增至2021年的8761.0亿元。川南经济区经济增速领先五区,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五区首位。
川东北经济区着力推进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GDP从2016年的5223.7亿元增至2021年的8230.2亿元,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居五区首位。
攀西经济区着力推动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达到3035.1亿元。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6%,比2016年提高0.3个百分点;钒钛、稀土精深加工和应用产业加快发展,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工业增加值迈上千亿台阶,达到1081.4亿元,工业化率达35.6%,居五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