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1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在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流动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跟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面临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社会融入的困难等诸多问题。关爱保护流动儿童,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署下一阶段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流动儿童作为社会变迁的直接见证者和参与者,其关爱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未来的需要。以下,我将从几个维度深入阐述其重要性: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流动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理应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权益。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关爱和保护流动儿童,就是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享有安全成长环境的权利,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从而缩小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的差距,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流动儿童家庭往往面临经济、文化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有效缓解,可能会转化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关爱保护服务体系,为流动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有效缓解其家庭困境,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培养流动儿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为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奠定基础。

推动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流动儿童作为未来劳动力的潜在来源,其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爱与保护,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和生活水平,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彰显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爱和保护流动儿童,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关怀,更是对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的追求和体现。它彰显了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责任和担当。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流动儿童新特征新需求

流动儿童群体特征发生深刻变化。从社会最初关注流动儿童至今已有近3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流动儿童群体的内涵和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7岁流动儿童7109万人,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为23.9%。其中,省内跨市和跨省流动儿童分别为5647万人和1462万人,分别占比为79.4%和20.6%。数据显示,流动儿童的流动距离从远距离跨省迁徙向近距离区域内部流动转变,流动方向从"乡-城"向"乡-镇"转变,流动频率从城乡多次切换向城市随迁常住转变。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还出现了在父母迁移居住的城市出生和成长的"二代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出生后迁到户籍地及其他地方生活的"返迁儿童"、城市新就业形态未成年工等新群体。这些流动儿童内部的亚群体在成长环境、社会融合和未来期待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流动儿童家庭存在差异化需求。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流动家庭对儿童照料形式的安排。受教育水平低、收入较低的流动人口家庭更倾向于做出让流动儿童返回户籍地的决定。而受过高等教育的流动人口家庭,他们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以及对相关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等各方面都有着较高需求。这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教育结构呈现的"低降高升"趋势相吻合,即: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而大学及以上受教育水平人口的比例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在政策设计和服务供给方面针对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新特征、新变化提出新的思路与解决方式,以使流动儿童能够在流入地获得公平公正的成长机会。

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仍面临持续性挑战。长期追踪研究流动儿童的《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指出,尽管近年来流动儿童权益保障获得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三大未解难题:一是流入地就学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儿童的情感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三是社会融入问题依然突出。还有研究发现,流动儿童还面临着社会支持体系相对薄弱、家庭支持能力有待提高、困境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总量不足且存在专业化短板、低龄城市流动儿童照护服务严重短缺等挑战。当前开展的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亟须将这些持续性、结构化难题作为工作目标和攻坚重点。

三、全面推进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

一要拓展政策面向,提升城市流动儿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是城市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重要抓手。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需深化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因户籍身份差异造成的福利差距,加速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进程,为流动儿童获得高质量公共服务奠定社会基础。还需推动供给侧改革,立足新时代流动儿童的新特征,逐步将当前有关流动儿童权益保障政策面向主体从以农民工子女为主,扩展至全部城市常住儿童;在教育、健康、文体休闲、心理服务、家庭支持等公共服务供给上,面向城市所有儿童群体提供平等享用机会和获取途径,缩小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公共服务差距;还应针对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合和归属感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细化流动儿童的社会情感和心理健康支持措施,实现流动儿童公共服务从"均等化"向"均衡性"递进。

二要增强社区力量,夯实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的基层基础。为满足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对美好生活需要,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的思路需从应急救助、兜底保障转向常态支持、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加强社区服务基础,为流动儿童提供持续性服务赋能。一方面,需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为抓手,加大对城市流动人口集中区域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为流动家庭提供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普惠性托育、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培训等服务,保障流动儿童在身心发展各阶段均能获得高质量服务。另一方面,需积极发展社区支持网络,引导和鼓励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参与社区治理,在培养流动儿童社会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所生活的城市产生归属感、对周边社区负有责任感,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情感基础。

三要聚焦突出风险,开展困境流动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相对薄弱的家庭监护和社会支持状况,使流动儿童遭受照料疏忽、校园欺凌、暴力侵害的风险更高。此外,当前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多与户籍挂钩,困境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获得持续性关爱保护服务难度较大,有时会面临从户籍地和居住地社会救助体系"双重脱嵌"的窘境。因此,需围绕困境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风险开展专项行动:在内容上,将社会工作个案服务范围拓展至社区常住儿童,强化困境流动儿童的风险排查与跟进服务,加强对家庭监护不当或监护缺失流动儿童的巡视探访,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台账;在机制上,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信息交流、线索移送、联合调查、案件通报、专业咨询等机制,加快推动各部门之间未成年人数据的对接,加强对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权益保障、家庭抚育等动态监测和研究,为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同志们,关爱保护流动儿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