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民生项目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2024年民生项目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为民办实事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更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折不扣兑现庄严承诺,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刚才,各部门分别汇报了牵头实施的民生项目进展情况,总体来看各项目有序推进,能如期完成,但也有部分项目存在滞后的情况。各部门要牢记办好为民实事,是党委政府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有诺必践、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要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锚定目标、科学谋划、认真组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心用情办好一批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有呼必应解民忧,推动民生诉求办理质效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要解难题,坚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敢于动真碰硬、攻坚克难,推深做实说"不"提级管理等制度,聚力解决一批民生领域"老大难"问题,以重难点突破带动整体性提升。要真满意,以态度换取信任、用结果消除疑虑,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切实把工作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群众满意上。一是健全"民呼我办"统一受理机制。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横向联动、上下贯通的受理办理体系,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事必办。根据群众诉求内容通过分流转办卡的方式第一时间报负责信访事项的领导。根据领导批示情况及时转交负责人进行限期办理。建立跟踪机制,对即将超期的分流转办卡,及时提醒承办领导或者承办人。对处理完毕的分流转办卡,准确掌握完成质量、诉求人满意情况。按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进一步压实压紧责任,调度工作积极性,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二是健全"急事急办"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包片联系、入户走访、一线办公,与群众直接接触,了解社情民愿,做到"全覆盖"察民情,推动群众需求快速解决,提高办事效能。对办件所涉及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或需分步解决的,做好诉求者的沟通反馈。对办理群众事项情况,实时监控、定期汇总,分类梳理办结率、满意率、超时提醒和督办次数,对办结率和满意率不高的,取消评先选优资格,让真心为民服务、办实事办好事的受褒奖得实惠。三是建立健全综合研判机制。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掌握信息,对群众日常需求诉求,坚持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分析研判普遍性问题和共性需求,密切联动,攥指成拳。针对不合理的需求,安排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和法制宣传工作,理顺情绪、讲明政策,争取群众理解;针对合理的需求,按照问题属性分类,实行"台账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筛选出村民的重叠性需求并优先解决,以"定量"的方式,确定是多数人的需求还是少数人的需求。针对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统筹解决,找准靶向定位,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解决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到发现一个问题、治理一类问题。
第二,办好实事顺民意,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在各项改革实践中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这进一步说明了坚持问题导向,是提升改革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关键措施。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为突破口,其根本要点在于基于现实情况深入洞悉问题本质、明确解决路径。应当深入调研,明确问题关键、找准要害所在,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群众最难处见行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一是找准为民造福的实施路径。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和强烈反映的利益问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出发,多到基层一线去走访调研,多问他们需要什么,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二是激发同心协力的内生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离开人民群众我们便一事无成。办好事办实事要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才能真正让群众的事一起商量着办,各项民生小事实事都能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各项改革成果和发展福利都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三是提升幸福生活的成色品质。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要从群众实际感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始终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真正将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变成我们的"操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第三,真抓实干赢民心,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民生实事的统筹协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具体、抓深入,牵头部门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要求,真正以一条心、一股劲下好"一盘棋"。深化认识抓民生,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站位中增强使命感,在肯定成绩中增强责任感,在找准短板中增强紧迫感,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渠道、广覆盖宣传民生工作政策、进展及成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引导更多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一是设身处地调研。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将重心下移,带着课题、沉到农村、企业、基地去,摸清基层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建立民生实事台账,制定承诺亮诺践诺清单,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把办理民生实事的路径找准、对策找实,确保抓一件成一件。要学会换位思考,对群众需求合理的事项要坚持"马上办",不因工作滞后伤及群众感情;对群众需求不合理的事项要正面引导,做好政策解释;对群众需求特别强烈的民生实事要提前介入,权衡利弊,创造条件加以解决。二是抓住期盼重点。"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扎实开展"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走访调研活动,找准制约发展的焦点痛点难点问题,借鉴"千万工程"经验,高效推动民生实事办理,想方设法为基层减负,把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办到点子上,办到群众心坎里,交出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三是狠抓落实推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要针对民生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狠抓落实推动。认真分析研究办理民生实事的各种条件,既要明白哪些是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条件,又要思考哪些是可以创造的条件。对办理民生实事的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分析够、研究透,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有超前预案和应对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要有充分评估和解决方法,确保办理民生实事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敢于担当之勇、破解难题之智,看准了的就抓紧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把民生实事办成办好,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民生工作事事关乎百姓衣食冷暖、件件体现群众幸福质感。办好民生实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党委政府的明确要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各部门要坚定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不折不扣、用心用情、一件一件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谋划明年民生实事要下足"绣花功",必须科学精准、善作善成。
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做到市民的诉求和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民生实事就要谋划到哪里,聚焦市民群众关心关切,针对性研究、做到"有需必应";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谋划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新举措;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做到公共服务供给以人定量、以需定供,进一步细化工作"颗粒度"、提高民生实事可及度;坚持统筹联动、集约节约,把谋划实施民生实事与拼经济搞建设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控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禁以民生为名搞新的形象工程,坚决把资金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