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文章-40篇(第14/42页)
20世纪60年代多次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领导干部"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
自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高指标和"共产风"盛行,主观上的工作失误和客观上的严重自然灾害,导致进入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很快就意识到,"不明了情况是很危险的",原来的许多认识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当务之急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怎样才能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呢?毛泽东认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是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下去搞调查研究。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为此,他三次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第一次是1960年底至1961年初,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说:"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第二次是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希望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第三次是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一些干部:"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他还强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书面报告也可以看,但是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是不相同的"。
在三次提倡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期间,毛泽东特别强调:"现在我们中央搞的文件,如果没有具体措施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58年4月30日,对广州棠下的群众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那天下午,毛泽东突然出现在广州市郊的棠下农业合作社里,听取了大家对合作社的反映和当年早稻生长的情况、农民的副业收入和生活情况,并实地察看了水稻试验田。此后,广州市棠下村达善大街27号被辟为"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馆",毛泽东此次展现的调查研究之态度,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中,针对当时党内许多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瞎说一顿的倾向,他尖锐地作出批评,指出要"努力作实际调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领导干部"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
毛泽东对调查研究身体力行。早在主持广州农讲所工作期间,他就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自带领学员到韶关和海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八次来到广东,深入工厂、农村和部队开展调查研究,接触普通劳动人民,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1961年3月,他在广州主持召开"三南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调查研究特别是干部亲自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要求各级书记要"作系统的亲身出马的调查,而不是老爷式的调查"。
回首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深入调查研究始终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一件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到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广东。六年后他再次视察,从珠海到清远,从深圳到广州,调研足迹遍布广东大地、深入群众心中。放眼全国,总书记也始终坚持考察调研,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
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点措施就是调查研究。开展好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同时,必须注重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具体接地气,切忌一刀切、表面化,坚决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身入心至搞好调查研究,我们一定能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各项事业乘风破浪、再创佳绩。
老一辈革命家是怎么搞调查研究的?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从老一辈革命家的调研故事中汲取思想智慧,对我们今天做好新时代调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一生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开创者。毛泽东同志搞调查研究常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采取同志式、讨论式、商量式的态度,把群众当作真正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浙江人多地少,旱灾、水灾、风灾、虫灾连年发生,粮食产量很低,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毛泽东同志对此忧心忡忡。
毛泽东同志在杭州主持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期间,曾就浙江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展开调研。1954年年初的一个早晨,毛泽东同志又工作了一个通宵,但他说想去杭州市郊的新登县(1958年新登县建制撤销--编者注)看看那里的农业合作社。天刚蒙蒙亮,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毛泽东同志已和随行人员乘车来到新登县。下了车,又步行了一两公里。那天早晨很冷,路边积水结了冰,脚踩在路面冰碴子上,咯咯作响。
毛泽东同志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健步走在前面。路旁出现了一个自然村。村里有十多户人家,大多姓王,村旁有一个舂米的水碓,因此村名叫王家水碓村。1953年年初,这个村的大多数农民自发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在村口,毛泽东同志和一位老大娘拉了一会儿家常,便朝着她所指的民兵连长兼会计王关林家走去。
在王关林家,毛泽东同志亲切地问了他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王关林一一作了回答。接着毛泽东同志又十分仔细地问了"农民是不是都自愿入社""耕牛、大型农具如何折价""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红""如何记工算账"等问题。王关林说:"农民入社都是自愿的,年终分配都是按政策办的。原来有几户中农担心吃亏,不想入社,看到我们增产增收,都要求入社。"毛泽东同志听后高兴地说:"还是组织起来好。合作社增产增收了,大家就会自愿参加。"王关林还告诉毛泽东同志:"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劲头很大,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造田地,生产很好。过去水稻亩产只有200斤,现在可达到400斤。今年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开始试种连作稻,这样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达600斤。"毛泽东同志详细了解了连作稻插种时间与方法后说:"好,这要好好地推广。"
上一篇:机关单位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下一篇:公司员工培训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