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论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文章-40篇(第16/4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61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1分钟

在伯延调查过程中,周恩来发现社员最担心多征购粮食和挤掉他们的自留地,便当着地委、县委、社委负责人的面,保证不收回分掉的自留地、不再以自留地顶口粮指标。

通过认真深入的调查,周恩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5月7日他向毛泽东汇报了调查情况,谈了四点看法:第一,食堂问题。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目前主要解决如何解散食堂和社员回家后如何做饭的问题。第二,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第三,社员迫切要求恢复高级社时的评工记分办法。包产到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的办法能够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势在必行。第四,邯郸专区旱灾严重,麦收减产。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在此期间,毛泽东还收到其他领导人从各地发来的调查报告,普遍不赞成办公共食堂,不赞成在分配上实行供给制。

当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讨论并修改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形成修正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修改:一是取消供给制;二是规定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实际上取消了公共食堂制度,为国民经济调整开了个好头。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周恩来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说:庐山会议以来,由于我们缺乏分析,而把反右倾和工作上的问题混淆起来,更重要的是没有实事求是,所以尽管想搞好一点,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劳动关系上的命令主义,上层建筑上的规章制度一般化、简单化,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作风上的"五风"问题,有些问题在理论上也说不通。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周恩来说:"那时,就是有点革命,不能深思熟虑,不能冷静下来。""欲速则不达,跌了大跤。"刘少奇在一旁插话说:"看来,搞社会主义光有好的道德、好的感情、好的干劲不行,还要适应客观规律。这一跤是要跌的,跌得越痛越好,跌得不痛就感受不深。"

周恩来主持的邯郸调查和其他领导人主持的调查研究,促使中央逐步纠正了前一阶段一些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制定出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从而为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仅使党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而且对推动全党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身作则,推动各级干部动起来、深下去,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周恩来:这一回,看到实际情况了

1961年5月3日上午10时许,几辆吉普车悄然停在了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伯延村的农机站门前。从车上走下来的是身穿灰色棉布中山装,脚踩一双半旧圆口布鞋,眉宇间挂着深深忧虑的周恩来同志。

当时,三年"大跃进"已经给生产带来严重问题。特别是农业,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同志来到了伯延村实地调查,重点考察食堂、供给制和包工包产。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刘伯承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1958年大办人民公社后,伯延与周围的17个自然村落5000多户农民合成一个公社,人口2.7万余。此时的伯延,已是困难重重。

周恩来同志一到伯延,片刻未休息,就在伯延公社办公室召集了11名社队干部开座谈会。公社和大队领导从秘书马列那里得知了总理要在社员食堂吃饭的消息,便精心准备:让社员提早把饭打走,再端出做好的面条、馒头、稀饭和红薯。这样一看,好像的确如公社和大队领导汇报的那样,食堂虽然吃得不好,但能够让社员放开肚皮吃饱。

周恩来同志吃完饭,什么也没说,留下粮票和饭钱,走了。

第二天中午,周恩来同志突然提出,还要到社员食堂去吃饭,而且不是到昨天去过的食堂。社队领导都慌了。他们以为总理昨天去社员食堂吃过一次饭后,就不会再去了,因此没有作任何准备。周恩来同志快步走进一个社员食堂。炊事员和司务长见总理突然来到,赶忙把剩下的玉米糊糊和代食品盖上。跟随的公社领导对周恩来同志说:"总理,食堂没有饭了,还是回公社去吃吧。"

周恩来同志不说话,径直奔向灶台,揭开锅盖,锅里还有些能照出人影的玉米糊糊。

"这不是还有吗?"周恩来同志问。

"这是炊事员们吃的。"有人回答说。

"那好嘛,我与炊事员一块儿吃。"说着,周恩来同志和炊事员、司务长一一握手。炊事员拿来一个大碗,给他盛了一碗玉米糊糊。总理接过碗,喝了一碗玉米糊糊,还掰了一块代食品尝了尝。吃完后,照例交了一两粮票和5分钱。周恩来同志走后,人们慨叹道:"总理的眼睛该有多亮,一看就知道头一天的食堂是有准备的。这一回,总理看到实际情况了。"

刘少奇:是我们请教你们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还认识不足,经验不够,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1961年4月至5月间,刘少奇同志到湖南宁乡、湘潭、长沙三县农村蹲点调查44天。所到之处,多是光秃秃的山头、荒芜的田野、炊烟稀落的村庄。

4月13日,刘少奇同志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干部座谈会上讲话。他一开始就讲,这次调查"是我们请教你们,向你们学习,到底是你们帮助我们,帮助中央,还是我们帮助你们?第一,是你们帮助我们;第二,才是我们帮助你们。你们不帮助县委、省委、中央,那中央的政策,省委的政策,县委的政策,就不会正确。所以,中央也好,省委也好,县委也好,要靠你们帮助,就是说要靠老百姓帮助"。

调查中,他先后在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万头猪场"的饲料房住了7天,在天华大队阴冷潮湿的大队部土砖房中住了18天。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召开基层干部和社员座谈会,深入田间山林、乡村医所、公共食堂、社办企业和农民家庭走访。44天的调查,他有33天吃住在农村,开了2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11个生产队,和基层干部群众个别谈话上百次。他一家家调查,揭开农民家的锅盖,尝农民当作口粮的野菜和糠粑粑;他打开农民家的碗柜,发现油盐坛子里只有盐,苦涩地说,油盐坛子名不副实啊;他甚至拨开人粪,查看农民吃的究竟是什么,发现里面尽是野菜等粗纤维食物残渣。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