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文章-40篇(第8/42页)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历时两个多月,他先后听了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随后,他又用了6天时间,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为进一步了解各地方的工业、运输、财贸等方面的情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还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从10个方面准备经济工作的汇报材料,并提出:汇报材料中"应当有形象的材料,有批评,有议论,有主张。不要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内容好,写得有骨有肉,生动活泼,不妨长一点,否则宜短,几千字也可以"。就是在这次集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阐述了两个多月来中央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些认识成果。毛泽东后来在谈到《论十大关系》中的重要思想是怎么形成的时,曾这样说过:"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34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这次调查,也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经济工作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系统调查,成为我们党全面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开端。
20世纪60年代多次倡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领导干部"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
自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高指标和"共产风"盛行,主观上的工作失误和客观上的严重自然灾害,导致进入6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很快就意识到,"不明了情况是很危险的",原来的许多认识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当务之急是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怎样才能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呢?毛泽东认为,首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是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下去搞调查研究。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为此,他三次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第一次是1960年底至1961年初,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号召说:"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第二次是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希望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第三次是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一些干部:"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他还强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书面报告也可以看,但是这跟自己亲身的调查是不相同的"。
在三次提倡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期间,毛泽东特别强调:"现在我们中央搞的文件,如果没有具体措施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搞调查,留下了许多调查研究的精彩篇章,这对于摸清经济社会各方面实情,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调整,克服严重困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毛泽东发起的这次全党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对转变党的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也为我们党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作出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与调查研究②
毛泽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告诫做领导工作的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能力、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引。
毛泽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是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革命战争年代,他通过密集的调研,写出许多调查报告名篇,如:
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年,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进军,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遭到了国民党和土豪劣绅的诋毁和迫害,也遭到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怀疑和责难,有人说"好得很",也有人说"糟得很"。为了回击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诽谤和责难,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最迅猛的湖南进行考察。在32天时间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每到一地,都要"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毛泽东亲自操笔把实地调查的情况写成报告。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全文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报发表。4月,汉口长江书店出版单行本,瞿秋白为单行本作序。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革命党人要极端重视农民运动,要支持农民的革命举动。特别指出,贫民群众是革命的先锋、中坚和元勋。报告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革命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报告认定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提供了支撑,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件。
2.《寻乌调查》。1929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奋斗,不仅巩固和扩大了红色区域,红四军本身也得到很大发展。但在红四军党内,却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严重化的现象。有些人把共产主义决议和苏联经验奉为经典,致使许多正确的主张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党内团结也受到破坏。1930年3月,红四军先后攻占了大余、南雄、信丰、安远、会昌、寻乌等地,因分不清城市商业与地主财产的区别,一度将城市商业店铺查封、没收,造成城市生活不便,引起了城市贫民不满。毛泽东高度重视这些问题。5月4日,他率领红四军二纵队来到寻乌县城,徒步对县城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一连十多天召开调查会。通过调查,毛泽东懂得了城市商业情况,掌握了土地分配情况,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确立土地分配"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实际依据。
对于寻乌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非常珍惜,经过长征带到延安,直到1937年筹备出版农村调查文集时才送到出版社,后来因故推迟到1941年正式出版。全国解放后,为指导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毛泽东又将《寻乌调查》细读了一番,亲笔将第五章《寻乌的土地斗争》作了精心修改,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1卷。
上一篇:机关单位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下一篇:公司员工培训提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