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共青团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
2024年度共青团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
2024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V发展的战略要求,紧扣中心任务,扎实强化党的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致力于推动共青团的改革创新。
一、履职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高度把握青年思想政治航向。一是坚持"青年化"理念,着力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积极组织团干部赴基层锻炼,加大对新就业形态青年、归国留学青年等群体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力度。自2024年以来,累计选派和调配青年干部达150人次。二是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根据党组要求,定期进行新媒体平台如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的舆情风险排查,实现全年重大舆情事件零发生。三是努力开展青年人才储备工作。出台《市级优秀青年人才储备管理办法》,在全市开展优秀青年人才征集,已纳入储备库优秀青年人才132名。
(二)强化组织建设,高标准筑牢基层引擎。一是全速推进不达标党支部的整顿工作。对照标准深入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现已圆满完成整顿。通过整改,进一步规范党务工作、健全工作机制。二是实行支部工作提示制度。每月编发一期《市委团机关支部工作指引》,为各支部提供工作参考,督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2024年,共编发工作指引65份。三是定期举办党务工作者培训。邀请专家定期开展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各支部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自2024年始,已举办培训班10期。
(三)聚焦核心职责,高效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一是大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根据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本市"街镇青春行·社区青年建功新时代"活动品牌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24〕15号)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做好试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已形成特色品牌项目8个。今年将继续深化区域化团建格局的拓展,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广"青春助力计划"等活动。二是构建区域化团建格局。加强全市各级团组织之间的联动,充分发挥区域团组织的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区域化品牌活动。活动如"青春伙伴行动"、"白玉兰广场大赛"等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形成了显著的品牌效应。三是实施"青马工程"教育计划。探索与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开设"青马大讲堂",为青年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已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10期,合计120课时,培训学员超过300名。四是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参与各类主题志愿活动。活动如"点亮微心愿"、"爱在重阳"等公益服务项目,广泛动员了广大团员青年参与。2024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共开展志愿活动180余次,累计服务时间5000小时,惠及服务对象45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建队伍力量薄弱。当前,专职团干部配备不足,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难免感到力不从心;而兼职团干部大多身兼多职,能投入到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此,我们将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工作效率,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力量。
(二)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缺乏创新。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执行过程中创新手段不足,形式较为单一。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探索新颖的教育管理方式,以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不够深入。团市委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多集中于共青团相关工作的汇报和请示上,双方在工作思路、内容等方面的交流较少,导致部分共青团工作未能获得政府部门有力支持。对此,我们将在工作方法上积极改进,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以争取更多支持与帮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从严管党治团,夯实政治根基。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确保共青团工作始终与党的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要定期向市委汇报重要工作,并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努力纠正不良作风,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强化基层党建基础,打造创新阵地。实施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团市委机关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形式,规范组织生活,顺利完成机关党总支的换届选举。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发展理念,深化"青春耀北外"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打造精品项目,完善长效机制,并将党建考核指标纳入团市委机关支部考核体系。深化区域化团建工作机制,总结"青春行动"经验,推进团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建立交流群等方式,加强团员青年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提升党性修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实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党委领导机制,规范议事和决策流程。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双重组织生活。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和培训,将廉洁、法治和国家安全等教育融入青年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史学习和理论竞赛,定期组织参观教育基地活动,鼓励参与各类证书考试。在青年群体中,推广主题教育活动,利用节日和社会热点,开展主题团日和实践活动,建立青年诉求响应机制和服务链,形成广泛覆盖的青年好友圈和服务圈,实现常态化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