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33篇合集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86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6分钟

"奋斗的人生最精彩"

记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战略发展部副部长 李昆

无论什么事情,无论别人怎么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不会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原则,就不会随波逐流。30余年寒来暑往,从一名职业高中毕业生,经过在工作岗位上攻读大专、大学学历,以及丰富的岗位历练之后,现任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战略发展部副部长的李昆已经成为一名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走上了人生的新高度。

岗位上的"九死一生"

2019年8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站在营口港办公大楼落地窗前的李昆,或许永远也无法忘记31年前在海边险象环生的那个夜晚。

1988年的冬天,大风雪弥漫着整个营口港,港口不得不临时停止作业。几名在海港值宿的工友在海边的简易土房里生起了炉火,把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李昆从港口巡逻回来,一开门,一股冷气夹杂着雪花吹进来。

"我看了一圈,没啥事,大伙儿安心吃饭吧!"李昆褪下手套,一双冻得红肿的手在炉火上来回烤着。夜渐深,有的工友不自觉地靠在墙上打起了盹儿。"这样睡着怕要着凉,大家回宿舍去睡吧,我在这里守着。"李昆用手把睡着的工友们拽醒,让他们回去休息。

不一会儿,房间里就只剩下李昆一个人。他拽了两把木制的简易长椅子,并在一起搭了一张"简易床"。由于劳累和气温低的缘故,不一会儿,李昆就沉沉地睡着了。睡梦中,他感到越来越憋闷,"好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一样 "挣扎中,李昆迷糊地微睁开双眼,房子里的空气已经让他感觉无法呼吸。

"不好,可能煤气中毒了!"此时,李昆全身已经无法动弹,只有眼睛还能动,手还有一些感觉。他艰难而无力地抬起右手,向身体右侧靠着的墙壁上的窗子敲击过去 力量太微弱了,天气太冷了,窗子被冻住了!李昆眉头紧锁,依然不屈服地向窗子敲击过去 毕竟是简易土房,窗子的玻璃并不结实,随着"哗啦"一声,一块玻璃被敲掉了!立刻,一股冷风夹杂着雪花冲进屋里。胸口剧烈起伏的李昆,慢慢地呼吸着这刺骨却救命的新鲜空气

李昆得救了。事后,面对工友们敬佩而又带着歉意的目光,李昆的话语亲切而坚定:"作为班长,我是最应该留在那里值宿的人,而保护我们的队员,同样是我的责任。"

这是李昆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人们未曾想到,一位刚满20岁的年轻人能如此透彻地诠释生与死、岗位与责任。一时间,人们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好样儿的!"

原则问题不能含糊

对岗位的坚守,对职责的担当,让李昆留下了一个坚持原则的硬朗形象。在李昆的心中,营口港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家"的利益从来不容侵犯,坚守岗位的原则更是如此。

在一次工会信访事件中,李昆遇上了难题。

来找李昆的,是一位20世纪60年代末曾在营口港工作的退休干部,退休时的待遇级别属于正县级。当老人走进李昆办公室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能不能给我撑腰?我可是看着你在这个单位里成长起来的。"如此的"见面仪式",让李昆感到压力不小。此前他也听闻多个部门反映,这位老同志几次三番地来上访,时间跨度很大,也不顾及单位工作时间,几乎每次来,同志们都不得不"退避三舍"。李昆了解这个情况,但他却没有躲避。老人表述自己一开始曾在港口装卸队工作,工资是每月77元,后来又被调到机关工作,工资就变成了每月50元。在他看来,他这样的条件符合政策规定,要按照国家"'以工代干'的人员应当继续享受工人时期的工资"这一规定执行。因此退休以后,他一直来上访,想补回当时"漏掉的"2年多的工资,大约5万余元。

"如果真的是应该给人家补的话,我必须据理力争;但如果真实情况不是这样,就必须坚持原则。"李昆不辞辛苦地奔波于营口市大大小小的相关机构,上到市委市政府、下到具体分管部门,几个月过去了,没有找到任何线索能够证实当年的情况,只是在市委找到的一份"文革"初期的会议记录中有这样的说明:"应当补齐这位同志的工资款。"但在后续的文件中,并未找到下达执行的痕迹,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判断:"是不是确实存在着无法下达执行的情况?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无法下达执行?"无数个日夜,李昆想着这个问题,一时间夜不能寐,差点病倒。关键时候,一位当时负责人事工作的同志反馈,说这位老同志从一开始参加工作时就是干部身份,到装卸队时是以下派身份去锻炼的,锻炼完成以后又抽调回机关,因此不存在以工代干的问题。这仿佛给李昆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了确认事实真相,他再次找到市委相关部门,按照新的思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又找到了一份营口港务集团1979年提交给市委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清楚地记录着该同志不符合"以工代干"条件。

做了有理有据的明确答复后,上访者心悦诚服。李昆长长地舒了口气。过程虽然艰辛,但经过努力化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上访事件,李昆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与营口港务集团同进退

30余年与营口港务集团共同成长,李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学着用文字记录营口港的发展足迹,用照片留存营口港的壮丽美景。慢慢地,一个写得一手好文章、掌握一流摄影技术的青年形象,在营口港大家庭里逐渐丰满起来。这个既能脚踏实地干活儿、又能静下心写好文章的李昆,逐渐得到了组织的重视和重用,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征途。

从理货班到营口港团委,再到担任营口港丰大酒店、营口港外理公司领导职务和沈阳港(集团)有限公司领导职务,及至如今的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兼战略发展部副部长,李昆在营口港的不同工作岗位上都曾厉兵秣马、挥汗如雨,创下了佳绩:他认真总结营口港务集团团委工作经验,拟定并签发申报材料和文件,经过上级管理机构的严格筛选和层层选拔,营口港务集团团委最终获得了"全国红旗团委"的殊荣;他拟定并签发为营口港丰大酒店申报五星级酒店的诸多材料,最终让营口港丰大酒店"突出重围",在众多竞争酒店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成为全国五星级大酒店,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泉因飞壑而成瀑,人因历练而成贤。李昆自己也在荣誉的激励下,不断挑战着一个个事业高峰。2000年5月,李昆被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2002年4月,被共青团营口市委、营口市人事局授予"营口市共青团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9月,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全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2007年5月,被辽宁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旅游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5月,被辽宁省旅游饭店协会授予"辽宁省旅游饭店业十大领军人物"称号;2018年6月,被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全省工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荣誉来自组织的信任与肯定,而收获荣誉与人生价值的李昆依旧从容淡定、一如既往。"信仰激励我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的人生最精彩!"李昆这样说着,随手拿起自己的单反相机,朝向洒下余晖的红日,按下了快门。

"尽责"书记 "暖心"大哥

记大港石化公司"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张人才大港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 马井生、杨永辉

张人才身兼大港石化公司维护车间和莱特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他从事政工专业工作近30年,不论在任职时间上,还是在业务素质上,都算得上大港石化政工的"老资格"。他是大港石化优秀党务工作者,也是中国石油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是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张人才看来,从事政工专业工作,只有自身各方面过硬,工作起来才有底气!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一名事事"尽责"的书记,转变为员工眼中"尽责"又"暖心"的大哥。他敢于担当,履职尽责,抓班子带队伍,建强领导班子增强引领力;结合实际,将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干部员工增产创效的驱动力;关爱员工,真情助困解难事暖人心,搞好团结增信任促和谐,提升车间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

敢于担当:履职尽责抓班子强管理

在基层任党支部书记后,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张人才认识到维护车间和莱特公司两个单位的班子人数较多、工种业务繁杂、员工人数多,要做好工作必须有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于是他从自身做起,在严守各项法规制度底线和纪律红线的基础上,坚持"互相支持、及时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多谈心、多理解、不包揽、不观望,对班子成员不足之处热心帮助,从帮助和促进人的角度出发善意提醒,开诚布公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曾有班子成员相互在工作中有些误会,导致在会上出现了感情用事,影响班子研究讨论问题的情况。张人才事后耐心找相关人员谈话,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其一起分析原因,讲明利害,提出要求,并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批评,坚持了原则,促进了团结。

为做好安全生产、廉洁从业、扶危济困、化解矛盾、多种专业之间分配的总体平衡,他积极与主要行政领导和分管领导交换意见和看法,取得班子成员的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2年和2014年,车间班子和机构分别进行了两次较大调整,张人才在新班子的支持下,通过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理顺了员工情绪,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队伍作风转变。

他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严格要求家人。

一次,张人才作为带队人,组织率团前往广西落实奖励疗养,因为有人临时有事不能参加疗养,妻子听说后也想一同自费前往。但在张人才看来,疗养是公司给予先进人物的特殊待遇,即使是自费也不能违反公司规定。作为此次疗养的带队人,他顶住许多同事的说情,坚决让已经上车的妻子下了车。疗养归来,他用"我是党员干部,不能破坏规矩"标准要求,耐心给妻子做解释,使妻子理解了自己的做法。

在张人才的书柜中,满满两抽屉各种获奖证书,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与信念坚守。在庆祝党的95周年生日之际,他又获得了"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殊荣。在颁奖座谈会上,张人才发自肺腑地说:"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舞台给了我报效祖国的机会,企业的发展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我所在的单位取得的生产经营业绩成就了自己,荣誉归功于集体,我深深地感恩企业。"

筑牢堡垒:虚功实做聚合力攻难关

在企业中服务好生产是支部工作的一个重点--这是张人才多年工作沉淀的深刻认识。他探索创新将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以党支部服务生产工作为切入点,找准抓手,选准载体,虚功实做,务实有效地将党的基层工作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更好服务生产,在兼任莱特公司党支部书记后,张人才结合莱特公司的经营性质和发展方向,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修养,与行政领导相互配合,为业务拓展、不断创新出谋划策,促进了增产创效。

通过调整分配方式和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促进了维护队伍作风的转变。机修班组员工主动承揽大型机组修理工作,打破了以往机组外委修理的局面,在为公司节省上百万元修理费的基础上,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设备维修技术自主保障能力。

聚焦制约生产的瓶颈和隐患问题,进而找准抓手、选准载体,实现服务生产精准化。这是张人才服务生产一贯努力为之的。他每年组织党员立项攻关10余项,面向全员征集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开展专项劳动竞赛10余次,有效促进了破解瓶颈、保障安全、增产创效和管理提升,实现了党务工作与生产经营的高度契合与优势互补。

张人才始终将服务生产的视角放在解决生产问题、满足生产要求上。正常

生产时,他基本将办公地点搬到现场,积极与岗位员工沟通交流思想的同时,获取生产信息,了解生产需要,一举两得。生产异常时,他与行政领导一起盯在现场,帮助协调及时提供各种服务,直到问题解决恢复生产。

保障生产经营的重点在哪里,他就把服务保障送到哪里。夏季岗位员工在热浪席卷的暑热中坚守岗位保障生产时,他组织人员将饮料和西瓜送到一线;遇到紧急任务需要连夜攻坚时,他与其他人员将饮食送到维修现场

公司2017年装置检修期间,他连续两个月坚守现场,在高温酷暑中,年近六旬的他深入班组岗位,用无声的行动,关心员工,激励士气,做好后勤保障和检修通讯报道组织,为全面完成车间检修维护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员说,张人才是个"尽责"书记。

关爱员工:解难助困增信任促和谐

他用真情与员工做朋友,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家庭情况,发现问题,无论大事小事,总是将员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处理,尽己所能帮助大家解难事做实事,因势利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促进了队伍稳定与企业和谐。

面对500多人的队伍,人员多、诉求广,工种多、业务杂的实际,张人才始终把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耐心细致释疑,真心实意帮扶,用心用情解难,让他与员工心贴心,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几年来,张人才奔市区、赴津南、跑滨海 凡是车间员工及家属生病住院,他都要组织前往探望慰问;凡是员工家里遇到难事,他都要前往了解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名员工因为房屋拆迁补偿纠纷,与矿区生活等部门多次言语冲突或上访,甚至到了想不开的地步。获知此事后,他带着人冒着风沙看望当事人,向他讲清相关规定,应该采取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这名员工对领导迎着风沙主动到家看望和帮助分析解决问题的做法深为感动,随后转变观念,处理此事趋向理性,而且随时通报事情处理进展情况。

在员工亲属户口入津办理工作中,一名身患脑梗疾病的员工,因子女出生手续不完备,使得亲属户口办理屡遇困难。张人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考虑到这名员工由于疾病影响,难以承担类似复杂事务办理,立即与公司维稳、保卫等部门多方协调,申请专人专车多次往返市区医院、派出所,帮其进行亲子鉴定,补办各种手续,帮其顺利完成户口迁入。

近年来,张人才多次为一时需要巨额治疗费的员工垫付医药费;为那些因家庭困难,一时拿不出住院费的员工慷慨解囊进行捐助。

2014年9月至今,一名员工因强直性脊髓炎,久病卧床,且因其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均身患疾病,无法前来照顾,他组织安排车间员工对其轮流照顾,帮其度过艰难时期。

一名边远岗位外雇员工存在思想波动和心理矛盾,张人才从2016年11月开始,用了大半年时间,多次现场慰问谈心,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不分节假日和八小时内外,及时沟通,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不厌其烦,春风化雨,使这名员工转变了思想。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中,他所在单位多名员工受到波及,或亲人受伤,或财产受损,他特事特办,迅速采取安抚照顾措施,并跟进帮助员工解决房产回购、搬家迁移等困难,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积极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员工说,张人才就像个"暖心"大哥。

"就是退了,也有责任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记共产党员、山西长治市沁县优秀退休干部党务工作者龚来文李秀峰、赵海龙

2017年11月23日,山西长治市沁县杨安乡佛堂岩村委换届,74岁的退休干部龚来文再一次以92%的得票率当选村委主任,这是他退休后第6次高票当选村委主任。

佛堂岩村地处沁县南端山区,地广人稀,是一个由五省八县的难民聚集起来的"逃荒村",龚来文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河南逃荒到这里落脚的。1966年,年仅22岁的龚来文担任了佛堂岩村的党支部书记。

1993年,他被沁县县委任命为杨安乡党委副书记,同时仍继续兼任佛堂岩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县委批准龚来文正式退休,他本可回县城与儿子一家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但每次村里换届,他一届接一届都被村民们用选票留在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佛堂岩村在龚来文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远近闻名的"逃荒村"变成全国造林千佳村、山西省山区小康示范村、生态模范村、绿色生态村。2014年,佛堂岩村进入了全国文明村行列。

2016年7月,龚来文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15年来,龚来文一直用执着践行着一个诺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退了,也有责任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既然是支书,就要俯下身子拼命干"

2003年,担任佛堂岩村支书37年的龚来文到了退休的年龄。退休前,他重点培养了几个"年轻娃娃",用他的话说是接任支书的"好苗子",他觉得可以卸下支书担子歇歇了。但没想到的是,村里民主选举,他再次高票当选村支书,还正赶上县里提倡支书、主任"一肩挑".他没有卸了担子,反而挑起更重的担子。年老不离岗,退休不褪色。龚来文说:"既然是支书,肩上就承担着责任,为了村民过上美好生活,就要俯下身子拼命干。"

2005年,龚来文为了让村民增收,逐家逐户做通工作,带着大家种植核桃,目标一户10亩、人均200株。为了适应市场,形成合力,村里组建了同富核桃产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核桃的种、管、销,通过数年的努力,发展的目标已经实现,逐年种下的核桃树陆续结果。去年,人均卖核桃收人已超过1000元。

2009年,沁县开始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按规定,佛堂岩村的I1000亩山林要分林到户。经林业专家评估,山上的林木价值至少在2个亿。这些山林是过去龚来文带领全体村民,采取以村(自然村)定山、按人划片、成活交账、梯次推进的方式,历时10年,依靠"獗头加谩头、苦干加实干"创造的成果。为防止山林被大面积砍伐,龚来文通过调查论证、群众投票等方式,创造性地实行了"分股不分山,分红不分林"的林权改革模式,既保护了生态,也让群众多了一条收入渠道。

2017年仅林业部门补助每户就在5000元左右。

2010年,为了让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富裕的日子,龚来文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到长治、晋城给村里的壮劳力找工作,同时鼓励村里在外打工的党员帮助介绍工作。经过努力,向外输出了村里70%的壮劳力,家家户户生活状况明显好转。

2014年,本着"居住下平川,生活更舒坦"的目标,开始把5个自然村整合成2个自然村的大规模新农村建设工程,共移民搬迁52户,每人住房面积达60平方米,共计7000多平方米。现在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水电、路基本配套,部分农户已迁人新居。

2017年年底,佛堂岩3000米长的主要通村公路,由原来的水泥路变成了油面铺装。

"富裕路上,一户都不能少"

佛堂岩村现有95户330口人,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人均住房50平方米,但仍有一些村民没有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为了不让一户掉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龚来文发动全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富裕路上,一户都不能少!"龚来文的话掷地有声。

2015年,村里投资60万元建起了一个玉米烘干企业,带起36个玉米脱粒小组,每组10人,近60人实现了就地打工致富。全村发展经济林,有些农户没有劳动力,村里就实行了党员包户等措施,结对帮扶。村民李买孩去世后,留下了8000元外债,家里3个孩子还小,党员们轮流帮他家种、管、收,日子也逐渐富裕起来。2016年,村里核定了3个贫困户,都是单身汉,在帮扶单位和村里共同帮助下,一个养了50只羊,另两个各养了两头牛,还给他们办了五保。农民杨晋福的妻子是个哑巴,因智致贫,张二伟家妻子因大病返贫。党支部党员全上阵,帮助这两家各种了10亩核桃,去年又各发展了5亩油用牡丹,打下了增收基础。去年还给他们每家买了一头牛,他们的妻子都办了低保,两家也都是移

民搬迁对象,今年就能搬迁新居。

同时还采取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包户,指导并帮助他们把牛养好,把经济林管好,确保当年脱贫,长远增收。

现在村里对村民实行吃水、看电视双免费。每年都要隆重纪念三个节日:"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节、"九九"重阳节。"三八"妇女节,评选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先进典型给予奖励。"七一"建党节,讨论村里发展大事,党员述职评议,评选优秀党员。"九"重阳节,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开会、唱戏、摆宴,给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每人分别发放1000元、800元、600元的生活补助,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只要群众信任,咱就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现在的佛堂岩村票选村主任、村支书是不设候选人的,但是每一次的选举结果都毫无例外,龚来文都能高票当选。2017年再次当选,他并不意外,村民们也习以为常。尽管他今年已经75岁高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去年就因颈脉堵塞血液回流住进医院且一住就是40多天;尽管他还要照顾痴呆的老伴儿,但是他还是什么也没说,选举一结束,就一头又扎进了工作里。他只是呵呵笑着说:"既然群众用选票把咱留在了支书、主任的岗位上,咱就要像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于佛堂岩村今后的发展,龚来文已经是成竹在胸:三项重点工作,要齐头并进。

"一是要用好万亩生态林这一丰厚资源。前几年,我们设想过在林下放养土鸡,但农户担心在林下散养鸡养少了不合算,养多了难管理。后来又想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在游客零零星星有了点,但没形成规模。今后我们要在这一方面多努力,要建设独具特色的林中山庄,加强宣传造势,让游客来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山中趣,享受田园生活之美。"

"二是要做好移民工程的配套工作。要硬化500米长的一条村中道路,完成150米长、高4米的护坡砌筑工程,完成300米长的排污水渠建设工程,让群众住得舒适舒心。这些工程,一开春马上就干。"

"三是要新建一个健身广场。大家生活富裕了,对休闲娱乐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村里今年要建一个面积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满足乡亲们健身休闲需求。"

俗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75岁的龚来文却退而不休,用坚持把一个

破旧的"逃荒村"变成了明媚的新农村,用执着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赞誉,用满满的正能量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

爱洒特教路

记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法库县爱心学校教师徐淼李胜基

(2018年)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残疾孩子普遍存在认知度低、敏感、自卑、好奇、单纯等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爱。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简称"特教老师")用爱消除学生们与生俱来的"障碍",用爱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蓝天。特教老师徐淼就是"施爱者"之一。

以爱除"碍"

"她后悔了吗?想过离开吗?工作愉快吗?"当记者第一眼见到徐淼时,这些问题便无须回答了,因为她那灿烂的笑容、满满的自信和8年的坚持,早已说明了一切。2010年3月,徐淼来到法库县爱心学校工作,201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担任了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学校的部分党务工作。

作为特殊学生的班主任,徐淼的工作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和枯燥,不仅要教学生们学习知识,还要教学生们穿衣、洗脸,照顾他们吃饭、睡觉、上厕所,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有突发状况,徐淼就会以风一样的速度冲过去妥善处理。

一天,徐淼正在上课,突然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鼻而来。讲台下,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正怯生生地看着老师。"一定是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徐淼赶紧将这个学生带出教室,打来热水,脱掉脏裤子,把他的屁股洗干净,再取来班里备用的裤子和内裤给他换上当徐淼耐心地做完这些事后,那个平时总也不说话的孩子突然冲着徐淼说了四个字--"妈妈,干净。"徐淼当时才23岁。

那个学生的母亲从外地打工回来,闻知班主任老师经常为孩子换洗裤子,激动地来到学校拉着徐淼的手不停地说:"老师您既当老师又当妈妈,谢谢,谢谢!"如今,那个入学时经常大小便失禁的小男孩儿已经长成帅气的大男孩儿,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

徐淼爱学生,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班级里有一个患脑瘫的学生,父母狠心将他扔给年迈的爷爷抚养,爷孙俩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仅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由于生活困难,家离学校路途遥远,

再加上爷爷体弱多病,辍学即将成为"必然结果"。了解情况后,徐淼主动承担了这名学生上学期间的往返车费,为其争取到相应的补助,还利用学校微信平台呼吁爱心人士积极捐款后来,这名学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毕业后又到爱心人士开办的工厂上班,祖孙二人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

虽然没有升学率的压力,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一茬又一茬特殊学生的进步,都给了徐淼莫大的满足。如今,徐淼教过的学生中有开擦鞋店的,有在工厂打工的,还有的在夜市卖小吃,他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苦,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靠顽强的努力获得幸福。

上述的故事只是8年间发生在徐淼身上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已。事实上,徐淼经常要面对的是:有的学生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甚至对她拳打脚踢;有的学生会在上课期间嗖的一下冲出教室,她要放下粉笔和书本快速将其追回来;有的学生患有小儿麻痹症,上课时突然四肢抽搐,她要凭借掌握的医学知识及时施救,再把学生送往医院难怪人们在知悉徐淼的这些事后,感触几近相同:"特教老师真不容易,徐淼好样的!"

以勤为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