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合集15篇,含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企业版本(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51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8分钟

晚的他,不是在村上就是在村小组或者是村组之间的路上。这

些年来,已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也不知道一天讲了多少话,只知道嗓子哑了天天服药。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熟悉。

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为了找出一条以上符合实际的产业来支撑脱贫奔小康,变脱贫攻坚的政府"输血"为群众"造血",他组织带领村委会干部、党支部书记、村小组干部及部分"乡土人才"、致富"领头雁",多次外出考察产业,在充分市场调查和科学论断的基础上,列出产业"菜单"。2018年,他率先试种20亩苹果;2019年,他带领县乡村干部试种50亩工业大麻,为村集体经济创收

5.1万元;2020年,他大胆种植工业大麻240亩。截止2020年

5月,带动全村烤烟种植1385亩、万寿菊1197亩、苹果1670亩、工业大麻1700亩,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产业支撑。

XX作为一名村干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丝毫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始终以对党和人民群众无限忠诚的态度,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收获。这五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他已与村民融为

一体,成为村民的知心人。

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5

2017年6月,我从区司法局下派到贫困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任驻村工作队长;2019年,我继续留任驻村工作队,任工作队长、第一记。驻村以来,我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加强村级班子的建设,致力于全村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定点包村工作成效显著。

一、开展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民情

驻村以来,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走访群众,同当地群众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参加了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村党支部、村民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驻村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履职尽责,抓好各项工作

包保贫困村有农户394户、1545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145户、545人,属全区的28个脱贫攻坚重点村之一,通过整

乡推进和脱贫攻坚工作努力,于2019年整村脱贫出列。我们认真按照全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的相关要求,对原有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认真进行核查,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564人;兜底户6户,无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

三、抓好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

对于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是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后,我们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和法制宣传,把科学的种植方法、施肥方法、施药方法、优质品种、畜牧知识推广给农民朋友,并走村入户发放农业资料,为全村群众提高技术和信息,利用广播、培训等形式,让农民掌握这些技术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种植,调整农业结构;依托派出单位多方筹措资金,为派驻村解决实际困难,为村上解决产业培训、法治宣传等各类经费

7.5万元。2019年,全村完成烤烟种植1345亩,豌豆种植1060亩,油菜860亩,蚕豆100亩;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洋芋种100亩、20吨,发放仔猪330头;全村经济总收入2379.1万元,较2017年增223.5万元,增长10.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元,较2017年增883元,增长13.1%。

四、抓好组织建设,提高班子素质

驻村以来,我们以建设"五好"村党总支为目标,坚持包

村工作和学教活动相结合,把进一步提高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和

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为提高办理效率,规范村务工作程序,我们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素质,我们通过组织集体讨论加深理解,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经常找村干部和党员谈心,密切掌握他们思想动态,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责任,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配合村党总支有计划的培养致富能手和先进村级干部加入党组织。通过一年全面系统的培养,一批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了党组织,为村党总支注入了新鲜血液,班子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五、抓好自身建设,提高自身能力

自驻村以来,为加强自身建设,我努力自觉学习工作,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及驻村工作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履行一名驻村干部应尽的义务。团结班子,摆正位置,维护村两委班子的权威,尽心尽力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

作。

回顾几年来的驻村工作,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

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得到了加强。实践让我

深刻的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

众办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和村两委的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我尽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取得的成绩与上级的要求,与村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把工作进一步做实,把实事进一步办好,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和企业家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1

2016年,XX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回乡带领村民共同创业,组织群众自筹资金200万元,成立了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整合XX村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综合观光园。在各级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合作社已建成蓝莓园300余亩、杏梅园100余亩,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累计解决当地贫困户及周边村民用工1.5万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费100余万元。

面对取得的成绩,XX不骄不躁,她深知脱贫路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她把这些荣誉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崭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在她身上,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平凡女人热爱家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光芒......

反哺家乡,义无反顾支援脱贫工作

XX村是国家二类贫困村,共有村民组5个306户1671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68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年青人外出务工、老年人在家种地支撑,2016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远远低于脱贫线水平。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

村里良好的资源没能得到有效开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未得

到改善。

面对家乡父老脱贫致富的小康梦想,XX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作为单亲母亲,正值儿子读高二的关键时期,她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教育陪伴儿子。可她更清楚的知道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她终于下定决心:白天时间做好自已的本质工作,晚上时间全力支援村里做好脱贫产业工作,尽力做到"两不误"。说干就干,她和村干部一道,利用晚上时间入户动员村民用土地入股,签定土地流转协议。有时候一份看似简单的协议,签定下来却要费好几个晚上的功夫,特别是遇到一些思想固执的农户,来来回回要做很多次工作。好多次夜澜人静时,当别人都已进入梦乡时,她却还在村里做脱贫产业规划方案、可研报告;好多次她回到家儿子已进入了梦乡,第二天儿子还未起床她就离开了家,母子俩有时候甚至几天没在一起吃顿饭。这让这位在外一直表现坚强的母亲感到了深深的愧疚,但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她又毅然收起了偶然流露的脆弱,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脱贫产业中。

找准路子,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合作社在开荒建园之初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因园区都是杂草丛生的山丘,一些坡度在45度以上的,只能人工开挖,开荒难度和开荒成本要比想象中的艰难很多。为了节约成本,XX和村干部一起,带领合作社一班人马自已动

手,修建临时办公场所、栽树、开荒,无偿投工投劳,历时4

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百亩荒山的开挖工程。在县、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园区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实现把荒山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目标,她还请来了专家现场指导,精选引进优质的蓝莓品种,优化种植方法,提升蓝莓的品质。2016年10月,种下了奥尼尔等蓝莓品种3万余株。在创业者汗水的浇灌下,蓝莓今年已试挂果,果品的口味和质量均得到了广大吃货的好评。目前,一株株蓝莓树长势旺盛,每株蓝莓挂果至少可达到1公斤以上,按每株蓝莓100元收益计算,将实现年收入300万元以上。为了能让合作社尽快产生效益,她努力寻找市场,拓宽增收渠道,先后与县域几家平台公司签定了花生、蔬菜种植购销合同,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特色套种产业发展模式,打破产业周期空缺,促进农业增收。2019年套种西瓜60余亩,收益6万多元;套种莲花白80亩,收益3万多元;套种花生200余亩,预计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既能解决园区用工部分工人工资,又实现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问题,解决了园区收支不平衡局面。

扎根故土,用心谱写脱贫新篇章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虽然合作社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全面小康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要保持合作社发展活力,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贫困户及地

方群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就必须把合作社建成产业化生产、

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一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把家乡的脱贫产业做大做强,她把业余的时间和精力都

倾注在了这片土地上,从该产业园动工建设开始,她就一直着手帮着做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和帮扶干部、村支两委一起,多次向市、县领政府争取资金、引进项目,不余余力支持家乡脱贫产业建设和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2018年争取得对口帮扶扶贫资金410万元,争取得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144万元用于完善该园区机耕道建设。然而,这些项目的落地,却让她喜忧参拌,喜的是这些年所付出的艰辛终于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得到对口帮扶资金支持,贫困户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代可以进一步加快。忧的是这些项目覆盖的贫困村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责任重大。项目建成后要如何让它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如何让贫困户得到最大的受益成了围绕在她脑海里的首要任务。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实施,让四个挂点包片贫困村211户贫困户902人早日受益,在镇政府领导的带领导下,她积极推进农旅一体化的高效农业观光园项目的实施。届时,合作社将通过蓝莓采摘销售、农旅观光、农家乐、娱乐项目等收益来实现增收,带动贫困户及村民从根上脱贫。

XX所付出的努力,正是凭着对家乡脱贫工作无限热爱,对自身理想的忘我追求,才不断实现着自我,不断超越着自我。她用勤奋书写脱贫攻坚的精、气、神;用激情讴歌女人的真、

善、美;用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智慧、真情的扶贫者之歌。

企业和企业家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2

在XX村,每年春暖花开时,一朵朵桃花、梨花如约盛开;盛夏时节,几百亩荷花池在艳阳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金秋时,一簇簇皇菊竞相开放。每当有清风拂过,花朵便跟随者风的步伐翩翩起舞,一群群游客徜徉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甩掉平时的忙碌,享受着花开的美景和难得的清闲。现在的XX村已是一张亮丽的名片,这巨大的蜕变背后,缘于一名领头雁,他就是县人大代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XX。

致富不忘乡亲,产业引领谋振兴

初中毕业后,XX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书深造。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学业,前往泥瓦匠家中当一名学徒。

2005年,有幸参加了建筑行业全国项目经理培训,并正式成为建工集团的项目经理。多年来,靠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干净利落的工作方式获得了许多客户的认可,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本人也慢慢地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20余年的在外拼搏,他总想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做点事情,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2018年

6月,在他的主持下,投资200万元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

立。公司成立后,流转土地800亩,建成了集观光旅游、农业

种植、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公司。近年来,公司不仅通过流转土地让周边的村民得到实惠,还采取微股分红和提供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长年用工量达3000多个。除了种植荷花外,公司还种植了140亩果树、100亩金丝皇菊、水稻等农作物,成功实现了荒废土地再利用,成功带活了一方经济。

倾情回报桑梓,脱贫攻坚出实招

正因为经历过苦难,他才更希望能为贫困人群多做一些事,能带动他们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公司成立之初,就采取微股分红和提供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首先流转了

35户贫困户135亩土地,流转费用5.4万元。其中11户贫困户每户投入1000元产业资金,公司按不低于20%的利润分红给这些贫困户,同时优先提供务工机会。目前,公司长年用工3000多个,劳务工资达4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就业就有20余人,直接为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

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要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要从教育抓起。近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给予一些家贫却勤奋好学的学生物质上的支持,XX正是其中之一。XX的父亲不幸罹患白血病,为了让孩子安心高考,父亲选择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直到高考后才告诉孩子。父亲治病需要的费用高昂,母亲没有赚钱能力,XX顷刻之间从高考后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他深知,家中已无力支付他上大学的费用。机缘巧合之下,XX得知

了他的事情,从此便默默承担了他大学四年的全部费用,且不

求任何回报。他说"看到那些考上大学却因家庭困难而为学费发愁的学子们,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觉得应该为实现他们的梦想做点实事,履行一点社会责任,这样才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份殊荣"。

尽心尽力履职,代表职责牢记心

在担任县人大代表期间,他认真学习人大代表履职相关业务知识,了解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做好代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作为身在基层的人大代表,又是在农业产业领域探索发展,可以说是作为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推动者,他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交建议意见,当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力所能及地为选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商会于2019年12月成立,吸引号召更多投资者回到家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商会的平台,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最大追求,尽好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

企业和企业家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3

他个头不高,却胸怀梦想、有胆有识。几年前,放弃年薪二十万的工作,回老家创业,立志要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回乡三年,如今,他已拥有一家年产10万斤的特色苞谷酒厂,一个年存栏生猪300头的规模养殖场和近千亩的优质蚕桑园,年仅28岁,却在当地闯出了名气。他就是创业致富带头人--

XX。

辞职回乡 只因情系山村心中有梦

XX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一家金融企业,并很快成为骨干,年薪二十万。可因为2015年底回家过年的一些所见所闻,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和生活轨迹。

原来,他的老家属于贫困村,乡亲们仍然依靠外出务工、小种小养等传统方式生活,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道路,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有着家乡情结和商业头脑的他心里五味杂陈,在为乡亲们无力摆脱贫困而焦虑的同时,也看到了家乡潜在的发展机遇。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用所学的金融、商业知识,帮助乡亲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说干就干,2016年,他毅然决然放弃年薪20万的工作,开始了

回乡创业之路。

推陈出新 特色产业助梦启航

回到家乡后,他跟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经济能人拉家常,实地走访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看到家乡苞谷酒小有名气,他决定开办酒厂,通过"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模式,打造全产业链,实现多方位增收,把传统产业做起来,让乡亲腰包"鼓起来"。

为了搞好"苞谷酒"产业,他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优化传统生产流程,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提升酒的品质,同时对产品进行精包装,扩大市场。由于踏实肯干,推陈出新,这一年,他的苞谷酒被一抢而空,带动在厂务工的1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

"苞谷酒"品质如何,原料很关键。为了酿酒时能用上本地产的优质玉米,进一步提升"苞谷酒"口感和质量,他决定从原材料入手。他与当地40户农户签订了优质玉米种植回购协议,建起了优质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邀请专家对所有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进行回收,仅此一项,便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3000元。他生产的"苞谷酒"也创出了特色,深受市场青睐。

发展遇险 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酿造"苞谷酒"会产生很多的酒糟,酒糟又是养猪的好饲料,于是,他又谋划着扩大产业链,开始养猪。他利用自家的

老院子,建起了猪舍,购进了70头仔猪,并将其中的一部分通

过与村民签订协议的方式分给村民代养。为了养好猪,每天早上5点多,他都会准时起床,打扫猪舍、配料、喂猪。因长期干活,年纪轻轻的他双手布满了老茧;为了给村民传授养殖技术,他多次请专家、教授给村民讲课;为方便广大养殖户,他免费为村民打料、提供优质饲料;无论刮风下雨,养殖户一个电话打来,他都会赶到现场解决养殖难题......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眼看着70头仔猪一天天长大,他喜在心头。可就在当年,市场猪价极不稳定,一跌再跌,他只得亏本卖出,亏损达十多万元。但即使这样,在年底前,他还是一分不少的将50户生猪代养户以及工人的工资送到了他们手中,他说:"养亏了是我自己的问题,不能怨他们。"

虽然第一次养猪亏了,但他并没有被这一次亏损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定。既然猪价市场如此不稳定,那就着重于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这样不仅能控制风险,同时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为他们多争取一份利益。他便与当地电商市场联系,将自己的猪肉加工成腊肉产品,通过精包装,远销各地。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他的产业已经覆盖为玉米种植、苞谷酒生产、生猪养殖、腊肉加工等多个领域,他决定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产业园环境,修梯建墙,栽花铺路,产业园环境大为改善,镇政府对他的产业园也越来越重视,主动送去政策、

技术和帮助,支持他的产业发展。

卖房筹资 主动担当共奔富路

创业之路无止尽。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业,他又盯上了蚕桑养殖,可是资金却成为了难题,他再一次大胆决定,卖掉自己在镇上的房屋,发展蚕桑产业。尽管家人存有疑虑,但是他信心坚定,因为这是他当初的承诺,要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实践再一次证明,他的付出终有回报,300亩桑园种植成功,他还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园,与当地群众签订了带贫协议,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务工等多种方式带贫增收。他还针对部分特殊情况的劳动人群,主动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才让他这样的特殊人群有了一份可靠的收入。

如今,他的产业园规模已经达到1000亩,通过土地流转、玉米种植、酿造"苞谷酒"、生猪代养、桑蚕种植、农副产品订单回收、厂内务工等各种方式,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增收门路。他也先后荣获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之脱贫致富先进个人、"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县级示范合作社"等荣誉。

对于今后的发展,他早有设想,且信心满满。他还将继续扩建厂房、修建蚕桑加工厂、培训群众增收致富技能,在小山村里继续发展好自己的产业,带领乡亲们共奔致富路。

企业和企业家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4

2016年以来,公司通过帮扶贫困人口实现"七金"收入,助力精准脱贫,受益贫困户达514户、贫困人口达1485人。

--发展产业收"现金"

公司发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作用,实施"流转一户、培训一人、用工一人、发展项目一个"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脱贫。2016年以来,共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帮助32户贫困户发展油茶、苶叶、养鱼、稻虾共作及鸡猪鹅鸭养殖等产业,支持产业发展资金96万

元。

--就近就业收"薪金"

公司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常年及临时用工达180人左右,支付人工工资约600万元左右,其中,至2019年底,解决贫困人口就业49人、支付工资166万元,并且同岗位的贫困人口工资比一般民工高20%左右。同时为更大程度解决特困人口"就近就业、就地脱贫",公司针对贫困人口年龄、素质、身体条件,提供不同的就业岗位并开展岗前培训、就业指导,精准就业。如:年龄大的及体弱多病的,安排护林员岗位,2017年安排护

林员2人,支付工资2万元;2018年安排护林员2人,支付工

资4万元;2019年安排护林员2人,支付工资6万元。2016年以来,公司成功带动23户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脱贫摘帽。

--流转土地收"租金"

公司累计流转山场及耕地、水面达11847亩,租金也从当年的山场50元/亩、耕地200元/亩上涨到2018年的山场150元/亩、耕地500元/亩,去年公司支付租金213万元,其中,土地流转涉及贫困户22户87人,至2019年底共支付租金90万元。

--小额信贷收"利金"

公司通过"公司+金融机构+贫困户+股金+分红"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吸纳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发展油茶等产业。共计注入发展资金108万元,涉及贫困户22户、分红19.56万元。其中,2018年度,22户贫困户分红6.52万元;2019年度,

22户贫困户分红6.52万元;2019年度,22户贫困户分红6.52万元。

--科技服务收"保证金"

公司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即统一供苗,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提供销售市场。为防止贫困户种植养殖产成品市场滞销或价格上不去,公司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承担机制,对于贫困户种植养殖产成品,愿意卖给公司的,以高于市场价收购。不愿意卖给公司的,

--"三联三帮"收"公益金"

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员联帮带活动,公司现有6名党员结对帮扶22户贫困户。2016年以来,共计公益帮扶投入32.6万元,其中帮助特困户维修建房投入15万元。一是支部活动联结精准扶贫,支部大会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路子、找准脱贫产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二是党员联结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安排党员大户带动帮扶2至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2016年以来,支部党员带动帮扶23户贫困户发展油茶、苶叶、养鱼、稻虾共作及鸡猪鹅鸭养殖等产业。三是支部联结特困人群,帮助解决现实生产生活困难,开展年终慰问活动,

2018年年终慰问贫困户投入15000元,2019年年终慰问贫困户投入21000元。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收"铺底金"

2016年以来,公司共计支持基础设施和村集体经济投入398万元。其中,修建道路近70公里、投入270万元,新挖当家塘

8口、投入120万元,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基础条件,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8万元。

"【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圈子里有全面的公文材料,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每天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索引,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

企业和企业家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5

XX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企业,占地280亩,总投资2.3亿元,存栏奶牛2200头,年产值8000万元,是国家A类牧场、农业部示范养殖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17年、2018、2019年获"百企帮百村重点帮扶企业"及"百企帮百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

一、主要做法

在"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公司先后投入帮扶资金3412.76万元,帮扶贫困人口3245人。其中,产业帮扶1631.64万元,帮扶贫困人口1232人;就业帮扶2835.52万元,帮扶贫困人口73人;技能帮扶38.6万元,帮扶贫困人口406人;公益帮扶29万元,帮扶贫困人口272人;其他帮扶1430万元,帮扶贫困人口1388人。公司响应党和政府产业扶贫号召,开发种植构树饲养牛项目,打造构树种植示范基地1900多亩。

(一)流转土地收租金

公司集中连片租赁7个村抛荒、闲置土地7200亩,种植构树等牧草,每亩年租金800元,为2400户农户提供每年不低于

1000元的租金收入,其中、贫困户230户、604人户均租金收

入2000元。

(二)提供岗位得薪金

公司常年雇佣周边农民3000人次,从事施肥、除草、看护、管理、收割等劳务,8名贫困人口常年在公司务工,人均年收入

3万元。全镇4个贫困村631户贫困户每年每户获得就业、分红等收入15000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