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60篇(第14/19页)
(二)开设保供"绿通道"。充分发挥工业振兴特派员作用,对重点工业企业采取"一天三询"机制,掌握企业疫情防控、询问生产经营、存在困难,了解生产经营状况,7月解决企业困难诉求率100%。重点加强对惠科、中粮、默士药业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动态跟踪服务,为企业满负荷生产防疫物资"保驾护航"。
(三)织好党建"红网格"。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市属各产业园区和分战区落实战区指挥长、管委会疫情监督员、企业指挥长、企业疫情监督员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由网格员一对一服务企业。如,经开区网格员为园区企业提供"零接触配送"盒饭超5万份,解决闭环员工用水安全及热水需求等问题;综保区妥善安排近4000名园区企业员工后勤保障等问题;全市各园区用工均从"无疫网格"点对点接送到园区工厂。
04压实三方责任,打好同心抗疫"团体战"
(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政策执行落地"不打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参战督战,推动市辖县区、市属各产业园区落实落细属地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责任,加大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强化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政策宣传学习,确保政策执行不出现"层层加码、打折扣搞变通"现象。
(二)强化行业主管责任,保产业链供应链"聚合力"。市发改、工信、交通、金融等部门加强对接,统筹产业链供应链保稳工作,对受到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企业,落实"欠费不停供"政策。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推动上下联动、区域互认,疫情期间信贷业务不断档不掉线,及时解决渤海农业进口信用证到期、太阳纸业临时性流动资金紧张问题,7月12日以来,市内各金融机构累计投向工业企业贷款23.22亿元。
(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促生产建设"有担当"。工业企业主动出击做好内部防控,面对疫情不等不靠,统筹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和保障。如,广投电厂项目企业将设计院、监理公司、试验检测单位等小型参建单位搬迁至厂内临建区集中居住办公;太阳纸业厨师团队全员隔离,企业挑选40多名工人当起临时厨师,解决3700多名职工餐饮问题。
云南省建立教师"省管校用"帮扶机制探索破解"县中困境"难题
日前,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建立教师对口帮扶机制,着力提升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工作目标
依托全省一级一等和一级二等普通高级中学,建立组团式选派骨干教师开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帮扶机制,对口帮扶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普通中学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通过教师"省管校用",持续性对口帮扶,显著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工作任务
确定帮扶主体
从全省一级一等和一级二等普通高级中学中遴选一批学校(以下简称帮扶学校),对口帮扶全省27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学(以下简称受帮扶学校)。
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党委、政府研究确定受帮扶学校,报州市教育部门汇总后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商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根据帮扶学校的情况和受帮扶学校的需求,研究确定对口帮扶关系。
受帮扶学校所在地教育部门、受帮扶学校,应根据实际提出需求,与帮扶学校充分对接,共同确定帮扶重点、具体内容及形式等,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由县政府与帮扶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协议应当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形式、条件保障、考核评价等内容。每3年为一个协议实施周期。
选派教师
帮扶学校以组团帮扶的形式,共选派500名教师,每批次派遣5-10人的帮扶团队。其中,1人担任受帮扶学校校长或教学副校长,同时兼任受帮扶学校所在地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其余团队成员担任相应学科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并承担适当的学科教学任务。拟在受帮扶学校担任校长、兼任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由受帮扶学校所在地党委组织部门商教育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不占用受帮扶学校及所在地教育体育局原有领导职数。
帮扶学校应选派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已承担过5年教学任务,具有良好师德师风、敬业奉献精神、学校管理和教学经验、身体健康的学校领导人员或骨干教师,在受帮扶学校服务期原则上不少于1个协议实施周期,最低服务期不少于2年。不得选派入职未满5年的教师承担帮扶任务。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应选派1名校长后备培养对象,到帮扶学校进行不少于1年的跟岗研修。受帮扶学校可以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到帮扶学校跟岗研修,具体方案由受帮扶学校、县教育体育局和帮扶学校共同商定。
职责任务
担任受帮扶学校校长或副校长的,要重点指导、帮助受帮扶学校在办学规划、育人理念、开足开齐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兼任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的,要积极参与受帮扶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事项调研和决策,原则上不分管教育体育局具体事务性工作。
担任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的,负责受帮扶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进、校本课程开发及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四大任务。协调组织两校学科联合备课、教学交流等活动,推动建立两校教师教育教学交流长效机制。通过"师带徒"、上示范课和精品课、指导听课评课、组织学科教学竞赛、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规范教学常规管理等形式,帮助受帮扶学校建立有效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课程课堂思政、核心素养、课标解读等相关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改进模式,建立有效、高效的校本研修机制,带出一支育人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有创新精神的专业化学科教学团队。
到帮扶学校进行跟岗研修的人员,要根据派出地党委组织部门的要求,拟定个人研修目标和研修计划,重点学习掌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校园安全、校园文化创建、构建全面全员全过程育人格局的方法和途径。
管理与考核
受帮扶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帮扶教师进行管理和考核;帮扶学校对跟岗研修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和服务期考核"双考核"制度。年度考核参照当地教师考核办法,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不占用帮扶学校和受帮扶学校的优秀等次名额。服务期考核采取个人业绩考核和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方式,由帮扶学校和当地党委组织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开展,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个人业绩考核应当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和服务成果,综合考虑学校发展变化情况、教师教学行为改善情况、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情况等因素。个人业绩考核和满意度测评的具体内容及方式,由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晋升职称、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在帮扶期间不服从受帮扶学校管理、违反工作纪律规定、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帮扶教师,由受帮扶学校予以退回,并取消当年推优评先资格。
保障措施
编制保障
在省级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500名事业编制,设立"省管校用"专项事业编制,单列管理,专门用于支持帮扶学校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补充开展正常教学、管理工作所需人员。"省管校用"专项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对口帮扶工作结束后收回专项事业编制,有空编的及时收回,没有空编的根据人员退休情况,按照"退一收一"的原则逐步收回。省教育厅根据各学校编制情况、承担对口帮扶工作任务选派教师情况,研究提出编制使用申请,报省委编办按程序审批。相关学校参加对口帮扶的校级领导,在服务期内不占用帮扶学校原有领导职数,帮扶工作结束后,根据帮扶工作业绩按干部管理权限统筹安排。
人事保障
1.帮扶教师服务期间工作经历,等同农村基层服务和薄弱学校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优先评审。服务期满2年申报上一级职称的,对应折抵1年提前申报时间。符合特殊人才破格申报职称的,同等条件优先评审。帮扶教师服务期间可选择在帮扶学校或受帮扶学校所在地参加职称评审,在受帮扶学校所在地取得的职称,由州市教育体育局统一将评审结果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直接纳入帮扶学校所在地职称管理数据库,无需重新确认。帮扶教师服务期内的教案、教学成果等可代替论文要求。
2.凡取得职称资格但未聘用在相应岗位的帮扶教师,从选派到受帮扶学校承担帮扶任务之日起,受帮扶学校可按已取得职称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数和结构比例限制。服务期满2年返回的,继续享受选派期间聘用的岗位等级待遇。超出原所在学校岗位总数结构比例限制的,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单列办理、逐步消化。
3.帮扶教师服务期满2年返回的,比照享受省委联系专家休假、体检、国情调研、教育培训4项服务待遇,服务1年对应享受1年。符合省委联系专家申报评审条件的,实行名额单列、优先纳入。
4.帮扶教师服务期满3年,申报省级人才项目的职称资格条件可降低1个等次,年龄条件放宽2周岁,学历不作硬性要求。
待遇保障
1.帮扶教师为帮扶学校在职在岗人员,服务期间在帮扶学校的工资、奖金、津贴及各项待遇不变,由帮扶学校发放。如帮扶教师工资低于受帮扶学校所在地同级别人员工资标准(含补贴),由帮扶学校补发差额。
2.帮扶教师按规定享受受帮扶学校所在地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帮扶学校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同级财政部门予以足额保障。
3.帮扶学校的其他教师顶替帮扶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由帮扶学校发放超课时补助,所需经费由帮扶学校统筹学校经费解决。
其他保障
1.省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4万元标准,对帮扶教师予以补助,补助经费用于向帮扶教师发放工作岗位补贴、生活补助、购买保险和交通补助。其中,帮扶教师服务期每满1年,参照《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规定,由帮扶学校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发放工作岗位补贴;帮扶教师服务期间,由帮扶学校按照每人每天80元、每年不超过300天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并为帮扶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帮扶教师每年可在帮扶学校据实报销2次往返交通费。
2.受帮扶学校派出的跟岗研修人员,参照省委组织部人才对口培养5万元/人/年的经费标准,由受帮扶学校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主要用于跟岗研修人员的工作生活补贴、往返差旅费、指导教师有关费用、帮扶学校必要的工作支出和其他支出。
3.受帮扶学校所在地要为帮扶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住宿和生活条件。
组织实施
确定帮扶对象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党委、政府研究确定受帮扶学校名单,由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于2022年4月20日前汇总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商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确定帮扶学校和受帮扶学校对口帮扶关系。
签订帮扶协议
帮扶学校与受帮扶学校按照"一校一协议"的原则,共同确定帮扶协议,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于2022年5月31日前,由县政府与帮扶学校签订帮扶协议。
开展对口帮扶
帮扶学校于2022年秋季学期起,根据帮扶协议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
昆明海关实施"互联网+边民互市"助力边贸发展
6月9日,在河口口岸边民互市申报大厅,边民袁亚男正在海关关员的指导下,通过"边互通"手机APP对一批出口小家电进行在线申报。"边互通"手机APP依托昆明海关"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创新举措应运而生,边民通过手机即可掌握互市商品供求信息,并开展网上订购、组货、物流、国内销售、缴纳税费等贸易活动。目前河口县已有近9000名边民使用上了"边互通"手机APP,达到了备案边民总人数的84%。
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是兴边、富民、睦邻的重要政策。昆明海关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深入推动实施"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等举措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在积极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的同时,推进沿边地区乡村振兴。
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口岸监管三科副科长董燚介绍:"'互联网+边民互市'采用'线上推广、线下交易'的方式,支持非现金支付结算。边民通过互联网在平台上选择及订购商品并在边民互市场所开展线下交易,交易的订单信息将发送给银行,结算凭证将发送给海关,交易确认的商品将受海关监管。该模式通过优化边民互市贸易海关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了边民互市贸易监管链条,确保了'真边民、真交易、真结算',促进边民互市贸易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从事边民互市贸易已经有6年多的边民陆建雄表示:"海关实施的'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实现了全程电子化、智能化,通过'边互通'手机APP,委托代理申报,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节约了很多时间和成本,真的很方便。"
"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作为云南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在河口口岸实施以来,实现边民合作社等边民组织进一步发展运输、搬运、销售等更多与互市贸易相关的服务行业,使更多边民享受到改革红利,多渠道、多元化增加了边民收入。下一步,昆明海关将积极推动该创新举措在云南省复制推广。
云南省曲靖市聚焦产业链延伸全力打造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一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席卷云南大地,在曲靖,通过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创新发展,一批延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快速推进。曲靖市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家组的模式,分别建立3个千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链"链长制",加快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走进位于曲靖经开区的云南梓靖年产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机器轰鸣,厂房、厂区配套基础设施正同步进行,部分生产设备也已摆放在厂房外等待入场安装。
云南梓靖年产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是曲靖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链项目,所生产的高端锂电铜箔是新能源电池的一个组件。项目开工以来,曲靖经开区企业服务局的范春瑞每周都要到工地了解项目进展,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上报,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作为企业的联络员,她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项目管家。
曲靖经开区西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经开区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范春瑞:我们坚持以服务项目为中心,围绕全产业链打造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全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探索建立"1+1+N"项目服务新模式,由企业服务局对每个重点产业项目明确1名项目管家,负责项目服务。
"一个项目、一名项目管家、N个职能部门专管员、一套服务方案",通过采取"1+1+N"项目服务模式,云南梓靖年产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从签约、相关审批、开工到建设都很顺利。2021年10月中旬项目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六月底投入试生产。该项目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35亿元,2024年三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产值约65亿元,每年纳税不低于3亿元。
云南梓靖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尹红兵:(经开区企业服务局)经常到我们工地了解我们工程进度需要支持的一些事项,前面尤其是在项目审批这块,特别是先建后验的手续,为我们这个项目至少是提前了六个月的(审批)时间。因为现在市场缺口比较大,这块行业周期这块现在是一个顺周期,所以这块大家都在抢时间,所以6个月对这块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
项目管家作为曲靖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长制"中的最前端,一头联络协调"链长制"各牵头部门,另一头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曲靖市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家组的模式,分别建立3个千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链"链长制",加快重点项目落地见效。通过延链、强链,激发产业发展动能,增强竞争力。
曲靖经开区西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经开区企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范春瑞: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做到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及时梳理更新项目问题清单,通过现场办公、专题推进等形式,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年产5万吨高端锂电铜箔项目、中科电气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德方纳米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等项目开花结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曲靖市坚持"三动"推进"三化"当好"三员",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集聚发展,让产业链更长,产业发展更稳劲。通过"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曲靖经开区三年先后推动德方纳米13个项目落地;通过"产业带动"合理优化布局,建成和在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34.5万吨,建成和在建硅棒及切片产能80GW,原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85.1%,高于全省30个百分点;通过"上下联动"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2021年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成功签约项目139个,协议总投资达1670.4亿元。通过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强化监管质量,全力打造营商"软环境",行政审批环节平均压缩33.3%,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0%,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通过当好投资项目"代办员"、服务企业"联络员"、纾困解难"协调员,为企业落地发展保驾护航,挑选2057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对口联络全市3321户重点企业,做到"主动服务,有求必应"。同时,曲靖市健全完善并坚持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比机制、市县牵头领导和要素保障领导按期调度、重点产业"链长制"等制度,确保产业发展高效有序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西藏自治区标本兼治着力构建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西藏自治区人社部门从"治边稳藏"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根治欠薪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工作,维护了雪域高原的用工秩序。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要把根治欠薪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关于根治欠薪的各项决策部署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党组书记李富忠如是说。
抓制度构建重依法治理
2022年1月29日,20名拉孜县农民工来到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劳动监察局,送上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为人民,排忧解难树形象"的锦旗。
这14个字的背后,是人社厅工作人员不畏艰辛、多方协调,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及时跟进、调查取证,成功追回欠薪的故事。
"看到你们实打实为我们办事,我们干起活来没了后顾之忧,挣钱过好日子的心气更足了。"拿到工资后,农民工代表如是说。
2012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社部门围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开启了从问题导向迈向法治治理的新进程。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治理欠薪工作机制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工程建设领域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办法》......十年间,西藏先后出台30余项系列文件,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在制度框架下,西藏全面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建设,依法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施工总承包企业代发工资、农民工法律援助等一系列举措,截至目前,自治区实名制管理项目共9797个,实名登记118.7万人次,设立农民工工资专户9020个,实现银行代发工资145.63亿元。
"从2019年起,自治区、地(市)、县(区)成立的根治欠薪联席会议升级为领导小组,并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重要节点成立专班,各部门分工合作,依法治理力度再次提级。"西藏自治区人社厅二级巡视员洛旦告诉记者,当地人社部门先从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和工资银行代发制入手,逐步向其它领域推进;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考核、平安西藏建设考核范围,每年组织开展根治欠薪专项督查,促进根治欠薪深入推进。十年来,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逐渐织密,实现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管共治。
抓队伍建设重基层素质
"我们21个人在某公路项目上打工,从8月3日开始,项目部以没钱为由,一直推脱不支付我们的工钱......"2019年9月,西藏自治区人社部门收到农民工吉依呷在网上的留言后,立刻以自治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向工程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和自治区相关主管部门下达欠薪案件督办函。
辖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立即行动,经核查,该工程属某道路施工项目一标三分部,其土方班组负责人拖欠吉依呷等20名农民工工资30余万元。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责令该标段马上支付工人工资20.5万元,剩余工资由业主方直接代发,保证农民工足额拿到工资。
这是西藏自治区人社部门果断处理欠薪案件的一个片段,也是治理重心下沉的具体体现。十年来,西藏自治区人社部门在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上不断加码,在提高效率和处置有据间找到了支撑点,有效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治理效率与队伍素质直接关联。西藏自治区先后组织1500余人次参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线上线下培训等;组织开展实名制管理培训100余场次,参训人数5万余人次......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基层能力建设是执法基础。十年来,西藏自治区重视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建设,配备执法车辆、执法服装,明确专项经费支持范围;规范执法标准和监察管辖范围,规范办案文书、办案程序,使监察执法规范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劳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200余名工作人员,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了联系方式,12333劳动保障维权、行业部门投诉电话保持24小时通畅,让农牧民投诉有门。"拉萨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拉巴次仁如是说。
抓源头治理重提前预防
"西藏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将工作任务发包给个人或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山南市加查县人社局依法向其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整改指令书》,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支付农民工工资,逾期未履行。该公司行为符合《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之规定,故决定予以列入。"
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发布2022年第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名单。2017年,西藏出台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2018年,又出台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目的都是用制度守护社会诚信环境,让失信者受限、守信者受益。
"市场准入、招投标、税收优惠等方面全方位联合惩戒,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对违法者保持高压态势。"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戚志刚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共评定企业ABC等级2638家,推送重大劳动保障违反行为130起,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管理名单39个,持续巩固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治理态势。
法治宣传是西藏自治区人社部门根治欠薪工作中的预防措施之一。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出租车顶灯、人行天桥电子屏幕等,人社部门全方位宣传根治欠薪相关信息,以汉藏双语制作发放宣传单、手提袋、海报等宣传品,向自治区内农民工和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截至目前,自治区人社部门共印制宣传册115.9万余份,举办现场法律讲座689场次,发送手机宣传短信105万余条,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十年来,西藏自治区各地人社部门逐渐摸索出源头治理的心得。
"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分靠政府监管,九分靠企业落实。依法规范管理,不发生工资拖欠,既是保障广大农民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要求,也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2022年2月17日,在林芝市人社部门举办的辖区内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劳资专管员和负责人的培训班上,西藏劳动监察局副局长王成刚现场解读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后来在实地检查中,参加过培训的企业对实名制制度力度重视程度特别高,落实也特别到位,极大促进了企业规范用工。"林芝市人社局副局长玉珍如是说。
在那曲市,凡施工企业投标新开工项目,必须由招标项目所在地人社部门开具无欠薪证明后才能参与投标。无欠薪证明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限制了欠薪企业参与新项目建设,大大减少了企业欠薪行为。
在日喀则市,人社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管理平台,将农民工工资专户、工资代发情况、考勤记录等信息全部录入,每月按工资支付周期进行数据分析,人社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未落实按月足额支付或拖欠工资的情况进行处置,从而实现将欠薪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