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碳达峰、碳中和学习研讨理论文章、经验材料汇编(36篇)(第14/1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577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6分钟

三是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大力拓展电能替代,推动交通电气化发展,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十四五"公司经营区替代电量达到6000亿千瓦时。以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积极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等综合能源服务。助力国家碳市场运作,支撑全国碳市场配额测算,加强碳减排方法研究,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统筹推进能源电力发展和节能减碳目标实现。

四是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着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加强电网规划建设运维各环节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强化公司办公节能管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解决用能需求。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挖掘碳减排(CCER)资产。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体系,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形成共赢发展的专业支撑体系。

五是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针对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加快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进步,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终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深化应用"新能源云",全面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

六是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集聚能源绿色转型最大合力。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水平举办能源绿色转型国际论坛,打造能源"达沃斯",传播"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双碳"目标,促进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研讨交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携手共创绿色发展美好未来。

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导;发挥企业实施主体作用,推动国家方案落地;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深化技术装备创新;加强能源电力统一规划,引领行业协同发展;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么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两项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相继出台,提出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擘画了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蓝图。《意见》和《方案》将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写入重点任务,部署"绿色低碳全民行动",进一步凸显了增强节约意识、动员全民参与、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碳达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控制居民消费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方面

应对气候变化是关乎人类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助于建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倒逼机制,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联合国环境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加快转变公众生活方式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26%的能源消费直接用于公众生活,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超过30%。中科院最新研究指出,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碳排放占比已达53%。由此看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相向而行。

作为推动需求侧降碳的重要方面,《意见》和《方案》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这不仅是一次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的绿色革命,还是一场倒逼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经济变革,既需要政府的强力推行,更需要全社会通力配合,加快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既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现实需要。

二、全民广泛参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持久动力

公众行为改变是温室气体减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全面动员、企业积极行动、全民广泛参与是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意见》和《方案》明确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大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活动,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将为碳减排带来积极影响。

一方面,大力推进全民绿色低碳行动,可以显著降低终端消费碳排放强度。从国际上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能分别为9.9吨、5.5吨和5.2吨,而我国目前约为3.5吨。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化发展阶段,人均用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只有引导全民广泛参与,自觉节水节电、践行低碳出行、杜绝粮食浪费,才能以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公众消费偏好对企业生产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绿色生活方式将反向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引导公众广泛认知、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将有力推动能源开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筑各领域发展方式转换,也是助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车船替代、低碳建筑发展等减碳政策落地的关键。

三、全民行动,从现在做起

推行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就是要培养公众绿色生活意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逐渐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意见》和《方案》明确了引导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各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社区、家庭和公众共同参与。

一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绿色低碳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积极性。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鼓励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据自身职能特点,组织贴近大众的实践活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树立学习榜样,曝光反面典型,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是积极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化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引导居民优先购买使用节能节水器具,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物品使用,倡导步行、公交和共享出行方式,杜绝食品浪费,自觉实行垃圾减量分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进一步加大绿色采购力度,优先使用循环再生办公产品,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

三是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要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内部绿色管理制度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在绿色产品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设备、绿色回收、绿色包装等全流程实施工艺技术革新。鼓励企业参与绿色认证与标准体系建设,主动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激励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引领作用,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引领行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四是高标准做好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碳达峰碳中和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要让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首先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尽快把碳达峰碳中和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计划,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业务素养和执政能力。鼓励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开展综合管理、专业技术、行政执法等专题教育,弥补领导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短板,确保分梯次、多层级、全覆盖。

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一流装备和服务

山东电工电气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群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我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在中央企业中首家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加快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全力服务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山东电工电气积极落实公司工作部署,主动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需求,发挥电工装备制造龙头作用,全面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组建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碳"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发展规划、科技创新等5个专项工作组,扎实推进双碳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深入开展研究,围绕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助力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以及控制自身碳排放等方面,制定了11个方面、42项应对措施,为"双碳"目标实现积极贡献一流装备和服务。

优化规划布局,适应电力系统新发展要求

紧密结合公司行动方案实施,制定集团业务发展行动方案,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与企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专业专注、同核扩张"原则,优化集团产业布局,建立业务动态管控清单,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业务集中。持续推进节能减排行动计划实施,压降能源成本支出,加强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利用工作。

加大研发力度,支撑能源网架优化配置

深化特高压产品漏磁控制、空载损耗优化等研究,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高质量设备,全力支撑坚强智能电网网架完善及输电通道应用效率提升。推进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及核心装备研发和技术升级,深化新能源配套主设备、线缆等一次核心设备研制及微网控制器、SVG等控制和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研究,培育提升集设计、建设、运维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发展"光伏+储能",加强大容量储能变流器、协调控制器、移动储能车等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积极开展抽水蓄能相关产品研发,完善产品序列,适应新形势下的抽水蓄能发展需求。强化储能二次系统集成能力,在储能领域巩固提升"系统解决方案+关键装备"技术供给能力。

加强智能运维服务,助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围绕"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持续完善智慧运维解决方案,加大核心产品研制。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发挥数据价值,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持续推进配电物联网建设,做好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智能低压开关、能源控制器等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标准化设计方案,优化方案配置,挖掘数据价值,建设绿色节能、智慧共享、资源高效的智慧配网物联网生态系统。加快推进智能空调、智能照明等技术升级,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智能空调的需求侧响应节能方案及相关平台升级,完善在园区综合体建筑、单体建筑等不同场景下不同节能需求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强化精益管理,推进能效提升和智能制造

加强生产制造全过程管控,建立涵盖生产效率、在制品管理、原材料应用、能源消耗、设备维护以及质量管控等环节的降本增效指标体系,加强指标监控,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开展智慧能源管理试点,通过建设厂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非电气量传感系统等,实现能耗监测及用能分析,稳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效率效益提升。突出"实际、实用、实效",分板块、分批次推进"自动化改造+生产管控数字化+智能示范项目"落地,实现"点、线、面、体"深度融合。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双碳"目标下,未来的能源生产、储备和消费将发生重要变化,山东电工电气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快电力装备转型升级,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贡献力量。

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彰显电网企业战略支撑作用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为全局作贡献,全面融入、全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深刻认识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用。能源活动是当前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8%左右,而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能源行业排放总量的近一半,电力行业减排进程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进程。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通过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引领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连接电力行业上下游的纽带和平台,南方电网公司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服务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及港澳地区及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南方电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敢为人先、蹄疾步稳。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装机、电量占比连续五年超过50%,远超国内平均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清洁能源消纳水平领跑全国,水能利用率超过99.5%,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均达99.7%,基本实现全额消纳。深入推进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建成"八条交流、十一条直流"的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规模超5800万千瓦,年送电量超2300亿千瓦时,累计送电量突破2.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二氧化硫1200万吨。持续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十三五"累计实现替代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2020年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投产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输配电价改革、率先以股份制模式组建电力交易机构,建立全国第一个电力现货市场,市场化电量占比全国领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方五省区2020年单位GDP电力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51%,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南方电网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达峰,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省区率先达峰。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转型。推动新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展,设立海上风电服务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海上风电发展,统筹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水电绿色开发和沿海核电安全稳妥发展。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中心调峰气电规划建设,推动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快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应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到2030年,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5%,发电量占比提升至61%。

二是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推动能源利用效能提升。加快推动"新电气化"进程,到2030年,助力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32%提升至38%以上。积极拓展节能服务,统筹用户电、热、冷、气等用能需求,实现多种能源互补运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配合政府建立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激励各类市场主体挖掘调峰资源,探索灵活多样的市场化需求响应交易模式,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和效益,到2030年削减尖峰负荷约1500万千瓦。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电网,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能源资源,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稳妥推进跨境互联,积极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打造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争取2030年前新增受入电力2000万千瓦,新增区外送电100%为清洁能源。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南方电网主网架,打造世界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电网,推进城市电网升级,全面建设现代农村电网,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调控,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最大程度消纳可再生能源。开展以绿电为核心的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实施绿色电网建设,推动电网设施与环境融合发展,实现线损管理精益化,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四是推动低碳新技术创新发展,服务构建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实施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技术攻关及工程示范,保障清洁能源规模开发、经济消纳。深挖电力系统调峰潜力,聚合电动汽车调节潜力,加快研究构建虚拟电厂,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科技前沿,设立能源低碳发展研究机构,加快低碳实验室建设,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五是推动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服务构建适应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跨省区清洁能源消纳机制,加快建设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进一步优化完善输配电价定价机制,研究完善抽水蓄能、调峰火电、电化学储能等调节性电源电价和成本疏导机制。探索建立能源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推动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参与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建设,有效促进社会的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南方电网公司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切实扛起责任,只争朝夕、努力奋斗,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去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全国全社会积极响应,不断凝心聚力、蓄势待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把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把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首,进一步确立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对能源领域全面贯彻国家战略意图,科学把握工作方向,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的重要意义

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能源绿色发展成绩显著,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加快转变。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42.6%,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7.4%提高到15.9%。但是,我国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达80%。能源领域是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的主战场。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明确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中的关键作用。《意见》和《方案》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摆在突出位置,把能源体系建设、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作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主要目标,并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凸显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紧迫性。

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推进能源革命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意见》和《方案》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决策部署,是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具体行动。在能源消费方面,提出实施节能降碳增效,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在能源供给方面,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能源技术方面,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型储能、氢能等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在能源体制方面,提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市场化机制,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内通外畅的方针,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

二、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意见》和《方案》关于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控、减、增"三个政策导向。一是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大力推进节能提效;二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三是增加绿色能源消费,重点是非化石能源消费。

更加注重以能耗双控推进节能提效。当前我国能源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部分行业能效标准不高,一些地区仍在沿用以建设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驱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如果敞开口子消耗能源,不仅无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将超出我国资源环境承载上限。《意见》和《方案》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推动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一方面,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碳工程,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更加注重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碳减排。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为56.8%,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7.7个百分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是碳减排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和《方案》提出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明确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有序推进散煤替代等减煤举措,确保实现"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的目标。

更加注重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满足新增用能需求。《意见》和《方案》强调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消费环节给一个"增"的空间,扩大非化石能源供给和消费,既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体现,也是确保安全降碳的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为增加绿色能源消费出了关键一招。

三、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完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体系

《意见》和《方案》关于推进能源供给革命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三个主要方面。

强调确保安全平稳降碳。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改善民生等任务很重,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意见》和《方案》把防范风险、安全降碳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原则,明确要求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坚持先立后破,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着力化解各类可能的风险隐患,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平稳降碳。

积极推动非化石能源提速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电力结构持续优化,为"十四五"及中长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9%,比2015年提高3.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45%,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按照2025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0%、25%左右的目标,未来非化石能源发展还需进一步提速。为此《意见》和《方案》提出了三点具体举措;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探索深化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二是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三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