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材料合集57篇(六中全会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参考)(第2/23页)
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及治国理政的风险挑战,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以及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现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坚定的管党治党决心,从作风整顿入手,严肃查处贪污腐化分子,从政治上紧抓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明确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排除了党内政治隐患,彻底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不力的形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依然面临"四大考验"的压力、摆脱"四大危险"的挑战、肩负着"四个伟大"的重任,只有捍卫"两个确立",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这是因为:"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全面从严治党是捍卫"两个确立"的重要手段,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到战略方针的高度,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求。要使这项战略方针真正落地,既要抓住重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证党的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又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保证全党纪律严明、党的建设坚强有力。
另一方面,"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能否做到"两个确立"是党的政治建设质量的重要考评因素,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否抓实、抓好的重要实践标准。
(三)"两个确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保障
从现代政治学意义来看,确立一个有能力、有权威的中央领导人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既有助于构建运行良性的政治共同体,也有助于有效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建设,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出现代化是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信息化文明的必然趋势,而塑造政治权威是国家
现代化的首要政治前提。[11]3回顾近现代世界历史,任何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兴盛都离不开领导人政治权威的确立以及科学理论的指导。比如在以李光耀为核心的人民行动党领导下,在实用主义指导下,新加坡从一个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并在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也进入攻坚期,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已经固化,存在大大小小的利益壁垒。在这样的状态下,必须由党中央来进行顶层设计,运用中央权威推进综合改革。为此,我们必须捍卫"两个确立",才能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更大的改革力度、更严的创新举措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业。
(四)"两个确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领导核心来掌舵定航,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精心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提出了政治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理念,出台了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办成了长期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一系列大事,用"担当"换来"信任",用"实干"赢得"民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境界。新时代的光明前景与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形成鲜明对比,西方政党或国家选举产生的领导核心在现有体制机
制下没有能力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因而,党的十九大党章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写入党章,从制度上强化了党中央权威。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面临国内外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相互交织,大国之间尤其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加剧,西方国家对崛起中的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依然面临着经济转型、乡村振兴、就业保障等问题。捍卫"两个确立",旗帜鲜明地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能够在大变局中捕捉发展机遇,还能有效应对国内外严峻挑战,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华章。
"两个确立"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具有充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在"两个确立"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全体党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并将其转化为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自觉同损害"两个确立"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两个确立"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与现实基础
王雨彬、张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
一、"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理论重要作用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立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总结德国革命经验时首次提出领导核心的思想,认为要"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2]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提到工人运动需要有领袖集团的领导,强调正义者同盟中强有力的杰出领袖在革命中的作用。在《致卡洛?特
尔察吉》中反思巴黎公社灭亡的原因时,恩格斯再次强调领导核心的权威作用:
"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3]为了批判巴枯宁分子反对权威,主张无限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观点,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辨析了权威与自治的相对关系,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威的必要性,并且强调"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维持自己的权威。
(二)列宁的科学论断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论断作为理论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运动以及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过程中,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工人运动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还
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5]针对布尔什维克党内出现的派别活动,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6]他在《给德国共产党员的一封信》中还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7]此外,列宁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对于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的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
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立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确立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建设的理论,并结合实践变化进行了开拓创新。
二、"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百年奋斗历史中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具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乃至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遵义会议之前,由于党的核心领导人缺乏领导和斗争经验,且没有一贯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革命事业屡屡受挫。陈独秀、向忠发、瞿秋白等党的主要领导人不能成为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几度易辙,党的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直至遵义会议召开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开始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毛泽东思想也逐步形成。此后,中央红军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革命也有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指导。194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主席拥有最高决定权"[9]的决定。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提出要实行一元化领导,将统一领导认
为是党在抗战中实行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党的七大正式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和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中央、全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中再次强调党内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的团结和威信的言论和行动。"[10]这一时期,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和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逐渐完善。一方面,以党的领袖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形成、发展、完善,并逐步稳定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党中央的领导核心能够在把握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时代特色、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强调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袖核心地位。邓小平指出,"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11]以邓小平同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维护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了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2]此后,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维护党中央和领导核心的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能够领导人民平稳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我国的经济社会水平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
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作为科学指导,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够取得胜利。"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凝练概括。
三、"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现实基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源自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现实需要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对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将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最重要的是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其次,新时代党要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加强理论武装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指导党科学执政、科学领导的科学理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需要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最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要求党中央、党的核心领袖、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权威性,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既是检验合格党员的标准,也是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引领,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
要意义。一方面,"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基于对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特征的把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协调整个发展大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前进。此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代的政治实践紧密联系,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依靠新思想武装全党,科学统筹、引领、协调国家发展全局,不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另一方面,"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基于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有魄力、有智慧、有作为的领导人带领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理论优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党能够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做出科学部署,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复兴伟业。
(三)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意志,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对于我国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想要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实现自身发展,首先需要有安全稳定的国内环境,坚定拥护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党就有定盘星,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会有持久的安全稳定。同时,作为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论指南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谋划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唯有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保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防范化解来自国际层面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更加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四、结语
"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提出有其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现实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论断。只有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两个确立"的依据和决定性意义
李志勇、郭佳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党的决议的形式明确了"两个确立",指明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能够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一次次跨过急流险滩,一次次战胜困难危机,主要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确立党的核心、确立科学理论指导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确立毛泽东同志核心地位、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党没有自己的核心、没有自己的理论,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2]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加之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严重影响,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一个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犯了一次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导致苏区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白区力量损失几乎百分之百。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党有了自己的核心,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但是,全党真正认识到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先后遭遇了两次重大挑战。
一是与张国焘的斗争。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局势的变化,党中央确定了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但张国焘权欲膨胀,悍然南下,另立"中央",公开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分庭抗礼。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分裂危机。在革命形势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等中央领导人沉着应对,最终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为保证长征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是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王明否定了洛川会议以来中央的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口号,在党内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他在武汉领导长江局期间,又屡屡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不经中央同意就擅自发表一些包含错误观点的宣言和声明,公然挑战中央权威,极大地干扰了党在华中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这种不尊重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的行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针对王明等人的宗派主义行为,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3]在纠正王明右倾错误的过程中,维护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进一步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经过延安整风,从中央领导层到全党都"空前一致地认识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1943年党中央确立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
"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把实践家同理论家集于一身"。[5]无产阶级领袖既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又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毛泽东同志为党的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
指导思想。七大党章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的一切工作的方针,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历史实践表明,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确立邓小平同志核心地位、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再一次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差距逐渐拉大。"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政治风波后,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6]1990年12月,他再次强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
历史实践表明,党确立邓小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确立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由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证明了的。
从历史看,一个国家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都必须有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无论早期的欧洲还是后来的美国,直至一些后来居上的亚洲国家都是如此。从现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我们面临的内外因素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就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党才能够统揽全局、一呼百应,形成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