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记大擂台上的发言-8篇(第2/2页)
绿美的清风吹遍中寨,既美了家乡,也进一步拉近了村组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我们建立"一约三榜四会五制"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在各村组成立一个矛盾调处小组,认真实践党组织引领下的"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四诊疗法"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有什么矛盾纠纷都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在干群同心下,中寨村45个村小组实现了10多年来"零上访","发案少、秩序好、乡风文明、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西畴新现象"在中寨村得到了生动实践。
十多天前,我和大家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时,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新时代的十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将把这一理念牢牢记在心上,持续坚定向美而行的信心和决心,把绿美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与文明培育结合、与乡村治理结合,继续带头干、带领干、带着大家一起干,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好、更美、更富!
建设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美丽田湾
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卢逢追
我叫卢逢追,是州委政法委选派到马关县小坝子镇田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去年4月,州委发出向边境村(社区)选派强边固防工作队的指令,我主动报名,带着单位领导的嘱托和组织交给的任务来到田湾村,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
田湾村是马关县小坝子镇最偏远的边境村委会,与越南新马街、孟康两县隔河相望,国境线长约7.5公里,少数民族占98.2%。70年前,田湾村群众翻身不忘毛主席,用石头垒砌"毛主席万岁"字样表达爱党爱国情;70年后,致富不忘共产党的田湾群众,用同样的办法垒砌"共产党万岁"字样向党致敬、向党感恩。跨越70年的红色文化深深感动了我,作为一名党员,我暗自下决心,要传承好这份红色基因,带领群众守边、治边、兴边,书写好田湾"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美丽篇章。
?作为边境村寨,守边是田湾的第一要务。我们整合抵边户、网格户、护边员、界务员、强边固防工作队、突击队等人员力量,在边境沿线开展24小时全天候驻点值守、分段巡逻,推动管边控边到辖区内每段边境线、每块界碑、每处便道。我们全面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明确党员中心户,设立党员责任区,构筑了"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严密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了田湾村"零疫情"的底线。为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我们创新开展"巡边+微党课""强边+组织生活会"的工作模式,通过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述田湾村红色历史,在哨点千米悬崖段、在临时搭建帐篷里等强边固防一线召开组织生活会,以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为国守边的信心信念。
守边是使命,治边是担当。风险防住了,我们又在"治"上下功夫。我们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组建了乡风文明理事会,将"一查红旗飘飘、二给花草浇浇、三来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把农活干好"的"晨起五件事"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小切口"促进文明生活的"大养成",2021年田湾村被评为全省卫生村。我们大力开展法治村寨建设,探索运用"三三制"工作法调解矛盾纠纷,所有矛盾纠纷由村小组、村委会分别调解3次,6次调解不成功的才上报镇司法所组织调解,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实现近10年村内"零上访"。我印象最深的是:有4名本村人合资150万元种植香蕉,各自记录投资数额,一年后由于账目不清产生矛盾,经村小组3次调解无效后,报到村委会调解。通过我们大量走访、反复沟通,最终用2个月的时间,在"三三制"的"后三环"实现了成功化解,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此外,我们针对田湾村外籍人员数量多、难管理的问题,创新制定《田湾村外籍人员管理十条》,明确疫情期间外籍人员不准出镇外出务工和经商、不准组织新"三非"人员入境务工和经商等十条措施,从个体入手、从源头防范,田湾村未发生一起三非人员"偷引带"、跨境违法犯罪案件,2021年被评为州级市域社会治理示范点,2022年入选第五批"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守边治边,最终要落脚到兴边富民这个长久之计上。我们围绕建设"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谋篇布局,带领田湾群众苦干实干加油干,让党的光辉实实在在照在边疆群众的心坎上。在产业发展上,我们结合田湾立体气候优势,引导群众发展热区经济、凉区药材,有规划地发展砂仁、反季节辣椒等短期收益较高的产业和香蕉等中长期见效的产业,鼓励有劳动力的群众外出务工,拓宽增收渠道,鼓起全村群众"钱袋子",田湾村全年人均纯收入达18500元。我们积极盘活村级集体固定资产,争取资金入股龙头公司、电站等,多途径助力村集体经济"提档加速",田湾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超10万元。在村庄建设上,我们不搞千篇一律,突出村寨特色,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型、民族传承型、生态宜居型、产业发展型、强边固防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努力做到村村有亮点、寨寨有特色。我们动员群众全员参与,全域铺开绿美乡村建设,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家校融合"活动,发动田湾小学组织1400余名学生700余户家庭共同打造绿美边境、绿美家园,营造了边境是我家、绿美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比如,凉水井村小组,村口百年古井泉水清凉,村内古树丛生枝繁叶茂,我们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宜居型边境现代化小康村,村庄处处绿意盎然,焕发勃勃生机,和张家湾村小组一道成为全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场会的观摩点。像张家湾和凉水井这样的村子,在田湾还有不少,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全村22个村小组创建完成达标村10个、示范村7个、标杆村5个,边境化现代小康村逐步在边境一线"点线连片"。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下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践行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初心使命,奋力谱写田湾村"守边治边兴边"新篇章。
拆除一堵围墙打开群众"心墙"
丘北县锦屏镇常青社区党总支书记范朝滨
我叫范朝滨,是丘北县锦屏镇常青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学习过两期"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领略了16位书记的熠熠风采,大擂台已成为我心之神往的地方。终于,今天我们常青社区也站到了这里,深感荣幸的同时,心里也抑制不住的忐忑和激动。
常青社区位于丘北县新老县城结合处,辖36个村(居)民小组,共有6834户21148人,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204名党员。我们社区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多,矛盾纠纷多,治安环境乱,基层治理矛盾突出,"老旧乱"曾是常青社区的代名词,也成为我担任支书后的最大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常青社区之所以乱,根本原因在于干群之间还有堵"隔心墙",拆了这堵墙,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为此,我刚担任支书的时候,就和社区党员同志们一起,把社区边上的围墙给拆了,并争取项目改建了一个广场,敞开大门倾听居民的呼声,既表明社区要与群众心连心的决心,也暗暗立下了把社区打造成"为人民服务的幸福家园"的目标。
目标定下来,就要抓落实。我们首先从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入手,坚持党建引领,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服务、社区慈善资源"五社"力量,秉承"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的理念,共同打造了集服务站、少年儿童之家、新时代幸福食堂为一体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成为了我们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对留守妇女,我们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原则,积极联系壮学会、彝学会到社区开展民族服装刺绣及配饰加工技能培训,把妇女们从麻将桌上拉下来参加培训,输送优秀学员到民源坊、壮衣堂等民族服饰公司工作。现在的常青,麻将声少了,矛盾也少了,留守妇女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对留守老人,我们协调药学会到社区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为有需求的老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卡,组织社区医生上门分析评估,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管理,让老年人乐享晚年。同时,我们还联合各方力量,开办新时代幸福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为60-79岁的老人提供每份6元的餐饭,59岁以下的老人实行办卡用餐制,让社区老人全部都吃上新鲜实惠的"暖心饭",幸福食堂还因此成为了老年人话家常的集聚地,老人们有了说话的人,就不再孤单了。对社区儿童,我们建设少年儿童之家,联系书画协会开设青少年书画培训班,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引进丘北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进驻社区,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开展儿童成长关爱个性化服务,组建儿童互助小组,以"大童带小童"开展学习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儿童前来,小孩儿有人管了,防溺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如今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人人想来、人人爱来、人人盼来,成为了常青社区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地标"。走在街上,跟我们热情打招呼的人多了,主动找我们诉说困难的群众也多了。
服务群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们就有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底气。一方面,我们在扩大服务范围上下功夫,用好新时代幸福食堂这个载体,让食堂不仅仅对老年人开放,同时对环卫工人以及低、重、残、幼、孕、保等特殊群体给予就餐优惠。幸福食堂门口的常青爱心树上,我们制作了各类爱心贴纸,每一张贴纸都象征着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有困难,就能凭树上的一张爱心贴纸在幸福食堂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真正让"小食堂"汇聚了"大爱心"。另一方面,我们还定期收集社区困难群众需求信息,通过"社会协同+企业协作+群众参与"方式,引导驻社区单位、企业、个体经营户参与社区慈善事务,实施"小慈善大公益""百岁福"等慈善项目,累计募捐善款物资30余万元,为社区困难群众、困难老人、困难儿童送去更多关心和温暖。
同时,为了延伸服务触角,提供精准服务、精细服务,我们结合常青社区大多为自建房的实际,把社区划分为27个网格344个微网格,通过"支部挂网格,党员包楼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最有威望的退休党支部挂包矛盾纠纷最集中的网格,让最熟悉情况的党员兼职网格长,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各类动态,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和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的党员网格长们带头冲锋,走街串巷做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还组建了以社区"大党委"为核心的社区服务共同体,构建"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群众有求、社区有应"的服务机制,通过"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领单",整合社区志愿者、党员干部、驻社区党政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不漏一人、不漏一户的志愿帮扶,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235件,得到群众频频点赞。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我们先后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4个"国字号"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讲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时,全场掌声雷动。"人民"是我们党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也是我来到常青社区奋斗的初心。下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努力把常青社区打造成为人人向往、人人享乐的"常青家园"。
解锁绿美致富"密码"让庄子田披上绿衣裳,石旮旯蹦出金疙瘩
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庄子田党支部书记鲁春红
我叫鲁春红,是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庄子田党支部书记,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庄子田的致富故事。我是土生土长的庄子田人,我们庄子田有三个特点:第一,庄子田是一个彝族居民小组,共有106户476人;第二,辖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达8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9亩;第三,庄子田历来种植仙人掌,至今有近200年的历史。2019年前,我长期在外经商,开过养牛场、养鸡场,经营过火锅店,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看我见过点世面,有点头脑,多次动员我回家担任小组干部。本着为家乡贡献力量的想法,2019年9月,我回乡从一名会计做起,到村小组长,再到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里的17名党员一起带领大家发展仙人掌产业,让庄子田"荒坡披上绿装,石旮旯蹦出金疙瘩",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庄子田振兴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个方面。
我们顺民而行,让居民从"离心"变"齐心"。以前的庄子田人心不齐,各家为阵,群众不积极,村干部难管,人心涣散。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从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和小组干部。人员配齐后,我立刻带领村干部召开群众会,开展集体宣誓和就职承诺,向党员群众表明了一同增收致富的决心,努力让村干部和群众上下一条心,扭转以往"恨人有、笑人无"的消极心态。仙人掌是庄子田的一块宝,很多人因为它淘到了金,但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品质也难以保证。种植仙人掌,庄子田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完全可以提档升级。经过前期考察,我和村干部、党员商议提出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仙人掌产业的思路。为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我和村干部、党员分片包干,通过院坝会、群众会向群众宣传动员,将各自散种、各打"算盘"的收益与合作种植、共算"大账"的收益进行对比,帮居民算清经济账、发展账,同时邀请丘北县普者黑的党员同志来到小组,讲述他们合作抱团、致富发展的经验,点燃群众发展信心,形成了"干群一条心、规划一张图、产业一个盘"的良好局面。2021年7月,我们注册成立了庄子田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合作社,让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民,共吸纳106户3000余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正式开启了仙人掌抱团发展之路。
我们顺石而为,让居民从"渺茫"变"光芒"。合作社建起来了,发展就是第一要务。我们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购销、统一收益分配"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由合作社划定种植区域分片发展,免费为入社农户发放种苗,成熟的果子按照定价进行统购统销,获取收益的20%提取作为产业后续发展资金和村集体资金,50%按照土地入股面积占比进行分配,30%再分配给全体村民。为让群众都会种、能种好,我们把居民小组按12户至15户划分成8个网格,推行党员联系户、党员中心户制度,采取"1带N""1包多"的方式,由8名年轻党员搭配8名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组成包片小组,分片开展挂联宣传、技术指导、包户服务,形成了"一户带一片、多片带整体"的良好格局。通过合作社抱团发展,庄子田仙人掌种植面积从700亩发展到了1400亩,亩产也得到大幅提升,果味清甜沁心,供不应求,原来的石头地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为提升庄子田仙人掌果的知名度,拓宽果子销售渠道,今年8月,合作社以仙人掌的彝族语言"啊妞"申请成立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给仙人掌果打上"菁啊妞"品牌标签,并在线下零售、批发的同时,开设线上销售,让"菁啊妞"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开园采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菁啊妞",喜欢上了"菁啊妞"。2022年,我们累计销售仙人掌果260吨,销售额500余万元,亩产值6500元,群众最高收入达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我们顺势而治,让居民从"将就"变"讲究"。从前的庄子田,群众只顾富、不顾美、只将就,不讲究,"脏乱差"问题较突出。随着越来越多人到庄子田采摘仙人掌果,建设美美的庄子田又把大家的心聚到了一起。我们借绿美乡村建设之机,采取集体出资、争取补助、群众投劳的方式,安装路灯88盏,修复排污管道7.3公里,修建、硬化产业道路12.8公里,提升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发动群众栽本地花、种本乡树,就地取材装饰打扮,如今的庄子田干净整洁、推窗见景、满眼皆绿、焕然一新。为保持村内干净洁美,树立文明新风尚,我们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违约惩罚机制,让村规民约务实管用。为提升村子管理能力,我们通过集体出资安装了36个监控摄像头,对全村情况时时监控,哪家的牛粪没及时铲,哪家乱堆乱放,哪个违反了村规民约,通过屏幕一览无遗,管理智慧了,治安改善了,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也提升了。我们还组建了爱心服务队,把村内妇女集中起来,根据村内需求,不定期开展环境大扫除、困难帮扶、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疫情期间还志愿到社区帮忙,得到社区点赞。
下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仙人掌产业,美化亮化产业观光路,拓展休闲观光农业,让仙人掌果成为帮助群众发家致富的"仙果",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庄子田。
下一篇:读《三精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