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汇编(36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4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9分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汇编(36篇)

目录

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5

2.北京日报社社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7

3.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12

4.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发言 16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18

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代表农工党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22

7.火箭军副司令员、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台盟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24

8.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26

9.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28

10.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30

11.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32

12.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34

13.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36

14.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北京市委会主委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38

15.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40

16.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42

17.民革中央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44

18.民盟中央副主席代表民盟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46

19.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48

20.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代表全国工商联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52

21.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54

22.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57

23.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代表民建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60

24.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代表民进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62

25.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64

26.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66

27.天津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代表致公党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70

28.五谷城派出所所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上交流发言 72

29.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74

30.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78

31.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82

32.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88

33.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94

34.周湾派出所所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上交流发言 99

35.驻南非大使在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暨高端对话会上的讲话 101

36.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表民革中央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11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在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会上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全面擘画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位发展的壮美蓝图。非常荣幸,我作为无党派人士代表,坐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就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谈几点认识。

一、高质量发展是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识到国民经济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巨大。

进入新时代,只要坚定信心谋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在十四亿多人口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注重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高质量的商品、资源和要素,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二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努力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四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五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六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大作用,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北京日报社社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2022年11月0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系统阐述、战略部署,深刻理解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

一、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实现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为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懈奋斗。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到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各种方案连遭失败,现代化机遇一失再失。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自己的历史重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开始规划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实现路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富有成效的思考和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展现出更加瑰丽夺目的光彩。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得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

二、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所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现代化,其目标指向对应的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二十大报告在深入总结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括,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以来,在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长期都是落伍者,模仿西方、学习西方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历史证明,照搬照抄从来不会取得成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能照搬外国模式,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深刻总结,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规律的掌握达到了新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和成就表明,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这一条道路,现代化并非就是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

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

必须自觉捍卫"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新时代十年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雄辩证明:"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空前凝聚的党心民意鲜明昭示:"两个确立"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的这"五个重大原则",凝结着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功密码,也是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原则。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这"五个重大原则"。

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三个务必",是党在迈上新时代新征程关键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根本政治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清醒、使命担当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伟大事业领导核心、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保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也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长征。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始终保持政治本色,勇于自我革命,增强忧患意识,坚定斗争意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去夺取胜利。

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2022年11月04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方向、聚人心、提信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新时代的"真理味道",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在党的光辉历程中、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演进中、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都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中,新时代的十年是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实现民族复兴的接续奋斗的十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受各种风浪考验,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迈向伟大梦想的十年,开辟了百年大党的新事业。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的十年是国家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的十年,以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成为新中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中,新时代的十年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紧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使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的十年不断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再次续写出恢弘篇章。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这是我们党第一次用世纪的尺度来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从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看,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放到文化发展史中去表述。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人民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二、找到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大优势,是党历经百年奋斗锤炼出的最鲜明品格,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独特标识,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之道。深刻的历史自觉背后是坚定的历史主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显著特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长盛不衰、风华正茂的奥秘所在,标志着我们党对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预示着社会主义中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迎来了党强国强的奋进时代,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做出宏观展望,在理论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特征,在实践上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径和方向。统筹长远和当前,谋定而后动。"两步走"战略安排,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远性、方向性问题。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解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问题。处理变与不变,保持战略定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有计划、分步骤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主要任务。同时,根据变化的形势适时调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节点,由21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是基于中国道路实践探索和辉煌成就所做出的科学决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描绘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四、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新形态新道路,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式意义体现在:一是剖析独特的历史命运,深化了对民族复兴领导力量的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发展了中国。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二是扎根中华大地实践,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民族复兴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本国国情、积蓄后发优势,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智慧的结晶。三是打破西方式现代化路径依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探索出一条全面的现代化新道路,将发展目标由经济利益导向转向为经济、社会、生态等利益的多元平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将谱写人类发展进步新篇章。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交流发言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成为彪炳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我谈三点体会。

一、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前进道路上,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光明的前景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要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百折不挠、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在斗争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2022年11月0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

一、把握"能""好""行"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其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底色,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论依据。科学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先导。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伟大的理论创新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发展的奇迹。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历史。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由空想变成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焕发勃勃生机,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力量使然,就在于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使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就需要在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际进程中来寻找答案。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只要我们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就一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只有自信自立才能真正谱写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面对复杂的中国国情和中国问题,我们不可能照抄书本和别国发展模式,更不能听任某些"教师爷"的颐指气使。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升华。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辩证态度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我们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提升各级干部运用科学理论破解现实难题的能力。今天我们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只有积极回应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时代前进。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运用系统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时代典范。我们要善于运用系统观念,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形态的新跃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的交往正在不断走向纵深,我们要顺应时代大势,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