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汇编(36篇)(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4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9分钟

一、从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善于把全面依法治国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把握,也要善于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更大的系统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加强统筹谋划,将国家各方面工作都纳入法治轨道,不能就法治论法治。

紧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强战略谋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论断,既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也明确了法治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回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需求,不断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求我们必须将法治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提高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水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要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以高质量法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二、增强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工作、任务、要素和环节,这些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广泛复杂又系统完备的统一整体。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观念上综合考虑法治建设各个部分之间的普遍联系,做好整体谋划、统筹部署、协调推进,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做好整体谋划。《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全面落实这一规划,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个法治环节有机贯通起来,把法律制度、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文化等各个法治要素整合起来,真正使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机融合、运行顺畅起来,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实践中全面展开、有效落实,更好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系统性功能。

围绕"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这个工作布局加强统筹部署。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的系统观念科学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阐明了这一工作布局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旨在解决法治建设中不协调不平衡、各自为政、争权诿责等问题,增强法治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我们从全局上、整体上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效方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通过制定实施《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全面依法治国整体发力、协同推进。

三、实现法治建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善于运用辩证统一规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注重抓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又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

在法治系统中突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个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在法治建设中,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是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重点任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科学把握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科学立法,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推进严格执法,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推进公正司法,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全民守法,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共同推进"中抓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这两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这表明,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既要将三者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又要把握重点,牢牢抓住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这两个关键。只有执政党依法执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得以有效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成为现实,整个国家才能依法运转、有效治理。为此,要深入推进依法执政,着力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有效贯彻实施;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一体建设"中率先突破法治政府建设这个主体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这表明,做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既要在法治国家这一整体性目标和框架下加强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又要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率先推进。这是因为,政府拥有的行政权力是整个国家权力体系中最广泛、最日常、最集中的权力,唯有政府守法,整个国家才能依法运转。如果没有法治政府,国家的立法和执政党的决策就无法执行,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没有法治政府,行政权干预司法,公正司法就没有保障;没有法治政府,社会难有发展空间,没有政府守法和政府诚信,也就不可能有全民守法和全民诚信,从而不可能有法治社会。因此,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一体建设"中居于带动整体的枢纽位置,必须作为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加大力度。

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

(2022年11月04日)

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论断,我们可从五个维度理解这一重大论断的内涵及其实质。

一、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过去我们讲的比较多的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专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话语表述上突出了"时代化新境界",这是话语表述的新变化。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意义日益彰显。这就把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第一个内涵。

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境界,就是以大历史观,在历史时间上,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空间上,聚焦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动回答"时代之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回应时代关切,勇于理论探索和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直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答"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和"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

二十大报告第一次由"一个行"拓展到"两个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行在中国的逻辑延伸,就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就为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更为深刻和具体的答案,把对马克思主义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这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第二个内涵。

马克思主义行,首要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它能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走向成功,对解决中国问题和指导中国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首要是马克思主义行,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由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根本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能力行,它使马克思主义行在中国得到确证。

三、从"两个结合"到对"两个结合"展开阐述

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对"两个结合"的内涵及其实质展开了阐述。这就把对"两个结合"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第三个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内涵和逻辑是:立足历史方位→聚焦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得出科学认识→作出正确回答→形成理论成果。中国具体实际是一定历史方位中的实际,否则这种实际就是抽象的;这种实际最根本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党中央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要矛盾中蕴含着党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根本问题,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核心要义是:确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及其重要体现,即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确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因而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确认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解决融通问题并使其具有时代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并根深叶茂,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从"十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二十大报告提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这就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第四个内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不是罗列几个数据,三者间具有逻辑联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治国理政,取得"十三个方面成就",基于基本方略和历史成就,提升概括出"十个明确"。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实践到理论、从时代到思想、从具体到抽象、从"目"到"纲"的逻辑形成发展起来的。

五、从重视哲学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二十大报告在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提升到哲学新境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第五个内涵。

用"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话语表达方式,表明今后需要进一步从哲学层面提炼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具有深刻意蕴。"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是现在时,"六个坚持"既是现在时更是进行时,它构建起了新时代党如何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创新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哲学框架。其实质,就是为继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指明方向,提供框架和思路:即理论任务是坚持问题导向,根本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科学态度是坚持守正创新,思想方法是坚持系统观念,世界眼光是坚持胸怀天下,立足基点是坚持自信自立。

周湾派出所所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上交流发言

(2022年11月21日)

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所长,我深深感受到自己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必须脚踏实地地真抓实干"。我将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上来,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为指引,把学习报告精神与做好公安工作结合起来,在学深悟透、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立足本职岗位,学思践悟,在队伍建设上出实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所长,我将切实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结合辖区实际,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立足岗位,勇挑重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带领全体民辅警将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到规范执法活动各方面、全流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作风,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一是结合"平安建设"、"百万警进千万家"、"九率一度"等活动契机,依托窗口面向服务对象宣讲,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辖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至千家万户;二是切实履行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重大职责,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辖区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宣"质效升级,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三是强化民意导向,严管社会治安,不断夯实平安稳定的社会根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新的起点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通过近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使我深刻领悟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做为伟大成就的见证者,我们公安机关通过现代警务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成果,我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确实倍感振奋与自豪。

驻南非大使在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暨高端对话会上的讲话

(2022年10月27日)

尊敬的非国大总司库、代理总书记马沙蒂勒,尊敬的南非基础教育部长莫采卡,尊敬的社会发展部长、非国大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祖卢,尊敬的妇女、青年及残障部长马沙巴内,尊敬的南非共总司库乔伊斯,尊敬的国会议员、全国执委、卡拉研究所所长莫采卡,尊敬的外交部亚洲、中东和金砖事务特使苏克拉尔大使,尊敬的约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孟大为,比陀新闻报主编拉姆派蒂,约堡大学学生代表埃德蒙,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中共二十大精神宣介会暨高端对话会,我谨向长期以来关注中国、关心中南关系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中国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主题,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大会的成功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共二十大,世界多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都发来贺电。特别要指出的是,非国大主席拉马福萨总统、马沙蒂勒总司库、姆贝基前总统、莫特兰蒂前总统、南非共马派拉总书记以及工会大会、全国公民组织领导人,也包括在座的不少朋友都致电致函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热烈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这充分体现了中南执政党之间"同志加兄弟"的友好情谊,体现了中南高度政治互信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作为中共二十大的亲历者,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与南非朋友分享我的所感、所思和所想,希望有助于大家读懂中共二十大、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今天的中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共二十大盛况空前,出席大会的代表2296名,特邀代表83名,他们肩负9600多万名党员的信任重托、承载14亿多人民的殷切期待,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首先,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反映了全党9600万党员的共同心愿。习近平总书记当选后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集体见面,他强调,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要始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要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大会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强烈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爱戴,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当之无愧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在伟大斗争中、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形成的,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愿。

行进新时代新征程,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党和人民就有了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成就伟业的"领路人",就一定能够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的重要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主要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大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启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二是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做到"六个必须"。

-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第三,大会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主要内容是: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增写了党的初心使命、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调整完善了党的奋斗目标的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等内容。党章的修改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全党意志、反映人民心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时代10年,中国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伟大成就,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这里,我用几组数据来直观地展示中国10年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就。

10年来,中国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8.5万亿美元增长到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增长6.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10年来,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千年梦想,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0年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00美元增加到近5500美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亿4千万人。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效。??

10年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涵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经济社会各领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10年来,中国实行开放战略,成功举办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回首过去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谱写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壮丽华章,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共二十大决议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