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心得体会(第2/2页)
三、提升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新途径
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推动社会变革,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必须及时应对,跟得上思维理念、工具技术、工作对象的变化。"互联网+思政"不仅表现为"器"层面的工具革新,更是"道"层面的理念升华。
1."谋道":更新思政工作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下,开展思政工作需要深刻认知并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对互联网工具创新的抽象化表达,是互联网世界价值理性的集中表现。互联网思维具体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运行逻辑和价值理念进行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网络技术赋权,赋予学生以表达主体地位,助推思政工作从"权力驱动"向"需求驱动"模式转变。深刻认知互联网思维,遵循互联网自身的发展规律,突破研究阈限和思维定势,明确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是理念迭代、组织重构和流程再造的过程,是思政工作模式融入互联网基因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工作方式的综合变革。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变革是事物变革的先导。在推动思政工作转型的过程中,应聚焦网络信息技术重构思政工作模式的理念性及价值性问题,重点破解"互联网+思政"实践指导中的失灵失效问题。思政工作是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纯粹的单向线性灌输。思政工作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服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培养与被培养、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培养和塑造,还应同时包含某种改造和纠错纠偏的教育意蕴"。因此,网络时代仍需牢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育人为本这个根本理念为支撑融入互联网思维来指导网络时代的思政工作,在"谋道"层面植入"民主、开放、平等"的网络基因,构建新的网络育人范式。网络信息技术的迭代倒逼思政工作实践的理念更新与流程重构,通过平等对话、开放协调、民主合作形成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平等化、民主化氛围。
2."谋器":提升思政工作智慧化水平。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从大数据、云计算到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演进,其与思政工作逐渐实现深度融合。大数据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富矿",真正开启了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思政工作从经验主义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将思政工作可视化表达,由对结果性的关注转为对过程性的关心。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到人工智能时代,思政工作者除了要扮演好理想信念引领者这一传统角色,还要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数据的分析师。人工智能素养是思政工作者适应未来智能社会的必备能力,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思政工作者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面临着能力失位、教育准备不足等问题与挑战,亟须集合各方力量,系统性推进、整体性提高,增强思政工作者对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提升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化育人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规划,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思政工作者专业能力标准中,定期做好认证与评估。人工智能企业应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主动承担责任,加强思政工作者的素养培育与能力提升。学校应主动开放相关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做好技术供给,赋能思政工作队伍。思政工作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人工智能素养。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思政工作队伍自身四位一体同向同行发力,提升驾驭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的能力,助力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