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39/66页)
发展上"迈实步",永葆"无惧险阻向前行"的战斗力,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村书记是村里的"领头人",在选取产业发展"赛道"时,要围绕本地的绿水青山"做文章",了解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之中的特色。要根据土壤、气候、山河等生产、生活条件,聚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找准切入点,打造自身质量过硬的富民产业。村干部是吃苦的"带头人",在推进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要瞄准目标、脚踏实地,充分发挥斗争精神和担当气魄,把"想法"变成"说法",把"说法"变成"办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挖掘自身产业特点,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道路,在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强品牌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年轻干部在"不怕吃苦"中"破茧成蝶"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说到"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要敢于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开拓创新;要善于在苦学中立志,在苦干中成才,在苦行中建功,以朝气蓬勃、满腔热血之姿完成"破茧成蝶"的蜕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花园"中翩翩起舞。
在"不怕吃苦"中"破茧成蝶",振翅于理想信念的"精神花园",练好苦学之舞凝心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典故历历在目,苦学好学乐学的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传承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多场合反复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前正火热开展的主题教育,向全党发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政治动员令。广大年轻干部要在真学、常学、精学、苦学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学习,逐字逐句研读,做到饱饮"源头水",力解"根上结",从根本上强化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以"苦学之日进"应对"时势之巨变",用青春之犁耕读原著、原文。要在"怕不怕""能不能"吃苦中果断抉择,不断在赓续精神血脉中汲取力量,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坚定信心,在勤学苦学中求得真学问。
在"敢于吃苦"中"破茧成蝶",振翅于实干担当的"奋斗花园",练好苦干之舞同心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百年党史,从"半条皮带"、"两弹一星"工程、红旗渠精神等,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苦、能吃苦、能战胜苦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广大年轻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困难不"撂挑子"、遇到矛盾不"捂盖子"、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面对困难不"撂挑子"、遇到矛盾不"捂盖子"、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要发扬敢于吃苦的精神,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际主动下沉基层一线,弄清群众意愿,查出问题症结、找准关键"穴位",只有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回来,才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只有不断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磨练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甘与吃苦"中"破茧成蝶",振翅于为民服务的"幸福花园",练好苦心之舞齐心飞。"治国有常,立民为本"。不管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红军战士、"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还是"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为群众谋幸福诠释了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大年轻干部要当好民生"保障员",将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入手,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生产生活品质。要当好为民"服务员",在优化群众办理各类业务的方式上集思广益,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将"马上就办""只跑一次""一次办理"落实到位,让群众少跑路,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服务,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选调生:细悟"自找苦吃"意躬身万里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自找苦吃"这股精气神,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基层选调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年轻力量,是乡村一线工作的排头兵,当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建立振兴功业,助燃乡村振兴熊熊火苗,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在强国复兴伟大征程上,孕育敢想敢为、善做善为的本领,以"昂扬破土"的坚定姿态逐梦前行。
细悟"爱农情怀"意,以100%担当魄力,躬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路。民之所向,政之所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曾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基层选调生们要站稳人民立场,不要孤芳自赏、妄自菲薄,要甘当"小学生",不当"躺平式"干部。在基层一线,要少一些书生气、多一些泥土味,少一些陌生气、多一些人情味。以只争朝夕之势,"身"入地里田间,多办民生之事、多谋民生之利、多兴民生之举,刨根问底在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得好"。充分利用青年头脑,带动乡村发展,接上时代前进的列车,真正把乡村振兴的成果落实到群众心坎上。练好一切为了人民的"基本功",一步一印,置顶"群众心愿",在枝叶关情中绘就"民生图景"。
细悟"兴农本领"意,以100%的政治定力,躬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奋进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基层选调生们当立鸿鹄之志,永远心系着国家最艰难的地方,扎根基层,"螺丝钉"也能成"顶梁柱"。到基层一线去,以只争朝夕的拼劲、长剑纵马的闯劲、妙笔生花的巧劲,冲锋在前、不避斧钺,在最泥泞的路上踩出最清晰的脚印。在基层的青年干部当不断以主题教育"浇筑"政治坚定,用理论武装头脑,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甘于自找苦吃"烙印在心头、践行在脚下,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基层"过五关斩六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大踏步前行,在自身的岗位上用行动挥洒青春汗水。
细悟"建功立业"意,以100%的坚强毅力,躬行"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实干路。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乡村振兴不是喊几句口号、写几篇报告,而是要实实在在躬身基层,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肩上有担当"。基层选调生应猛扎田间地头,在履践致远中检验真理,在火热耕作中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心,不断摸爬滚打、摔跌磨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当永葆"逆水行舟用力撑"的干劲,肩负振兴乡村的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不负时代嘱托,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
从总书记博物馆之行观文化自信
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陕西途中,考察了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求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锚固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文化自信,坚守中国道路的文化底蕴,汲取中华文化的奋进力量,践行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
以"登高望远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的站位格局,坚守中国道路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文明发展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坚守中国道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正确的方向引领和目标导向站高谋远、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汲取中华文化的奋进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员干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之力,扎实历练各项基本功,不断提升政治、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顶得上去,成为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的党员干部,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担当,践行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涵养为民初心,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觉悟,勇担当、真作为,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立足工作岗位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奋进新征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党员干部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钻学干"三字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他强调,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广大青年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扎根一线守初心,挥洒汗水阡陌间,解民生、治学问、强本领,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蓝图"化为乡村振兴"施工图""实景画"。
以"钻"字筑牢初心,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农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步履纵贯大江南北,始终放不下"黄土地的儿子"对土地的那份"念兹在兹"之情,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三农"、关爱"三农"的生动体现。正所谓把"民"字写大,把"小"事做好,广大青年干部要在基层服务中深植"人民观""大局观",过好"经验关""政策关""方言关"。"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想"钻入"基层,当好乡村工作中的"螺丝钉",传承好"鱼水之情"的红色基因,不仅要会"观大势",更要成为"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的青年工作者,步入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做到"门门清、户户熟",用老百姓听起来最亲切的话,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乡亲们的"金扁担"越挑越稳,用"一线奋斗者"的身影,参与绘就"乡村幸福梦"。
以"学"字夯实根基,赓续"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助农血脉"。目前,农村人才队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三化"现象,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乡村要"会治","慧治"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肯定了青年们将课堂学习、乡村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探索。正所谓"学为干之基""学所以益才也",一方面,青年要把书本视为"掌中宝","脚沾泥土"地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善于"向书本学、向问题学、向实践学",成为农业知识上的"行家里手""百晓生",助力农村治理"强能级、破顽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拓宽渠道"挖"、激励保障"扶"、搭建平台"育",聚集一批青年"良工巧匠",打造一批"不愿走""留得住"的乡村"智库",扶持他们从基层"新兵"成长为一线"尖兵",培养出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直接帮助农民口袋"鼓"起来、精神"富"起来,为农民增收和文化振兴事业"添柴"助力。
以"干"字克服焦虑,苦练"一腔热血勤珍重"的"兴农本领"。不惰者,众善之师也。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想干,能干,又会干"是要点。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破难,都不是"回想昨日的辉煌",而是善于"博观约取后薄发",练就"拨云见日之功夫"。如果空想不"干",最终只会变成"黄粱一梦""客里空",如果光"干"不想,就容易跳进"事务主义"的怪圈,抓不住"主要矛盾",因"勤奋"而自我感动,变成"无头苍蝇"。"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善学勤思常实践",葆"一腔热血"、抓"求真务实"、克"本领恐慌",才能在实践中"忙而不乱""忙而不迷""忙而不疲",让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越拎越稳、越拎越幸福,为乡村"人、财、地"注入"源头活水",助力农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提升,在"自找苦吃"的实干中成长为"劲草"与"真金"。
解好调查研究中的"三个不等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且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广大党员干部要解好调查研究中三个"不等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用好、用准"调查研究"这块"敲门砖",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最优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大展宏图、展翅翱翔。
解好"入户走访≠走马观花"的不等式,望闻问切,真正下沉才会"想干事"。扁鹊的"四诊法",通过"望、闻、问、切"四个角度,全方位找寻"病因",对症下药,从而祛除"顽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走出"舒适圈",走向农家屋,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用好走访"四诊",跨过门槛"望一望"百姓的屋前屋后,扬起耳朵"听一听"百姓的家长里短,张开嘴巴"问一问"百姓的急难愁盼,切实做到"真"走访、"真"带走、"真"入心。所谓地,拍几张"照片",发在工作群,然后"什么也不带走",又或者写几篇"新闻稿",广泛宣传,留下的只有一句"我来过了"。"走马观花"式的走访,只能说是"自欺欺人",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辜负了百姓对党和国家"信任",来到农户家不能只"点个卯""露个脸",要常怀"真心""真情",要常坐"小板凳"、多坐"田埂头",要听得真、听得进百姓的"琐碎小事",真正沉下身子为百姓排忧解难,提升"入户走访"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