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交流发言3篇
让"千万工程"在XXX镇"开花结果"
一是锚定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
20年来,浙江省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就我镇的现实来看,XXX镇是XXX区面积最大(281.8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最多(17073户54756口人)、行政村数最多(41个行政村)的"三最"乡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对乡村振兴的需求更为迫切。下一步,XXX镇将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一极三区"目标,聚焦"四大任务"、强化"四力支撑",坚持"围绕镇情出思路、围绕思路绘蓝图、围绕蓝图抓落实"的发展格局,按照镇党委确定的"135"工程,即"一镇三美五园"(一镇即黄金第一镇:打造黄金产业园区,实现吨金乡镇。三美即环境美:力争甘山森林覆盖率达到98%以上、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8万个以上,全镇果园覆盖面积达到5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文美:加强澄泥砚、捶草印花、南沟剪纸等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将非遗文化、地坑院、美丽乡村景点串联融合,让张村的人文景观在全省"出圈"、走向全国;特色美:做优、做特、做精全镇"果、牧、菌、菜"四大产业,特色高效农业成为全区标杆。五园即以矿产资源为依托,打造黄金产业园;以镇域内大型冷库、冷链物流中心为依托,叫响"甘山红"、"龙陕山"苹果品牌,打造苹果智慧冷链物流园;以澄泥砚、捶草印花、南沟剪纸等非遗传承为依托,打造文旅研学示范园;以甘山森林公园、甘山果香、地坑院为依托,打造康养旅游示范园;以310国道及其连接线、省道245、313为依托,打造商品集散物流园),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力争到2023年建成苹果智慧冷链物流园和文旅研学示范园,2025年建成康养旅游示范园和商品集散物流园,2030年全面完成"135"工程建设,形成黄金、大农业、物流仓储、文旅康养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镇域经济增收发展新格局。
二是务实重干,凝心聚力抓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浙江省始终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乡村旅游经济、电子商务新业态,20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XXX镇资源丰富、位置优越,省313和245公路纵贯南北,新310国道贯穿东西,交通便利,发展"三产融合"得天独厚。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做优果品、做强畜牧、做大食用菌、做精蔬菜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让特色高效农业成为全区、全市标杆。同时放眼长远、聚焦特色产业,加大投融资力度,让XXX镇总投资19.8亿元的甘山果香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的XXX镇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龙陕山果贡天下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的恒沃牧业农场养殖基地项目以及人马寨村和五花岭村的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项目在全市、全省出圈出彩。
三是人民至上,群众参与是关键。
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浙江省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需求出发推进"千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实现了"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XXX镇将以乡村振兴为总目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引导人民群众利用身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资源,变菜园为体验园,变果园为采摘园,变农房为客房,变农产品为旅游产品,实现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让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从而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五天赴浙江培训的学习短暂而难忘,与一同赴浙求学的同仁们相互交流浙江省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村基层党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多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印象极深,收获很大,启发很多。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活"、"广"三个字。
首先是理念新。无论是安吉余村把"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转化成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还是余杭溪口村将文创街区发展与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景点创造的文化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产业迅猛发展。其次是政策活。从安吉县将生态建设于"千万工程"紧密结合,把"美丽气候"转为"美丽经济"到余杭小古城村紧紧围绕"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规划,引进优质农文化和旅游项目,都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向发展要效益,目标明确,眼光独到。最后是途径广。打破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农文旅"产业综合发展,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形成以发展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从鲁家村以"三变"释放美丽乡村活力,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到外桐坞村打造"农家石榴村+历史文化村+艺术创意村"一体化综合体艺术村,均实现了群众、集体与企业共赢。
参观学习的成功案例各有千秋,细看之下,发展模式都不尽相同。这归根结底,要走好自己的发展之路,还得从自身出发。XXX区XXX街道位于城区南侧,总面积33.9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10个行政村共58个村民组,9102户,28979人,除XXX村外,其余村均在城市规划区内。近年来,街道大部分村已进行城中村改造,土地资源稀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XXX街道将继续按照"围绕城市搞服务、服务城市谋发展"的思路,以土地流转为依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利用地处市郊的区位优势,在有限的土地上,培育典型示范、打响营销品牌。
一是聚焦"促生态",助力宜居乡村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强化举措,持续深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整洁美丽,和谐宜居"要求,重点对XXX的村容村貌进行打造提升,拆除违建,道路拓宽、美化绿化,全面提升美化生态环境。同时,对未改造的岗上,斜桥村容村貌进行持续整治,并结合卫生城市创建的要求对师家渠、XXX剩余未改造自然村进行提升美化,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本着服务群众,提升城市形象的宗旨,对崤山路进口和虢国路进出口、夜市店面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彻底解决形象差、入厕难、停车难等问题。
二是聚焦"兴文化",助力文明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重点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村社会思潮,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远程教育等平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春节、元宵节、庆七一、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群众宣传宣讲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村民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只有乡村治理出成效,乡村振兴才能稳步向前。
三是聚焦"谋项目",助力实力乡村建设。围绕拆迁出让土地,在无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城中村发展新模式。紧抓冷链物流战略发展机遇,依托XXX村良好区位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与XX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打造具有XXX区特色的果品行业领军者,带动和推进三门峡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智慧农业的建设。引导辖区各村创办如建筑公司、物业家政公司、餐饮公司等村办集体企业,盘活商业门面资源,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绘蓝图
浙江大学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的课堂教学详细介绍了"千万工程"、"浦江经验"、"未来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典型案例,小古城村、余村、鲁村等美丽示范村的现场教学生动都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展实践,总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直观感受:第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巨大,我们的乡村道路、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第二,乡村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初级,我们的乡村主导产业仍为农业种植、养殖业,乡村产业三产融合度比较低,没有实现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也没有达到规模化、集约化、链条化、现代化水平;第三,乡村人居环境欠账仍然较多,目前,我们大部分村仅仅能够达到净起来的初级标准,距离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差距过大;第四,乡村治理机制尚不完善,基层乡村干部群商共治的理念树得不牢,没有充分引导党员干部、乡贤等群体参与乡村的共建共治。
另外,通过学习交流,下一步在乡村振兴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中,我有五个方面的思考(概括为"五个必须"),具体如下:
一、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是发展集体经济和谋划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必须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坚持尊重客观、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的态度,选取特色种养产业。发展项目要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基层政府不能强行引导,要避免"一拥而上、大水漫灌、雨露均沾、撒胡椒面"的现象。二是开展乡村治理,要学习小古城村"有事要商量、遇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共治理念和"四步六议"工作法,严格落实我们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议"的良好局面。三是维护乡村稳定,必须认真学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提出的"四下基层"要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政策宣传下基层、)和"浦江经验",做到"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二、 必须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信心。
一是开展乡村建设,发展乡村经济,必须规划先行"绘蓝图"。各村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地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扎实做好"三个规划"(乡村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不能照搬照抄、搞拿来主义。二是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工作理念,按照乡村发展规划,咬定青山不放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多做潜功,在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上多投精力、多下功夫,在健机制、建制度的事项上多动脑筋、多花力气。
三、 必须坚决守住生态和谐发展的绿色底色。
安吉余村、鲁村的乡村文旅发展样本,就是"两山思想"的生动实践,我们在乡村建设中,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来汲取资源发展经济。必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用生态乡村的绿色底色,保持美丽乡村的生动颜色,换来群众增收的经济成色。
四、 必须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的引进培育。
一是积极开展招贤、引贤工程,引导乡贤、在外成功人士回归乡村创业,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招引农业龙头合作社、领军农业企业到乡村投入,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机制,整合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资源,调动农民入股、集体参与、企业经营,实现企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户富裕的良好局面。三是积极招引"农创客",以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退休、退职等人群为引进主体,建立农村创业团队项目,积极引进有现代农业、特色农业、5G农业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的人群,回归乡村开展农村大创业。
五、 必须积极建立多源注入的乡村建设资金池。
一是强化政府投入的基础作用、引导作用。政府要增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建设规划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增加农村水、电、气、污水管网等方面。二是建立"三农创客基金"。从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特色农业产业补助等政策性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建立"三农创客基金",用于引导"三农人才"回归农村开展农业创业。同时,给予"农创客"实行乡村振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乡村基础建设慈善捐款活动,引导社会资本"三次分配"流向乡村。四是探索制定"三农"项目税费减免制度,对大量资金投入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文旅融合创建等新型农业产业的公司企业,在土地出让、基础建设方面给予税费减免和贷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