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66篇(第14/36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91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64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重要文章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逻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历史使命、勇挑责任重担,用实干和担当,勾勒出属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富春山居图"。

加快产业兴旺,带动致富增收,勾勒"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美"画卷。党的XX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只有促进产业振兴,才能持续吸引和凝聚资本、人才、文化、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产业振兴,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搭建城乡融合平台,让农民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产业振兴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产业振兴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需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需要以扎实苦干的"量变"期待乡村全面振兴的"质变"。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勾勒"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欧落晚沙"的"秀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乡村拥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天然生态优势,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乡村的重要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重托,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绿色始终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底色。要统筹乡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不搞"清一色""大呼隆"式开发,尽量保留乡村独有特色,突出"乡土味",保护"乡土情",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摆脱乡村"脏乱差"印象,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情画意在乡村长久驻留。

倡树文明新风,坚持文化育人,勾勒"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和美"画卷。乡风淳朴,其乐融融。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之路,不仅需要坚强的物质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之力,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文明新风托举乡村新面貌、新气象。要让文明思想"树起来",大力弘扬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宣讲活动,用百姓身边事宣讲身边人,把文明的乡风吹进农民"心坎"上。要让文化产品"多起来",科学保护和挖掘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发展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研学教育等特色休闲农业,打造适合当地的文化产业品牌,让"两山"理论在乡村转变为生动的文化实践;要让榜样力量"立起来",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作用,定期评比"星级"文明户,选树农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成风化俗,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乡村大地。

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六好"教师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9月9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胸怀远大理想的呐喊,这是心有坚定信念的豪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只有真正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持之以恒、踔厉奋发地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涵养"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师者从来以德为先。"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师是阶梯,能让学生登高而望远;老师是航标,指引学生远航的方向。教师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知识、点亮未来,托举起中华民族"明天的太阳"。新时代的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立足平凡、书写不凡,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道德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不断铸就新时代的师者荣光。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方可为世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备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水。广大教师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习近平总书记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必须涵养求是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创新的品质和宽广的视野,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做出新贡献。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丰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学生世界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性格迥异,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体深入地了解,有真切的认识与体悟,倾听每一种声音,尊重每一个学生,读懂每一个孩子的心,方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志趣、不同资质、不同认知、不同能力等,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智慧育人,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目标。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赤诚"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用师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孩子们是一张张的白纸,其美好未来需要老师带领他们一起描绘,言传身教是带领孩子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佳途径。在教育之路上,教师要用仁爱之心,多给学生一些耐心,多给一些关爱,以仁爱之心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成为孩子的朋友;以仁爱之心彰显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孩子们的爱戴。教师对孩子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行动的教育过程。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秉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和塑造灵魂的重任,要具有"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广大教师要坚定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切实将知识传授与道德启示有机结合起来,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放在心上,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展理论学习应"风物长宜放眼量"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理论学习后的一次实际应用中突然领悟到"此中真意"就像"子弹命中"的瞬间,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回响",此时才完成了学习的"闭环"。开展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更是主题教育工作的题中要义。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为契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真学中深化认识、在真信中消化理论、在真用中转化力量,在真感受中完成理论学习的"闭环"。

带着"热情渴望"学,以学正风学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渴于求知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做到"善读"。开展主题教育务必坚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学原文、悟原理,思想上的坚定离不开坚持不懈"自我管理"、实时更新的理论学习,保持理论清醒是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念和行动自觉的坚实基础。要主动改变"蜻蜓点水"的表面学习,以理论学习打头、以经受思想洗礼为开篇,全面学习、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知行合一做到融会贯通。要杜绝"浅尝辄止"的表演式学习,发扬"钉钉子精神",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中的"此中真意",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增加党性觉悟,更加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

带着"赶考精神"学,深挖富矿研出心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不但能表面释义,还要能深悟其理。在理论学习中秉持"空杯心态",不妨多追问自己:如何做到深学、悟透?不仅要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著作原文,研讨难点、深奥的内容,共同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明确奋斗方向,从深层次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还要在日常干事创业、履职实践的路上,积极将专业特长和理论学习成果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深入调查研究,多献务实之策,多做务实之举。

带着"务实作风"学,结合实际干出新篇。从习近平总书记"闯关夺隘"成长为"黄土地的儿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到回答外国政要时"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情表达,再到慰问老职工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暖心鼓励,简短的话语给予每个人前进的力量,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从深层次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让主题教育成果走实走深走心,就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作,让手头案边的工作件件落地、事事见效。理论学习的转化还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把"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喜欢的"家常话""知心话",把"大道理"讲成有烟火气、人情味的"小故事",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从而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凝聚思想共识。

"三把钥匙"解锁乡村产业"进阶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仅是东北全面振兴的优势所在,也是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身处乡村振兴一线,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现代化大农业的核心内涵,用好"资源整合""经营创新""科技赋能"三把钥匙,解锁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的"进阶密码",持续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用好"资源整合"钥匙,推动乡村产业"串珠成链"。所谓"大农业",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更蕴含着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农业是农村的"命根子",也是广大农民的"专业课",因此,发展乡村产业,首先要"立足优势,做强一产",树立大食物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期下,充分挖掘山水林田湖海等资源,让"土特产"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钵钵"。比如,可以通过盘活闲置坑塘发展生态渔业,开垦荒山荒坡种植山地林果,利用林下环境培育食用菌菇等等。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也离不开产业链的延伸,只有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提高产业附加值,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这就要求我们紧抓城乡融合发展机遇,向三产融合要效益,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旅游、食物供给等多元功能,推动乡村产业连点成线、链式发展。

用活"经营创新"钥匙,促进乡村产业"增效提质"。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实施农垦体制改革,在坚持国有农场性质的基础上,推动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从而充分调动农场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力。这启示我们,要不断创新乡村产业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创新乡村产业经营管理体制,关键在于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既要加强本土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又要为"归雁""鸿雁"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其深度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在乡村产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中,要特别处理好"急"与"缓"、"收"与"放"、"实"与"虚"的关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不违背基本政策制度的前提下,以实体化运行为导向,确保新型经营主体真正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的"金靠山"。

用实"科技赋能"钥匙,引领乡村产业"迭代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升,2022年已达到6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其中,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让"高大上"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接地气",如何打通"科技赋能"的最后一公里,就成为基层干部应当着重关心的问题。一方面,要搭建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转化平台,积极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同科研单位的合作,发挥基层直接接触生产实际的优势,通过引入试验示范项目、建设"科技小院"、设立专家服务岗等途径,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加快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探索实施"订单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对科技创新的"负反馈"作用,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科技难题,引导经营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购买科技服务,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加速器"作用。

从"黑龙江之行"中领悟三组"关键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考察,进林区、察生态,进村庄、访民情,进高校、谋创新,听汇报、作指示,为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党员干部要从"黑龙江之行"中领悟绿色发展、人民至上、科技创新这三组"关键词",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从"黑龙江之行"中领悟"绿色发展"关键词,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思路和举措。无论是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还是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亦或是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态建设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主题教育中积蓄"绿水青山"气力,在以学促干中凝聚"绿水青山"力量,不断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把生态文明意识贯穿进日常的行动中,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不断努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