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的交流发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用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绿色”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的交流发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用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绿色"
大家晚上好!按照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安排,现我以"筑牢X区生态安全屏障用生态'底色'绘就发展'绿色'"为主题进行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此,一个包括国家所有国民、所有领域、所有方面、所有层级安全的总体国家安全体系逐步建立,并日益拓展深化,生态安全作为重要领域被列入其中。在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安全之前,我们要了解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什么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是指一国具有较为稳定的、完整的、不受或者少受威胁的、能够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以及能够维护这一系统和周边区域性、全球性生态问题的能力。第二:为什么要维护生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衰",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第三: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面临哪些挑战?主要包括传统产业所占比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能源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的胁迫仍然存在。因此,维护生态安全不仅仅是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坚固基石,同时也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接下来,我就如何筑牢我区生态安全屏障谈三点意见:
一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有破坏生物多样性、加速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再比如花卉市场上常作为观赏植物售卖的水葫芦,就属于外来入侵植物,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因此,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治理迫在眉睫。一是规范引种管理。因品种培育等特殊需要从境外引进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水产苗种等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据审批权限办理进口审批与检疫审批。属于首次引进的,引进单位应当进行风险分析,并向审批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二是加强监督打击。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非法入侵品种的监督和检查,对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对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依法进行处置。三是加强境内检疫。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境内跨区域调运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植物产品、水产苗种等检疫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物种扩散传播。
二要加大生态保护修复。
X,《X》颁布施行,X被列为X生态坐标之一。X把X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全市生态建设的"头号"工程,视为推动X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X也紧扣国土空间规划,紧盯自治区"三山一河"建设布局,将X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生态建设的"头号工程"和X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我区依然要以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围绕X等区域,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一是规划要科学化。要深入现场调研,聘请行业专家对修复保护工作审查把关,在准确定位地类属性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生态现状和区情民风,围绕"保护、提升、融合"三大主题,实施原生林草多样性保护、高标准人居环境整治、差异化治坡治沟治水等生态修复提升、美化、涵养和保护等"四大工程"。二是修复要专业化。根据立地条件和生态需求,精细化明确修复整治内容和措施,组合运用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修复等模式,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条块结合、整体推进。三是管理要长效化。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理、投资企业、群众共同参与的监管机制,进点跟踪审计,对修复保护过程中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全流程监督,确保生态修复整治标准化、规范化。
三要抓好能源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减少煤炭消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我们一定要立足风光、土地资源优势,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工业三大板块之一,大力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加快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一是尽快建立工业园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和"僵尸企业"清出长效机制,加快清理低端低效落后产能,为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优质绿色产能腾出发展空间。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以太阳能、风能、分布式储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进度。三是科学制定项目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办法,凝聚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