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69篇(第139/165页)
基层党校做好党纪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基层党校作为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精心选择优质师资、精准学习典型案例、精细安排现场教学等,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
选择优质师资,用好资源提效能。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选择优质的师资是关键。在基层党校,每一堂课都应该扎实有效。通过现有师资库,精心选择授课老师。各级党校的老师,每个人擅长教授的课题不同,有的擅长讲党史、有的擅长讲基层治理、有的擅长讲法律法规,我们一定要充分用好现有师资库,把擅长讲党规党纪的老师发掘出来,为基层党员授课。通过上下联动,让纪检领域的领导干部上讲台。纪检领域的领导干部,对党章党规党纪了然于胸,他们却很少有机会"输出",基层党校要以此次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跟上级部门做好沟通,邀请纪检干部上讲台讲生动的案例、鲜活的经验。加强横向联动,邀请属地专家授课。在基层,有的辖区内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定要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充分开发师资,让辖区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为党纪学习教育"添柴"。
学习典型案例,警钟长鸣筑防线。通过典型案例学习,用身边人身边事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在基层党校的课堂上,依托典型案例学习会、集中学习教育等方式,通过播放警示教育宣传片、讲授反面典型案例等,让基层各领域党员干部把党章党规党纪真正学进去,切实用到位。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分享等,让党员干部深刻感悟、体会党纪的威力,做到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通过授课老师重点梳理历史上的党纪典型案例,让党员干部纵向学习党规党纪,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自觉遵守党纪、敬畏法律法规,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通过本单位、本领域的典型案例,认真开展剖析,让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警醒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筑牢纪律底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为民服务观,做人民的忠诚卫士,成为人民真正的服务员和勤务兵。
安排现场教学,沉浸感悟受警醒。现场参观学习,让大家沉浸式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目前,全国各地有非常多的警示教育基地,在北京有"运河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明镜昭廉"明代反贪尚廉历史文化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基层党校可以有计划、分批次,精细安排社区、两新、机关等各领域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现场,开展现场教学,取得最好的党纪学习教育效果。要提前安排好现场教学讲解老师,让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师为党员干部现场授课,让党员干部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后有效果、有收获。要精心安排好教学路线,提前踩好教学点,规划好教学路线,让党员干部跟随路线安排,沉浸式体验,边学习边体悟。要精心做好教学保障,提前准备好饮用水、晕车药等物资,让党员干部能安心学习、安全返程。
领导干部于破"旧账"处立"新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是规范领导干部履职用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工作连续性的有效措施。作为改革发展路上的"老大难",破解"新官不理旧账"刻不容缓。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于破"旧账"处立"新功"。
增强"敢理"的担当,破"不关我事"的逃避心态,立"接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出自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上世纪80年拍成了艺术片,改名《七品芝麻官》。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官就要为老百姓办事,否则白拿国家俸禄还不如回家做点小买卖。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新官上任不仅要接过权力的"印子",更要扛起责任的"担子",不惧"填窟窿"、无畏"擦屁股",勇于认领"旧账"。要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承前启后推动事业发展。要以"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情怀勤理旧账,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勤勉务实、脚踏实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锤炼"能理"的能力,破"万事皆难"的本领恐慌,立"定能成功"的强大信念。"旧账"往往成因复杂、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对于接任者来说,是对思路、水平、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增智慧、强本领、提素养的绝佳机会。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一线、干部群众中,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迅速理清旧账,弄清来龙去脉,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要找准问题"病灶",积极统筹谋划,理出工作头绪,认真领会上级的政策要求,学习先进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本地过去之前的教训与反思,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要加强调度复盘,争取尽快解决老问题、避免新问题,不为下一任留下"旧账",推动事业稳步发展、持续前进。
健全"善理"的机制,破"多干多错"的不良认识,立"有为有位"的浓厚氛围。"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新官"树立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处理好"好账"和"坏账"之间的关系,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实现稳步前进、长久发展。要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旧账"清理纳入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硬杠杠,对于大搞不理"旧账"、盲目"创新"、出现问题的,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勇接"旧账"、担当作为、成绩突出的,要大张旗鼓进行表扬,理直气壮予以重用;对于敢打硬仗、履职尽责、非主观因素出现错误的,要旗帜鲜明予以容错纠错,最大限度保护干部积极性,进一步树牢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笔锋藏色"走好改革"心路、辛路、新路"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改革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巨轮向前翻转。面对当前我国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情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并践行《决定》内容,守好"心"路、通畅"辛"路、奔向"新"路,在深化改革"绘画卷"上挥毫出民族复兴路上的壮丽风采。
笔锋蕴藏"一片白",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智慧守好"心"路,彰显文化内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文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画师,我们手中的笔,正是挥洒梦想、描绘未来的利器。在"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智慧引领下,党员干部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守好"心"路中那一片纯洁之白。
笔锋蕴藏"一抹绿",以"莫言此景常依旧"的精神通畅"辛"路,守护生态底线。在守护生态底线的"辛"路征途中,我们不只是步履蹒跚的旅者,更是守护生态底线的捍卫者,每一步都要踏着审慎与责任。将我们的足迹连成生命的诗篇,每一篇章节都应该满载着对自然法则的尊崇和对生命共同命运的省思。挥毫泼墨,也不仅是在宣纸上作画,更是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勇敢地为生态底色添彩。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叙事,它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涉及每一个生命体的福祉与未来。党员干部要以"一抹绿"作为源源不竭的笔锋文墨,描绘碧绿映辉的生态画卷。挺膺担当,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莫言此景常依旧"的精神,成为我们畅通"辛"路上最为坚实的底色。
笔锋蕴藏"一道银",以"且看今朝别样天"的态度奔往"新"路,映照科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之中,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为了确保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我们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舟,以创新进取的精神为帆,勇敢地驶向科技未来的浩瀚"银海",让那银色的科技之光,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穿越未知的迷雾,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所以,党员干部要以"且看今朝别样天"的豪情壮志,毅然踏上"新"途,映照出科技未来的璀璨图景,在深化改革的广阔画卷上,挥洒自如,绘就一幅壮丽篇章。
"不泯初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将"人民"置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当不泯为民初心,坚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航向不偏,将"人民"置顶,同人民群众一道推动改革大步向前。
锚定"民生冷暖"力度不减,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将人民关切"置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到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些一件又一件的改革事项无不证明了我们党始终坚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自觉扛起为群众纾困解难的民生"担子",把百姓"愁事、急事"作为心头事来解决。时刻关注群众关切,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难事要事,要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以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决心,敢担当、善作为,积极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问题清单"变成民生"成效清单",努力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践行"为民造福"劲头不松,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诚将人民利益"置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忘记和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时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在深入把握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办好民生实事,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好用活调查研究,坚持问需、问计于民,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让改革成果真正造福于民。通过对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领域进行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在"问效于民"、践行为民宗旨中,持续走好"造福人民"的改革之路。
坚定"人民立场"航向不偏,以"重任在肩惟担当"的实干将人民力量"置顶"。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既要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深入群众、贴近群众,通过"迈开步子""沉下身子"身体力行地做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也要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讲空话、套话,让群众感受到真心,看得到实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付出不断赢得民心民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挥毫泼墨"擘画党纪学习教育"三正"新画卷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目前,党纪学习教育接近尾声,此次学习既是对自身理论的深化升华,更是对灵魂信仰的洗涤净化。党纪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是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保护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学深、弄通、悟透党纪党规,以坚定的信念、清廉的作风、担当的劲头,精准把握党纪的"脉搏",在纪律上管住手脚,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守正心、立正身、执正行。
守"正心",以"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为墨,执笔定意,擘画"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党性篇。纪律不仅是条文约束,更是党性要求,是根植内心的坚定信念、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无论是损公肥私、退而不休的丁凌,还是初心蒙尘、贪欲祸身的郭庆,或是修身不正、蜕化变质的胡红兵,都在工作中底线不守甘被"围猎"、信念动摇接受"腐蚀",把党员干部初心使命抛在脑后,党性观念淡化,忽视精神"补钙",最终从"看片人"变成"片中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持续加强党的理论、党史学习,始终把党性修养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要明白心中"有畏"才能"有为"和"有位"的道理,坚决把清正廉洁作为坚强党性的"底色",濯濯而行,久久为功。
立"正身",以"铭记于心、清廉为伴"为纸,运笔挥毫,擘画"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守纪篇。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纪律入不了心,形成不了自觉,心中便会没有敬畏,行为就会没有边界。杨震以"清白吏子孙"作为家训要求后人要自持自律,廉洁养性;包拯用"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告诫包家后代要两袖清风,行其所愿;董必武用"人民公仆,党的'老牛'"自勉告诉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广大党员干部要常用党纪党规这把"戒尺"来"刮骨疗毒",常破"心中贼"、常正"行动差",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环境中常存律己的戒心,切忌得"软骨病",患"享乐症"。要学纪知纪明纪更要守纪,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让清廉自律成为我们最坚实的铠甲。
执"正行",以"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为笔,落笔定局,擘画"担当之责少年始"的执纪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开展党内党纪党规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用权理念,不当糊涂官、太平官,做到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挺起脊梁,冲锋向前,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姿态,在执纪工作中能干事、敢担事,勇于突进深水区、啃硬骨头、涉险滩,锻造"宽肩膀"、练就"真本领"。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确保执纪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深处。
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党纪党规中汲取纪律之养,正确树立权力观,廉洁用权、清醒用权,算清人生"七笔账",以"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守初心、挺膺担当;以"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开拓进取、守正创新,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逆水行舟"护民生"滴水不漏"保安澜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抢险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守土尽责、担当作为,切实履行当好人民群众"守护者"的职责使命。"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防汛工作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工作人员责任心和执行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对党和政府的一次重大考验,其犹如一把"悬顶之剑",时刻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全力以赴,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