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69篇(第140/165页)
"未雨绸缪",凝聚防汛共识,筑牢"防患未然""阻危坝"。"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面对汛期,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临时的应对措施,而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研判,提前部署,使水未到而渠已成,做好充分准备,在险情来临时从容应对、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把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救灾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更需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提升预防水平,建立长效机制,夯实防汛基础,推动防汛工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事预则立,其行必果,唯有真正做到早为之所,才能有备无患,确保面对每一次突发危机和紧急情况时都能雷厉风行、临危不乱、驾轻就熟,以强大的执行力和应对能力,切实保障防汛工作万不失一。
"求真务实",落实救灾举措,打造"牢不可破""安全屋"。"稳坐高谈万里,不如趻踔一程。"防汛救灾中的布置安排、对策举措,共同铸就了防汛的坚实屏障、资源的统筹协调、调度的科学保障,都是开展防汛救灾工作的必要前提。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确保每项工作都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决不能只停留在部署阶段,不能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成了,会议上的布置安排不代表工作中的落地落实,否则只会沦为镜中花、水中月。莫做纸上谈兵者,要当不务空名人,唯有以磨杵成针之恒,行埋头苦干之举,做朝乾夕惕之人,才能真正做到"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防汛期间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临危不惧",奔赴抗洪一线,充当"身先士卒""定海针"。"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面对防汛挑战,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成为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坚定地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防汛工作作为一场大考,是否具备一往无前的决心,决定了我们能否在人民群众心中取得好的成绩。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迎难而上、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念人民群众于前,践防汛救灾于先,面对惊涛骇浪而岿然不动,救焚拯溺却一马当先,方能汇聚起人民的磅礴力量,做到"民心所向,胜之所往"。
"众志成城",奏响勇气赞歌,谱写"人众胜天""团结篇"。"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团结"二字一以贯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无论是过去的漫漫长征路,还是如今的悠悠振兴途,都离不开这一脉相承的"团结心",它给予了我们党宝贵的精神力量,并以此捻丝成线,成功绣出了一幅独立自主、国泰民安的如日方升之景。在防汛工作中,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保持这股"团结劲",各部门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凝聚各方力量,积流成川,百川汇海,形成防汛合力,以"人心齐",使"泰山移",最终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防汛答卷。
"全面深改"绘蓝图"永葆三心"谱新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仰""砥砺初心""担当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永葆"赤胆忠心""为民初心""实干决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坚定"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信仰信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永葆"矢志不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忠诚篇章"。"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保证,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全党才有了"顶梁柱",14亿多中国人民才有了"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盘星""指南针""金钥匙",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砥砺"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篇章"。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委72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人民"和"群众"分别出现了200多次和100多次。"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倾听人民呼声、把握人民愿望、回应人民期盼,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实事"展现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践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担当作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决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篇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到了"爬坡过坎、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没有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增强抓落实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围绕要务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紧盯问题抓落实,敢于"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以"务实重行"的姿态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把人民"置顶"答好防汛"考卷"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会议指出,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监测手段,提高预警精准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响应速度,突出防御重点,盯紧基层末梢,提前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广大党员干部要汇聚起防汛抗洪"关键大考"的先锋力量,把人民"置顶",在党的领导下答好"防汛考卷"。
把"人民安全"置顶,答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考卷。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江河洪水发生早、发展快,一些地方反复遭受强降雨冲击,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复杂。近段时间以来,中组部多次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防汛抗洪工作,如同"及时雨"一般,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防汛抗洪工作的全力支持,更彰显了党中央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关爱关怀。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安全"置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发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身先士卒、深入一线,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将隐患源头消灭,将风险关口前移,随时准备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把"人民愁苦"置顶,答好"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考卷。民生之事,念兹在兹。当前我国防汛形势严峻复杂,中央组织部多次强调,要慰问奋战在防汛救灾抢险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慰问因受灾严重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愁苦"置顶,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深入走访、倾听群众心声,真正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实际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急难愁盼"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紧密围绕在党的周围,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人民愿景"置顶,答好"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考卷。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工作。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因此,在防汛形势严峻、救灾工作刻不容缓的"七下八上"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是对党员义务的严格履行,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深情厚谊和高度信任的直接回应。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愿景"置顶,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政绩观,把防汛抗洪作为践行初心使命、检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同时,要立足岗位,时刻以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我必行之"。
把握好"三对关系"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宁夏考察时连续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基层是政令落实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治国理政的最终效果。各级党组织要从把握好"三对关系"出发,持续用力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创造更加充分、高效的干事条件。
把握好"事"和"人"的关系,在"删繁从简、优量增质"中促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从"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到"上级千头令,基层万端绪",基层不仅面临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多领域工作,还需承接上级层层传导的压力、压紧压实的任务,加之偏远乡镇人员结构老化、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想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往往长期处于身兼数职、超载运行的状态。各级党组织要持续深化细化为基层减负赋能举措,一方面,要减轻"小马"负担,加强政策任务需求调研,在制定目标、采取举措时,要充分结合基层实际,给足冗余空间、多些细则办法,谨防基层简单成为任务"派发地"。另一方面,切实保障基层工作力量,做好违规借调人员清理,畅通市、县、乡三级干部交流机制,落实"组团式"帮扶、选派"第一书记"等做法,因时制宜加强基层干部的思想淬炼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基层有人干事、能干成事。
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在"明责减压、扩权赋能"中促基层干部明白履职。动不动就搞属地管理、责任下沉,时不时签"责任书"、立"军令状",权责不匹配、不对等的结构性困境,既束缚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也导致了"悬浮式""打折式"落实问题的发生。必须聚焦这些被放大的"责"、被硬扣的"负",做好系统全面的清理、"瘦身",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进一步厘清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责边界,建立健全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设置上级涉基层事务准入"门槛",完善财权事权匹配机制,从制度上防止层层加码、压力甩锅。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协同机制,切实解决基层"管不着"、上级"看不见"的问题,实现治理能力、效率的双提升。
把握好"痕"和"绩"的关系,在"科学考核、求实问效"中促基层干部实干担当。过细的考核指标、过频的督察调研、过度的痕迹管理,基层干部应付形式主义花费的时间越多,真正投入实干的精力就越少。以考核减负为基层减负的切入点,根据基层实际,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精简考核事项流程,杜绝把考核目标层层转嫁,对上争优不切实际"盲目加压"的问题。严控考核总量和频次,研究加强跨部门联动和业务流程再造,建立部门数据共享机制,防止繁复考核、材料多次提交。匡正求实问效的导向,用好"四不两直"、调查研究方式方法,推动督查考核方式由机械式听汇报、看材料向察民意、看实绩转变,切实破除基层工作落实中以"迹"为"绩"的现象,引导基层干部以"脚步"代替"指尖",激发想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内驱力。
持"笔"挥"墨"绘全面深化改革"为民画卷"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改革注重实效,关键在于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当找准改革方向,把稳改革节奏,努力担当作为,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往实处走、往深处去,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改革新篇章。
执"因地制宜"之笔,调"稳中求进"之墨,在"实事求是"中把稳改革节奏。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改革堵点痛点各不相同,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错综复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破除一切妨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做"假大空"。要把握好时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推进、一体落实。要把握好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牢牢把握改革主动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事求是"中找准改革支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执"系统协同"之笔,挥"齐头并进"之墨,在"为民务实"中找准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维、协调配合,必须要有"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凝聚改革共识,在系统协同中把握改革方向。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根本利益推进改革,从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倾听人民心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要坚持人民导向,抓住社会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执"攻坚克难"之笔,挥"拼搏进取"之墨,在"真抓实干"中彰显改革担当。改革推进到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担当,不断增强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坚定性。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改革"深水区"中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智慧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清醒,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各种复杂矛盾和风险挑战所吓倒,切实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敢于涉险滩、攻难关、破坚冰,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敢于担当作为,坚持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做到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拼搏进取。要敢于自我革命,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各种阻碍改革的"绊脚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