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65/138页)
从"西北足迹"中感悟"国之大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和甘肃省考察调研,他先后深入博物馆、生态园、社区等地看发展、察实情。党员干部当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西北足迹"中感悟"国之大者",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西北之行"中感悟"文化传承"是"国之大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传承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在千年瓷都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情况;还是在三星堆了解文物发掘及保护情况;亦或是此次在青铜器博物馆了解文物保护利用情况,都充分体现了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念兹在兹。文化是根,根深则叶茂;文化是魂,魂立则业兴。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创新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在凝心聚力中赓续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荣光。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从"西北之行"中感悟"生态保护"是国之大者。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攸关全局、攸关根本、攸关未来的"国之大者"。此次西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深入了解渭河生态保护治理等情况;在黄河兰州中山桥段了解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情况,这都传递出总书记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心中的"国之大者",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西北之行"中感悟"民生福祉"是国之大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论到哪个地方调研,民生工作始终都是他关注的重点,此次西北之行也不例外。本次在兰州枣林西社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社区建设好了才能真正造福广大居民群众。"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迈向新征程,党员干部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经常深入基层,用心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党员教育工作要"立方向、定靶向、明导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是党员队伍素质提升、党性锤炼、能力提升及党组织活力增强的关键环节,必须真抓实干、贯彻始终。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思想"发力点"、擎绘创新"提质线"、拓展为民"实效面",立"政治方向"、定"工作靶向"、明"价值导向",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绘写"身正心正行正"的党员教育华章。
在"以学铸魂、固本培元"中聚焦思想"发力点",立"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政治方向。党员教育工作姓"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必须以坚定信念、勤勉姿态,持"常思常念常抓"之心"走新走深走实"。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武装头脑,把党章、党规、党纪学深悟透,突破形式束缚、行业壁垒、地域限制,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在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活动中"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以"日日学、月月悟、年年新"的高度自觉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掷地有声、落地生根、遍地生花"。
在"因材施教、不落窠臼"中擎绘创新"提质线",定"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工作靶向。党员教育工作不是"僵化式"的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而是在"变定式、破束缚、与时进"中不断改进、创新、发展。要以学习精度不高为"切入口",问诊、把脉、开方、观效,在深挖红色家底、开发本土案例、总结社会经验中盘活"沉睡资源",为不同年龄、喜好、职业的党员量身推出"固定菜+定制菜+私房菜",让党员教育工作"提鲜增味亮色"。打造"云学习+云共享+云互动+云服务"的"云上课堂",让时政课堂、宣传短剧、党史微影等"云资源"触手可及,营造"时时可及、处处可为、人人可享"的"共学共促共进"氛围。
在"枝叶关情、知行合一"中拓展为民"实效面",明"大道笃行为苍生"的价值导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党员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把党员教育成果变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的澎湃动能,找出为民服务"不周不细不实"之处,还要以监督考核"指挥棒"统揽全局,建立"看反应+观学习+察行为+测结果"的四维评估体系,聚焦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看人民群众"所思所虑所忧"解决与否,观"四下基层"工作、"双报道双服务"职责是否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更深更强更足"。
读懂"专项资金"中的"念兹在兹皆为民"
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给海南、广东等地划拨专项资金5355万元,用于支持防汛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这笔专项资金犹如"秋日甘霖",承载着对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关怀。读懂专项资金里的"念兹在兹皆为民",凝聚磅礴之力,倾心尽力打好打赢防汛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从"专项资金"品悟"枝叶关情"的温暖,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初心。"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中央组织部划拨5355万元党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更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用实际行动永葆党的为民初心。中组部强调,这笔专项资金要及时拨付给基层,做到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慰问因受灾严重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字字句句间皆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扛在肩上,饱含着广大党员对党的忠诚、情怀、责任,是中国共产党为民宗旨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体现了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这笔承载着党深切挂念的专项资金,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心更近、情更浓。
从"专项资金"感受"泰山可倚"的底气,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恒心。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下拨专项资金5355万元,可以说,这笔专项资金中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全国广大党员力量的凝聚,是广大党员为灾区献上的一份力、发出的一缕光、送上的一片情。下拨专项资金的数额虽然有限,但给灾区人民送去的精神力量却是无限的,带去了全国9918.5万名党员的拳拳之心和深情厚谊,捎去了全国517.6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惦念关怀和有力支持。不论是"用于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还是"慰问因受灾严重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都体现着党和人民浓浓的"鱼水情"。划拨的5355万元党费对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来说,是能够稳定"军心"的激励和鼓舞。一线党员干部要以更加高昂的热情、更加充足的干劲、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提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士气,打赢防汛防台风、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从"专项资金"看到"雨后天晴"的希望,践行"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为民决心。灾难之下,洪水肆虐、内涝严重,道路阻断、房屋被淹......灾区很多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和制约。从一支支抢险救灾队伍全力以赴地奔向灾区,坚守抢险救灾一线,到一箱箱抢险救灾物资争分夺秒地驶向灾区,补充抢险救灾后勤,再到这5355万元党费划拨到灾区,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一同攻克道道难关、越过重重险滩。5355万元党费是发挥组织力量,快速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构建防线的"助推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地使用党费专项资金,切实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力应对灾情,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让经历台风灾害的人们"背后有依靠、心中有暖流、眼底有希望"。
恢弘"起笔"绘全面深改"新"图景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当前,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攻坚区",面对长期积累下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应迎难而上、中流奋楫,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奔赴新赛道,共同绘就出"新"的改革图景。
从"信仰"处起笔,绘一幅"丹心一寸凌霜雪"的新图景,召唤改革"新"迸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胜利和成功的根本原因,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拿稳"信仰"之笔,把牢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在谋篇布局中胸怀大局、在真抓实干中服从大局,在立心铸魂中释放改革"新"迸发。
从"为民"处起笔,绘一幅"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新图景,召唤改革"新"的担当。民之所望,改革之所向;民之所呼,改革之所应;民之所盼,改革之所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群众的诉求放在首要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革定向。党员干部们要深入基层"解剖麻雀",下沉一线"把脉问诊",走进田间地头,走进阡陌小巷,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把调查研究做细做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民生"痛点"变成改革"着力点",民生"难点"变成改革"发力点"。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围绕群众的"所需所求"落实改革举措,把改革真正改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使改革之策精准有效。"山雄有脊,房固因梁",握紧"为民之笔",涵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勤勉敬业、驰而不息,在砥砺前行中挺膺改革"新"担当。
从"奋斗"处起笔,绘一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新图景,召唤改革"新"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激发"勇进深水区"的锐气,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练就"硬脊骨""真本事";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敢字当头、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直捣黄龙,不达目的不罢休;要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提起"奋斗"之笔,紧盯目标、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在实干笃行中展现改革"新"作为。
讲好文化"故事"书写文化强国"自信篇"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读懂文化遗产"密码",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写好文化强国"自信篇"。
讲好"千年文脉浩如烟,文化底蕴沉淀坚"的溯源故事,当好文化"保护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故宫博物院的威严中可以窥见明清两代帝王的治国之策,从兵马俑的恢宏中可以窥见秦王扫六合的丰功伟业,从古至今,历史文化遗产都是最真实可感的物质载体,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先人的故事,承载着文明的风采。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和支撑,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文物遗迹的敬畏之心,保护好文化遗产,保护好中华文明集体记忆,深挖文化遗产内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激"活"文化基因,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
讲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传承故事,当好文化"传承者"。从"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从"京剧传承人"王珮瑜到"越剧女小生"陈丽君,他们都是各领域、各行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中华文明能够屹立于东方五千年不倒,就是因为我们的文明没有断流,历朝历代对前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就了这一伟大奇迹。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该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挖掘、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讲好"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的创新故事,当好文化"创新者"。文化自信需要创新。我们不仅要让文化文物"活起来",更要让它们"活得出色""活得出彩""活得出圈"。近年来,《国家宝藏》《只此青绿》《我在故宫修文物》《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讲述传统文化、建筑、文物的影视类IP受到观众"点赞"好评,这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让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面向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我们要搭乘"互联网+"的时代东风,紧跟热点,深挖文化精髓,开发更多场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解码传统文化"基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让文化自信"强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写文化强国"自信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势""事""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我们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抓住"关键势""关键事""关键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发展之力、改革之能。
在"因时而变,随事而制"中抓住"关键势",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方向、定思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时刻在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如果没有抓住"关键势",就会在形形色色、纷纭多变的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在未来的发展竞争中落后于时代。我们要锚定改革的总目标,从世界发展大势、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着眼长远、把握本质,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使改革顺应大势,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