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83/138页)
搭乘"风起云涌正当时"的"发展号"列车,向"梦想成真"的幸福未来出发。过往奠基基石,未来绽放光芒。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每一代人的接续奋斗都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梦想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既涌动着机遇的春潮,又搭建着奋斗的宽广舞台。各地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竞相展现风采、彰显特色,置身于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中,我们既拥有政策的强力支持,又享有时代的东风助力,更怀揣着面对挑战时的坚定信心和底气。无论是深耕乡村的干部、还是勤劳智慧的农民群众、亦或是怀揣梦想返乡的青年才俊,都应主动搭乘"风起云涌正当时"的"发展号"列车,用心走好这一条"从贫穷到富裕""从传统到现代""从平凡到非凡"的奋进之路。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大局、服务大局,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锐意进取的态度、敢于超越的勇气和智慧,共同创造乡村振兴的新辉煌,向着"梦想成真"的幸福未来奋力奔跑,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党员教育电视片要用"小切口"撬动"大流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发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文章指出"要健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层党员的直接培训"。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党员教育内容建设的"压舱石",是开展教育培训的一大"法宝",需要常抓不懈、灵活运用,善用"小切口"撬动"大流量",以高质量内容供给为基层党员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聚焦"身边事",在选题上贴近"基层实际",让基层党员"看进去"。对基层党员而言,党员教育电视片"好不好看"的关键在于选题,要树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开发理念,在选题上对应基层党员的"胃口",做到"下接地气"。要多把"镜头"对准身边榜样,善于发现各行业领域的榜样人物,及时总结先进事迹,通过人物专访、跟踪纪实等方式做好宣传报道,塑造有血有肉的榜样形象,激励基层党员对标典型、担当实干。要充分结合日常工作,聚焦各行各业"微"视角,把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先进经验送到基层党员身边,从而提高党员的观看兴趣,让党员从"要我看"变为"我要看"。
多说"家常话",在叙事上善用"群众语言",让基层党员"看得懂"。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党员教育电视片面向基层不应"打官腔""说妄语",要多说"家常话""大白话",用群众语言让新时代党的"声音"在基层回响。多让"土专家""田秀才"出镜,引导他们用"土方言""农家话"传授理论知识、技术创新和经验方法,围绕基层党员实际情况释疑解惑。要做好政策理论"翻译",把上级文件精神转化成基层党员能听懂的大白话,适当使用一些民间话、歇后语,把"晦涩难懂"变为"朗朗上口",引导基层党员在思想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真善美",在形式上追求"鲜活生动",让基层党员"看了信"。党员教育电视片不同于影视剧、宣传片,需要原汁原味拍摄,形象生动呈现,善于用集中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一手素材",确保党员教育电视片真实鲜活。要善于运用"微视频"呈现感人瞬间、动人画面,把真情流露时刻作为最佳拍摄时机,用镜头刻画主人公最真实自然的内心情感。要探索新鲜创意,通过恰当使用镜头组接、特技运用、音乐搭配等,构思有意义的场景、推理有逻辑的情节、刻画有情感的人物,为党员教育电视片"提鲜增味",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
读懂"一个苹果"解锁产业振兴"进阶密码"
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和果农亲切交流,勉励大家把苹果产业做得更大,并祝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西北大地上,一年又一年挂满枝头的红苹果,映照着浓浓民生情、蕴藏着产业破圈之道、揭示着产业升级之法......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一个苹果",解锁产业振兴"进阶密码",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读懂"一个苹果"背后的"为民初心",解锁"枝叶关情"的产业振兴"进阶密码"。从辽沈战役期间,饥渴难耐的解放军战士一个都没有摘下的锦州乡间苹果,到脱贫攻坚期间,帮助陕西延安各县整体脱贫摘帽的"致富"苹果,再到今天,映照着村民红火火日子的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枝头那一个个火红的苹果,始终映照着共产党人火红的为民初心。在产业发展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一个苹果"背后的"为民初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大力践行"四下基层",深入基层一线,"零距离"察民情、听民声、晓民意,始终将维护群众利益和尊重群众意志贯穿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提升群众参与产业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凝聚群众力量,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增进人民福祉。
读懂"一个苹果"背后的"破圈之道",解锁"因地制宜"的产业振兴"进阶密码"。无论是在全国享誉盛名的老牌"王者"洛川苹果,还是成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常客的宝鸡千阳苹果......西北苹果的"大出圈""大出彩",离不开一代代西北人民因地制宜、久久为功的"深耕"。在产业发展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一个苹果"背后的"破圈之道",通过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等方式,找准本地资源禀赋、地理优势、人文情怀等,找实发展短板弱项,找明发展需求,结合市场需求,扬长避短,科学规划"特"字打底的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依托"产业+红色资源""产业+民族资源""产业+果品资源"等模式,打造"农文旅一体化"特色经济带,带动越来越多特色产业,走出"深巷""深山",迈向"城市""国际",让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读懂"一个苹果"背后的"迭代升级",解锁"科技赋能"的产业振兴"进阶密码"。不管是南沟村乡亲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用苹果"金扁担"挑起好日子的实践,还是甘肃天水市通过引洮工程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让花牛苹果挂满枝头的盛景,都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一个苹果"背后的"迭代升级",坚持把发展产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向书本学、群众学、同事学、实践学,上好乡村旅游、特色种植、防病防灾等专业课程,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及时为群众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助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主动到发展最前沿、先进示范区"取真经",将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好理念"带回来",积极融入本地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加快推广应用,奋力推动产业发展"向智"转变。
读懂"一条调水线"里的"为民情怀"
"引洮河水,解陇中渴",是甘肃人祖祖辈辈的梦想,2021年,引洮工程全线建成,真正实现了"一河清水润陇原,碧波奔流黄土坡"。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是几代引洮人的努力,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这条调水线中背后久久为功、时时牵挂、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要将爱民之情、为民之责、利民之举常记于心,以实际行动谱写好新时代的为民篇章。
读懂"引洮河水,解陇中渴"这条调水线背后"久久为功"的为民情怀。"引洮一期工程总干渠110多公里,超过87%为隧洞。引洮二期工程总干渠95%都是洞渠。""1958年,甘肃首次启动引洮工程,跨越近半个世纪,2014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2021年9月,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建成通水。"这一组组数据折射出引洮工程的艰难,经过无数引洮人严谨务实、不怕困难、不畏牺牲、顽强拼搏、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努力,最终实现陇中地区"山顶稻花香,米麦堆满仓,电站林立,舟船往来"的美好画卷。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干部要秉承"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理念,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切实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
读懂"引洮河水,解陇中渴"这条调水线背后"时时牵挂"的为民情怀。2013年2月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引洮工程建设。时隔11年,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听取了甘肃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得知工程进展顺利,甘甜的洮河水惠及近600万群众,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十多年,总书记始终牵挂这项民生工程,广大青年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要多抓造福人民的工程"的嘱托,自觉增强"时时心系民众"的责任感、"处处为民着想"使命感、"刻刻不容懈怠"紧迫感,扛牢"为民责任",时刻关心群众"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住得怎么样",把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做好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读懂"引洮河水,解陇中渴"这条调水线背后"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引洮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艰巨的施工任务等诸多挑战。无数建设者们不畏艰难险阻,克服了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奋战在工程一线,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对陇中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把汗水和心血都融入到了这条造福百姓的调水线中。青年干部要读懂引洮人的精神,永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敢于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深入基层、沉到一线,全面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以开拓进取的干劲、务实笃行的狠劲实现"不负人民"的作为。
关爱"一老一小"绘就"朝夕美好"幸福画卷
9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枣林西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关键是要搞好服务,特别是要抓好"一老一小"这两个重点。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老百姓的家事,更是民生大事。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的现实检验,是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
聚焦"一老",多元服务打造"家门口"的"温暖港湾"。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改革创新路径,做好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设计,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生活,让幸福"开门可及"。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公益性岗位、青年志愿者的作用,针对老年群体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进行点对点关爱;通过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一键求助、居家上门等服务项目,推动专业类机构服务向家庭延伸,做到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落下"。
关注"一小",用心用情编织"社区里"的"成长摇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儿童之家"、社区运动角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补齐婴幼儿托育服务短板,让孩子们幼有所育、幼有所托。积极探索少年儿童"机构+学校+家庭+社区+慈善力量"五方联动关爱保护工作模式,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推动社区积极开展以思想引领、身心健康、安全守护、关心关爱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从微末之处守护"朝阳",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幸福伞"。
以"老"带"小",牵手同行创建"全社会"的"朝夕美好"。养老和托育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一老一小"有保障,千家万户才安心。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开设助餐点、为老服务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等优势资源和阵地,不断优化老幼共融的社区文化。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要组织"老"带"小"、"小"陪"老"、老幼"牵手",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老有所为、幼有所学、老幼同乐。积极引导"一老一小"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促进老幼代际间知识、文化与情感的传递,为老年人与儿童之间搭建双向奔赴的桥梁,让"朝阳"更蓬勃,"夕阳"更绚烂。
解锁"功勋荣誉"背后的"成长秘籍"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3日签署主席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沉浸式"学思践悟",在新征程上解锁"成长秘籍"、踏响"铿锵步伐",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担负新使命、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解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热血无畏",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的初心,强体魄、增状态,上好忠诚担当的"信仰课"。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树立功勋典范,就是希望能激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向他们努力看齐,学习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深挖"精神富矿",从中汲取养分,沉下心来学习新理论、新观点,始终怀揣远大理想抱负,拿出勇毅笃行、坚定果敢的勇气,以"破圈"的决心投入日常工作之中,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在实践的泥土里不断探索、深深扎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青春力量。
解锁"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敢想敢为",以"实干笃行、奋勇争先"的决心,书壮志、存傲骨,上好提升本领的"拼搏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党的百年奋斗史,凝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赤诚奉献和一位位功勋人物的艰苦奋斗。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广大年轻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练就能担事的"铁肩膀"、能扛事的"大心脏"和能成事的"灵脑瓜",主动到经济发展、基层治理、重点项目等改革发展一线,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干劲、"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闯劲、"乘风破浪、逆流而上"的拼劲,坚定自信状态、挺立奋斗姿态,时刻保持定力、增强韧性,做可为、善为、能为的新时代好干部,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磅礴力量。
解锁"同舟共济扬帆起"的"沉稳自信",以"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信心,担重任、有作为,上好为民惠民的"奋进课"。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功勋人物在实践中诠释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在实干中诠释了"爱民为民、为民造福"的为民情怀。在新征程上,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一颗"公仆心",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勇担历史使命,听从党中央的号召,紧密团结群众,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急,以求真、勤学、好问的姿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向人民群众请教学习,做到"人"到、"身"到、"心"到,切实将群众的期盼融入改革蓝图,将百姓幸福作为"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用尽全力,创造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历史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