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45篇(第15/53页)
长遂百姓"愿",真情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党员,要主动投身深化改革大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做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事,不断让老百姓得偿所愿。要坚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当好服务百姓的"店小二";要秉持工匠精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服务标尺,躬身入局、展己之长,把各项工作做到极致、做成精品;要葆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自觉投身各项志愿服务,坚持善小而为、善小常为,做个让群众"一眼就能看得出"的党员,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凝心聚力让深改强音"声声不息"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议题。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要凝心聚力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强音。
倾听"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之声,在察民情、听民意中,让"初心如磐、砥砺前行"的"信仰强音"声声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改革绝不是政府单方面的"独角戏",而是全体人民的"大合唱"。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瞄准与人民需求密切相关的各类"小问题"优化服务,将改革之果根植于民,确保改革红利惠及每一个角落。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寻找改革智慧,让改革从人民期盼出发,以人民满意落脚,让人民的声音成为改革新声,将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体悟"风急潮涌正扬帆"的担当之声,在担重任、抓落实中,让"实干当头、锐意进取"的"奋斗强音"驰而不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瓶颈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之力,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抓实干,以久久为功的韧性狠抓落实,锤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主动找问题、谋对策、解难题,积极应对改革中的各种变数与挑战。要坚定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客,盯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任务书",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改革的一张张规划图变为施工图,让一张张时间表变为计程表。
迸发"天工人巧日争新"的进取之声,在破难题、开新局中,让"敢闯敢为、攻坚克难"的"创新强音"经久不息。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本就意味着打破常规、挑战极限,靠的就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必然将要面对许多急难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涉及许多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如果畏畏缩缩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必然会徘徊不前、贻误良机,唯有敢闯无人区,敢破天花板,勇当探路者,才能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调查研究找到问题源头,以勇立潮头的魄力锐意创新,激发"越是艰难越要向前"的拼搏意识,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巧施"三招"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位、有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流动党员是基层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实际,坚持管理为先、教育为本、引领为径,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巧施摸清"流动脉络"、筑牢"流动堡垒"、树好"流动旗帜""三招",让流动党员"有家、有位、有绩",切实将流动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转化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动力。
从粗到细,聚焦服务管理,摸清"流动脉络",使党员"流而有家"。找准"家庭成员",使其有组织归属,才能真正抓实、有效地管理好流动党员。既要当好"放风筝的人",也要当好"拽风筝的人",要有专人负责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和服务管理等工作,做到"一口清""名册实"。要深入实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向摸排方法,以基层党支部作为"基点",实现"全覆盖",对流动党员"去了哪儿""到了哪里"进行"地毯式""全方位"排查,使其"心有所依"。织就流动党员分布"一张网",坚持"党员流动,党建工作延伸",采取动态台账核对、网格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组织发函联合发出倡议书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流动党员就近"双报到",才能让"进出"有数、"去向"有底,实现流动党员"在外不缺管"。
由表及里,聚焦担当作为,筑牢"流动堡垒",使党员"流而有位"。"党员走到哪里,组织就跟到哪里。"流动党员是一种流动的人才资源,因此,如何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的旨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组织是流动党员可以汲取力量的大家庭,既要给党员配备"充电宝",又要积蓄"正能量",强化党支部这一"基础细胞",发挥"磁吸效应",让流动党员继续为流入、流出地建设出谋划策,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亮出牌子、找准位子、干出样子,更好地把流动党员凝聚到党旗下,引导所属流动党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从浅到深,聚焦为民服务,树立"流动红旗",使党员"流而有绩"。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股流动的红色力量。流动党员"跨两地"扮演着双重身份,是社区发展建设的"潜在力量"。当前,无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都需要从流动党员中挖掘出"精兵强将",培养引领致富"带头人"和干事创业"生力军"。要让流动党员真正变成"流动红旗",就必须推动变"流量"为"留量"为城市"留绩",不仅要为流动党员提供更多的"心服务",着力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还要积极搭建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公布揭榜挂帅项目,强化正向评价激励,持续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让他们在各自行业领域中更加深入、更加主动地创新,在为民服务上用情、在服务行业发展上用劲,共创美好的明天。
始终如"一"修好党纪学习教育"终身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当前,党纪学习教育虽已收官,但"收官"不代表"收场",更不能"松懈""收劲"。广大党员干部要收起"过关"思想,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始终"一篙不松"学纪增信、"一丝不苟"知纪自省、"一以贯之"守纪笃行,以实际行动修好党纪学习教育"终身课"。
"一篙不松"学纪增信,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钻劲,修好党纪学习教育"理论课"。"理论不深则纪律不坚。"经典的著作往往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品得真理原味、理解深意,如果将党纪学习教育视为"一阵风""走过场",有"停一停、歇歇脚"的思想,那就难以深刻领会党纪学习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理论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上好"集体课堂",也开好"自学小灶",要利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载体,认真对照检查"六项纪律",明确学习重点,完善动态学习清单,对新增加、新修订的内容反复研读揣摩,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真正使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习,让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真正把每条每款学明白、学透彻,确保在扎实的理论学习中厚植遵规守纪的底气,持续强化纪律约束力,不断筑牢"思想堤坝"。
"一丝不苟"知纪自省,以"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韧劲,修好党纪学习教育"必修课"。"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从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的反面典型案例中不难发现,高官落马、小官巨贪的开始都是缺乏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勇气,慢慢地淡忘纪法、放纵自己,最终堕入腐败深渊,断送政治前程,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惨痛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引以为戒,将自我检视当作一面随身镜,经常性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群众期待"透视",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纠正自身偏差中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系好廉洁"安全带"。同时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对于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一件一件整改,一件一件销号,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时刻约束自己言行举止,不越雷池半步、不跨红线一寸,真正让自己在"红脸出汗"中"割除毒瘤",常想顽瘴痼疾之害、常思精神懈怠之弊、常虑脱离群众之险,时时以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绷紧廉政之弦,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本色。
"一以贯之"守纪笃行,以"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的干劲,修好党纪学习教育"实践课"。"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党纪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在"学纪",落脚点在"守纪",守纪不仅仅是严格遵守纪律,更重要的是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不断在守纪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回答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时代之问。广大党员干部要将纪律要求贯穿到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中,以学促干、以知促行,善于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以笃行助力发展,全力为基层办实事、为群众解难题,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主动到群众反映问题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有回应"的执行力,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以"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安全指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立"深改潮头"助推"改革巨轮"破浪前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勇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潮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牢记改革初心,站稳"民之所望,改革所向"的人民立场。全会指出,"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凸显了改革的价值取向。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春潮澎湃的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赓续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二字烙于心笃于行,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实际行动谱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诗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担改革使命,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再到廖俊波"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奋斗书写光辉历程,用实干成就光明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意志、知重负重,克服阻力、顶住压力,不断增强识变之智,掌握应变之策,涵养求变之勇,主动提高干事成事的能力,练就干事担事的宽肩膀、铁肩膀,列出只争朝夕的"时间表",画好切实可行的"施工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用好改革法宝,掀起"万象更新,天地开阔"的创新浪潮。"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党始终坚持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树立创新思维,破除陈旧思想和僵化思想,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不断推动观念更新、路径更新,要时刻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热情和信念,始终坚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新精神,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改革创新路径进一步拓宽、实效进一步彰显。
用心用情用力念好党纪学习教育"常"字诀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以理论"墨水"、基层"泥水"、实干"汗水",激发知纪、明纪、守纪的笃定、奋进、奉献之力,用心用情用力念好党纪学习教育"常"字诀,切实让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的作用发挥常态长效。
常积理论"墨水",用心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激发"知纪于学"的笃定之力,持续念好常学常新"常"字诀。"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广大党员干部要常积理论"墨水",用心把理论学习融入"日常",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逐字逐句读,逐条逐段悟,细心研读,汲取营养,吸收精髓,分层消化,及时打扫思想灰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做到肚子里有"真墨水"、脑子里有"真想法"、手头上有"真功夫",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做到真信真学,激发"知纪于学"的"笃定之力",念好常学常新"常"字诀,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站稳立场、经受考验,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让"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清醒意识成为心中不灭灯塔。
常沾基层"泥水",用情把自我革命抓在"经常",激发"明纪于心"的奉献之力,持续念好常思常省"常"字诀。"脚底沾泥"接地气,工作自然而然便有了底气。只有真访才知实情,只有真心才换得来实意。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沾基层"泥水",用情把自我革命抓在"经常",在"脚底板"上下功夫,愿意走、经常走、舍得走,走进群众、深入基层,亲自察看、亲身体验,用满身"泥土味"筑牢干群"鱼水情",成为群众眼中的"自己人",放下架子、抹开面子、俯下身子,虚心向基层学习、主动向群众求教、自觉拜人民为师,用群众视角检视思想、审视工作、检验成效,激发"明纪于心"的奉献之力,持续念好常思常省"常"字诀,勘破"心中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保持一心为公、一尘不染、一身正气的服务姿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