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评论-13篇(第3/3页)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理论在创新,知识在更新。今天的党员干部面临的学习任务同样现实而迫切,我们必须以"学到底"的精神抓学习、促学习。惟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跟上理论创新的步伐,从而以良好的素养完成使命任务。
坚持"学到底",就要有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始终保持旺盛精力的决心。读书学习确非易事,对于意志薄弱者来说,每一门学科都是一座高山,每一道难题都是一个堡垒,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持久的毅力,是难以登顶高山和攻克堡垒的。回首过往,在读书学习这条道上半途而废者有之,虎头蛇尾者有之,一知半解者有之,末学肤受者有之。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些人"学到底"的精神树得不牢。因此,我们要真正用理论和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就必须保持"学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坚持"学到底",就要切实学懂、学深、学精,做到活学活用。古人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冰冻三尺""读书破万卷",就是要求读书要往深里读、往细处读、往精里读,直到运用自如。现在有的同志读书往往满足于"读过了""知道了",其实大都没有读到底,这是很有害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叫刘羽冲的人,读了多年兵书,自谓可将兵十万。结果在一次平定土寇叛乱的战斗中全军溃覆,自己差点被擒。后来他又读了一些有关水利的书,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于是州官便让他管治一村。就在沟渠修成之时遇到大雨,大水顺渠灌入村子,村里反而遭灾。这就是读书没读懂读通、食古不化、没学到底的结果。所以,强调读书学习要"学到底",就是务必学懂弄清、上下贯通,学用结合、活学活用。
坚持"学到底",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与学习相伴一生。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乃至信仰信念,都是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一些人参加革命之始、加入党组织之初,革命志向不可谓不崇高、革命意志不可谓不坚决,可有的仅走到革命中途,就被诱惑、被腐蚀,甚至堕落变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随着时势和任务的变化跟进学习,没有根据新的时代特点进行思想改造。周恩来曾把"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951年他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作报告时说:"我还要学习和改造。因为我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没有明白的道理也很多,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识,这样才能够进步。"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周恩来尚且如此要求自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终身学、学到底呢?
"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才智
贺高祥
发表时间:2022-09-16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今年6月开始,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中央多个部门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3600余所大中专院校600万余名学生组成30万余支队伍,围绕理论宣讲、党史学习、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5个方面,就近就便、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在全国正式开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6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三下乡"的大中专学生已经超过1亿人次,服务企业300余万家,帮助贫困人口1000余人次。走进工厂车间、街道社区,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小教员、小专家、小主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些平日里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往日的稚嫩、娇气和高傲,多了几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和"出水才见两腿泥"的朴实,在火热的实践里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击穿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壁垒,将知识传授的小课堂与社会行知的大课堂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育人与育才、专业与人文的无缝连接,打通了"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活动中,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自然、感知社会、感悟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本领。他们通过"技能+特长+志愿服务"的模式,建起一个个党史学习室、政策小讲堂、法律服务站、农家科技小院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不仅要读好有字之书,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百姓,在社会大课堂中用心感受"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探析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里,发挥所学所长,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山乡换新貌、展新颜。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离不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放眼当代中国,无论是疫情防控一线还是卫国戍边前线,无论是体育竞技赛场还是科技创新前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随处可见。"三下乡"将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探索思政教学引导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滋养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有利于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和水平。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各学校应当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突破口,推进实践育人从"活动"走向"课程",从"碎片化"迈向"规范化",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砥砺爱国情怀、担当青春使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在"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新时代大学生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青春才智推动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途径。一方面,从百姓日常的枝叶小事做起,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另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室"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寨边坝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继续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青春动能,各学校要在"严实新细"上下功夫,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青春力量。二是贴近学生、贴近基层,切实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态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让过程锻炼学生,让成果惠及百姓。三是善于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能,在活动方式及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强青年学生、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要善于结合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产业策略等,进行"云调研""云访谈""云直播"等开展"云实践",把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四是在不断总结中提炼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效,力争推出一大批"一地一品""一校一品""一院一品"等亮点特色项目,让"实践育人"工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锤炼选人用人的过硬本领
史国洪
发表时间:2022-09-15
"干部政策,拿俗话来讲,就是用人之道",193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演讲时开篇释义,一语道出干部政策精髓,并将其概括总结为"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12字,为后期我党选人用人指明方向。组织部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执行者,更应当全面把握和深入践行,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过硬本领。
了解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组织部门必须擦亮慧眼,做发现识别好干部的"伯乐"。要善听。了解干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翻名册、看材料,必须深入基层听政声、融入群众察民声,善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学会"正话反听""细言粗听""微言重听",从细微之处、零碎言语中寻短板、找长项,确保立体识人、以事见人。要善访。念好诚、活、实"三字经",通过高质量、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素质、精神状态,及时为干部释疑解惑、加油鼓劲。延伸考察触角,把家访作为了解干部、温暖干部的有效途径,全面掌握干部"家事""私事""要事"。要善析。杜绝凭一事下定论,关注干部的新改变、新提升、新突破,结合岗位实际,对不同谈话者的反馈内容,把脉会诊、相互印证、去伪存真,严防偏听偏信,确保"干部画像"立体、真实、完整。
气量大。古人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心胸宽广、眼界开阔则气长。组工干部的气长气短,直接关系到为党和国家选人用人的质量水平。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不轻易否定一个干部,不因历史上曾犯过的错而全盘否定,揪着"小辫子"不放;不随意判定一个干部,不因身份而存有偏爱、抱有偏见,杜绝"标签化"思维。要打破壁垒选人,大力推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干部交流、轮岗锻炼,进一步打破公务员、企事业编人员身份限制,通过跨条线、跨领域交流最大限度整合干部队伍资源。要一视同仁用人,"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做到智者取其谋、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只要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实绩突出,都要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千方百计关注好、培养好、使用好。
用得好。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用出来的。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会搞搭配,多配"黄金搭档",不搞"拉郎配",务实推动干的指向与用的导向融合贯通,锻造能力过硬的干事"铁军"。探索建立干部综合分析比选机制,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紧扣班子结构,深入分析研判干部特性,把大局意识强、善解矛盾的干部选配到环境复杂的岗位,把执行能力强、能啃硬骨头的干部选配到任务艰巨的岗位,把开拓能力强、善于打开局面的干部选配到发展滞后的地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
爱护人。组织部门应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土壤。要切实用好"三项机制",对攻坚一线敢于"吃螃蟹"的干部大胆"容错"、及时"纠错",让干部吃下"定心丸"、戴上"护身符",轻装上阵、闯出事业。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决不能只容不纠,导致干部在组织"等一等、看一看"过程中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要强化分析研判、做好科学评估,通过适当鼓励激励、定期谈心谈话等手段帮助干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重树信心、重回组织视野,最大程度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
(作者为无锡市惠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