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文稿-39篇(第34/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39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0分钟

(三)照金精神的时代意义

照金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照金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照金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第一,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以其伟大的历史和创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以西北为根据地统一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西北人民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诞生在西北地区的照金精神,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历史延续。

第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写照。照金精神,始终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斗争意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第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在照金,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和在照金精神的鼓舞下,革命英雄们像是"盘古开天"一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创造美好新生活而奋起斗争,极大地推动了周边地区乃至陕甘一带的工农武装革命,最终使陕甘、陕北连成一片,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乃至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弘扬照金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照金精神,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一,要弘扬敢于斗争的品格;第二,要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第三,要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第四,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深入学习伟大抗战精神

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伟大抗战精神。

(一)伟大抗战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5000多年,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

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895年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1900年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北京,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14年侵占青岛,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

(二)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下面,我们就伟大抗战精神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1939年5月18日,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姣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信中说道:"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得注意的虫,虽然是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里程碑。

2.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发扬抗战的民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党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母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民族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193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争到底。

1938年7月,武汉举行群众大会纪念抗战一周年,国民参政会最年长的参政员、老翰林张一麟致辞说:"'七七'是最光荣的一天","希望大家加强团结,抗战到底,'永远竖起一条脊梁'。"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以武装抗击为主的艰苦斗争,揭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1938年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军人的英勇抗战让日军为之胆寒,不得不承认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堑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共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

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战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烈士在与日军周旋5天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不畏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日军也为之震惊。

4.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坚信"只有抗战,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动全面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依靠坚定毅力坚持了持久抗战。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长久,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强敌的民族自强信念。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表示:"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三)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

1.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杨德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2022-01-19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由革命先驱用热血甚至生命谱就的伟大精神。

一、坚持真理是共产党人思想和行动的导航标、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因为马克思主义真。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告诉了我们一系列的真理,这些真理是跨越时空颠扑不破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世界是发展的,不管是物质层面的世界还是精神层面的世界,而发展的原因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联系物质和意识的重要纽带。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

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归根到底是要解答人类解放的问题。近代的工人运动经历了捣毁机器到罢工,再到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工人只是为了眼前利益而奋斗,这种斗争并不能彻底改变工人阶级痛苦的命运。工人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地翻身做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又要在革命的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不能失去原则。此外,人类在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后,还要组织国家生产,尽量增加生产力总量。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亦即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从最初接触共产主义理念到提出这一表述,马克思经过了很多年的思考。

我们知道,人类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后,我们的产品将是极其丰富的,人民的道德水平空前提高,劳动成了人的第一需要,整个社会没有工人和农民的差别,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社会实行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革命理想高于天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整个社会按需分配。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

当前,有些人觉得可以公私兼顾、先公后私,或者大公小私。这是不行的。共产党人应该做到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因为这是共产党人的道德境界。虽然共产主义是一个远大的理想,但是只要每个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可以说,就是在进行共产主义的实践。

邓小平同志曾讲:"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宏观来讲,中国共产党人有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近代西方的欺凌之下还能保持民族的自尊和自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讲到伟大建党精神一定要想到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历史变革的新纪元,为苦难的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还有俄国十月革命。可以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1949年,在28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巨大的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合并调整了大学,并且对大学里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倡神文明建设。进入新世纪,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从1920年到1976年,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毛泽东同志对《共产党宣言》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同志一生最爱读的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毛泽东同志曾谈到,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邓小平同志是在法国期间开始读马克思的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懂得了实事求是,就大有希望;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会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这些理论的认识,所以我们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地读原著。此外,我们还要身体力行。

王莉: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2022-01-13

百年奋进,百年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体悟党的百年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凝聚起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怎样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我想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时代意义三个角度来和大家交流。

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回望近代中国历史,自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引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

历史深刻证明,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从时间上看,建党活动跨越多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相互叠加、激荡,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大众的初步结合。1920年,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出版《共产党》月刊,推动各地成立组织,为党的一大召开奠定了组织、干部和思想基础。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开始"落地"。党的二大还通过第一部党章,特别强调严密党的组织和纪律。这些都属于建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空间上看,建党活动涉及多地。包括北京、上海、长沙、武汉、广州、济南、嘉兴以及法国、日本等海内外众多地方。比如,旅居法国的蔡和森较早提出建党的主张,介绍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组织情况。

从人物上看,建党活动涉及一批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大批早期共产党人。他们因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积极译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各国共产党知识,积极参与批驳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积极投身到动员民众的活动中去,为建党作出贡献。

总之,建党实践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举,而且其中充满了斗争,是一个艰难过程。伟大建党精神立足并全面反映这个完整的历史过程,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此外,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标志着源头意义上的革命精神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