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企业党建-15篇(第2/2页)
在加强领导、把牢方向上下功夫。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合规治企各方面各环节,一体推进依法治企与从严治党,巩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完善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运行机制,发挥党组(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公司党组和所属企业党委将依法合规治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总体谋划和推动落实,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分析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依法合规治企的正确政治方向。
在统筹推进、贯通融合上下功夫。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把握依法合规治企与强化管理、公司治理的关系,始终将强化管理作为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将依法合规治企作为企业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的底线和红线,将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一项根本性制度安排,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统筹把握依法合规治企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依法合规为前提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的措施提升依法合规治企水平,实现改革与法治"两翼齐飞、双轮联动"。
坚持纲举目张抓关键,优化完善法治建设重点措施,为建设世界一流法治企业提供健全机制保障
依法合规治企涉及方方面面,抓住重点、抓牢关键才能事半功倍。中国石油聚焦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法治企业的目标,突出关键环节和重点事项,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依法合规治企的针对性、实效性。
完善依法治理机制。按照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公司章程为依托,依法厘清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和控(参)股企业依法治理机制,既注重防范公司人格混同风险,又注重避免"控股不控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持续完善依法决策机制,确保每项决策于法有据、风险可控、稳妥可行,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完善制度建设机制。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着力健全总部、板块(专业公司)、企业"三个层次"和法人治理类、职能管理类、专业管理类、生产作业类、党的建设类"五个类别"的制度体系,持续提高制度质量,狠抓制度执行,不断提升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目前,公司总部层面现行有效制度730余项,基本实现重要经营管理事项制度全覆盖,为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围绕服务保障公司战略实施、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强化重大事项法律参与深度,总法律顾问和法务部门常态化参与党组及董事会重要决策会议,各级法务人员年均出具法律意见6000余份,法律专业保障质量和效果持续提高。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组织制订全面覆盖各领域的125份合同示范文本,将重合同、守信用全面落实到对外交易、内部交易、关联交易全过程,注重合同履约过程中的权利维护,加大合同突出问题治理力度,确保实现规范交易、简约交易、阳光交易。贯彻"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强化案件预防处理和全链条管理,加大主动维权力度,建立完善防范、打击外部侵权的长效机制,近3年年均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25亿余元。完善合规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全员合规、主动合规、实质合规的理念,优化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合规风险防控,为企业防控风险、稳健经营提供了重要基石。适应当前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海外业务法律合规风险加剧的实际,制定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促进境外业务依法合规经营的实施意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依法合规开展国际投资、贸易和生产经营,深入做好税收、数据信息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等方面风险防范和应对,有效确保了海外业务安全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系统推进强合力,全面落实落细法治建设各方职责,为建设世界一流法治企业提供高效组织保障
依法合规治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上下同心、协同推进。中国石油持续构建领导带头示范、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共同参与的依法合规治企工作格局,强法治、强合规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行动。
注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认真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坚持将落实法治建设要求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将带头厉行法治贯穿履职全过程。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头依法依规办事,带头强化内部管理,着力当好循法度、强法治、重合规的示范者引领者。将依法合规经营情况纳入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每年开展法治建设检查,考核结果与企业工资总额和领导班子成员绩效奖金挂钩,实行严考核、硬兑现,推动了法治责任的有效落实。
注重职能部门责任落实。督促法务部门落实依法合规治企综合管理和专业保障部门职责,扎实开展法治企业建设组织推进、综合协调、督办检查工作,持续提升法律专业水平和法律管理能力,推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在参与重大事项、防范重大风险、维护重大权益中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保障作用。按照管业务必须管依法合规的要求,推动其他职能部门深化本领域依法合规治企,结合管理实际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合规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保依法合规治企要求在各项业务活动中落地见效。
注重全员参与。以关键涉法岗位为重点,将法律法规要求、法律合规风险点、风险防控措施要求逐一对应到岗位,编制《重点岗位法律合规风险防范指引》,加强培训宣贯和实施,推动依法合规治企要求融入到业务、落实到基层、细化到人头。用好抓基层打基础这一石油工业"传家宝",把提升基层员工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纳入"三基工作",将掌握岗位必备的法律规定、制度要求、操作标准纳入基本功训练体系,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岗位员工依法规范操作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多措并举提素质,全覆盖强化员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建设世界一流法治企业提供过硬能力保障
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素质,对于深化依法合规治企至关重要。中国石油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和文化引领战略举措,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法律人才队伍。
突出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与时俱进完善培训内容,重点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加强宪法、党章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和党内法规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懂法懂规、知法知规,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事情应该怎么干。注重强化实践锻炼,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经营环境复杂、矛盾纠纷多发、合规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和吃劲负重的岗位上经受磨砺,在法治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合规风险问题应对、纠纷案件解决等实践中经受考验。通过学习培训和实干实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精益管理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抓好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专业化总法律顾问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重点企业总法律顾问。盘活用好现有法律人才,充实法律合规岗位配备,探索建立跨区域交流机制和建设区域法律机构,多渠道引入法律人才,多举措用好法律人才。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专职法务人员1600余人的法律人才队伍,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保障权益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营造依法合规企业文化氛围。把依法合规治企作为新时代石油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加强全员廉洁教育,使依法合规、诚信守法、廉洁从业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基本准则。深入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守法合规,通过铁人先锋APP、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及时选树先进典型,总结推广鲜活经验,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法治建设生动局面。
法治兴,企业兴。2021年,中国石油国内外油气生产、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创历史新高,经济效益和上缴税费位居中央企业前列。2022年前3季度,公司经营业绩连续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石油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法治企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夯实基业长青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法治根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航天科技:创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发表时间:2022-1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日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绕、着、巡"为代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奇迹,全面开启了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强大战略支撑。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十年来,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牢记嘱托,心怀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矢志拼搏奉献,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取得一批领跑世界的科技成果,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探索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水平。
十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组成最为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2022年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十年来,我国独立自主完成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太空交会对接的时间从44小时缩短到7小时,航天员驻留的时间从13天增加至半年。目前,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和天舟四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探索进步,在世界航天领域树立起了崭新标杆。
十年来,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以六战六捷的成绩完美收官,开创了世界探月史奇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拓展了星际探测新边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羲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取得多项探测成果,我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电磁监测、暗物质探测、量子通信等科学卫星,获取了一批宝贵的原始数据,使空间科学研究实现从一般性普查、验证性重复研究为主向先导性试验、原始性创新转变。
我国先后实施44次宇航发射,将59颗北斗卫星(含北斗试验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图为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入轨,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目标任务。
十年来,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运载火箭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2022年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4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103次发射成功,创造了新的连胜纪录,仅用2年零3个月就打破了之前15年保持的纪录。回首十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实施270余次宇航发射,长征火箭年发射次数从19次攀升至48次,每百次发射周期缩短到33个月,其安全性、可靠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应用飞行,长征十一号实现海上商业发射,我国目前在役的10余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能够向高中低不同地球轨道发射卫星、飞船、空间站,还具备了发射无人深空探测器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航天产业链在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管理全链条上各方面能力的整体跃升,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航天科技集团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命根子",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技术联合攻关等一系列措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密集突破,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取得重要成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更为凸显。
自主创新成就北斗三号。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从太空驻留到火星探测,从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到嫦娥五号携月壤归来,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航天的成功密码。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先后攻克了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关键核心技术,北斗三号卫星部组件实现100%国产化,真正做到了自主可控。北斗三号卫星寿命大于10年、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发展,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聚力"从0到1",自主可控水平持续提升。航天科技集团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创新体系的力量结构与布局,突出"从0到1"的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成功,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完成两万米高空飞行,直径3.5米/500吨级整体式固体发动机、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型发动机试车圆满成功......十年来,我们攻克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部分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建成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的现代航天科技工业体系,航天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验证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型号并行研制、批量生产、高密度发射的能力大幅提升,满足了当前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持续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商业发射服务等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中国航天成为我国创新成果出口的重要代表。
人才高度成就事业高度。航天科技集团始终将人才作为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立了由35名两院院士、130名国家级专家、3000余名集团及院所级专家构成的领军人才队伍,打造了两万余名由型号两总、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和主管设计师构成的型号科研骨干队伍,形成了颇具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雁阵"人才梯队,走出了一条自主培养高端科技人才的特色道路。大力赓续传承航天系列精神,建立了以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处国家工业遗产、5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5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为主体的宣传教育平台,汇聚起建设航天强国的磅礴力量。
用航天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十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融入新兴领域和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航天技术、能力、产品对经济建设的牵引带动和溢出效应,用科技的力量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
以航天科技实力和系统工程理念为冬奥会提供技术保障。2022年2月至3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中国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赞誉。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技术保障实施单位,承担了地面舞台、威亚、火炬、冰立方(含五环)、指挥监控、通信系统、地面显示系统、冰瀑、指挥中心、央视视频播放及VR、视频渲染机房等11个大项目。航天科技集团冬奥专项管理及技术团队用探索浩瀚宇宙的智慧和严慎细实的技术保障措施,以航天系统工程思路及理念全力以赴保证了冬奥专项工程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让"中国式浪漫"温暖世界,展现了中国航天力量,呈现了中国航天精彩。
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加速构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形成了以中星、亚太、天通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通信卫星体系,以风云、资源、海洋、环境减灾、高分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体系,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环境治理、应急救灾等领域,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和优质的服务。通信卫星累计为国内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投入运营的高通量卫星通信容量超过我国之前在轨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导航卫星为世界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为超过700万道路运营车辆、4万艘海洋渔船提供保障服务,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建成了0.5米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风云气象卫星提供天气预报精准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球用户增加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建设国际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航天智慧。
培育打造"航天+"产业新业态。加强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发展,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各领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型无人运输机完成国内试点航线首飞,粉煤加压气化"航天炉"满负荷连续运行时间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国内首套氢液化工厂投入商业化运营,高性能膜材料、工业"三废"处理、石油火工品、增雨防雹火箭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推动特种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和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慧产业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奋力谱写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航天人,要"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深化实践探索的理性认知,努力形成"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模式。
铸造国之重器。航天是我国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要加快推进新一代运载火箭更新换代,完成新一代载人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首飞,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使我国具备更为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能力。大力发展低成本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亚轨道远程空天运输系统等技术,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助力未来航天运输领域大发展。
打造国家名片。航天强国立基于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制造能力。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载人空间站长期在轨、月球极区采样返回、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构建等中国航天发展新目标,积极推进载人月球探测、小行星探测等重点工程,全面掌握多种无人深空探测手段,将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打造成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月球着陆起飞试验场是我国探月工程重大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满足探月着陆器在最终着陆段的悬停、避障、缓速下降段地面试验以及着陆缓冲、着陆稳定性、上升器起飞试验等需求。图为我国建造的月球着陆试验架分系统,俗称"蓝塔"。
扩展空间应用。航天强国要有成体系发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要加快建设随遇接入、高速互联的卫星通信系统,全域感知、全球覆盖的卫星遥感系统,全球连接、按需服务的卫星导航授时系统,响应迅速、精准有效的空间维护与服务系统,大幅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应用与服务水平。以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国民经济、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责任,推动"航天+信息化"产业深入发展,在卫星应用、无人系统、氢能等领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端产业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深化国际合作。对外输出航天技术和产品是体现我国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展示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建设航天强国,要有在充分满足本国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优质航天产品和服务、持续开展国际空间交流合作的能力,推动人类航天事业共同进步。在宇航出口领域,推动一批卫星整星、零部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高端宇航产品出口。在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卫星运营及服务国际市场,逐步建立空间基础设施全球服务网络,大幅提升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着力提升航天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发展形式,使航天活动成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增进人类福祉。
陕西铜川:打造党建引领的"一网治理"工作体系
发表时间:2022-11-01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坚持重心下移,持续优化网格体系,完善网格运行机制,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强组织体系,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坚持把小网格治理纳入城市大治理格局,搭建科学严密的网格组织架构,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科学划分治理网格。综合考虑社区范围、街区分布、人口密度等情况,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500户的标准,通过对社区户数、运行情况等逐一排查摸底,将城区1380个网格调整优化为526个,确保治理全覆盖、精细化。推动多网合一、一网统筹,一次性整合政法、民政、信访、卫健等重点领域相关职能,统一归属"全科网格"管理。组织跟进引领网格。探索构建"四纵四横"党建网格链条,纵向上明确"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责任链条,横向上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党支部、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四方联动机制,升格32个社区党支部为党委(党总支),成立网格党支部456个、楼栋党小组2280个、党员中心户3189个,将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到楼栋,推动党组织有机嵌入治理经脉。配齐力量充实网格。采取面向社会招聘一批、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员骨干选拔一批等方式,共招聘选配专职网格员569名,每月为每名专职网格员发放薪酬,所需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全科网格员常态培训机制,强化工作考评,通过电话回访、居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掌握网格员工作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其续聘解聘、薪酬发放的重要依据。
凝聚各方力量,激活基层治理"全盘棋"。坚持资源下沉到网格,推动多方力量汇聚网格,为群众提供精准优质服务。党员干部包联网格。全面推行网格一线工作法,由1名区县委班子成员、1名部门负责人、1名街道班子成员共同包联一级网格,每季度入网走访排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让党员干部人人都有"责任田"。今年累计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出行、污水管网改造等民生问题120余件。疫情期间,3.5万名在职党员在网格中亮身份、领岗位、作表率,积极开展"敲门问需"入户排摸,主动解决居家隔离、居家监测对象生活困难,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2万次。部门单位联建网格。建立"街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每季度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商定网格服务事项。今年以来,全市210家部门单位与网格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落实服务项目94个,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堵塞消防通道等便民实事74件。社会力量融入网格。积极引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参与网格治理服务,推动26家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网格党支部"兼职委员",全市69家爱心企业与网格开展共建,实施便民餐桌、公益体检、爱心助学等项目46个,136家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爱心培训、健康义诊等服务253批次,实现了各方齐上阵、服务零距离。
优化服务功能,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渠道,促进基层治理更加精细高效。"线上线下"收集民意。充分利用智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12345市民热线,通过线上收集梳理多种途径信息,实现精细分类、精准分级、精准转办。建立网格员日走访、日巡查制度,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排查化解、民意搜集调查等具体工作,做到"经常巡、随时访、及时记、实时报"。"一呼百应"调度处置。建立部门、街道、社区三个基层面快速响应机制,网格发现的一般性问题由网格员现场直接办理,重大问题按照"网格发现、街道派单、部门受理、定期反馈"的模式予以解决,今年全市共累计排查发现问题1580余件,办结率达98%。"红色代办"精准对接。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网格建立178个"邻里和合厅",推动便民服务下沉网格、由网格员代办,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立以党员和居民骨干为主的"红色代办"服务队,免费为孤寡老人、伤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代办服务,全市526个网格为居民群众办理医保、公积金、残疾人补贴等事项4.1万余件。
中国绿发刘宇: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谱写高质量发展绿色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2-11-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绿发),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产业投资集团。
旗帜鲜明做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国绿发党委牢牢把握政治属性是国企根本属性,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持续抓牢,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牢记国企"姓党"第一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国绿发坚持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根本政治规矩,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首要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领导干部任职上岗"第一堂课",把对党忠诚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第一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二十字"标准,全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企改革部署,成立党委书记挂帅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思想、统筹部署、群策群力,推进改革转型取得圆满成功。
牢记国企"强国"第一使命,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绿发时刻胸怀"国之大者",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己任。全面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积极对接战略区域规划,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谋划、主动发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产业发展极。面向"双碳"新目标新任务,积极构建了以绿色能源、绿色地产、幸福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为发展方向的绿色产业集群,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贡献。在深化改革发展中,中国绿发不断做强做优做大,2021年全年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显著提升,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发展壮大之路。
牢记国企"为民"第一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绿发深刻认识到,人民至上是国企的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企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公司改革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同频共振。在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中彰显责任担当。上海、吉林等地10家酒店承接政府隔离安置、医疗队入住,提供客房3.6万余个间夜;以"红色物业"筑起社区防线,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做好所辖社区防疫和居民生活保障,牢牢守护40余万业主的生命安全与生活保障。积极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为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物业费1.56亿元。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起来。聚焦群众关切,精心编制清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身边事、困难事。坚持做"绿色服务"品牌商,努力推动绿色酒店、健康养老、生态文旅、物业服务、绿色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绿色优质服务。
持之以恒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绿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者,在笃行上下功夫、作表率。
把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绿发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发展国有经济论述摘编》,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改革发展方向。通过及时跟进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宣讲等方式,巩固扩大学习成果,在真学真会上做文章,在学深悟透上见成效,把"大学习、大讨论、大普及、大落实"不断向纵深推进。
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战略指引。坚持创新发展、科技驱动,完成青海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风光热储调荷智能调度的技术空白。坚持协调发展,科学谋划战略布局,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华西、海南等7大战略区域,以大基地大项目为主导,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依托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按照"厚植基础、示范引领、特色发展"总体思路,坚持规模效益型发展导向,在12省份开发建设风电、光热发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形成"海陆齐发、多能互补"绿色能源体系。积极落实"双碳"行动部署,大力推动绿色建筑认证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实现新建、在建项目100%绿色建筑全覆盖。坚持开放发展,先后与多家科研单位、地区政府开展合作,推进产业发展升级,汇聚力量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产业。坚持共享发展,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创造美好生活为导向,打造"青绿山水"全国换住暨会员权益服务平台,推动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绿色社区认证全覆盖。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常年开展"三个一"青苗暖冬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在项目所在地开展人文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和整合优化,千岛湖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秉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职业发展路径,营造温馨向上的工作环境,与员工共奋斗、同成长。
把"两个一以贯之"落实到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党的建设与公司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公司党委、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使各治理主体行权履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明确党委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踔厉奋发谱写高质量发展绿色新篇章
中国绿发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企业使命,聚焦绿色能源、绿色地产、幸福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四大板块,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优业务、做强能力,努力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产业投资集团。
踏上深化改革"新征程"。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有关要求,按照国资委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改革重组,顺利完成资产划转、股权调整等工作,实现体制机制、生产经营、职工队伍的平稳过渡。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按照"优化资本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机制市场化-管理法制化"的总体步骤,再接再厉深化改革,勇担"大国顶梁柱",当好经济"压舱石",获评国资委2021年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
勇担构建绿色能源体系"主力军"。深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建购并举、广泛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海陆齐发、多能互补、城乡融合、科技赋能的总体布局。积极研究智慧能源服务业务,创新绿色能源发展模式。稳健科学发展绿色能源,推动上市公司房地产资产置换为新能源资产,在多能互补、海上风电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和示范项目。
打造形成低碳建筑产业链"链长"。优化资本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大与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力度,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中国绿发联合中国建材集团、中检集团、国科控股、中国建科、中国建研院、清华建筑节能中心等单位共同发布《低碳建筑产业链倡议书》,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建筑协同创新和孵化平台。联合多方机构开展碳中和示范及认证等工作,推进绿色产业经营、服务、管理、科研等多方面提升。
构筑彰显幸福生活价值"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资产管理和美好生活服务商"。协同数十家权威机构打造健康家园产品标准体系,提出五维健康产品体系,十项智能科技、十大健康配套和300余项健康价值点,全面打造绿色健康家园。济南领秀城云麓等项目获评健康社区铂金级、金级认证,天津体北鲁能公馆、三亚山海天公寓获WELL铂金健康级认证。
开辟低碳新兴产业投资"试验田"。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优先发展与公司业务产生协同效应的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期间,成立"双碳"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在"双碳"政策研究、绿色低碳研究、产业项目、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深化合作;联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产业公司,打造世界级液化空气储能产业平台;与中国建研院深化合作,推动建立零碳科技创新平台。
下一篇:基层党委换届选举材料-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