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建评论-5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1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2022年党建评论汇编(5篇)

目录

1.青少年思想教育应注重"四个结合" 2

2."有畏"方能"有为" 5

3.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 8

4.青年干部要争做新时代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奋斗者 12

5.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15

青少年思想教育应注重"四个结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思想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老师要发挥好思想道德建设组织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从"品与学""思与行""教与学""点与面"四个方面精心做好结合工作,不断增强教育实效,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注重"品学结合",既树理想,又育才华。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必须注重"品学结合"。一方面,要精心育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品,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另一方面,要倾心教学。通过生动的传授、精湛的讲解,让学生高质高效地掌握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能力本领。要做到品学培养有机融合、立德树人一体推进。

注重"思行结合",既仰望星空,又身体力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光有理想没有行动就是空谈,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近似于蛮干,空谈与蛮干均不可取。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必须注重"思行结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要立大志、明大德,树立报国之志,铸牢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要带动学生身体力行,努力躬行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随时随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要既做思想的匠人,也做行动的模范,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点面结合",既培养苗子,又带动群体。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是我们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管用办法。做好学生思想教育,需要注重"点面结合"。一方面,要选好苗子、培育骨干,做好"点"的工作。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学生干部磨炼、专业团体带动、兴趣小组熏陶等多种途径选苗育才,做好"典型引路"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整体提高,做好"面"上的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要在整个班级、整个校区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大环境,激发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动力和积极性。点和面要有机结合,既在"典型引路"上创新做法,又充分夯实"面"上的思政教育基础。

注重"教学结合",既能讲得精彩,又能听得入神。提高学生"抬头率",让学生参与进来、听得进去,是上好思想教育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就需要实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老师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做到"讲得精彩"。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路丙辉,匠心设计"百年'船'承,千秋伟业"情景模拟党史课,精心准备南湖红船、大渡河尖船、东渡黄河方船、横渡长江帆船、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模型,用五条船的故事串联起百年党史的恢宏图景,让学生更直观透彻地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类似的生动讲课方式令他的思政讲座几乎场场爆满、一座难求,他的思政课不仅实现了既定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与接受变得更加容易。做到"教学结合",还必须增强师生互动,老师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有畏"方能"有为"

发表时间:2022-12-22

"有为"是对党员干部担当履职、干事能力的要求,"有畏"则是对党员干部道德品质、党性觉悟的考量。只有涵养敬畏之心,处理好"有为"与"有畏"的辩证统一关系,青年干部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书写好敢想敢干、敢做敢当的青春底色,才能始终沿着人民满意的方向奋力前行。

畏民,方能在利民上"有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敬畏人民,只有敬畏人民,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诠释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提供力量源泉。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要常怀畏民之心,厚植为民情怀,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身份,以人民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畏权,方能在用权上"有为"。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干事创业,为民造福;反之,如若对权力缺乏敬畏之心,权力观发生偏移,公权就极有可能异化为满足欲望的"私权""特权",最终利欲熏心误入歧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有敬畏之心、越要严于律己。党员干部不仅要时刻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属于人民,更要常怀律己之心,多思弄权之害。只有对权力足够敬畏,始终以党性立身,秉公执纪、谨慎用权,才能严以用权、慎于用权、敢于用权,才能做到不专权、不越权、不谋私,让权力用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的关键处,真正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真正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畏法,才能在守法上"有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不畏法度、大胆妄为,最终只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陷入贪腐的干部"不是不知道纪律规矩,而是根本没有敬畏之心"。畏法度才能守规矩,只有对法纪心存敬畏,才能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交出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党员干部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将对法纪的敬畏之心当作胸中的"戒尺",不断强化法治意识,知行合一、践履笃行,在面对"腐蚀""围猎"时严守法律底线,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切实把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体现到工作之中,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为行动自觉,以忠诚干净担当扛起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