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党建理论-30篇(第5/4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4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5分钟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的征程、新的实践,给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创新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限度激发人民实践创造的热情与活力,及时发现、概括、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并指导新的实践。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在回应人民现实的需要与关切中,不断增强理论的生命力、解释力与创新力,形成"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不断回答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要认真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聚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回答好"中国之问",立足基本国情,紧贴亿万人民创造性实践,回应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对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创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回答好"世界之问",以天下情怀和世界眼光分析世界发展变化形势和趋向,为解决好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回答好"人民之问",聆听人民心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回答好"时代之问",站在时代发展潮头和人类发展前沿,作出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理论创新。

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运用中华文化丰富宝藏,使激活传统与弘扬传统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提出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的思想观点,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华文明增添新的生机活力,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思想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表时间:2023-03-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党的新时代中心任务的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原则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是逻辑起点:必须坚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论述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特征,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核心和本质要求,时刻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造福的目标指引,并把人民标准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

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集中体现了其内在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式现代化用"人民至上"取代西方"资本至上"的现代化发展理念,改变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历程中剥削压迫的本质及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现象,摒弃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利润至上""见物不见人"的固有弊端,逐步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根本超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内在地包含了"人民至上"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民是力量源泉: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不断壮大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方面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教育和科技等各领域深入挖掘人民主体创造潜力,着力推动质量效益双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体活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汇聚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再一方面要完善人民主体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一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保障人民参与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过程的权利;二要完善社会治理多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参与模式,促进现代化治理更加公正民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