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建评论(12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9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党建评论(12篇)

(202404)

目录

1. 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 2

2. 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6

3. 道不可坐论 理不能空谈 11

4. 点亮纪律的明灯 14

5. 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17

6. 积尺寸之功,立长远之业 21

7. 领导干部要做头脑清醒的"明白人" 24

8. 守纪律才有真自由 28

9.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30

10. 一片"金叶子",可做大文章 33

11. 以"园丁"之职,当好选调生成长的"培育者" 36

12. 在"多走逆风"中茁壮成长 38

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适应新时代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为推动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举措,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整合原条例中涉及罚则的内容,"纪律与监督"单独成章,为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提供了党内法规依据和基本遵循。

压实各类执行主体责任,把严的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始终。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干部教育不仅仅是培训机构的责任,更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把干部教育作为"分内事"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参加教育培训,不仅是干部的权利,更是义务。为此,《条例》明确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等各类执行主体的责任,强调运用领导班子考核、巡视巡察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问责利器,更好地强化和督促干部教育培训的各类执行主体严格执行本条例的政治责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各方面。

明确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责任,全面落实严以治校。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殿堂,必须凸显"政治机关"属性,坚持从严治校永远在路上,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必须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克服理论教育学用脱节、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对待学员重服务轻管理等问题,努力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必须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干部教育培训不"走调"、不"变味"。《条例》明确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和措施,通过细化干部教育培训主办单位和培训机构的罚则规定,进一步强化了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严以治校的责任。

明确干部教育培训教师的责任,全面落实严以治教。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师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布道者"、是党性修养的"先行者",必须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崇高的师德师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党校和干部学院的教师要明确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政治历练,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努力成为名家名师。

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实践中,如果教师政治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不精,就会严重影响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条例》第三十七条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是每一位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努力目标。《条例》明确教师的罚则规定,目的在于全面落实严以治教的责任,建设一支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教师队伍。

明确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责任,全面落实严以治学。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领导干部不仅要政治过硬,还要本领高强。干部教育培训必须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把党性教育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积极营造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一方面,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管理,为学员创造安心"学"的环境。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对学员实行科学规范的流程管理、自主管理(设立班委和小组长)等制度,坚持一以贯之地强化学风建设。

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学员增强参训的纪律意识,提高认真"学"的自觉,克服自由散漫的思想,真正从领导干部的身份转换为学员角色,静下心来"读著作""踱方步""冷思考"。《条例》对干部未履行教育培训义务和参训期间违规违纪作出具体的罚则规定,为做到严以治学,更好地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的量化指标和质量要求提供了制度依据。

《条例》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为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做到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指明了方向,但是要让制度"长牙"、让纪律"带电"需要各方面全面贯彻落实《条例》,为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共同努力。

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是在全党范围内首次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增强思想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在毛泽东同志确定的24个字的入党誓词中,就有"服从纪律"的要求。古田会议时期"严格地执行纪律",为党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延安时期"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凸显纪律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西柏坡时期"加强纪律性"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一环,体现了纪律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性;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通过加强纪律建设,确保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以"赶考"的态度和决心,全面加强纪律和规矩建设。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构相继成立,为巩固人民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一论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

一要提升学纪质效。

学纪是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的基础。要坚持原原本本地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紧扣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进行研讨,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入脑入心。

二要提升知纪水平。

知纪不仅是对纪律条文的熟悉了解,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实质。可通过应知应会测试、党纪知识竞答,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知纪是对党的忠诚的体现,要牢记职责和使命,坚决维护党的利益、党的形象,做到心中有党;知纪是对人民负责,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人民谋福利、解难题,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三要履行明纪要求。

明纪不仅是对党员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监督职能部门的要求。完善监督机制,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的不当行为,还能起到预防和警示的作用。党员干部要以敬畏心对待事业,以平常心对待得失,端正公私观、是非观和义利观,自觉净化生活圈、交往圈,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做人。

四要恪守守纪底线。

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都是对党的背叛,都会损害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只有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通过接受身边事、身边人的教育,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保持忠诚、干净、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活力动力。

增强实效性长效性

纪律规矩是约束,也是保护。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治身和治心、信任和监督、原则和感情、高标准和守底线的关系,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

一是严字当头,直面问题。

基层党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应当从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章开始。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党章的各项规定,将其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在党的纪律建设中,坚持严字当头,严明纪律,严格要求,严肃处理违纪行为,且敢于揭示问题,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只有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和提升。

要坚持目标导向,明确纪律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针对性地完善纪律规范,不断创新纪律建设的方式方法。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纪律教育和监督的实效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是强化经常,重在日常。

把加强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管理监督和担当作为相统一,深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理解运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完善纪法教育进课堂,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力度,将教育和日常监督相互融合,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三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落实"第一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聚焦"党的纪律"逐章逐条推动专家导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相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作出表率。

落实"三会一课",采用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大会,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防诱惑之微、严堵蜕变之渐、严拒气节之失。

四是严明纪律,加强监督。

通过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监督,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发展,不断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形成强大震慑,遏制违纪行为发生,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

总之,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必将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确保我们党的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行。

道不可坐论 理不能空谈

各级干部应当自觉摒弃坐而论道、空谈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学风贯彻到理论学习、工作实践中,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习主席在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序言中强调,"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求各级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掌握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各级干部学用理论、改进学风提供了有力指导和根本遵循。

学风连着党风、决定政风、关乎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同志讲:"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坐而论道、凌空蹈虚与马克思主义学风格格不入,也不符合干事创业的实践要求。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在理论的引领下做好实际工作。各级干部应当自觉摒弃坐而论道、空谈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学风贯彻到理论学习、工作实践中,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首先要学好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把端正学风贯穿理论学习始终,就必须坚持把理论学习与淬炼思想、洗涤精神统一起来,与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结合起来,通过学好理论,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着力在凝心铸魂、学以化人上下功夫见实效。各级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学习上的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碎片化,坚持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应切实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要真正发挥威力,必须将其正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各级干部而言,首先要掌握科学工作方法,客观全面了解工作实际情况,找出具体问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能够更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各级干部要主动运用调查研究这一工作方法,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实际情况、找出具体问题,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察真情、听真话、取"真经"。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各级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强化问题意识,针对发现的问题、遇到的矛盾,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切实在解难题、办实事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历练。各级干部应当主动到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勇于直面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破解难题,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不获全胜不收兵,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切实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点亮纪律的明灯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在全党集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部门是重要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模范参与者和践行者。组工干部要带头明纪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意识融入灵魂深处、付诸实际行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