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工作报告汇编12篇(第24/35页)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融合、一体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着力拉开大城市构架,推动"1+4+2"大城市圈建设,总长45公里的城市环线基本建成,岳望高速、杭瑞高速、浩吉铁路等建成通车,平益高速、G353加快推进,京广铁路东移、常岳九铁路、G240湖底隧道、G107改线提质等重大战略项目推进有力,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由97平方公里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33.6万,城镇化率由54%提高到60.66%。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东风湖新区、洞庭新城、高铁新城、天灯咀等片区开发扎实推进,"一湖两岸"城市规划建设进展顺利,29.5公里沿江环湖生态旅游廊道即将贯通;改造老旧小区6万户、棚户区11.44万户,建成公租房9.56万套;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智慧X","岳办岳好"APP、"一网统管"上线运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大美湖区优质农产品基地稳步建设,七大百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打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和移风易俗"组合拳",改造农村危房5.5万户,农村集中饮水受益人口218万人,成功创建农业特色小镇和产业强镇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58个,打造了"外学浙江、内学X"品牌。
五年来,我们坚持一仗接着一仗打,大战大考交出优异答卷。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四级书记一起抓,选派3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近10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十大脱贫行动",建设扶贫项目5.5万个,11.8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40.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平江县脱贫摘帽。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行防控"八字诀",创新公安主导流调模式,建立"大楼区"管理机制,常态化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功应对多点局地疫情扩散输入风险,从2020年3月14日起全市无疑似病例、无新增确诊病例,1个集体、3名个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全力打好经济复苏战,在全省较早启动复工复产,扎实开展减税降费、企业帮扶和财源培植行动,争取国省各类资金500多亿元、债券140多亿元,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全力打好债务化解攻坚战,坚决遏制工程项目建设"过度化""豪华版"问题,年利率8%以上债务基本清零,债务风险总体平稳可控。全力打好防汛抗灾保卫战,2017年成功处置沙田垸重大险情,2020年成功战胜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汛情,牢牢守住发展与安全底线。
五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958元增加到28577元。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9.91万人。出台"基教十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630所,投入3.5亿元、安装空调64620台,实现中小学幼儿园空调全覆盖,X理工学院晋升"一本",X学院筹建稳步推进。新建和改扩建二级以上医院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8家,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等扎实推进,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不断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8%和100%。主城区交通治堵保畅"九大行动"成效初显,出行难问题正逐步解决。市图书馆新馆和市美术馆、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投运,X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平江县、华容县、X县、汨罗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发展民主、厉行法治,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八部地方性法规,深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老干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民主稳步发展,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法治X、平安X建设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统筹抓好扫黑除恶、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药安全等底线工作,X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考察X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等阵地管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村(社区)"两委"、县乡党委换届圆满完成。出台"巴陵人才新政20条",全职或柔性引进高端人才2400多名,评选了一批巴陵青年英才、X名师、巴陵工匠。创新推进基层党建"五个一"重点工作,建成181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1.4万个基层党组织全面达标。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常态化整治"提篮子""打牌子""拉款子"等问题,七届市委常规巡察实现全覆盖,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回顾过去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和几大家班子团结奋斗、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拼搏的结果,是中央和省驻岳单位、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同力同行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市第七届委员会,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X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才能确保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聚焦发展是最鲜明的主题。只有紧扣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经济发展比实力,以产业项目论英雄",才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改革开放是最强劲的动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识变应变,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造福人民是最重要的政绩。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民生所需所盼,努力交出好答卷,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实事求是是最过硬的作风。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勇于斗争是最可贵的品质。只有发扬斗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要清醒看到问题和不足:发展步子还不大,部分经济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经济质量还不优,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匹配;优势彰显还不够,港口、区位、石化产业等先天优势发挥得不充分,没有真正转换成发展胜势;产业实力还不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新兴产业不强不大,创新能力弱,产业支撑作用还不突出,年营收过100亿、50亿元的企业还不多;民生欠账还不少,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还不少,民生改善任务繁重;风险挑战还不小,疫情防控、安全稳定、环境保护、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干事氛围还不浓,少数党员干部精神不振、能力不足、作风不实,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
二、奋力担当"三区一中心"建设的时代使命,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未来五年,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两个大局"历史交汇,X高质量跨越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是风险挑战期,又是机遇叠加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领域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大变局蕴含大机遇,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新阶段,绿色发展示范区、省域副中心城市、X自贸片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政策交汇、平台叠加,战略机遇的红利十分丰厚。既是转型压力期,又是优势重构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是X的最大实际,发展转型、动力转换任务繁重;但踏平坎坷成大道,只要我们围绕区位特征、产业特色、城市特点,多下几招战略性、全局性的先手棋,就能重构发展优势、把握发展主动。既是竞争加剧期,又是奋力赶超期,各地区抢赛道、争位次、拼实力,稍有懈怠就会掉队;但只要我们锚定目标、扬长补短,不断巩固和放大良好发展态势,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总之,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奋斗意识,观大势、把大局、谋大事,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考察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建设"三区一中心",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新X的X篇章。奋斗目标是:GDP达到6500亿元,力争突破7000亿元,占全省比重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0亿元,力争300亿元,全面巩固全省第二经济强市地位,综合实力进入中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同类城市前列。到2035年GDP、地方财政收入再翻一番,经济总量、增量、质量三量稳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名副其实的"三区一中心"。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这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鲜明底色,就是要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建好X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17%,主要资源产出率达到0.86万元/吨,长江、洞庭湖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大示范方向创出新经验,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发展新样板。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这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底座支撑,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发展比实力、以产业项目论英雄",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放在工业制造上,强力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力争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200家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家,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基本建成七大千亿产业,其中石化、食品产业分别突破3000亿元、2000亿元,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制造工厂、制造基地。
--X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这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动力牵引,就是要敞开门户促发展,立足X、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实施"双港驱动"战略,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保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集装箱突破200万标箱;X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5万吨,真正把X打造成通江达海的大枢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这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目标指向,就是要跑好大城市建设"接力棒",做大城市体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大力推进京广铁路东移、X机场改扩建、G240湖底隧道、现代港口群、沿江环湖生态旅游廊道、城市河湖水系治理、市中心医院、X学院、基础教育硬件提质、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品质十大工程",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5%,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70万人,把X打造成一座有实力、有活力、有品质、有温度的大城市。
建设"三区一中心",总遵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考察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按照总书记为我们锚定的新方位、赋予的新使命奋勇前进。X是一片孕育了"四种精神"的热土,是一座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一代代巴陵儿女的血液里,沉淀了历史的厚重底蕴,涵养了江河的开放包容,赓续了红色的基因谱系。回首来时路,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气质,我们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展望新征程,全市上下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奋力开创"三区一中心"建设新局面!
三、坚持生态立市,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X是X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以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统揽,按照"不仅要在全省还要在长江流域作示范"的要求,聚焦三大示范方向,扎实推进六项重点任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
1、聚焦绿色环境之美,持续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落实好河湖长制、林长制,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为抓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洞庭清波"专项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达标。积极深化与三峡集团合作,打造更多"东风湖样本",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共建城市智慧水管家"升级版"。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长江河道整治及河势控制、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铁山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动洞庭湖国家公园建设,努力让X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
2、聚焦绿色产业之美,建好X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突出规划引领,把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作为示范区的核心引领区,完善顶层设计,举全市之力"一盘棋"推进。加快构建沿江绿色产业体系,推动沿江地区组团布局、融合发展,着力做大做强航运物流、高端合成材料、大型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产业。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化"化工围江"整治,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发展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聚焦绿色文化之美,打响"洞庭天下水、X天下楼"品牌。大江大湖不仅成就了X这座城市,还孕育了X特有的人文气质。加快建设XX楼·洞庭湖文化旅游度假区,推进沿江环湖生态旅游廊道、岳州古城、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洞庭湖博物馆、"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览馆、幕阜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把江、湖、楼、岛等独特的风景文化魅力挖掘出来,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旅游总人次达到1.2亿。创新市场营销,围绕"忧乐文化、生态文化、爱情文化"三大主题,实施文旅品牌创建行动,办好X国际旅游节,挖掘划龙舟、品黄茶、观候鸟等地方元素,丰富旅游场景和业态,打造一批星级精品线路、精品景区、精品节会,让"洞庭天下水、X天下楼"闻名遐迩、令人向往。
4、聚焦绿色制度之美,努力创造更多示范经验。坚持"谁保护、谁受益",推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长效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让破坏环境者付出代价。坚持"谁有责、谁尽责",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和《X省洞庭湖保护条例》《X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完善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力量投身环保事业,让保护环境、拥抱绿色成为全民自觉。
四、坚持产业强市,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产业是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根本与核心。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作为强市之基,聚焦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全力以赴抓项目、兴实体、强产业,着力打造七大千亿产业和"12+1"优势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下一篇: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