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年初以来,县积极推进村党组织"联村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的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互补的"联村共建"融合发展片区,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
一、纵横布局打造联动共赢新体系
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总体振兴的目标,探索建立"多链联动"发展模式。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搭建,构建"产业链党委-片区党委-片区村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以全县竹旅文体康产业链联合党委为核心,在桃花江镇、修山镇、鸬鹚渡镇、马迹塘镇成功试点培育4个综合发展片区,同时成立功能优化型党委。遵循"以强带弱、协同发展"的原则,以4个发展领先村为核心,聚合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因素,携手周边15个行政村,实现片区覆盖。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方向。围绕县委、县政府推进竹旅文体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1+N"系列实施方案,即"1"为县级发展方案,"N"为各片区的长期发展规划。片区党委统筹推进具体工作任务,明确提出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资源联享"四联措施"。同时,完善分工负责、议事决策、联动攻坚、激励保障"四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高质进行。多方协作形成发展合力。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统筹协调,产业链党委主导,乡镇党委参与,县直部门单位协同的联席会议制度,层层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定帮扶事项清单,以片区内20个县直支持单位和30名驻村工作人员为骨干,成立"帮扶联盟",开展包括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在内的多种形式支持;指导制定各村规划、推动立项、争取资金,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县内各涉农部门单位从政策、资金、项目支持等角度,加大对片区发展的助力力度,推动形成县级部门和片区党委"同心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抱团协作产业升级:夯实村级经济基础
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县积极整合片区内的人才、土地、资金、技术以及产业资源,以集聚发展加强村级经济实力。合力共建共享产业红利。创新产业协同机制,依托现有优势产业,综合制定各片区的连片发展规划。如桃花江片区借助竹海景区的生态优势,引导村集体和乡民通过发展8家民宿和农家乐拓宽增收渠道;鸬鹚渡片区则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张子清、张昆弟等红色人物为依托,开辟党日主题线路,设置红色食堂和农产品展示中心;修山片区围绕羞女湖推出"小洱海"和"十里画廊"等旅游项目,增设生态营地、游船码头、民俗小镇,成功打造了"益阳市周边旅游目的地"品牌,实现年综合收入达到320万元,为该片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4.8万元;马迹塘片区利用其丰富的竹林资源,村集体建设笋竹丰产示范基地2.5万亩、笋竹专业合作社25家、笋榨厂12个及生态产业园1个,推动竹笋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鲜笋年产量达到7000万斤,总产值突破3.2亿元。村企联手共赢未来。探索建立村企合作机制,由片区党委协调,与高新区企业和县域内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建设仓储和开设初级加工厂等方式发展相关配套产业。鸬鹚渡片区村与安徽百多精生物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种植黄精100余亩,预计2024年底前可为村级经济带来增收近30万元。品牌多元引领特色发展。着力形成"一片一特""一村一品"的多元发展模式。各片区相继建立"镇级集体经济联合社+协会""土地流转+特色种植""文旅+农业""互联网+农业""庭院经济"等发展模式,创建了"莫应丰文化""桃花江大郁竹艺""××竹凉席""××竹笋""修山面""凤山石砚""明灯山农耕文化""印子粑粑""红印龙塘湾"等特色品牌。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桃花江片区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已突破45万元,其他片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预计增长25.3%。
三、三联共治协同治理:提升基层效能
××县积极探索片区联合治理的新路径,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团结一心共建高效队伍。围绕片区发展需求,强化村干部、党员和人才三支队伍的管理和使用。对片区内村级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综合分析评估,优化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人,储备和培养主职后备力量向上拓展至30人。发挥片区党委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求片区村党组织利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加强党内生活制度建设,带动950名本地党员和270名流动党员在片区建设中率先垂范。依托乡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片区内详细摸排、登录各类人才450人,搭建展示平台为其发挥长处。如马迹塘片区党委选育35名农业技术专家,协同龙头企业技术团队入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及培训活动5次,切实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服务共办共建和谐社区。深入实行片组邻"三长制",片区党委统筹整合村"三长"队伍和参与基层治理的各方力量,在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协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常态化培育文明新风,定期主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农民运动会、丰收节、广场舞比赛及村BA等,开展"最美邻长""文明家庭""清洁卫生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通过思想与文化的融合带动村庄融合。问题联处创新调解机制。落实"片区事务共商"制度,针对片区内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推行"共商共议"。创新"金牌调解"机制,从"三长"中优选200名金牌调解能手,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水平。完善"村-片区-乡-县"民情闭环处置机制,确保民情问题及时被收集、回应和解决。通过协商共治,累计解决群众问题和诉求1600余个,有效提升了片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智慧赋能科技引领:开启乡村创新新局面
××县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创智慧乡村建设的全新篇章。数字统筹平台联动。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乡村智慧云平台,将政务服务、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乡村治理集于一身。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推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民服务。村民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办理行政审批、查询农业技术资料、获取市场动态等信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和生活便利程度。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片区内产业发展趋势、农产品销售信息、人口流动的精准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智慧生产精准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智能设备的应用,如在马迹塘片区的竹笋种植基地,普及智能灌溉系统、环境监测传感器,实现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从而提高竹笋的产量与品质。另外,利用无人机实施农田巡查、病虫害防治等,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作业质量。通过智慧生产技术,片区农业生产逐步趋向精细化、高效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电商繁荣品牌增值。积极培育电商人才,建设电商服务站,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各片区结合特色产业,打造线上农产品品牌,将"××竹笋""修山面"等优质产品推向全国。通过电商直播、线上促销等活动,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桃花江片区的民宿和农家乐也借助电商平台扩大宣传,吸引更多游客,促进乡村旅游的繁荣。电商的快速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架起了跨向广阔市场的桥梁,显著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五、驱动发展:深挖人才资源潜力,夯实振兴基石
全面引才育才,筑牢振兴支柱。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引育策略,形成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定精细化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其中,旨在吸引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涵盖了基层就业津贴、创新创业基金支持等措施,鼓励他们投身于乡村的建设。而对于返乡创业者,我们提供了涵盖土地流转、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税收减免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成功吸引了近500名有技术、有资金、有情怀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通过与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柔性引进了农业资深专家和技术骨干,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专题讲座,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精准育才,强基固本,提升本土能力。注重本土人才的成长,根据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特长,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依托乡镇党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农业技术、乡村旅游、电商运营等多领域的课程培训,累计培训本土人才达到2500人次。同时,建立起人才实践锻炼基地,推行农村青年挂职锻炼项目,派遣近200名青年人才到产业发展领先的村镇和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乡村振兴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优化环境,塑造留人氛围,增强吸引力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不仅能引进,还能留得住、干得好。在住房方面,我们建成了设施齐全的人才公寓,为外来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在教育方面,主动解决人才子女的入学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职业发展方面,建立高效的人才晋升机制,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及晋升机会。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励他们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确保在共筑振兴的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人才生态。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市税务局机关党建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下一篇:机关党建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