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课故事-20篇(第3/5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更好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从亘古荒原到"中华大粮仓",几代农垦人战天斗地,锻造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如今的北大荒,黑土地生机勃勃,大型联合收割机隆隆轰鸣,迎接着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景。
经过XX多年的建设发展,北大荒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XX多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8741.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888.6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为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作出了重大贡献。
艰苦奋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部北大荒发展史,就是一部壮丽史诗。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屯垦戍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壮举。
地处高寒地区的北大荒,因"荒芜"而得名。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介绍,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延安、南泥湾走来的一批荣复军人进入XXX。面对一片茫茫荒原,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餐风饮露、顶风冒雪,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荒原从此不再沉睡。
随后,14万复转官兵、2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10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近百万垦荒大军奔赴北大荒。
"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冰就饭。"这是早期来到这里的北大荒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艰苦奋斗,革命理想高于天。1957年初春,抢运生产物资的拖拉机陷进"大酱缸"似的泥潭里,包车组长任增学数次潜入满是冰碴的泥底,扒开泥浆,将钢丝绳挂上机车挂钩,终于挽救了6台机车,保证了生产物资的运输,自己却冻成了"冰人"。
艰苦奋斗,国家利益第一位。1948年,18岁的梁军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是班上唯一的女学员。为了学好驾驶技术,她咬牙搬起几十斤重的拖拉机零件。"我向党保证,坚决完成学习任务。"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原型。
艰苦奋斗,万水千山只等闲。1947年12月创建的赵光农场,第一任场长周光亚带领战士们住在四处透风的陋室,在茫茫荒原上开垦出万顷良田。1969年,修筑"二抚公路"时,全长235公里的路段中140公里是重沼泽区,只能从公路两端运石铺路,XXX生产建设兵团6800多人整整奋战了7个月。
"开发北大荒,不仅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科学支撑。"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馆长丁军说。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有一支著名的科学家队伍,包括北大荒的"奶牛之父"张源培、机电专家桂体仁、小麦育种专家梁甲农等。被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一生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XXX水稻从亩产162斤跃升到1132.2斤。有人估算过,他在稻田里累计走过8万多里,相当于整整绕赤道一圈还多!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北大荒人开发荒原、兴修水利、修筑铁路、植树造林,在XXX地图的空白点上填上了一个个国有农场的名字。
勇于开拓,锤炼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北大荒精神与时俱进,在农业改革发展中不断赋予新内涵。
向改革要活力,北大荒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1984年,来自山东梁山县的青年垦荒队队员丁启运在江滨农场率先实行"统一种,分开管,统一收,分开算"的生产管理模式。1990年,他所在的生产队人均收入从200元猛增到2000多元,站到了垦区2000多个生产队的前列!
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宝林说:"1984至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20多万个家庭农场,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北大荒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进入新时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国际化大粮商、参与全球农业竞争,北大荒人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20XX年底,近3万项行政事项移交,实现了由农垦总局向北大荒农垦集团的平稳过渡。20XX年12月,北大荒农垦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向科技要动力,北大荒人加快迈向农业现代化。
走进北大荒农垦集团赵光农场,一望无际的玉米迎来丰收。第九管理区种植户金兰祥满面笑容:"秸秆还田提高了黑土地肥力,秋收测产,单产1600斤稳拿了。"
今年,北大荒农垦集团预计投资108亿元,计划启动建三江四大灌区远期工程,可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364万亩,增产粮食近5亿斤。"'十三五'时期,北大荒农垦集团实施三江平原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完成投资22.98亿元,实现地表水灌溉面积657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47万亩,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覆盖面积1681.4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9.7%以上。"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宝龙说。
"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说。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XX多年过去了,推动北大荒成为中国人的"大厨房",北大荒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
2003年非典期间,垦区连夜制米,装满新米的列车驶向北京,2000多吨精制大米摆上了超市的货架。2008年汶川地震后,垦区用三天时间紧急加工2000余吨北大荒优质大米,通过专列运往四川灾区,全力支援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大荒向北京运送大米5000吨,向湖北运送大米1500吨、玉米6100吨、豆粕4392.4吨,全力支援粮食和生产原料供应......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家国情怀。
1969年,初中毕业的陈越玖响应"上山下乡"号召,从浙江宁波来到八五三农场四分场一队。1974年7月,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共产主义事业。身患癌症的她,在医院动手术之前问医生:"动了手术我还能回北大荒吗?"弥留之际,她对家人说:"转告党组织,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窝岛......我是北大荒人!"
在北大荒博物馆,长达25米的巨幅铜墙上,镌刻着长眠于黑土地的北大荒人的名字,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
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北大荒精神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建立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米、面、油、饮品、山珍、杂粮......400多个品牌全部出品自北大荒农垦集团,联结着很多农户。"在北大荒电商产品体验中心,负责人王阳自豪地说。
20XX年12月,北大荒组建农服集团,走出垦区、走向全国,为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按照市场运营规则,我们为农民提供大型农机具、仓储、销售、粮食银行、融资、保险、期货等方面的服务,干农民想干而干不了、想办而办不成的事,对农民带动不代替、示范不包办。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近7亿元、利润3600余万元。"北大荒农服集团董事长姜涛说。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在新征程上,要大力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以满足国内需求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导向,用艰苦奋斗精神攻克改革难关,用勇于开拓精神推动产业升级,用顾全大局精神融入新发展格局,用无私奉献精神满足人民需求,开拓北大荒事业新局面。"王守聪说。
奋斗新时代,迈进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创新"北大荒振兴发展模式",北大荒农垦集团正朝着兴旺垦区、绿美垦区、文明垦区、善治垦区、共富垦区的目标迈进。
是谁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把从北京带来的李大钊搜集到的《共产党宣言》英文文本交请青年才俊陈望道翻译成中文本。有人说,不是陈独秀直接把外文《共产党宣言》交给陈望道,请陈望道翻译成中文的,而是戴季陶或是邵力子或其他什么人交给陈望道翻译的。那么,究竟是谁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呢?
这是20XX年8月22日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拍摄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要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的了解;二是至少得精通德、英、日三门外语中的一门;三是要有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而早在留学日本期间,陈望道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认识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逐渐了解、熟悉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日本回国后,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他进一步认识到"不进行制度的根本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益的"。此外,深厚的英语和日语功底以及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素养,更使陈望道成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不二人选。
此时,陈独秀、李大钊筹划将《共产党宣言》尽快译成中文,以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6月,《星期评论》在上海创刊,这本刊物在当时以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而获盛名,编辑部很快将翻译《共产党宣言》全文提上日程。讨论人选时,邵力子推荐了时年29岁的同乡陈望道。他说:"能承担此任者,非杭州的陈望道莫属。"
很快,陈望道收到邵力子发来的《星期评论》请其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约稿信和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欣然应允。同时,陈独秀向陈望道提供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
为了专心致志完成这个任务,1920年2月,陈望道特地回到家乡义乌分水塘村,开始心无旁骛地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本来就对社会主义十分憧憬、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敬仰的陈望道,聚精会神地研读《共产党宣言》,字斟句酌地翻译每一句话。看他如此辛苦地工作,母亲十分心疼,给他送来粽子和红糖。母亲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母亲进门一看,陈望道埋头奋笔疾书,嘴上全是黑墨水。但是他浑然不觉,真可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终于在4月下旬"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把全文译了出来"。
5月,陈望道携带译稿赴沪,不料上海当局对《星期评论》实施邮检,造成该刊停办,使得在该刊连载《共产党宣言》的计划无法兑现。于是,他委托俞秀松将《共产党宣言》全译文交陈独秀校阅。正在这时,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上海,得知陈望道翻译的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已完成但出版经费困难,便当即表示愿意资助出版。为此,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秘密建立了一个取名"又新"的小型印刷所,承印此书。8月,经多方努力,《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这是国内第一个公开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陈望道的这一译本在上海一经问世,就风行起来,受到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1920年9月,《共产党宣言》第二版中文全译本印行,改正了首印本封面错印的书名,书封上的书名和马克思肖像也由红色改为蓝色。
图为2021年6月23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拍摄的1920年8月(左)和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从此,这本不到三万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确立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它让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并志愿加入到共产党队伍里来。
她挎着竹篮送情报,还曾这样智救陈毅
南昌,人民军队的诞生地,也曾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列着一个外表有些破损、看似普通的竹篮,但其背后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留在湘、赣、闽、粤、浙、鄂、皖、豫等南方八省的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游击作战。
彼时,陈毅率部从中央苏区突围,辗转来到信丰县油山地区。油山地势复杂,面对国民党连续不断的"清剿",陈毅和战士们与敌人巧妙周旋,出没于崇山密林之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担任游击队秘密交通员的周篮就住在油山脚下的彭坑村。她常常挎着一个竹篮子,穿行在山林沟壑间,为陈毅和游击队员送去物资和情报。
"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这是陈毅后来在《赣南游击词》中描述的情景。可以想见当时条件之艰苦。
1936年端午节,大雨倾盆,天色昏暗,山路十分泥泞,周篮仍旧冒雨提着满满一篮的粽子,向游击队驻地走去。
面对满满一篮香喷喷的粽子和被大雨淋湿的周篮,陈毅非常感动。当他得知周篮3岁就被卖到这里做童养媳,一直没有大名;又见她给游击队送饭、买东西时,手里总少不了一个篮子,便给她起名叫周篮。从此,游击队员们都亲切地叫她周篮嫂。
一次战斗中,陈毅不慎腿部负伤,由于山上地形复杂、气候潮湿阴冷,伤口发炎感染严重,周篮便把陈毅接到家里。家里没有药品,她就从山上采草药,为陈毅治疗腿伤。
一日傍晚,养伤期间的陈毅正坐在屋后的一棵桐树下看书,周篮在房前洗衣。突然她发现,一队国民党兵已快行进到家门口,情况万分危急。
这时,周篮看见房前的一头猪,她急中生智,捡起地上的石头掷向猪,并大声喊道:"你这只瘟猪仔,不赶快回家,这么多兵来了,会把你打死的。"陈毅听到后,连忙起身向后山转移。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统一下山改编为新四军。陈毅离开后,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在危难中帮助过红军的人民群众,更没有忘记那位救他性命的朴实大嫂周篮。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一只竹篮,将重要的生活物资和情报传递给千沟万壑之中艰苦作战的红军战士。它不仅是一位普通农民大嫂作为秘密女交通员在革命事业中发挥力量的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体现。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
行走在巍巍蒙山、滔滔沂水间,仿佛一草一木都在深情吟唱着动人的旋律,诉说着这片红色土地上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故事。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强调,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人民的家园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2013年11月25日,在山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里松柏掩映,庄严肃穆。镌刻着62576名烈士英名的石碑,瞬间把参观者带进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1938年,沂蒙人民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挺进鲁南,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人民的家园。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中,蒙山沂水间发生过大小战斗两万余次。
根据地创建后,"一切为了人民"成为政治实践。抗战期间,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苦卓绝抗击侵略者;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带领老区人民翻身得解放。
反对高傲轻视群众的态度;反对对群众漠不关心的态度;不打骂老百姓,当自己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看待;尊重民情风俗;不能埋怨群众落后,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许对民众态度蛮横,凡事要商量、要讲理......爱民之情,以大白话的形式写进了根据地制定的各项政策中。
政治上实行民主选举,建立第一个党领导下的省人民政府,颁布党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人权保障条例;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让"耕者有其田";军事上"为群众当兵、为群众打仗";文化上开展扫盲运动、倡导妇女解放;纪律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风上"挖野菜也要远离村庄"、开展"满缸净院"运动......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让沂蒙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益。
朱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习俗,每年农历除夕的第一碗饺子祭英烈--1944年农历除夕,有24名八路军战士,为救援保护朱村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在蒙山沂水间代代相传。40多名战士在支援渊子崖自卫战中壮烈牺牲,党的干部武善桐为救村民把日寇引到村外抱敌跳崖,"何万祥连"30多名战士为解救千名群众战死沙场......带有红军基因的"老四团"有一条团规: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群众遭劫遇难有危险,都必须立即去解救。
"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党的干部坚定不移地组织、武装、依靠群众,誓死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迅速赢得了民心,也厚植了自我发展壮大的政治基础。"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海英表示,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价值追求。
"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坐落着一座以纪念支前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展区内,抚养86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自己孙子却饿死了4个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带领姐妹跳进冰凉的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一个个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党与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刻内涵。
数据显示:全民族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
"最后一粒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当时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支前的生动写照。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沂蒙人民就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军民团结一起抗战。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拥军支前,20多万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是真实的写照。
全民族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沂蒙人民积极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据记载:沂南县后交良村朱富胜带领村民一个夏天就开荒40多亩,一季多打粮食6000多斤;大山前村郑信带领45人半年开荒80多亩,把多打的粮食支援部队。
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解放战争胜利,沂蒙人民做军鞋315.13万双,做军衣121.68万件,碾米磨面11715.9万斤,救护伤员5.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解放战争中,山东出动支前民工、民兵1106多万人次、大小推车100多万辆,担架43.5万副......
在沂蒙根据地长期战斗过的陈毅同志深情地回忆:"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百姓从牺牲的一个个共产党员、革命战士身上,明白了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军是为穷人打仗的,这才铁了心跟着党走。"沂蒙干部学院教授庄纪旭说,沂蒙人民用血肉之躯为新中国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说啥咱听啥,党让干啥就干啥!"
"党说啥咱听啥,党让干啥咱干啥!"在"沂蒙六姐妹"的家乡--蒙阴县野店镇,牛庆花这位普通的沂蒙妇女,一直秉承着"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不能再这样穷下去了,自己脸上无光,还扯了国家的后腿。"2015年底,牛庆花在村里举办的培训班上学会了电商卖货,开了一家名叫"孟良崮果园"的网店。几年下来,网店累计销售农产品上千万元,带动了周边上百户村民一起脱贫致富。
从跟着共产党翻身得解放,到响应号召为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而共同奋斗,沂蒙人民紧紧跟党坚定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从曾经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到如今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临沂已拥有专业批发市场123个、物流园区23处、物流线路2000多条,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近3年来,直播电商在临沂得到爆发式增长,临沂商城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
位于临沂市兰山街道的李庄,有着"中国物流第一社区"的美誉。2002年,在企业任职的赵玉玺回到李庄担任党支部书记。10多年时间里,赵玉玺和村民一起把曾被人瞧不起的"小李庄"变成了固定资产12亿元、年产值数亿元的集体经济标杆。
"沂蒙精神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奋斗和奉献,敢于争先!"赵玉玺把沂蒙精神融入了企业发展,"我们的企业文化深深植根于沂蒙精神,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集团党建,都不断汲取着红色精神的养分。"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沂蒙精神是临沂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在民族苦难中、战火纷飞中、顽强奋斗中凝聚的沂蒙精神,正激励着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在新时代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干出一番新天地。
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表示,作为沂蒙老区的党员干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十四五'期间,临沂将以更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民生跨越,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白山黑水间,东北抗联精神这样铸就!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XXX省XXX市一曼街241号,矗立着一栋欧式白楼。时值深秋,落木萧萧,平添几分肃穆。
这里是东北烈士纪念馆。步入馆内,"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尽现眼前。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把人们的思绪带回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20XX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白山黑水间,茫茫林海中,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与凶恶敌人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篇章。
信念如磐,白山黑水除敌寇
"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日记中的一段文字。
东北地区冬季长达半年之久,严寒的日子里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抗联将士只能在深山密林靠篝火取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年艰苦斗争生活的真实写照。
已故抗联老战士单立志曾经回忆说:"在1939年那一年,我一个冬天都没有棉衣穿......在长期的严寒摧残下,许多年纪稍大的战友都被冻死饿死了。"
日伪军为消灭东北抗日联军,实施了极其毒辣的"归屯并户"等手段,妄图割断东北抗日联军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断绝其衣、食等物资来源。
"由于敌人严密封锁,供给断绝,在艰苦的岁月,将士们几日、十几日缺粮断炊是常事,只能靠树皮、草根果腹。"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曾多次进入深山老林,寻访东北抗日联军的营地。
尽管如此,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从未停止。有统计显示,从1932年至1940年,包括东北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抗日武装共出击154761次,平均每天出击52次。鼎盛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东南满、吉东、北满XX余县的广大地区。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