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史党课故事-20篇(第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83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2分钟

"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XXX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何伟志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树立起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信念,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决战,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孤悬敌后,面对日军的残酷"围剿"、诱降和经济封锁,东北抗日联军遭受严重损失。到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锐减为1800余人,但旗帜始终不倒,继续在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花江下游和黑嫩平原浴血奋战。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回溯抗日战争历史时指出:"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视死如归,满腔热血沃中华

"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其事迹震撼人心。"20XX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讲述了杨靖宇的故事。

1939年,日军开展所谓的三省联合"大讨伐",将进攻的重点目标放在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在形势日趋危急之际,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的杨靖宇多次分兵,以便部队能够脱离险境。1940年2月,杨靖宇历经多次激烈战斗,在重重包围下战至孤身一人,于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壮烈殉国。

有这样一组数据,震撼人心: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有数万名将士血染疆场,百余名师以上干部、30余名军以上干部壮烈牺牲。XXX省委史志研究室研究员张洪兴说,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都面临着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

XXX省XXX市鸡冠山,林涧幽深,草木遮蔽。1936年,赵尚志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在此建立后方营地,开辟了松花江北岸巴(彦)木(兰)通(河)新的游击区。1942年,农历腊月二十七,在三江省鹤立、汤原两县(今XXX省汤原县)北部山区活动的赵尚志被敌人发现,受伤被俘后英勇就义,时年34岁。

"不要难过,革命是艰苦的,要打倒敌人,就要流血牺牲,不要怕。我们的鲜血是绝不会白流的,我们的革命红旗,会插遍全中国!"在生命垂危之际,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领导人魏拯民,把自己的匣枪和一包文件交给警卫员,嘱托一定要转交给党组织。

群山峻岭中,乌斯浑河畔,是XXX省林口县三家子村。"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1938年10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在乌斯浑河畔被1000多名日伪军包围。妇女团8名女战士毅然决定放弃渡河,牵制日军火力,掩护部队突围。最终,因弹尽援绝,8名女战士高唱着《国际歌》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在辽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令日寇闻风丧胆。1937年底,日伪军在南满地区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展开疯狂的军事"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率一部分队伍在辽宁西丰、开原一带与敌"讨伐队"周旋。经过数次战斗,周建华率伤病员转移途中遭遇一股敌军,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大量消耗和牵制了敌人,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8年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所作《关于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的决定》指出:"杨靖宇同志等和一切为反对敌伪而英勇牺牲的东北人民无名英雄们是永垂不朽的,应该永远纪念他们。"

薪火相传,全面振兴路正宽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31岁的赵一曼在牺牲当日给7岁的儿子写下这封遗书。

2015年9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这份感人至深的遗书。总书记指出:"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发给广大党员、干部,大家都经常读一读、想一想。"

烽烟已远,英魂永萦。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从未磨灭;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从未中断。

靖宇县、尚志市、一曼街......在东北三省,不少地方都以东北抗日联军英烈的名字命名,让今天的人们铭记历史、铭记那些中华民族的忠诚儿女。

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有这样一支流动展览小分队,在全国各地坚持宣讲东北抗联精神40多年。从1977年成立至今,小分队历经四代队员的接力,足迹遍布21个省份,总行程3.7万公里,做巡展、报告5000余场,受众达750万人次。

"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我们要通过一次次宣讲,让东北抗联精神深入人心、发扬光大。"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

XXX省桦川县,是冷云烈士的家乡。当地将冷云曾任教的一所学校命名为"八女英烈冷云"红军小学,每次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课,就是组织孩子们参观冷云纪念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挖掘东北抗联文化,对全县80多处东北抗联遗址进行保护和修缮。自2015年起,本溪县还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东北抗联史实课程,把课堂教学作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阵地,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

吉林省通化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重走抗联路"线路。"我们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开发30多处现场教学点,建设杨靖宇干部学院,打造吉林省著名红色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东北抗联教育体验旅游区。"通化市委书记高志国说,自20XX年9月14日以来,杨靖宇干部学院已承接全国各地培训班次321期,培训学员6.1万余人次。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东北抗联精神穿越历史时空,成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有了明显改善。20XX年,辽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55.5亿元,全年收入实现正增长;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二;XXX粮食总产再次突破1500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笑看旌旗红似花",赵一曼烈士生前在《滨江述怀》一诗中的愿望,已经成为现实并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新时代,弘扬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何伟志说,要进一步用东北抗联精神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知难而上,抢抓机遇,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从朝鲜战场载誉归来的他,把军功章压到了箱底

辽宁省丹东市光荣院里,当已近期颐之年的老英雄孙景坤,颤抖着手抚摸那枚军功章时,XX多年前保家卫国的隆隆炮火声仿佛又在耳边炸响。

图源: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是一枚"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60多年前,彭德怀总司令亲手给孙景坤戴在了胸前。孙景坤珍之重之,却鲜少拿出来示人。他说,"最大的功臣,是那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丹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他先后三渡鸭绿江奔赴前线,征战中全身留下20多处伤疤。

他经历过的最惨烈的战斗是161高地争夺战。1952年10月27日,孙景坤临危受命,冒着敌人的炮火进攻。他带领9名战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弹,利用敌人的火力死角,冲上161高地。从中午到深夜,孙景坤和战友们击退了敌人的6次进攻。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4个人......

这场战斗作为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援了上甘岭战役。1953年,孙景坤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多年戎马生涯,孙景坤战功赫赫,可他却在战争结束后选择了回乡务农。从战场归来的他深受村民们的信任,成为山城村的生产队长后,孙景坤一心扑在了集体事业上。从军人到农民,孙景坤肩上扛的枪换成了锄头和铁锹,他带着村民们修坝种树、种粮种菜,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但孙景坤家中却多年没有什么变化,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

在乡务农的数十载光阴里,他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对父亲的功绩一无所知。象征着荣誉的军功章被他压在了箱底,包在一条写有"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毛巾中。

直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和资料的时候,孙景坤默默捐献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老照片,他的事迹才广为人知。那枚尘封的军功章,也再次被翻找出来。

战争年代,用"热血"换来和平的钟声;建设时期,将"热爱"献给故土家园。这些"最可爱的人",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骨血,终其一生践行着他们对祖国无尽的挚爱与忠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战斗功臣孙景坤被授予"七一勋章"。孙景坤常说,他不是英雄。但他所做的一切,却尽显英雄本色,无愧英雄之名。

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为何仅用一年时间?

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建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工程结构之复杂、建设标准之高、工艺之多、施工速度之快,堪称当时国内之最。

纪录片《共和国脚步》:这座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大的人民会堂,从设计到建成,一共仅用了一年时间。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族饭店、民族文化宫、华侨大厦、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等建筑也相继落成,为共和国的十周岁生日增添了光辉。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要建一座万人大礼堂的想法。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从此,相关工作迅速展开。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来自各地和各个方面的专家们正汇聚一堂,讨论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大会堂的工程设计方案,这个未来的建筑物包括着万人大礼堂宴会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有效建筑面积还大。

1958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在经历了84个平面方案和189个立面方案后,大会堂最终采用大跨度、穹窿顶、无立柱结构,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并确保每个角度均可看到主席台。这样的大跨度建筑,很多方面都突破了当时的记录,人民大会堂结构工程组设计师李国胜对此格外骄傲。

李国胜:大礼堂60米的大跨度,宴会厅56米的大跨度。舞台的32米那根大梁,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

人民大会堂工程建设汇集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优秀工人,参加施工的人数平均每天1.4万人,最高时人数曾达到3.5万人,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更不计其数,庄则栋、邱钟慧、吴浮山等世界冠军都曾在人民大会堂工地现场劳动。

纪录片《北京新建筑》: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的,有我们最可爱的人,有将军,有国家机关干部、学校的师生和市民,有全国各地的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红旗手......每一张笑脸都充满了汗水,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希望--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劳动,这是最大的光荣。

1959年8月,人民大会堂竣工在即,脚手架被井然有序地层层拆除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被称为万人礼堂,毛泽东主席来到建筑工地视察时,将这座建筑命名为"人民大会堂"。1959年9月24日,人民大会堂所有工程全部竣工。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招待会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举行。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会堂前彩旗招展,群众游行中的文艺大队在天安门广场上表演了孔雀舞

从此,人民大会堂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成为我国政治、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见证了无数重大的历史时刻和新中国无比辉煌的历史进程。

焕然"衣"新!第一套红军军装是这样诞生的

灰布料、八角帽、五角星帽徽......诞生于1929年的第一套红军军装,不仅在当时展示出红四军的军威和军容,更成为此后红军的形象象征,见证了红军战士在艰苦岁月中所历经的磨难和成长。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套特殊的军装:灰蓝色布质,上衣为仿中山装式,开襟,衣前的左边和右边各有1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为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领章上绣着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军帽为八角帽,上缀一颗布质红五角星帽徽。这套简朴的军装,于1929年3月在闽西长汀被设计并制作出来,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第一套制式军装。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在闽西长汀长岭寨,消灭了国民党XX省防军第二混成旅2000多人,击毙旅长郭凤鸣,进占长汀城,取得了红四军入闽第一仗的胜利。当时,郭凤鸣在长汀建有一个被服厂,厂里有12台缝纫机和一批布匹,战斗结束后被红四军全部接收了过来。随后,毛泽东对部队进行整编:将部队改编为3个纵队,每个纵队1200多人,500多支枪。在部队整编完成后,毛泽东说:"部队是'焕然'了,但还没有一新啊!"

长汀商店林立,交通便利,是闽赣边境上的一个重镇,商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是一个较为富庶的中等城市。进入长汀城后,红四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了10余家反动豪绅财产3万多元,并向商人筹借了军饷2万多元,共筹得5万余元,这些钱对于当时的红四军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如何用好这笔钱令红四军指战员颇为犯难,时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提出,应当拿出部分钱来制作一批军装。

红四军自1928年5月在井冈山成立以来,由于经济困难且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中,一直无法大量生产军装,战士们为了保暖,只能有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部队中有穿国民党军装的,也有穿地主长袍的,还有穿工人、农民粗布衣的......这些衣服大部分非常破旧,有些甚至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而为了便于作战和管理,统一服装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红四军军部副官的杨至成即刻着手四处招收缝纫工人,在长汀县城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即后来的中华苏维埃被服厂),为红四军赶制军装。经过工人们的齐心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4000套统一规格军装的制作任务,这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红四军战士穿上统一的军装后,军容军貌焕然一新。部队在长汀县城南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检阅。

这套红军军装,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的军威、军容,更适应了红军作战的需要,灰蓝色布质有利于隐蔽和自我保护,绑腿让红军战士机动灵活,便于行军作战。"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领子绣。"从此,红四军战士们穿着这套军装,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开国财经首脑陈云

国内的财经工作者,对陈云在财经工作方面体现的高尚品德,表现的杰出智慧,取得的辉煌成就,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不看成"不朽之盛事"。

李先念常对部下说:"我一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徐帅,教会我打仗,一个是陈云同志,教我管经济。"薄一波、姚依林、宋平、张劲夫、王丙乾、袁宝华、薛暮桥、吕东、程子华、宋劭文、戎子和等,无不觉得同陈云一起做经济工作深受教益。袁宝华说:新中国成立后,"他专门去做经济工作,并成为新中国经济工作的专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邱纯甫称陈云"在经济上是战略家,经济管理家"。薛暮桥讲的一段话十分耐人寻味。他说:"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62年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陈云同志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者。'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虽已年老体弱,仍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提出调整、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的英明领导,有口皆碑。记得1962年我按周恩来总理和陈云同志的指示,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起草调整国民经济计划(即'保一块停一批')文件的时候,我们(包括我和邓力群、许明等同志)曾窃窃私议,说经济面临如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陈云同志在党中央失去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力;陈云同志领导经济工作的时候,国民经济是持续稳定发展或迅速恢复生机的,这不是我们几个人的意见,而是全国绝大多数经济工作者的共同意见。""陈云同志作为经济统帅是功劳卓著的。"

陈云的经济才能,在建国之初,连工商业资本家也为之折服。当时,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人失业、工厂倒闭,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工商业资本家认为:中共在军事方面有才能,可打100分;政治方面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很好,可打80分;经济工作缺乏人才,要打0分。陈云成功地组织与领导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和调整工商业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共在经济工作上也是有奇才的,并称陈云为"共产党的财经专家"。

国内经济学者对陈云在财经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也多有评价。关梦觉称:"陈云同志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不仅理论造诣很深,而且有丰富的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王桂五说:"陈云同志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同陈云同志比,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他们都没有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里做过实际工作,他们的理论总是失之偏颇。例如,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等人强调自由市场,斯蒂格里茨则强调政府调控。而陈云同志,早在50年代初就提出了'大计划,小自由'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既注意自由市场,又注意政府调控。这比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理论要全面得多,正确得多"。

海外研究陈云的学者,无不知晓他是主管中国财经工作的"头头"。唐纳德·W·科林和安·B·克拉克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云在经济领域的主宰地位怎么说也不会言过其实,特别是在1949年至1952年的恢复时期......作为中国的经济'沙皇',陈云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制止了如脱缰之马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曾彻底瓦解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统治。"大卫·M·贝奇曼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云就与经济事务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大跃进'以前,他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首脑。陈也是中国支持改革的第一个高级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也说过自己是管财经工作的"头头",并把自己定位为"财头"。

19XX年5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陈云向与会者介绍了新中国建立以来财经工作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任务的问题。陈云在介绍自己时说:我这个"财头"是个外行,外行听了我是个内行,内行听了我是个外行,我是如此。在贸易公司、银行做工作的同志现在还很不像样子,银行开会的时候,人家净是一些头发亮亮的或者是穿西装的一些银行老板,可是我们在银行工作的干部净是以前背过干粮袋的司务长,开会的时候很不像个样子。如果一个对一个跟人家比,那我们是不行的。我们靠什么呢?我们就是靠大家的力量,靠党的力量。

"财头",在中国历史上是历代王朝中权力很大的官员。马克思曾说过:在亚洲,从很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军事部门、公共工程部门。陈云对历史上财经管理机构的沿革及"财头"的作用,虽未作深入的研究,但却有一些独到的认识。一次,笔者到一位老同志家中作客,看到他的卧室中挂着陈云书赠给他的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后来,笔者在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出版的《陈云手迹选》中,也看到了陈云手写的这副对联。对联中的"宰相"、"司农",分别指李鸿章、翁同龢。但此联巧妙地将李、翁的官职、籍贯嵌入其中,并以"肥"与"瘦"、"熟"与"荒"相对,贪官的丑恶嘴脸跃然纸上,并揭示了私"肥"、私"熟"与"天下瘦"、"世间荒"的联系。陈云书写此联意在警示为政理财者要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用好手中的权力,切不可以权谋私,"肥"、"熟"自己。

陈云这位开国"财头",握在手里的那支笔的分量是很重很重的。所有的财政开支最后都由他这支笔签署意见。那虽不是写天下最美文章的一支笔,却是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聚财用财的一支笔。刚进北平时,全国妇联主席蔡畅请求中央拨给全国妇联一笔生产基金,经朱德审核,周恩来建议拨款1000万元。此件送到陈云、薄一波面前,陈云虽批示"请暮桥交有关机关照拨",但给中财委提了三条意见:(一)照拨;(二)其他团体不得援例;(三)建议以后此种事情总司令、副主席可批交财委处理。在财经方面,陈云这支笔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权力大也就意味着责任大。陈云深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总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手中掌握的财经权力。1950年2月13日,陈云提出:财经工作人员"不但是不能贪污,而且是不能浪费,就是说,国家的物力、财力一定要用得恰当。所谓恰当,就是迟用、早用,多用、少用,先用、后用,缓用、急用的问题解决得好"。按这样的标准理好财、用好财,自然是不容易的。后来,陈云又指出:"偶然浪费少数钱尚可请人民原谅,老是浪费,年年如此,人民是不能原谅的。钱是老百姓的,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这就是陈云的责任心。

19XX年5月16日,陈云说:现在财经工作是不是很容易,很好办呢?同志们!很不好办。接着,他打着手势说:同志们!现在是这样:这边一个杠子,那边一个杠子,中间一根铁丝,我一只手拿着一个沙袋子在铁丝上走,很不好走!走不好就要翻掉。这就是陈云当时面临的困难,以及他为克服困难而采取的维护大局、统筹兼顾的平衡术。建国之后,在重重困难面前,所以能取得一次又一次财经战役的胜利,与陈云的责任心和善于走钢丝的经济智慧是分不开的。

他为何"皮靴不穿穿草鞋",屡次要求加入共产党?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成为贺龙戎马生涯中的关键分水岭。他无心高官厚禄,"皮靴不穿穿草鞋",在中国革命最危难之际屡次申请加入共产党。共产党一定能取得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始终根植在他心中。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这张登记表的主人正是八一起义的总指挥--贺龙。

这张登记表上,清晰地写明了贺龙的入党时间是1927年。这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共逆流,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时加入共产党意味着随时面临被逮捕、关押、甚至杀头的危险。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准备在南昌发动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手握XX00多兵力,成为各方势力竞相拉拢的对象。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后来回忆道:"1927年我父亲率兵赴南昌起义前,蒋介石得知消息开始拉拢他,以送500万光洋,外加一个汉阳兵工厂和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给他,企图收买他。但这丝毫不能动摇父亲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

一面是接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收买,高官厚禄享受荣华,一面是冒着流血牺牲的危险,跟着共产党在南昌举行起义,从此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革命之路。贺龙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其实,贺龙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意愿由来已久。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贺龙就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派到他的军中开展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周逸群公开表明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规定在友军内部不准吸收高级军官入党,周逸群便婉拒他说:"共产党是不关门的,只要够条件,时机一到,一定会有人找你。"此后,贺龙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入党申请,但都没能得到批准。

1927年7月28日,周恩来亲自来到贺龙指挥部,向贺龙面告南昌起义的详细计划。贺龙后来回忆道"我激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紧紧地握着周恩来同志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在转战广东途中,接连遭遇重创,损失惨重,在且战且退的一路上,贺龙反复对周恩来说:"让我入党吧!我把一切都交给共产党了,党叫我怎么办就怎么办!"

部队行至瑞金时,在一座破旧的学校里,周恩来等人为贺龙举行了简单的入党仪式,谭平山和周逸群对像学生那样虔诚地坐在一条板凳上的贺龙说:"贺龙同志,此刻我们代表党向你问话,你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请问你的动产、不动产、现金等,还剩多少?"贺龙淡然一笑,摊开双手说:"我什么都没有了。"谭平山和周逸群又问:"那么你的社会关系呢?你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怎样呢?"贺龙说:"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却彰显着他为革命放弃荣华富贵、一心跟党走的决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