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13篇(政协专题组)(第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01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打好乡村旅游牌走出乡村振兴路

--X政协专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总体布局,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业态,其发展能够起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农村美丽繁荣的作用,因此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擎。打好"乡村"牌,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为振兴乡村的聚宝盆,意义重大。

一、X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资源状况

(一)发展现状

X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长江横贯县境X公里,境内低山起伏、江河纵横、层峦耸翠,具有山水相连、岛桥互通、橘花飘香、处处是景的独特资源,加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现已形成了以柑橘、红豆杉、笋竹为产业基础的融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涌现出了涂井三峡橘海、双桂橘乡荷海、新立中国柑橘城、拔山金色杨柳、白石巴蔓竹韵、马灌香村甜园、复兴天子山、黄金花田溪谷、石子八斗台等乡村旅游景点。目前,X是中国X个文化旅游大县、重庆十大都市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为全国首批X个田园综合体落地X,中国柑橘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X年,全县有星级"农家乐"X家,共接待游客X万人次,接待总收入X亿元。

(二)资源状况

X.农业风光类。依托农业风光的观光型主要资源有:中国柑橘城、三峡橘海、金色杨柳、金银花观赏园、大岭黄金梨园,施格兰园区、重庆团丰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区,高鹏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白石万亩笋竹园区、双桂荷海等。

X.山水风光类。依托自然风光的休憩型主要资源有:三峡港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八斗台、天池山、天子山、翠屏山、千步南天门梯道、香水溪、汝溪河、甘井湖、水磨河、马尔坝水库、磨子水库、黄钦水库、吊钟坝温泉等。

X.民俗风情类。依托民俗风情的文化型主要资源有:忠州豆腐乳、石宝蒸豆腐、忠州土法造纸、忠州朽木虫雕、忠州制盐、忠州民歌、忠州吹打乐、忠州矮人舞等。

X.历史建筑类。依托具有历史价值的特色建筑主要有:皇华城、石宝寨、马家祠堂、秦家上祠堂、东岩古寨、望水古街、罗广文&罗光斌故居、陆贽墓、金少穆陵园等。

二、X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资源但挖掘不够。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有"忠"文化、"巴"文化、"盐"文化等为灵魂的人文资源,有天子山、翠屏山、天池山、猫儿山等为天然载体的山体资源,有长江、东溪湖、甘井湖、汝溪河、水磨河等为发展纽带的水体资源。全县农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优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巨大。但由于起步较晚,规划滞后,产业布局分散以及受土地和资金制约等因素,我县乡村旅游项目多为自发经营,存在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现象较为突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离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有发展但层次较低。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大力配合,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大部分"农家乐"至经营以来,不仅实现了的良好经营收入,而且转移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调整和优化我县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支撑作用。但我县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旅游产品开发粗放,品味较低,特色不鲜明,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并且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体验类旅游文化活动,缺乏竞争优势和品牌价值,尚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加之我县乡村旅游人才较为匮乏,"农家乐"多以当地农户为单位,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其本户家庭成员,未经过统一培训和系统指导,导致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较差,管理、经营、服务体系不规范。

三是有市场但基础滞后。进入新时代,城乡自然资本日益"升值",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到美丽乡村去体验"慢生活"、寻找乡愁成为一种时尚。我县处在长江这条世界级的游线上,位于重庆版图几何中心,紧邻重庆、万州两大城市,是新三峡的重要节点,乡村旅游客源充足,市场前景广阔。但部分乡村旅游点交通落后,可进入性差,仍然处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的待开发状态,加之配套设施不足,导致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原生态的自然山水、乡村景观、特色民居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打造。

三、打好X乡村旅游牌,走出X乡村振兴路

(一)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协作

一是建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体制。建议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通过科学制定《X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及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监督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等措施,引导乡村旅游朝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建立部门联合机制。各乡镇要加大力度,把发展旅游与振兴乡村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要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三是规范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建议将星级农家乐等涉及乡村旅游的管理职能调整给旅游部门统一管理,每年对乡村旅游经营点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并进行公示,促进乡村旅游经营户创新发展思路、提升服务水平。

(二)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旅游道路、徒步道路建设。根据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契机,进一步拓展,把交通路变成旅游路,打造乡村旅游交通网络;聚焦慢性游,完善骑行专用道、徒步旅游道路、登山步行道等,使之形成环线,方便游客户外健身、探险。二是加强乡村旅游点的标识系统建设。统一规划订制乡村旅游标识系统,切实做好交通标识和引导标识,乡村旅游点生态停车场和绿色环保客运系统。三是加强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开展净化、美化工程。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环境保护规划,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和古道,并积极申报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农村生活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向乡村延伸,积极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经营户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类处理。四是加强水、电、气、通讯和信息建设。县相关部门要保障乡村旅游点用水、用电、用气等基本需求,加快完善乡村宽带信息基础设施。

(三)城乡互动,多元参与,搭建共享经济平台

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上,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用好村集体这个平台,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的方式,以共享模式来吸引热爱乡村的城市居民共筹共建,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民宿等,从而破解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和土地等瓶颈问题,实现城乡互动,共享更多的信息、渠道、营销等无形的资源,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四)吸引文创团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以古镇古村古民居为基础,统一规划,保护为主,采取"保留+改造"等方式,将闲置的宅院改建成供艺术家租用的创业居住两相宜的工作室或艺术馆,通过租赁、招商引入文创团队,打造城里人的创业空间,促进乡村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孵化器,形成原住民与文化人共同创业,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农业与服务兼具的经济形态转变,进一步推进乡村现代化文明建设,真正实现农文旅融合。来自【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五)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精品,突出特色

一是引入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发展创意农业,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真正把田园乐园、农业园、农业教育课堂等变成旅游景区,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区一亮点"的发展格局。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经营商改变单一的加工生产模式,从"让生产劳动更具乐趣、更具体验性"着手,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伴手礼等土特产品,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六)建立辅导机制,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联合高等院校或专业机构,把辅导站直接设到乡镇,通过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安全意识、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造就一支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乡村旅游从业队伍。二是依托旅游协会和合作社,聘请市内外知名旅游专家,通过建立乡村交流平台和组织乡村旅游论坛等方式,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以保障乡村旅游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七)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平面媒体以及各类新媒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为主题的节目,定期宣传X的生态美景,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采摘节、农事体验活动,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一兴四美·七彩大地"为主题,建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上下互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关于打好"三峡牌"

推动旅游大发展的几点建议

--X县政协专题组

长江三峡地处渝鄂两省市交界的长江干流上,西起我县白帝城,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X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是我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也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是我国最早向世界推荐的两条黄金旅游线之一(另一条为丝绸之路),X元人民币背面的三峡夔门景观更彰显了长江三峡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推动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如何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打好"三峡牌",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千年美景焕发新风采、展现新魅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和重大使命。

一、打好"三峡牌",是推进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提档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三峡的自然人文风光依旧充满无穷魅力。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以及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的一首《早发白帝城》,免费为三峡、为白帝城打了上千年的广告。在三峡库区蓄水之前,曾经掀起了"告别三峡游"的热潮;蓄水之后的三峡,其自然人文风光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不仅瞿塘峡之雄奇险峻,巫峡之秀美幽深,西陵峡之曲折惊险风采依旧,而且平添了几分"高峡平湖"的壮阔与妩媚。近几年,各大主流媒体都在推出"新三峡、新魅力",为三峡正名,为再次掀起"三峡热"摇旗呐喊。

(二)三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早已蜚声中外。三峡与长城齐名,一个是自然地理标志,一个是历史文化符号,是中国推向世界的两张名片。与挪威峡湾、埃及尼罗河、东非大裂谷、美国大峡谷齐名的长江三峡,是中国的三峡,也是世界的三峡。接待入境游客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亚洲、港澳台和欧洲,其中亚洲占X%,港澳台占X%,欧洲占X%。入境旅游人数居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韩国、日本、泰国、美国和马来西亚。游览三峡的国内游客主要是夕阳红和亲子团,主要来自临近省份,四川游客占X%,湖北游客占X%。这些大数据表明,游览三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三)利用"三峡牌"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X月X日,全市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陈敏尔在讲话中指出,旅游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日益成为一种生命体验和生活方式,旅游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阳光产业,也是创造美丽、传播美丽、分享美丽的美好事业。会上,提出了打好"三峡牌""山城牌""人文牌""温泉牌""乡村牌"这五张牌的发展战略,首先就是要打好"三峡牌"。二是区位优势越来越好。全市正在加快构建"快进慢游"体系,在航空、陆路、水路等方面加强交通建设,着力解决可进入性差的交通"短板"问题。云阳、巫溪都在抓紧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就我县来看,随着渝宜高速通车和X机场、郑万高铁的即将建成,一个"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初见端倪。三是"新三峡"旅游正在强势回归。相关区县都把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旅游开发风生水起,比如X利用三峡最具特色的人工湖,持续举办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汉丰湖摩托艇公开赛等体育旅游活动;云阳依托"天下第一缸",打造三峡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X加快培育三峡院子、悬崖温泉、神女天梯等旅游业态。就我县来看,正在加速打造《归来三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三峡之巅等重点项目,全力建设瞿塘峡·白帝城精品景区。近几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也不断增加。仅以我县X年为例,全年购票游客X万人次,过夜游客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均增长X%以上,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打好"三峡牌",推动旅游大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处处有风景、山山有文化的三峡旅游,也有着不可回避的"隐痛点":

一是顶层设计乏力,缺少科学统一的旅游发展系列规划。虽然X年国家出台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但是这只是一个指导性规划,缺乏操作性,之后没有跟进制定系列具体规划和实施意见,更没有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没能把三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指导、统一打造、统一营销。

二是各区市县各自为政,无序开发。由于缺乏具体规划的指导和统筹协调,导致各区市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恶性竞争,互相杀价,市场混乱。同时,也导致产品结构单一雷同,互动体验性项目少。长江三峡旅游业态长期停留在峡谷观光游、过境游,游客成了纯粹的"看客",三峡游甚至被游客贴上"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标签。

三是缺少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可进入性差。由于资源和资金分散,各区市县无力打造精品景区。陆上旅游精品线路几乎还是空白,多年来严重依赖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航线,然而线路长、速度慢,停靠景点少,停靠时间短,不但游客量有限,而且带动性不强。虽然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但是进入景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四是没有把三峡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整体开发营销,削弱了品牌的影响力。三峡的自然人文风光相对集中,且文脉相通,理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营销,然而受体制机制的约束,相关区市县仅仅立足本区域开发和包装旅游产品,互相争夺旅游资源。以三峡红叶为例,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品牌,整个三峡地区特别是X、X、巫溪的红叶都很有观赏价值,然而三峡红叶却被X红叶取代,品牌严重缩水。

五是制约因素多,旅游发展受限制。为了提升景区知名度,我们千方百计争取天坑地缝景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被国家建设部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天坑地缝景区方圆X平方公里被划为生态保护区,其中X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不准开发利用,致使景区多年来面貌依旧。白帝城景区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

三、打好"三峡牌",推动旅游大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宏观层面而言,国家和地方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一要从市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三峡旅游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营销。作为政协委员,我们有责任大声疾呼,尽快把大三峡旅游开发由市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X月,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玲带队赴我县考察调研,她很赞同这个战略构想。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治诗书画院院长汪国新在提案中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要树立大三峡意识,把大三峡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来打造,实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实施大投入、大开发,维护三峡品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实施品牌开发、品牌经营和品牌管理。可以借鉴井冈山市将全市X点个大小景点整体创建为XA景区的做法,亦可由国家主导,将长江三峡涉及的区市县相关景点整体创建为XA最高等级景区。

二要鼓励和支持各区市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三峡系列旅游精品。新三峡旅游产品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着力构建游船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都市旅游、节会旅游和三峡工程旅游等旅游产品,深度挖掘产品内涵,形成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提升大三峡、小三峡自然与文化旅游,屈原·昭君故里文化旅游,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白鹤梁古迹旅游,丰都名山文化旅游,神农架自然遗产旅游等传统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三峡大坝、高峡平湖观光旅游,天坑地缝自然奇观旅游,巫峡十二峰、红池坝、仙女山休闲生态旅游等旅游新产品。要联合推出几条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推广三峡大坝至重庆的三峡黄金水道旅游线,三峡大坝至神农架、神农溪的"双神"旅游线,三峡大坝至神农架、巫溪、开县、X的生态精品旅游线等。

三要以长江三峡为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大交通格局。要将三峡旅游建设成以新三峡为品牌,以自然生态观光和人文揽胜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为主体,以科考探险和体育竞技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出境通道建设,快速建成郑万高铁、渝昆高铁和X机场,开工建设奉建高速、巫镇高速;积极推进安张高铁、沿江高速。完善城城通、城景通、景景通交通网络体系,建成奉溪高铁支线、开城高速、开巫高速、巫巫高速。各区市县域内,也要打通"断头路",提升城景之间、景景之间的快速通行能力。比如云阳正加快推进郑万高铁、江龙高速(江口-县城-龙缸)、云阳长江二桥、开云巫高速、万云奉巫江南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县域内,按照"一体化、便利化、快捷化、无障碍"标准,合理布局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打通景区、乡村旅游点"最后一公里",力争实现"一小时云阳,半小时龙缸"旅游交通目标。我县也应该考虑"一小时X、半小时天坑地缝"的旅游交通构想。

四要在严格执行三峡旅游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大力强化区域合作。长江三峡横跨湖北和重庆,被多个区市县切块分割,必须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指导监督相关区市县严格执行三峡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动区域合作,促进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加强渝鄂两省市合作,在轮流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联络工作机制。同时,市内相关区县更要在旅游规划、业态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通力协作。去年,我们专门就奉巫巫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意见,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目前,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三县作为轮值主席定期研究相关问题,实现了"一区四县"旅游一卡通。我县要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景区互推,客源互送。

五要开展统一宣传营销,树立三峡旅游新形象。新三峡旅游产品的营销,要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建立三峡旅游产品信息中心,制定多方协作的宣传促销计划,开展新三峡旅游产品系列宣传。在宣传营销渠道上,一是加强媒体宣传营销。国家级媒体和渝鄂两省市媒体广泛推介三峡,向全球观众展示新三峡的独特魅力。二是加强节会活动宣传营销。主办系列化主题节会活动,国家旅游局在加强和整合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庆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新三峡旅游产品和品牌宣传;各相关区市县也要因地制宜举办赛事活动、文化展示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三峡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提升新三峡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打好"三峡牌"

推进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升级

--X县政协专题组

一、打造长江三峡上游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意义重大

长江三峡区域处于大山区、大农村、大库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肩负着重庆市委赋予的移民安稳致富、脱贫奔小康、保护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重任。推进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抓实践行"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的必然之举。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两侧腹地旅游资源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扩大景区容量、拓展旅游功能,促进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更响亮、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

(二)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优势明显

一是区位优势独特。从地理区位上看,长江黄金水道上游,占据重庆、西安、武汉、长沙四大城市几何中心,是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和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和上游的衔接部。从经济区位上看,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是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联动发展旅游就能促进带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长江上游集聚,有利于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从生态区位上看,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二是自然风光绝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万州大瀑布、丰都鬼城、X石宝寨、X汉丰湖、云阳龙缸、X夔门、X小三峡·小小三峡、神女景区(神女峰、神女溪、三峡云巅·神女天路)、巫溪红池坝、X亢谷等都是世界级的自然奇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助于打造长江三峡上游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三是人文底蕴深厚。举世闻名的三峡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更被欧美学者誉之为"人类文明的摇篮"。X"龙骨坡遗址"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此外,巴楚文化、诗词文化、移民文化、三国文化、神女传说和巫文化等在这里交融发展,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

(三)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环线前景美好

一是旅游产品体系更加丰富。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旅游线路有"世界遗产精品游""三峡文化寻根游""观赏红叶深秋游""春夏秋冬养心游"等,是连接重庆、贵州、西安、武汉、成都等周边重点城市精品旅游景点的纽带,汇聚了渝、陕、鄂等省市千余个主要景区景点,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吸引力,堪称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最有影响力的人文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二是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备。长江黄金水道方兴未艾,万吨巨轮扬帆远航;交通大动脉沪蓉高速、郑渝高铁等贯穿东西南北,规划建设的安张铁路、万巫南线高速等将辐射到全国各地。万州机场吞吐能力逐年攀升,X机场即将通航。随着水、陆、空、铁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的更加完善,促使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呈现出强大的空间优势。

二、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环线存在的短板和问题

(一)旅游拳头产品亮点仍显不精

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多以自然景观为主,休闲度假、康乐养生、民俗文化等特色项目稀缺,景区景点存在碎片化现象,旅游消费产品开发不够、供给不足,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仍是主流,巫文化、神女文化、三峡文化等大量特色文化基因未能深入挖掘,文化旅游附加值远没有体现。

(二)旅游交通"快旅慢游"仍显滞后

目前,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区域交通条件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比如X、X、云阳等资源禀赋较好的区县与主要客源市场时空距离还没有根本性"缩短",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以X、XX年接待游客量来看,选择长江游轮出行的游客比重超过X成,多数景区与高速公路、铁路、水路、机场相距较远,各主要旅游景区的小环线也尚未连通,"城城通""城景通""景景通"未全部实现,相互可进入性不足。

(三)旅游线路整体策划仍显不够

长江三峡旅游带区域资源丰富立体,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有特色,白天夜间相得益彰。目前,针对"春赏花、夏消暑、秋观叶、冬玩雪"等四季特色方面,没有很好地进行整体系统策划包装,多数游客还是选择过境观光游,原路返回,停留时间较短,旅游衍生产品不多,产业链条不长。

(四)旅游品牌整体推广仍显不足

虽然中国长江三峡旅游品牌举世闻名,但是品牌宣传营销还是自拉自唱多,"一体化"联动联合营销推广很少,各自开展五花八门的宣传营销,很难形成长江三峡上游旅游带环线整体吸引力。以"三峡之巅·诗城X"为例,完全可以与X、巫溪等区县联合,整体策划包装,联动营销,共同受益。

(五)旅游要素共享机制仍显不活

受管理机制、体制的制约,涉及长江三峡上游旅游环线区县尚未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旅游要素资源共享机制,难以实现提前沟通和信息共享。加之该区域属于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地方财力紧张,旅游专项投入不足,致使旅游配套服务参差不齐,综合接待能力要素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旅行社、旅游商品等配套亟待加快提升,短时难以适应新常态长江三峡上游黄金旅游带环线建设的需要。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