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少未经规划和土地管理等部门许可建设的违法违章建筑,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公共安全,制约城乡经济发展,成为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中的"拦路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违法违章建筑底数不清。一方面,违法违章建筑历史遗留问题多、存在时间长、沉积数量大、存量范围广和部分宅基地档案资料缺失,加之部分违建当事人抵制情绪大、拒不配合现象突出,导致违法违章建筑信息采集难、面积核实难、合法性认定难。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对摸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在摸底过程中不负责、怕担责,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实不详。以XX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张,农村建房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违章建筑数量持续增长,总体呈现出城中村多于城乡结合部、农村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二是群众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结合部成为开发商争先恐后开发的黄金地段,部分群众受利益驱使在未经规划审批的情况下利用基本农田建设小别墅、农家小院或在原有建筑基础上突击抢盖"隔夜房"、加层房、简易房,套取拆迁补偿或高价出售牟取利益。部分群众因占据医院、学校附近的优势地段,在原有房屋基础上加盖有安全隐患的简易房,高价出租赚取租赁费,加之违法建筑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因涉及群众利益、社会稳定等方面问题,大多会给予相应补偿,导致大部分群众对违建现象认识偏差,存在"法不责众"心理,引发群体性效仿,容易形成一定规模的抢建潮。
三是整治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一方面是执法主体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目前,涉及拆除违法建设行政执法主体复杂,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的多达10余家,涉及5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而违法建设主体存在同时违反多项法律法规。但由于规划、住建、执法等相关部门都可以查违,相关执法主体之间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和重合,部门之间积极配合、协调联动不足,造成重复执法和推诿扯皮等问题。另一方面是执法力量薄弱,专业执法队伍建设滞后,查违拆违的能力水平低,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建设时遭到谩骂、威胁等行为后,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导致查违拆违力度减弱,违建整治效果不明显。
四是治理体制机制建设滞后。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滞后、规划调整频繁、涉及范围有限,规划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让违建者有机可乘,造成了先批后建,建成违规的现象。同时,违法建设调查取证机制运行效率低下,违建发生时,职能部门虽然立案,但按照相关流程,从调查取证、到立案后送达限拆通知、作出处罚决定、再到执行行政拆除,至少历时半年之久,如遇当事人不配合,需要更长时间,导致违建不按流程实施拆除,贻误拆除时机,违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二、对策建议
一是网格化排查清底数。坚持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强化联动,分类施策,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社区为单位,强化工作力量,划片包抓,全面推进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以及乡镇(小城镇)村民自建、加层房屋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摸底调排查、认定工作,对调查摸底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一户一档"建立档案,确保摸排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坚持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对违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摸底信息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认定,出具相关证明,建立数据库,纳入拆违任务清单;对历史遗留问题多,成因复杂的,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排查,研究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时限要求,梯次推进整治。
二是多元化宣传树观念。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作用,采取开展普法宣传,进村入户印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答疑释惑等多种方式,开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宣讲,引导群众增强违法建设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意识,切实提高群众对违法建筑危害性的认识。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抵制违法建设的活动,树立模范带头的良好形象,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支持和拥护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同时,强化警示教育力度,通过法制节目、"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对违法建设案件进行跟踪曝光和深度剖析,形成强大震慑。
三要专业化建设强力量。强化违建整治专项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工作专班,配强工作力量,抽调相关部门业务人员,脱离原单位工作,并通过招聘协管人员、补充执法力量,形成统一领导,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业务水平培训班,系统提升执法人员利用法律法规、工作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执法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考核,对不能适用岗位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执法队伍素质高、能力强、啃的下硬骨头。加大财政投入,配齐执法工具,保障执法人员人身安全,探索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完善辅警转制和加班补贴、调休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是常态化管控建机制。完善属地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科学划定各查违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城市综合执法、国土执法、规划执法、环保执法等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衔接不脱节。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强化源头监管,明确相关部门查处违法建设的责任,细化量化考核办法,将控违结果纳入各职能部门的年终考核,发挥考核结果指挥棒作用,树立积极履职、干事担当的鲜明导向。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资源,整合行政管理手段,建立巡查监控、调查认定、强制拆除等各个环节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建立投诉举报、动态巡查和快速处置等违法建筑管控办法和监管制度,及时果断依法查处违法案件,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逐步消除违法建设的生存空间,坚决杜绝违法建筑的产生,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管控违法建筑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