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思考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4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分钟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思考

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建设目标,再到党的XX大报告中着重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建设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程。近期,市发改委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进一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自觉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是不可缺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内容,准确把握"三新一高"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优化营商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XX大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化改革的目标,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使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一步明确职能边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政府通过职能转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更好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高X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二)优化营商环境,是改善市场主体投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基础保障。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市场主体的生存状态、活力大小,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状况、运行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市场主体和投资者而言,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完备和优化,可以消除企业对投资后经营过程无法判断的疑虑,减少企业投资行为中的不确定性,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基本预期,使投资者不再困于选择、惑于竞争,变得敢于挑战、乐于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稳定市场主体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投资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提振发展信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抓好当前一系列重大机遇,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把企业更多地招引进来、把项目更快地建设起来、把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将X面临的重大机遇和蕴含的强大势能加速转化为发展成果,不断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三)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迈进的转型阶段,劳动力竞争的优势逐步衰退,科技、人才和创新成了牵引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流入与集聚,促进区域经济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进而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财税收入、社会就业等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说,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因此,我们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制胜法宝,通过比速度、比效率、比服务,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想方设法争抢资源要素,竭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省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园区,加快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贡献X力量。

二、我市营商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

这几年,全市营商环境总体上是好的,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组织领导持续强化。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20个专项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立了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工作专班,为群众和市场主题释放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也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月调度工作机制,构建了体系完备、互为补充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包联工业企业和政企沟通交流座谈会等机制化平台,进一步畅通了沟通渠道、听取企业诉求,及时研究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从细节上提升了企业感知度。三是数字赋能持续加力。不断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编制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2251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9.74%,完成政务服务网子站10类栏目、10个专区、149个政务应用建设,汇聚证照类型205个,证照汇聚数量100.4万,电子印章备案率达100%。四是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通办""证照联办""全程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措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告知承诺制、错峰办、延时办、预约办、上门办等服务,大力推行"即来即办""一次办好""错时服务",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时限在0.5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实现即来即办,个体工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实现"秒批",线上"一网通办"实现100%。五是法治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广"人民法院+商会""人民法院+工会""人民法院+行业协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模式,持续提升执行效率。六是要素保障持续加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要素配置,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持续优化用电报装流程,高压压减至4个环节、低压压减至2个环节,高压单双电源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20个和30个工作日。用水用气报装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审批办理,实现用水用气报装流程均压减至2个环节、申报材料均压减至1份,通水通气时间分别压减至2个工作日内。在全省率先全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将"标准地"评价管理统一纳入"信用承诺制"评价管理体系,我市"标准地+信用承诺制+帮办代办+信易贷"综合改革模式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回头看,我们在营商环境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向前看,对照学习考察地区经验做法,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单位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彻底到位,责任压力层层递减,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仍然突出。有的部门领导没有将本部门承担的工作抓在手上,认真研究谋划,简单交由业务科室负责,存在"小马拉大车"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任务举措落地质效。"主热旁冷"问题时有发生。一些部门单位大局意识不强,对营商环境的系统性以及评价指标的逻辑关系认识不到位,把握不精准,"各自为战""单项指标搞突破"现象普遍存在,个别部门还将优化营商环境看成牵头部门一家的事,对本部门承担的测评指标情况研究不深入、理解不透彻,对工作流程和环节不熟悉,优化营商环境的整体协同性还不够。"亲清失度"问题尚未根治。有的部门和干部存在"似清非亲、清而不亲"现象,对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虽然有件即接、有举即复,但要么拘泥条条框框,只讲原则,僵化操作,要么勤于打报告,对明属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也过于依赖领导发话,凡事以"政策有规定""上级有要求""等领导指示"为由"走程序"。

二是改革创新力度还需加大。协同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市、县(区)和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均单独运行,受审批权限限制,个别审批业务不能有效衔接,影响审批质效,市场主体需反复多头办理。政务服务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配备的全天候自助服务终端种类少、数量也不多,市政务中心尚未安装信用自助查询终端设备,"XXX"APP使用率还不高,政务服务的便利度与企业需求还有差距。精细服务还有短板。随着"2+4"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消防、环保等部门为企业提供的指导服务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监管发现的一些问题不能指导解决,存在"只负责检查、不指导解决"问题,与产业发展层级和企业需求还有差距。XXX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园区快速发展所需不相适应,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发展。

三是企业感受还存在差距。关键要素保障还有不足。土地、电力、蒸汽、天然气和融资贷款等关键要素保障水平,与企业期盼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电力、蒸汽价格较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招工难问题加剧,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影响企业生产发展。产业配套不够全面。虽然我市"2+4"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但服务保障产业体系运行的物流、包装、维修、模具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不足,对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一定制约。产业链运行不够顺畅到位。个别产业链"链主"企业或上游企业,落实产业链责任不够到位,对下游企业核心原料或者关键辅料不能稳定供应,甚至"坐地起价",出现外购材料比本地便宜现象,我市的资源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影响了产业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生活设施配套不够。经开区和XXX工业园区没有便利性生活服务设施,也没有商业业态,企业员工购买应急性、临时性生活用品不便捷。同时,园区缺乏文化休憩、食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便利性商圈,缺少城市烟火气。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一些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未能及时兑现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一些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窗口工作人员,对业务工作涉及的政策要求研究不深不透,对相关联的其他政策不知晓,"只说不能办,不说怎么办"问题突出,发挥政策联动效应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够。

三、对提升我市营商环境水平的思考和建议

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概念,主要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人居环境,涵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生产、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等方方面面,涉及经济发展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如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给我们提供了最根本的遵循,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提高企业认可度和群众满意度。从全市层面来说,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既要着眼长远、系统谋划,又要立足当前、持续用力,聚焦关键环节,破解瓶颈制约,以重点问题的攻坚突破带动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打造基础设施硬支撑。基础设施"硬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完善配套设施。按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标准,紧扣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要求,高容量、高标准配套建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天然气入园和电力双回路全覆盖,全力保障入园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积极推进园区生活功能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路、站点设置和运营时间,对标企业职工需求,配套完善吃、住、行、购及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提升园区"八小时"外生活服务水平,努力以温馨的生活环境引才留人。二是强化要素聚集。加大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依法依规清理和盘活利用,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增加园区土地储备,拓展园区发展边际。通过减要件、简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高企业获得用水用电用气的效率,并积极与省上沟通对接,协调降低工业用电价格,打造成本适宜的产业服务环境。创新融资授信服务机制,用好现有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民间资本与企业融合对接平台,创新推出精准符合企业需求的融资"组合",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提升核心支撑。加快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作进度,继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兰州科技大市场、兰大科技园合作共建,为市场主体加强科技研发提供平台支撑。积极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训与用工合作平台,加强企业员工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保障,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来金创业工作。

(二)提升服务质效软实力。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集中度最高的就是政府服务效率和效果。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要在三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在简政放权上出硬招。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对上级取消、调整、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经常开展"回头看",凡是明令取消或没有设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下放和调整给县(市、区)、行业部门的全部承接到位,坚决杜绝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变相审批等问题。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企审批要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升级"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企业注销一网办"和个体工商户"秒批"系统功能,推动商事登记从网上能办到网上好办;要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项目审批要加速提效,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除有特殊要求外,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不见面备案,推行并联审批、多图联审、联合竣工验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能。二是在全程网办上出高招。针对信息系统"烟囱"林立、技术壁垒、互不融合,数据难以共享的问题,要成立数字政府建设专班,加快制定数字政府建设指导意见,以"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协同"为抓手,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强化政务信息数据跨层级、跨部门按需共享、交换、互认,切实提高全程网办率。强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公共支撑能力,升级改造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大数据资源共享推进力度,推行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跨省通办。三是在优化服务上出实招。坚持把企业和群众的"关键小事"当做政府的"心头大事"来办,不断完善各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着力推动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高频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要抓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优化,确保热线建设服务运行和业务办理协同推进,实现"一号响应"。要聚焦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民生服务等领域,全面推行"管家+保姆"帮办代办服务。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