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14个单位2021年重点工作总结(畜牧、发改、工信、教育、科技、民政、农业农村、人社、商务、生态环境、水务、卫健、乡村振兴、住建总结)(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40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在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一是推进科技招商。引进外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进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金融机构和创新人才;二是加强科技合作。拓展科技合作领域,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引进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融通。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5亿元。

民政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紧跟省内疫情形势变化,对社会福利机构全面实施提级管理、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防疫消杀制度。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和在院服务对象实现疫苗接种全覆盖。加大重点人群排查力度,及时纳入管控机制,每周随机对10%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抽检,加强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和安全管控。

(二)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特困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16连增;将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对象按6个档位12个标准进行细化提标,实现"分类定标、差异服务"。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所属乡镇(街道),审批时限由22

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截至9月末,全市共保障城乡特

困供养人员共计20781人,累计发放供养资金14150.4万元。

(三)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机制。推进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标准逐年递增,将全市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

童纳入助学工程,加快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区)";积极发挥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建立以市救助管理中心站为龙头,县级救助管理站为骨干,乡镇(街道)临时救助点为补充的三级联动工作网格。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细则,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截至9月末,享受两项补贴残疾人96347人,累计发放金

额10024.704万元。

(四)全面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招引5亿元产业项目2个、1亿元产业项目1个;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2800张、规模养老机构床位达到2.35万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40%,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9张,位居全国前列;发挥国家试点资金政策的撬动作用,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行动"项目落地,预计全年生态康养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方式,推广农村互助养老

模式,全市已成立村级(社区)助老服务队720支。围绕叫响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品牌,制定落实《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生态康养产业品牌建设方案》,3个社区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共入选23个。

(五)巩固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成果。1月1日起,在全市范

围内全面落实"4+3"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截至9月末,

全市共有20796名逝者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1579.3万元。

(六)积极推进"数字民政"建设。打造"殡葬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云祭扫"平台,清明节期间,参与网上"云祭扫"达到5万余人次。启动"12349"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打造一键呼叫终端、手机APP等交互渠道,接入区域性为老服务社区,提供供需对接、质量评价等相关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为民办"服务窗口,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办理、失能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殡葬"一站式"服务、婚姻登记预约5项民政领域高频事项"掌上办"。

(七)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全市有4个村成为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推进"网片一体化"建设,针对网格划分、职责设置、网格员队伍建设、网格运行闭环处置机制等问题形成了有效意见建议。推动基层组织换届,全市1261个村委会、257个居委会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定每年4月27日为我市社会组织"公益行动日",打造"爱心送考公益行"等公益品牌,积极动员市慈善总会、阳光热力等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等慈善事业,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8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是民政基本社会服务供给结构和空间分布仍需优化。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和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基本社会服务差距较大,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起步晚、投入少,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区域中心型儿童、养老、殡葬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仍需加强;二是民政领域依然存在较多短板有待补齐。民政信息化系统建设碎片化、升级难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进展缓慢,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有待加强;社区治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一)推动社会救助保障扩面提质。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制定覆盖所有城乡低保对象的渐退期政策,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升认定和退出的精准度。按照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提高全市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满足率达到100%。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的预警监测机制,加强低保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密衔接,巩固扩大城乡低保工作成果。提高临时救助平均救助水平。完善审核程序,提升临时救助的及时和便捷性;完善救助保障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及其中的食品价

格指数的联动机制,按照启动条件实行价格临时补贴按月测算、按月发放。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将低收入人口整体纳入预警监测范围,提高低收入人口排查力度和范围,健全监测手段并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在实施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全面推动"智慧救助"工程。改造提升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制定申请救助居民家庭信息核对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建立社会救助综合信息资源库。开通县级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服务热线。

(二)稳步提升特殊群体帮扶质量。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完善困境未成年人求助服务平台,探索开展未成年人特殊教育、建立未成年人就业培训基地,强化福利机构兜底功能,推进全市儿童福利机构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强化慈善组织管理。加强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衔接,形成资源信息有效对接和共享机制,提高慈善行业组织行业公信力,完善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制度,保障慈善财产合法使用。大力推进社工站建设。抓好政府购买服务承接机构党建工作,推进特殊群体帮扶和组织群众参与自治,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助人自助,

确保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关键领域发挥作用,年内完成全市社工站建设试点50个,各县(市)

区设立本级社工站试点3处。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优先发展以老年人、残疾人等为重点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进品牌化建设。完善"社区-社会-社工"三社联动机制,有力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三)统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全面筑牢安全屏障。做好全市社会福利机构有序恢复服务和常态化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社会福利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养老机构消防、食品、资金等领域安全监管,落实养老领域四类补贴发放工作,强化资金、安全监管,推广民政部"金民工程"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精准开展认证评估。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估,做好全市护理员培训和竞赛工作,扎实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全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政策,抓住国家支持东北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学好用好上级政策文件,深入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主动向上对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发挥国家试点资金政策的撬动作用,同时加大产业政策落实力度,切实推动我市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全面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水平。完善网上殡葬服务平台,加快殡仪馆扩建项目和中心乡镇公益性骨灰唐建设。做好

婚姻登记全国全省通办准备工作,不断拓展婚姻登记公共服务内容。全面持续开展"爱心助残行动",研究逐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扩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围。定期组织公安、城管、救助管理机构开展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行动,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服务水平,完善流浪精神病人和长期滞留人员安置工作机制,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五)系统强化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完善党领导下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关工作,加强基层自治,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国家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建设,丰富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减负。提升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编制《"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2年全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5%。深化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创新。统筹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化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推进省市试点工作,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提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扩大社区工作者来源渠道,建立健全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体系和渐进增长生活补贴保障机制。

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机制。

(六)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专职人员专项培训,健全社会组织诚信评估、监管机制。规范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交流,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落实政府扶持引导政策,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建设,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探索逐步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促进社会组织服务机会均等化,资源配置合理化。

农业农村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55.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农业产值23.5亿元,畜牧业产值211.7亿元,渔业产值

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0.1%和3.8%。

(一)稳定发展种植业生产,有效提升保障供给能力。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703.5万亩,预计粮食总产240亿斤以上,实现"十四连丰",持续稳居全国产粮大市第一方阵。全市板蓝根、防风、黄芪、甘草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含林下)。

(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推进"两牛一猪""一羊一禽"产业建设。全市推进现代畜牧产业重点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134.1亿元,已完成投资44.48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62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0.29亿元。开展A2奶牛、"华牛"品种培育,A2奶牛存栏1.2万头,高端肉

牛改良牛F1代1.38万头、F2代800头。前三季度,全市乳、肉、蛋产量分别达到89.6万吨、38.2万吨、1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16%、6.5%。

(三)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69家,实现产值184.7亿元,同比增长22.3%。前三季度,全市签约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72个,总签约额336.43亿元;达成意向性签约35个,意向投

资额133.8亿元;已开工项目38个,投产项目6个。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全市202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113.12万亩,正在加快推进。今年春耕实现了100%机械化整地,机播水平达到98.95%。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98.3%。市政府已与北大荒农垦集团签约,共同打造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落实"5+2"田长制,加强黑土耕地保护,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设立黑土耕地质量长期固定监测点位473个。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粪污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还田利用率达到60.8%,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均超过省下达目标。

(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推进"5+1+1"重点工作。1260

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和保洁制度,垃圾得到常态化治理。8个污水试点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全市共清查改厕56265户,发现问题9222户,已完成整改7631

户。打造特色菜园示范村67个。建设秸秆压块站51个。在村

庄清洁方面,清理垃圾36.4万吨,柴草垛15469个,村内沟塘

580万延长米,畜禽养殖粪污129.8万吨。

(七)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民股份制合作社累计达到315个。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交

金额4.24亿元。构建农村"三资"监管平台,使用平台进行电算记账的村集体经济组织1088个,使用率达到70%。农村集体"三资"乱象治理成效显著,化解村集体债务34.79亿元,债务化解率为69.67%。全程农业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31.3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农畜产品"原字号"初加工多,"精字号"深加工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三是县域主导产业不突出,城乡互动不充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四是农业科技创新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五是改革创新释放活力不足,农村资产资源利用潜力未完全释放,制约农业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消除。六是绿色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品牌塑造不

够,高效生态农业价值还有很大挖潜空间。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为引领,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两大一小"产业,突出推进"四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一)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切实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700万亩,其中玉米1850万亩,水稻650万亩,大豆1050万

亩,马铃薯50万亩,杂粮杂豆90万亩,其他10万亩。全市中

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全市发展庭院种植面积36万亩,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二)推进招商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产业。围绕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畜牧强市目标,突出"两牛一猪""一羊一禽",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升级,打造农业经济"半壁江山"。大力引进和培育乳肉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发展奶牛、肉牛、生猪3个百亿级产业。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保障畜禽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突出"四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

量发展。突出"粮-食""粮-药""肉-食""奶-乳""四个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加快11个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

8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立足补链、强链、延链,研究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招引一批大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卡脖子"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攻关、推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10个。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力度。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全市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8.8%。

(五)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步伐。落实"田长制",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常态化监管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秸秆"饲料+燃料+肥料"商品化建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还田利用率。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确保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项目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菜园革命、能源革命、村庄清洁和龙江民居建设等"5+1+1"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人社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方面。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2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3.84%,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以内。实施援企稳岗返还政策,为1190户发放稳岗补贴2505.52万元。实施大学生"万人计划",吸引近8000名大

学生返乡。精准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468人,援助687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6075人。发挥创业带就业作用,为1745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

贷款2.65亿元,带动就业近5000人,"青创咖啡"被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深化"人教岗"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资源库,采集信息130万人,建立

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入库岗位1.44万个,完成技工

院校招生7622人。入驻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企业56家,与384

家用工企业签订代招代聘协议,提供岗位1.91万个,成功招聘

5722人。

(二)社会保障方面。养老保险参保318.56万人,失业保

险参保20.9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0万人,实现政策全覆盖。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率100%,企业养老金实现17年连增,人均增长121.22元。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降低到0.5%。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为

3.6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补助金7839万元。完成国企退休人员档案整体移交接收工作,接收档案11.8万余册。

(三)人才人事方面。完成A-E类高层次人才评定,审核通过500人。落实高层次人才资助政策,发放各类补贴100余

万元。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完成2020年度中高级职称

核准、基层30年市级评审及省评专业评审推荐工作。完成近20

年职称信息统计工作,涉及77987人。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5.68万人次。制定市直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转岗

聘用工作方案,完成转岗110人。

(四)劳动关系方面。推行劳动合同签订网上备案,新签劳动合同备案率100%,完成企业劳动用工备案7297户、13.3万人。受理调解仲裁案件2600件,结案率98%。巡视检查用人单位1960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1843人。为1237名劳动者追

发工资待遇1521万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关事业保险试点转移工作和企业养老保险收支缺口

大,就业资金严重不足。

二是经办业务信息化和窗口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整体水平较低。

三是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部分基层单位空编率较高

(如,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争议仲裁院空编率43%),县区没有对应设置机构(如,7个区未设置劳动监察机构,各县区均为设置基金监督机构),工作开展困难。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就业创业方面。继续完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体扶持力度,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加快发展。做好重点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创业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社会保障方面。全力推进"五险合一",做好基金统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金风险防控机制,提高社保经办便利度。

人事人才方面。持续抓好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大规模实施精准技能培训。扩大企业自主评审中级职称范围。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晋升制度实施。

劳动关系方面。全力预防化解和妥善处置后疫情时期劳动关系领域问题。加强重点行业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依法公正及

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严厉惩处欠薪违法行为。

商务局重点工作总结

一、年初以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1.社零额指标: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2%,排名全省第9,单元内第4,均前进两位。增幅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限上社零额同比增

长18.1%,增幅较1-8月份提升1.5个百分点,据商务监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5.1%,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9.2%,住宿业营业额增长6.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7.4%。

2.外贸进出口指标: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43.24亿元,同比增长4.9%,低于全省18.6个百分点(全省增长23.5%)。其中,出口28.43亿元,增长16.7%;进口14.81亿元,下降12.1%。增幅全省第9,单元第4。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实施市场主体培训行动。一是提出市场主体培育"六转三升"路径。"六转":①"个转企",培育个体户转企业。②"分转子重组",培育分公司转子公司入统。③培育"内转外",

内贸企业转成内外贸兼营企业。④"分别结算转统一结算"。

⑤"传统销售转新零售"。⑥"工贸综合类经营转专业销售"。"三升":①"项目升企"。通过产业项目招引培育,生成并升级限上、规上市场主体。②"小升限"。③"限升股,股上市"。大商新玛特超市"分转子"新入统1.06亿元。二是与财政研究出台《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政策》,细化分解解读,将项目招引和主体培育有机结合,继续挖潜商务服务业企业入统。

2.实施大项目招引行动。市商务局牵头制定"十四五"服务业专项规划和现代服务产业、冷链物流子规划。成立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作专班和营利性服务业工作推进专班,截至目前,新签约现代服务业招商项目17个,签约金额32.8亿元,其中,1

亿元以上招商项目9个,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个。智能物流、站前商贸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农产品市场、现代商业综合体正在做开工前期筹备工作。努力构建"一区、四园、二大基地、五大产业集群"的冷链物流发展格局,2021年,谋划推进冷链物流项目5个,冷冷链物流项目、绿色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冷链物流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成功签约。

3.实施外贸转型升级行动。一是成功争取国家级装备制造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依托龙头企业,打造"核心产品突出、产业

配套完善、生产营销售后一体"的全产业链聚集区,吸引具备外贸业务的产业下游企业入驻,推动外贸提质增效。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增加外贸主体。简化备案登记手续流程,新增外贸主体27户,有进出口业绩企业达到55户。新增7户企业,1-9

月增加进出口额1.3亿元。三是搭建展会载体,强化为企服务。

组织51户企业参加展会平台。向上争取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

金310.97万元,申报省级2021年度出口信保补贴252.79万元。

4.开展社会消费提升行动。紧扣消费热点,创新促销方式,激发消费潜力,持续组织系列促销活动。一是加快汽车消费提档升级。共组织3次大型室内室外车展,参展企业91家次,售

车1533台,销售额达到1.7亿元。二是发放购车政府补贴。补

贴期间售车1141辆,补贴金额498.1万元,拉动社零额1.367亿元,拉动比约为1:27,拉动经济指标效果非常明显。三是围绕群众生活推动促销。以节庆为节点,连续在商场、家电卖场开展了"热购鹤城"活动。截止目前,结合本地消费特点和节庆特色组织开展6次商贸惠民消费活动,22户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3.8亿元。四是开展油行鹤城惠民促销。前8个月,石油销售类限上企业社零额同比去年增长17.1%。组织石油类销售企业促销。

5.实施电商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发展行动。前三季度,我市电商网络零售额(上行)完成5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2位,同比增长32.4%。电商网络交易额达到245.7亿元,增长27.7%,增速全省第一。一是打造网货产品供应链。依托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乳、肉、酒、水网货供应链,提升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二是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直播电商基地。打造网红达人、农产品网红直播优选中心、网红孵化基地等直播电商基地和5G视商科技产业园,已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物流降本增效。我市是全国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已建成县(市)区级物流服中心7个,乡镇级物流集散中心140个,村级物流服务站

1323个,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电商业务量同比增长36.58%。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1.推动推动社零额、外贸进出口主要省考市指标提级进位。开展扩内需促消费行动,提升社零额指标。抓好外贸产业集群,抓好进口落地加工,抓好出口提质增效。加快装备制造外贸转型升级,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2.推动烤肉产业化向前发展。制定烤肉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围绕推动烤肉全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强化产业

融合、塑造文化内核、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推动肉牛养殖发展,完善烤肉产业链供应链。强化商标权保护,推动地理标志商标申报,注册"烤肉"文字商标。

3.在现代服务产业招商引资上实现较大突破。认真落实全省现代服务业招商专班各项工作部署,紧紧抓住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精准化招商,聚焦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休闲旅游等重点领域,着力招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产业链项目。

生态环境局重点工作总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