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20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2020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确保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全面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扩规提质、有机旱作农业加快发展、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努力确保小康之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多灾之年,秋粮丰收,农业部门预计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将达到16亿公斤、水果产量5亿公斤、蔬菜产量17.8亿公斤、杂粮1.75亿公斤。1-9月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到12427元,同比增幅6.5%,预计全年可达到15677元,同比增幅6.5%以上,能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八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平遥龙海稳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海玉食品走出国门、出口欧美;药茶产业乘势而上,晋中药茶产业协会成立,基地、龙头、品牌、市场一体化发展,祁县昭馀古城"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建设项目强势启动。成功举办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汇集省内外参展企业300余家,展出产品1000多种,参观人数3万余人,贸易签约额达50多亿元,展会"人气、财气"双收,对常态化疫情下加快晋中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有机旱作农业高标引领。针对年初疫情严重的平遥县宁固镇、杜家庄乡、香乐乡,给予政策、资金、项目倾斜,采取"五统一"托管服务模式,确保疫区耕地不荒芜、收益不减少。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寿阳县有机旱作农业-规模集约型、榆次区上下联动-高质高效型和横纵结合-资源融合型等晋中特色农业生产托管典型模式全国推广。乡村振兴样板推进。围绕"一片一带一圈"示范创建,累计财政投资14.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206亿元,在全市集中打造了60个示范村、115个重点治理村、2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长600余公里的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累计治理垃圾20万余吨、改造厕所近2万座、立面改造130万余平米、廊带绿化290万余株,"产业支撑型、创新发展型、党建引领型、能人带动型、生态优先型、文化自信型"6种乡村发展模式引领全市乡村振兴纵深发展。全国乡村振兴(太谷)论坛成功举办,全国"三农"领域引领者、研究者、实践者于一室,共谋"三农"发展、共话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先行示范。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集成谋划、一线推动以"核准、确权、规范、入市、分配"为主要任务的"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率先探索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好路子,初步形成了整体开发型、资源入股型、合作经营型、大户带动型、多元发展型等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模式,累计引入社会资本几百亿元,带动集体增收9.1亿元、农民增收8.2亿元。山西省委深改委第二十三次会议给予改革充分肯定,认为改革目标方向正确、改革思路清晰、制度设计可行、政策集成有效、推进措施稳妥,为山西省在转型综改上率先做出了示范。人居环境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干干净净迎小康"这个目标,突出"爱国卫生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造、清洁村庄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四个重点任务,全市户厕改造整村推进133个,完成47012户,完成率110.7%,灵石县省级农村改厕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推进顺利;共创建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49个,市级示范村34个。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年来,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差距:一是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足。今年3月26日-4月23日,我市果树连续3次遭受大范围降温影响,发生了严重的花期、幼果期冻害,水果成灾面积46万亩,减产45%左右。虽是"天灾",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足,"靠天收"格局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二季度以来,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但旅游、餐饮、采摘、购物等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预计前三季度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8.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1%。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度落后。和顺县、榆社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落后,10月中旬时仍未开工,主要原因是:榆社县实施项目的部分地块与退耕还林、"十二五"以来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范围重叠,和顺县实施项目的部分地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两者都需要变更,导致进度缓慢;同时两个县属于贫困县,项目资金都被整合,在项目设计、招投标时也遇到了困难,进一步延误了开工时间。
2021年,晋中市农业农村工作将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三农"发展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指示要求,突出统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农村"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八大产业集群四项重点任务,努力建设全省农业最强、农村最美、农民最富、治理最优的先行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晋中特色的"三农"转型发展新路。
一、"四为"领航定向,转型发展与集成推进同向发力
坚持"转型为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指示精神,立足晋中实际,实施"特""优"战略。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围绕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做大做优榆次新红星苹果、太谷生猪、祁县酥梨、平遥牛肉、寿阳玉露香梨、榆社小米等特色产业产品,梯次推进太谷国家级、4个省级、11个市级、6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示范带动各地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示范推广有机旱作农业,建成10个有机旱作玉米示范区,粮食亩产量比非示范区增产100公斤以上;重点依托榆次得天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出栏60万头高档商品猪循环经济园区等大型生猪养殖园区,开展粪污处理利用,发展有机旱作循环农业。
坚持"项目为王"。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导各地做好高标准农田、奶业提质增效、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等"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和"纵深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加快农业基础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化'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落地、推进和达效。聚焦山西农谷、有机旱作、农产品八大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精准谋划一批体现"六新"要求的优质转型项目。
坚持"改革为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总结运用2020年"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试点经验,发挥祁县全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纵深推动农村改革,确保取得集成综合效应。一方面牢牢把握入市关,建立"五地一产"网上交易平台、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评估机制,防止因入市价格过低造成村集体利益、农民权益受损,防止因入市价格过高影响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政策关。用足用活现有政策,通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动资源"净化回流",用活"三权分置"制度,盘活资本市场运作,推动资源集成。
坚持"创新为上"。坚持用好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高举山西农谷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两面旗帜",聚焦"十个突破",努力建设全国健康食品和功能农业综合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致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为推动北方旱作区农业提质增效探索示范。
二、"四高"统筹兼顾,农业提档升级与农村生态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着力稳产保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全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9%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75万亩以上,产能保持在14亿公斤以上。加快生猪养殖恢复性增长,全市肉蛋奶综合产量保持在48万吨以上。2021年发展"三品"产品90个、面积5万亩、规模养殖场3家,全市"三品"有效数量稳定在500个以上、产地面积200万亩。
二是聚力打造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崛起。按照省委"聚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重大要求,立足实际,打造肉制品、主食糕品、酿品、功能食品、果品、乳品、药品、饮品(药茶)八大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高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7.1%。
三是引导绿色生产,坚持高标准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到40%,新引进推广抗旱(旱作)节水优良新品种400个,推广抗旱新品种展示面积500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四是围绕宜居善治,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2021年预计改造农村户厕3.23万座,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左右,继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规范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推动《晋中市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条(试行)》落地见效,积极开展"三治三零"创建,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两同步"负冀前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第一个同步,到2020年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收好官,对标实施乡村五大振兴战略要求,在2019年"一片立起示范标杆"、2020年"一带一圈压茬推进"的基础上,2021年在"巩固、扩面、提质"上加力加速,按照每年建设100个村的节奏步伐,用5年时间在全市分步实施、梯次推进500个以上村庄的治理改造。重点推动左权县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示范县试点先行,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人才扶贫"和"人才振兴"三方面有机衔接。
第二个同步,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新冠肺炎、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疫情灾情,深刻吸取生猪生产下滑教训,切实加强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民收入等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做好常态化疫情下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工作,抓好"六稳"、力促"六保",努力确保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乘势而上书写晋中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