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瓯海区财政局(国资办)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0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瓯海区财政局(国资办)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和工作亮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推进"科教新区、山水瓯海"建设全面加速的关键之年。年初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1-6月全区财政总收入40.0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3.3%,同比增长12.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61.8%,同比增长9.2%,顺利实现了全区经济"半年红"。

(一)着力优环境、促转型,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1.助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我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完善"1+1+10"产业政策体系。梳理涉企补助相关政策文件,统一扶持对象和扶持原则,真正做到补助政策看得懂、补助资金拿得走,强化涉企政策的"刚性兑现"。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注重政策落地生根。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系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亲商营商环境。如一把手带队赴南白象等8个街道开展专题调研,并下派2名营商专员赴仙岩、丽岙等地企业,实行"脱产式"营商服务。

2.严格落实清费减负政策。落实国家清费减负政策,两年来全区取消、停征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及个人减轻负担3326万元。进一步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等帮扶政策,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在信息、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集中发力,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内的多种政策扶持,1-6月财政部门兑付企业补助扶持资金8624万元。

3.全力支持区域建设发展。支持实施"两轴三带"城市发展战略,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筹措"大拆大整"建设资金,保障区域"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全力保障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建大美"、综合交通、美丽乡村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

1-6月兑付城中村改造资金56.13亿元,其中权益回购资金48.53亿元,发放过渡费0.95亿元,征迁等其他费用6.65亿元。及时审批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区级资金17.06亿元、争取省市补助资金3.66亿元,确保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

(二)着力抓创新、强管理,各项改革持续深化

1.国企改革持续加码。大力推进国有公司向集团化实体化转型,组建区城投、新城、经开、铁投、建工、旅投、科教等七大集团公司。制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实施意见,起草《温州市瓯海区区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区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温州市瓯海区区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等六个涉及机构设置、员工管理、财务监督、反腐倡廉、负责人薪酬和员工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方面的暂行办法;对各公司的功能进行分析定性,搭建企业集团组建框架;成立7个财务联合审查小组,在全区范围内对涉及国有公司出资或管理的部门进行调查;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拟定七大集团资产注入方案,按照组建方向、运营需求、地理区域,分类分别注资,争取达到"资产覆盖债务、资产收益覆盖利息"的目标。

2.预算管理更加完善。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完成专项资金管理清单项目信息采集、数据报送,并纳入省专项资金监管系统,做好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全过程信息公开工作。加大结余资金清理力度,上半年收回结余资金1045万元。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首次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报告及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试编工作。加快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

3.资金存放日趋规范。经区长办公会议批准,继续实行农商银行1.14亿元财政资金的定期存款工作,利率为人民银行允许的上浮最高利率(上浮40%),进一步规范资金存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半年已顺利组织实施1亿元财政资金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

4.上门服务初显成效。继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部门跑"变为"财政跑",财政干部主动多跑,让预算单位、采购单位少跑甚至不跑的思路,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现场服务预算单位154家,服务人次2051人,线上解答服务人次11984人,主要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决算公开、资产管理、会计管理、公共财政支出政策等范围。

(三)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可用财力大幅提升

1.征收任务与责任更加明确。围绕人大通过的全年收入目标,科学、合理分配各征收部门的征收任务,并明确以各自年初分配的征收任务为第一责任,加强协作、互通有无,确保顺利完成收入目标。加强与市财政土地出让金、配套费等收入结算,1-6月全区土地出让分成收入22亿元,为城中村改造、"大建大美"、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了资金保障。

2.收入质量与结构不断优化。强化财政、国地税间的沟通联系,掌握好税收情况,合理把握好组织收入节奏、力度。注重财政和税收增长的质量、可持续性,以及与经济增长的匹配性,密切关注省对市、市对区的考核细则,重点关注"三个比重",持续改善我区财政收入的质量与效益,夯实财政收入基础,提高财政收入质量。1-6月我区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7%,高于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地方收入质量提升明显。

3.税源培育与发展快速增长。持续抓好大象城、站南商贸城、港龙商贸城等商业综合体,与万象城、大西洋银泰城等商场税收征管力度,加强对重点招商项目瞿溪国际真皮大世界等市场的税源培育。积极发展税收含金量高的实体经济,重视发展重点服务业、工业,促进经济和税收良性互动发展。上半年全区百强企业税收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30.68%,优质税源培育提升明显。

(四)着力控支出、惠民生,百姓福祉日益增进

1.优先保障民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使有限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1-6月全区民生支出18.69亿元,同比增长9.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4.2%。1-6教育支出7.11亿元,增长19.2%,用于保障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6安排经费1.51亿元,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改革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安排9700万元用于2018年新建的13所公办幼儿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公共财政导向,安排财力16.30亿元,全力做好十大民生实事资金保障。统筹财力保障国家文明城市创建、道路保洁、环境整治、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重点交通、市域铁路S1线等重点工作及项目。落实经费支持人才强区、平安瓯海建设、危旧房改造治理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2.加大支农投入。实施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筹资方式支持新农村建设,推进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工作,整合支农专项资金2060万元用于扶持101个经济薄弱村入股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三年来共争取市级以上农发项目8个,成功推荐我区花卉、禽类产业为市级新一轮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特色产业。

3.落实惠农政策。落实各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垫付2个街道11个村二、三产返回安置用地土地出让金3888万元,结算返还2个街道3个村级三产留地指标出让收益11.33亿元。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800万元(包括上级补助)用于美丽乡村和村庄环境整治。

(五)着力重监管、提质效,财政运行稳步向好

1.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情况清查、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核查、全区津补贴发放自查、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自查、全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镇街往来款清理等专项检查,强化日常监管。完成高铁新城产城融合综合开发PPP项目合同签订及完善PPP项目库。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1-6月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196.3万元,同比下降35.1%

2.注重结算评审。审核工程结算项目286个,送审造价总计2.21亿元,审定造价2.03亿元,净核减1786万元,净核减率8.09%。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对2017年全区项目支出实施绩效自评及2018年预算项目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全覆盖。开展财政支出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汇总21个部门32项专项资金计1.84亿元,从中选择10项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起草《瓯海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强化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资金分配和单位年度考绩中的应用力度。

3.强化风险防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管控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向省厅争取2018年新增债券额度及限额8.9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7.6亿元)。严格核查隐性债务并制定化债计划,开展对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为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PPP等中长期支出事项等隐性债务的统计核查,积极制定相应的化债计划。通过整合融资平台公司、规范提升国有企业市场运行与商业运营能力以及争取政府债券、提高土地储备出让收入等系列措施逐步消化债务。

(六)着力转作风、优服务,自身建设得以提高

1.坚持思想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学习预算法等财政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财政改革政策及财政、税收、会计等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为预算单位辅导政策、传导理念、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真抓实干。自觉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办事,确保依法理财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区人大、区政府的安排,按时将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全区财政收支的具体情况,全面、准确、及时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报告,主动将财政各项工作置于监督之下。认真办理人大、政协代表的各项建议,上半年受理人大代表建议12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0件,积极主动推进建议提案办理。组织全区财务人员赴浙江财经大学参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培训,提升全区财务管理水平。组织党员代表参加"弘扬红船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微党课比赛,进一步践行和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

3.坚持从严治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36条办法",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两个主体责任。制定《关于"向微腐败开刀,让老百姓微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深入查找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整改内容、责任科室和整改期限。出台《关于开展"铁腕纠四风、重拳治怠政"作风建设活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列出五大专项行动,全力提升干部队伍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双提升"活动,积极支持全区基层"清廉站所"建设,深化基层站所(财政所)作风建设,实现财政所负责人日常监管常态化。抓好谈心谈话提醒教育,上半年全局开展谈话提醒达100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形势分析

上半年,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各项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均得以顺利完成。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区财政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存在可持续增长压力。我区税源基础稳固,但可持续、稳定的长效税源还有待提升。由"大拆大整"向"大建大美"转型过程中,新的经济业态尚未完全形成,税源培养压力较大,营改增后续影响导致税收征收形势日益严峻。

二是刚性支出需求日益增长。在现行市区财政体制下,区级税收经过多次分成,占区域税收比重不高。同时,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等政策实施带来了新的减收。而当前,我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实事保障等刚性支出需求增长,财政紧平衡状态仍将持续。

三是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压力加大。当前,我们面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尤其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去年中央、省密集出台系列规范地方融资与举债行为的文件规定后,今年3月28日,财政部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纪要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23号文),融资整体环境及形势进一步趋严。

下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半年,做好财政国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解新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水平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发挥好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改革发展,增强体制机制新活力

1.围绕国企改革促发展。继续完成七大集团组建,协助各公司完成组建方案法制办审核手续。根据组建方案及注资方案,完成各公司资产注入、股权划转、公司名称变更、章程修订、董事监事会任命等事宜,争取年底实现七大集团挂牌运营。拟定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七大集团考核办法等有关制度。继续修改完善区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机制实施意见、区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在前期基础上完成余下30多家控股企业党建写入章程的修订工作。

2.围绕预算管理立机制。以"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目标,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刚性,优化预算执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进度管理。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应用结合机制,探索建立"全过程、全融合、全覆盖"的绩效管理机制。继续推动"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3.围绕重点领域抓改革。继续深化专项资金改革,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践行"紧缺用钱"和资金绩效理念,优化资金分配方式,专项资金逐步实施大清零、大整合、大统筹,对各条线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使用制,挤掉"泡沫"资金项目。加快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全力推进"政采云"平台深度应用,搭建"政采云"大数据平台,实现纵向、横向数据交互与共享。上线政府资产管理云服务平台(即"资产云"),加大资产纳入管理力度,实现系统全覆盖。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农口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全力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

(二)聚焦财源建设,提高组织收入新聚力

1.涵养优质税源。继续加大税源培育力度,引导镇街增强税源经济意识,确保"1+1+10"产业政策和"人才新政42条"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狠抓拟上市企业、新增龙头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现代企业培育发展,积极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财源。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要素扶持、服务优化,壮大地方可用财力。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收增长点,通过引进税源做大收入盘子。

2.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继续深化"降本减负"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减税清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和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支持推进政府产业基金实质性运作,完善服务协调机制,主动创造和优化投资环境,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实体产业发展。

3.加大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征税,联合国地税部门深入开展税收社会化征管服务工作。加强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税收征管,积极做好税源选择、培养和规划,重点抓好建筑业的税源管理和税收一体化征管方式。加快整理土地出让,加大已建、在建项目资金回笼,形成滚动开发的状态。

4.确保国资收益。研究制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出租收入以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担保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的范围、上缴方式等,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收益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三)聚焦精准用财,发挥财力统筹新效力

1.保障改善民生。完善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做好十大民生实事和各项民生事业的资金保障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管理。加大对医疗、社保、文化、科技、体育等民生事业发展的投入。

2.支持城乡建设。全力做好"大建大美"资金筹集,保障城区建设资金需求。积极落实"四个城区""两轴三带"资金需求,发挥财政资金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助力中心城区首位度进一步提升。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三农"投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从严控制支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从严控制新增支出,不得随意新开支出口子,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预算追加,坚持在"紧平衡"中过好"紧日子"。切实提升支出执行管理水平,按照轻重缓急科学调度财力、统筹安排支出,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确保收支平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聚焦风险防控,保障资金投放新动力

1.防范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落实我区五年化债计划,重点关注融资平台、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可能产生的隐形负债,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扎实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缓解偿债压力,降低债务成本,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我区债务风险评估,设置风险预警,及时跟踪研判,杜绝风险苗头出现。完善从举债、使用、本息偿还全过程监督的机制,依托债务系统实时掌握债务动态。

2.防范投资风险。支持完善政府投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发改、国土、财政、工务等部门协调配合,合力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立项工作。防范资金运作风险,切实掌握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统筹安排资金,严格控制超预算项目及预算外新增项目支出,监督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及时收回已竣工项目结余资金。规范PPP项目管理,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把好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关。

3.防范融资风险。银行资金流向监管趋强、银行对项目收益度要求的增加、银行本身资金减少和利率的上升都无不表示日渐趋紧的融资形势已是常态。随着监管政策的加强,在金融去杠杆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融资必须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调控政策,在确保融资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行国有公司资产覆盖负债、盈利覆盖利息、项目自身收益的路径。合理筹措资金,确保货币化安置融资银行授信落地。建立融资工作考核机制,完善融资管理体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