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镇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镇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1月8日在镇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李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合力攻坚克难,奋战"四大硬仗"「1」,迈出了持续追赶超越的坚实步伐,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圆满实现。预计生产总值增长9.5%,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扎实有效,率先在全市宣告整县脱贫。"六大提升工程"「2」全面推进,已退出的43个村5463户有效巩固,年计划脱贫177户326人高质量退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4%。"三位一体"「3」产业扶贫模式持续深化,产业带动增收2000余户。就业扶贫成效明显,巩固和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扎实推进,集中安置社区新社区工厂实现全覆盖。健康、教育、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等脱贫成果全面巩固。扶贫资金"三级两帐"系统「4」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2个,10余项经验在省市推广,30余批次省内外考察团前来交流,镇坪高质量脱贫的品牌越来越响、引领示范的效应越来越好。
--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以打好"平镇高速漂亮仗"为引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创造了镇坪建设史上最好战绩。平镇高速路建设顺利推进,全线路基实现双向贯通,镇坪"高速"时代即将到来。县内循环路网体系日趋完善,24个路桥项目快速推进,改造和延伸路网78公里。安全水利网加快形成,城乡供水智能服务平台建成投用,扩改城镇供水管网32公里、改造户表3000余户。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8000余亩,补充耕地400余亩,腾退复垦旧宅基地1700余亩。信息化基础逐渐夯实,新建和改造中低压电网40余公里,首个5G网络通讯基站建成投用。覆盖城乡、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产业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0.4亿元,增长22%。建材生产线等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中药配方颗粒、苦荞系列产品加工、利康制药、双河口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苏陕合作产业孵化园等29个项目引进落地。新增"五上企业"「5」14户、市场主体825户,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园区51个,非公经济占比达58.9%。桂花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顺达公司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振兴集团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命名,欣陕公司获准全国首批农产品全程质量技术体系试点,饮源公司被列入全省首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金融存贷比达56.8%。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快递物流等产业快速扩张。
--城乡建设品质有效提升。县城破除"五难"「6」初见成效,一河两岸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主街道黑化改造全面完成,栈道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绿化亮化完善工程基本竣工,文彩片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曙坪镇入选全省农村特色产业小镇,曾家、牛头店、钟宝、上竹等镇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示范深入推进,城关镇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华坪中药名镇彰显特色。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试点示范工作有序推进。城乡规划执法全面加强,违建别墅和大棚房整治扎实开展。国家"两山"「7」实践创新基地获得命名。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通过省级暗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成功创建。南江河出陕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国有林场、农村"三变"「8」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以及关天、成渝、江汉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参加各类招商活动20余次,精准对接客商150余批次,成功签约项目29个。第三届燕荞麦产业暨镇坪特色产品推介会成功举办。3个全市性会议在镇坪召开,94项工作获得中省市表彰或推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不断发出镇坪好声音、传播镇坪正能量。
--社会民生保障得到提升。财政民生支出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政府性债务零增长、零违约。文彩教育园区前期工作扎实有效。新建和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县高中荣获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奖"、曾家小学等4所中小学获得全市"立德树人教学质量先进奖",中小学素质教育竞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21项。县医院成功通过"二甲"「9」创建,县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项目全面竣工。与市中心医院的紧密型医共体、康养联合体合作不断深入。县图书馆、文化馆、融媒体中心项目竣工,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智慧监管+社会共治"食安监管模式入选全国第二届市场监管领域提名案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稳步推进。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应保尽保。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全省第一。扫黑除恶知晓率全市第一。第二轮县志修编、第三次国土调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防汛防滑、非洲猪瘟防控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依法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增强"四个意识"「10」、坚定"四个自信"「11」、做到"两个维护"「12」。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政务督查工作获评全省先进表彰。财政绩效评价进位838位、名列全国第101位。"放管服"改革「13」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供销社、移民、科技、粮食、物价、人防、武警、消防、石油、气象、外事、民族、宗教、慈善、烟草、税务、保险、商会、妇女儿童、残联、志愿服务、红十字会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共同奋斗的历程,是一幅激情奋进的动人画卷。上千名扶贫工作者坚守在脱贫决战一线;上百名高速路协调队员奋战在征地拆迁现场;几百户拆迁户克服万难、搬离故土、重建家园;几十个招商小分队栉风沐雨、千言万语、扩大开放;几千户小微企业面对市场风浪、勇敢扬帆、砥砺前行;6万镇坪儿女用汗水浇灌梦想花朵、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我们干群一心、合力攻坚,共同抒写了打好"四大硬仗"的奋进篇章。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保持昂扬的斗志、坚定必胜的信念、弘扬实干的精神,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就没有打不赢的硬仗!
各位代表,奋斗伴随艰辛,收获来之不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深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镇坪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凝聚了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各人民团体、驻地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镇坪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永无止境!面对基础日渐坚实、优秀已成常态的喜人成绩,我们既要坚定乘势而上、破浪远航的自信,更要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清醒。我们冷静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政府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县域发展在动能转换、活力激发等方面与新发展理念还不适应。开放融合已成大势,干部群众在机遇意识、创新能力、实践方法等方面与开放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高,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十大民生实事"中,县殡仪馆已经建成,但由于路网、供水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尚未达到投入运营目标。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2020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20年,是镇坪脱贫攻坚收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完成、谋划"十四五"发展的一年,是突破交通瓶颈制约、迎接"高速"时代到来的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划时代和转折性意义。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深刻把握蕴藏机遇的县情变化,以更加积极、更加包容、更加务实的姿态,以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强化统领经济发展意识、引领推动发展本领,抢抓开放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迈进。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14」战略布局,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15」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四大战略"「16」,打好"四大硬仗",认真落实中、省、市和县委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持续追赶超越中奋力建设美丽富裕新镇坪"为年度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打好三大攻坚战,突破基础建设瓶颈,做强聚业发展平台,推进改革开放创新,补齐成果共享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以上。
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7%的预期增速,是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立足我县发展阶段性特征确定的,考虑了县域发展现状、后劲潜力和预期变量,兼顾了需求和可能,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也为转型发展预留了空间。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建议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打赢三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打好重点战役,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加快形成标本兼治、系统发力的良性机制。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围绕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目标,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落实"六个精准"「17」,深化"六大提升工程",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夯实脱贫攻坚"三联包抓"和"总队长+总督查长"责任机制,完善防止返贫预警和动态监测长效机制。突出产业就业促增收,紧扣贫困户"户有其业、劳有其岗",深化"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对接"两个全覆盖工程",把有业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上,把所有劳动力对接到就业岗上。认真落实搬迁后续扶持"1+7"政策措施「18」,完善社区道路、饮水、供电、广场、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做好城乡养老保障、户籍改革等政策的转移衔接,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渠道,提升安置社区产业配套水平,保障搬迁群众集体权益和安置房产权,稳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创新搬迁安置社区社会治理,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推广坪宝村脱贫基础设施"六定管护机制"「19」,全面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推进扶贫资金"三级两帐"管理。深化与中国药科大学、常州市钟楼区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省、市帮扶单位的联系沟通,巩固提升结对帮扶工作成果。探索帮扶单位以购代捐、以购代帮模式,积极以消费扶贫引领推动社会扶贫创新。持续激发扶贫脱贫内生动力,加强新民风建设,实施"志智双扶"工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我们所有的扶贫支持政策,每一条都要转化为自强者的动力,每一分钱决不能成为懒惰者的福利!
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扬尘烟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专项治理,实现空气优良天数345天以上,确保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打好碧水保卫战。编制南江河保护规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提升集镇污水处理运营水平。深化"河长+警长+督查长"机制,严格水源地保护和城乡饮用水管理,实施南江河禁渔保护,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南江河出陕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耕地地力提升行动,推进化肥减施增效工程,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白色污染"「20」专项整治,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打好青山保卫战。严格落实"三线一单"「21」管控机制,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程,深入开展违建别墅和"大棚房"清查整治,认真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强化森林镇坪优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主动防范、系统应对、标本兼治、守住底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管控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中、省、市政府性债务管理措施,实行政府举债负面清单制、举债终身问责制、举债责任倒查制。落实专项资金争取和存量债务化解责任,化解债务存量、严控债务增量。扎实开展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加强财政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全财政监管服务体系,落实公务卡制度改革措施,严格财政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实施财源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财政保障与协税贡献挂钩考核机制,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申报对接力度,增强财政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金融保险业机构。防范社会安全风险。巩固省级平安示范县创建成果,开展"无黑无恶"创建活动。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积极推进平安乡村示范村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22」。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体系,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抓好食品药品、道路交通、防汛防滑、森林防火等领域安全管理,扎实做好非洲猪瘟、松材线虫病和草地贪夜蛾防控等工作。
二、突出三大重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突出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城镇内涵,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紧扣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完善城镇、社区、园区、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突破交通瓶颈。围绕构建互联互通交通路网体系,聚力打通大通道、畅通干线路、提升微循环。坚持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力促平镇高速路尽早通车,坚决打赢平镇高速漂亮仗。加强镇巫、十巫高速路协调服务,启动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竣工平镇路双河口改线工程,启动瓦界路改造项目,提升国省干线养护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延伸一批景区路、镇村路和产业路。夯实水利基础。实施河道综合治理、防洪治理、清洁小流域、山洪灾害非工程治理、高标准基本农田等水利项目。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扩改工程。完善涉水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快能源和信息化建设。竣工双河口电站。建成镇坪至广佛110KV输变电工程。新建瓦子坪35KV输变电站。积极推动"气化镇坪"、电能替代、电采暖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加快"智慧镇坪"建设,推进5G基础设施、宽带覆盖和4G优化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发展乡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推动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功能融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突出产业振兴。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农工、农旅融合发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确保粮食产量2万吨以上。实施"接二连三"双十培育工程,培育十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十大特色农业品牌,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升。强化农旅融合项目引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鼓励办好"乡村旅游+农产品推介"活动,以推介活动为媒介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电商产业链条化发展。狠抓生态振兴。持续深化飞地主体功能区、曙河生态经济示范带、欣陕茶旅融合示范园、来创产业融合示范园、南江湖工业旅游示范园、义工协会社会公益扶贫等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典型案例。建立全域覆盖的村庄规划体系,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逐步推进农村发展景区化。持续开展美丽乡村、"五净最美庭院"「23」创建。强力推进清垃圾、清沟渠、清废弃物、改不良生活习惯为重点的"三清一改"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24」,实施无害化厕所改造工程,创建整村推进示范村3个。推动人才振兴。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要统筹推进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各项工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地、落细。实施强镇带村、强村富民工程,积极推进一镇一策、一村一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引领带动农民发展,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镇。坚持产城景深度融合,优化宜居环境,突出宜业功能,彰显宜游特色。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力促进入省市"十四五"项目盘子。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城控规》编制。按照特色突出、功能互补、规模适度的思路,统筹城镇空间格局,打造产城景融合经济增长极。完善配套功能。坚持经营城镇理念,优化城镇功能分区,健全聚业配套设施,推动城镇扩容提质。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街巷改造、供水供气、雨污收集、垃圾处理、绿化亮化、智慧城管等重点城镇项目,持续提高城镇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城镇业态。加快发展宾馆住宿业,坚持提质与扩量并举,提升深山来客、国心等宾馆服务水平,力促盐道酒店、帝景山庄等项目投入运营。支持发展美食经济,加大长寿菜系、盐道菜系等特色菜品开发,打造一锅炖、不老鸡、鸡蛋皮等特色饮食品牌。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加快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支持中高端品牌实体店落户,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聚力发展夜间经济,规划栈道夜间经济长廊,鼓励发展共享书屋、主题餐厅、音乐茶吧、教育培训等新兴业态。稳步壮大公共服务业,支持电力、银行、保险、烟草、邮政、石油、天然气、城投公司等国有企业拓展业务、做大做强。提升内涵品质。加强城镇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水平。加快实施"拆违治乱""街净巷洁""桥安路平""景靓灯明""水清岸净""增绿添花"六大工程,深入推进"五城联创"「25」,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体系。
三、做强三大园区,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围绕打好经济增长翻身仗,依托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旅游景区,聚力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经济增长极。
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特色突出、基础配套、产业融合、效益明显的要求,培育"猪、药、芋"三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核桃、中蜂、冷水鱼等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高标准建设十大现代农业园区、百个特色农业示范点。振兴生猪产业园。围绕生猪、野猪、香猪肉系列食品开发,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提升自繁自育能力,扩大适度养殖规模。推行"猪-沼-园"循环模式,加快生猪产业园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带动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壮大中药产业园。推进现代中药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升镇坪中药品牌影响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搭建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种植基地"三方"合作平台,推行药材"订单"生产模式。扩大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打造友谊万亩黄连示范村,确保药材留存6万亩以上。巩固"两芋"产业园。围绕推进洋芋产业化、魔芋规模化,以农业园区为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推广良法种植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发展魔芋2万亩以上、洋芋5万亩以上。以山林经济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加快万羽林下乌鸡养殖、万亩林果和林下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进"长寿文化之乡"品牌开发,打造"化龙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加大"三品一标"「26」认证、食品加工企业SC认证「27」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精、专、特、新"绿色有机品牌。
发展壮大绿色工业集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平台、培育产业、承载项目,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户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打造飞地经济示范园。完善配套设施,创新投融资体制,紧盯培育中药产业链龙头,建设秦巴中医药示范园、苏陕合作示范园。完善飞地经济支持政策,建立飞地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飞地经济良性运营。加大项目援建和环境保障力度,力促普欣中药配方颗粒、莲花苦荞加工、振兴中药饮片项目早日投产,推动苏州大健康伴味食品加工项目尽快开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接环补链,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加快培育20亿级中药产业集群。壮大县域循环工业园。按照上游抓研发创新、下游抓补链成群的思路,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加快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富硒食品产业集群,以技改扩能为抓手,支持汉巴、欣陕等13户重点企业达产达效,完成向阳春、硒源等12个生产技改项目,培育安子婿、莲花等企业入笼上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提升工艺、拓展市场为抓手,推动鸿利、鑫大地等重点企业提产增效,推动轻质颗粒建材、石煤洗选等项目竣工投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以科学调度为抓手,力促桂花清洁能源公司上市申报,提升佰佳、三大峡、樟树潭等水电企业运营效益。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以新社区工厂建设运营为抓手,大力发展毛绒玩具、电子元件、服装、劳保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加工业。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建立小微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引导机制,探索同质企业共享厂房、共享品牌、共享生产线模式,整合资源创造小微企业抱团发展条件。
聚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建设全域大公园,打造秦巴会客厅。推动旅游产业全域化。落实"打好生态旅游总体仗"部署,按照"城乡即景、景即城乡、城景相融"要求,构建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产业格局。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实施"旅游+"「28」"+旅游"「29」工程,推动旅游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坚持"城、镇、村、户"一张网,打造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区、7个集镇旅游服务站、十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百户星级客栈示范户,培育"一城七镇十村百户"旅游经济增长点。推动旅游产品全域化。坚持全域全景理念,突出"一核一带"引领,强化多极多元支撑,全域供给旅游产品。聚力飞渡峡核心景区建设,实施AAAA景区巩固提升计划,建立景区建设运营帮扶机制,做靓镇坪生态旅游名片。持续打造曙河旅游经济示范带,推进"一线八景"建设,提升腊味小镇运营水平,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培育全域旅游新亮点。加快建设南江湖旅游扶贫示范区,推进游客服务中心、高端民宿度假区、珍稀鱼类博物馆、音乐会广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森林旅游等旅游融合项目,实施传统工艺提升和长寿文化植入计划,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增强旅游商品供给能力和文化价值。推动旅游服务全域化。围绕"高速"时代旅游需求变化,完善旅游"六要素"「30」,对接"新六要素"「31」,健全旅游服务供给体系。支持长寿养生美食研发,培育发展特色美食门店,让游客吃出镇坪特色。强化酒店行业规范化管理,推动品牌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精品民宿客栈错位发展,满足游客多层次住宿需求。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强旅游交通条件保障,满足游客自驾、公交等多元出行需求。开展旅游景点故事、旅游形象标识、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大力发展旅行社、旅游咨询、导游服务和志愿服务,加快推进特色产品旅游商品化,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支持开发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情感旅游、休闲旅游、探奇旅游等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式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游客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大园区是发展的硬支撑、创业的大舞台。我们要发挥园区承载功能,打造包容性创业平台,建立支持创业者机制,让创业者成为园区的主人、走向舞台的中心,共享平台资源,主导市场竞争,创造社会财富,赢得辉煌未来!
四、紧扣三大关键,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坚持以改革的举措、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行动,破难题、增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确保完成各项改革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创新高质量发展机制,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供销体制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32」改革和土地经营权入股、产业化经营试点。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司法所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