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仙游县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3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8分钟

2020年仙游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6日在仙游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吴国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仙游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凝心聚力谋发展

真抓实干谱写美丽仙游新篇章

201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新时代美丽新仙游建设,扎实推进"一条主线""一城四带""三大攻坚战""四大突破""五大行动",着力做好"六稳"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5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0.1亿元,增长8.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亿元,增长7.5%;外贸出口总额2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3.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2元,增长9.1%。

这是仙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扎实有效的一年。我们始终聚焦项目比质量、争先进位比赶超,全县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五个一批"综合考评第三季度居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美丽莆田建设暨"双比"活动连续三个季度获评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1-9月份增速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减税降费超5.5亿元,兑现惠企政策补助2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实现翻番、增幅居全市第一。市场主体突破11万户,保持全市第一。通过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孵化,限上商贸业企业月度新增入库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比去年提高58个百分点。仙作作为全国首个县域品牌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发布全国首个红木行业发展指数,打造行业晴雨表和风向标。

这是仙游城市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全面提升的一年。我们始终注重发挥仙游特色、仙游优势,全力建设一批有品质、有实力的仙游品牌,力争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仙游模式。成功举办第七届红博会、美丽中国仙游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家具产业品牌集群在我县设立联合秘书处。荣获"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省级卫生县城""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等称号,并再次入选"全国最美县域"。在全国率先推行食品医药"证照合一"审批改革。台湾农民创业园综合考评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等次。

这是仙游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的一年。我们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全面打好三大攻坚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投入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2.2%。全县5940户197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38个贫困村全部脱帽,脱贫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二。木兰溪全流域治理全面推进,全县主要流域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森林覆盖率达71.32%,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获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产业发展在提质增效中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2︰49.4︰46.4,新增"下转上"98家。工业经济提质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98家,完成规模产值697.3亿元。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80家。22家企业列入市鞋企"白名单"。园区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园区改造提升"十个一"工程稳步实施,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第三产业提速做大。绿色产业(三产)考评居全市第一。全市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经济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0家。限额以上电商企业达85家,完成交易额超25亿元。平台经济加快发展,累计交易额突破71亿元。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50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突破3100万元,分别增长7.8%、15.7%。九鲤湖景区入选全省首批避暑清凉福地名单,签约常态化合作旅行社30家。大济乌石等7个村荣获省级旅游特色村。现代农业提效做优。城区中心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机械化屠宰场竣工。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5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新增家庭农场100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土地流转3万亩和县级土地开发603亩,新增耕地785亩。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持续推进,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重点项目在接力攻坚中持续突破。33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均超序时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开竣工项目185个。完成重点项目征地2812亩、拆迁17.6万平方米。获批林地1200亩、土地2099亩。仙港大道工业走廊示范带加快建设,瑞峰大桥主体完工,园区道路、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元生智汇智能终端项目部分投产,凯茂科技项目搬迁进展顺利,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华峰绿色纤维工业园一期加快建设。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运营。艺雕智慧产业园一期实现招商开园。3C产业园竣工。天海石油基地投用。三福产业园一期投产。木兰大道先行段、仙菜线城关来洋至书峰段改造工程、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公路建成通车,纵三线钟山湖亭至鲤南涵井段实现贯通,联十一线仙游段、纵三线游洋双峰至钟山麦斜段加快建设。新建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14公里。全年策划项目116个,总投资639亿元。计划投资20.5亿元的金芯半导体、计划投资15亿元的京洲芯片半导体、计划投资16亿元的泰景装配式建筑等22个项目实现签约。

城乡面貌在建管并举中持续提升。完成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4个单元控规修编、4个重点片区城市设计、5个历史文化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240个城建固投项目完成投资180.5亿元。"一溪两岸"主城区加快开发,建成区面积扩大2.8平方公里、达27.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9个百分点、达48.9%。迎勋路北段、育英路、党校路北段实现通车。东一环北段、东二环北段、北三环东段路基贯通。城区高速出入口连接线及互通匝道拓宽工程竣工通车,新金凤桥完成桥基工程。"三中心一广场"竣工投用,县法院、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实现搬迁。温泉度假中心、现代金融街一期、美食城二期竣工。碧桂园天城、建发玺院、中骏城市综合体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工,竣工商品房110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停车泊位1137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845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区卫生保洁"1+N"对外发包运营,在全市率先出台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规定。枫亭镇入选全省首批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省级森林城镇。榜头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工艺小件生产集中区竣工投用,龙腾路建成通车。钟山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九鲤湖景区总体规划获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完成编制并全面实施,度尾、钟山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22个村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乡镇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基本完成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新改建农村三格化粪池19368个。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移风易俗工作巩固深化。

三大攻坚战在精准发力中持续推进。脱贫攻坚战有效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和老区脱贫奔小康工作全面落实,完成造福工程搬迁724人。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持续有效整改。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拆除关闭违规畜禽养殖场199家3.6万平方米,完成排污口整治4044个,整治牛蛙、养鳗场95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新建污水管网213公里。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竣工。排查整治"两无"企业368家。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营。完成矿山生态恢复11个、治理水土流失4.2万亩。植树造林3.3万亩、赎买商品林3140亩。社硎白洋等6个村荣获省级森林村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至年底预计化解57家企业不良贷款18.5亿元,不良率为2.2%、下降3.2个百分点,为32家企业办理过桥转贷资金4.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91亿元、271亿元。

民生质量在普惠共享中持续提高。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6件完成投资30.4亿元。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省推出就业岗位9261个。城镇新增就业5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7%以内。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99.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保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138元,实现"六连涨"。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医疗救助、抚恤补助、灾害救济、慈善资助等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建成农村幸福院40个、日间照料中心5所。福泽园主体工程封顶。实施棚户区改造1125套,安置房竣工6.7万平方米。安置房办证历史遗留问题有序解决,完成办证1.5万套127.5万平方米,首次登记完成率达100%,办证转移率达79%。"四好农村路"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28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改造危桥10座。优化公交线路5条。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启动,成立仙游城乡供水有限公司,国有、集体水厂实现托管,经济开发区水厂完成主体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电力线路150公里。有效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持续发展。教育强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新认定示范性幼儿园19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5所,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54所、"乡村小规模标准化学校"22所。新改扩建小学幼儿园项目13个,建设校舍面积3.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340个。盖尾中学等9所学校通过省级达标校复评,高考本科上线率53.1%,考取"双一流"高校学生238名。6所学校、3名校长、44名教师列入"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后备培养名单。"三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县总医院获评三级综合医院。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方式改革落地见效,县域内就诊率达82.9%。县皮防院新址投用,县中医院恢复就诊,瑞峰医院、菜溪、社硎卫生院竣工。新改建标准化村卫生所25家,村卫生所医保终端开通52家。"两孩"政策稳妥实施。仙游籍运动员荣获国家级以上金牌22人次。"六馆"陆续竣工。中共上宫支部红色基地完成修缮提升。新增市级以上非遗项目21个。鲤声剧团晋京参加国庆中国戏曲文化周展演,并赴泰国交流演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社会风气持续净化。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平安仙游"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生产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信访维稳、人民调解工作扎实有效,医患纠纷"仙游解法"在全国推广,全市"网格化+寄递安全管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食品安全深入推进。宋《仙谿志》点校出版。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海防、人防等工作不断加强,征兵工作圆满完成。人事人才、编制、保密、档案、物价、气象、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地方志、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青妇、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事业得到新发展。

政府建设在职能转变中持续加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仙游落地生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巡察和经济责任审计反馈问题及时有效整改。依法治县工作有序推进,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173件、县政协委员提案170件,办结率均为100%。"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逐步规范,95%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在全市率先推出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办,县行政服务中心新楼投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2345便民服务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3万件,网评满意率99.2%。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效能建设、绩效管理以及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仙单位、驻仙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仙游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大项目、好项目仍然偏少,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任务依然繁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与人民的向往还有差距;高精尖人才仍然缺乏;营商环境还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一些干部的争先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认真加以解决。

砥砺奋进再起航

敢闯敢拼开启跨越赶超新征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以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统揽新时代美丽新仙游建设,按照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围绕"一条主线""三大目标""三大攻坚战""一城四带""六项行动",奋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新时代美丽新仙游,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5.6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2.2亿元,增长5.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5亿元,增长3.6%;外贸出口总额22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亿元,增长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亿元,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4元,增长10%;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动能转换与调优结构并进,推动产业转型再提质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入实施"1233"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攻坚战。

做强先进制造业。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一要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落实"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十个一"工程,提高园区亩产综合效益。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快完善南片区、五里岭片区生产生活配套,动工建设慈岳工业平台,启动鞋服新产业园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产业园。仙港工业园重点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投用瑞峰医院、小学和幼儿园,建成瑞峰公园一期,加快产业链服务中心、科技育成中心、人才公寓、学校医院、商务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工艺产业园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风口先机,重点加快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形成文创、信息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二要打造重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紧盯5G时代,重点拓展新型显示面板、芯片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加快元生智汇、凯茂科技、星星科技项目全面投产,推进金芯半导体项目落地建设,推动3C产业园招商运营,促进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工艺美术产业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赋能,推动品牌化、创新化、数字化"三化融合",打造工艺美术产业千亿集群。鞋服纺织产业重点用好稳鞋企促升级等政策措施,推动更多企业进入市鞋企"白名单",加快华峰绿色纤维工业园一期投产,扶持壮大协诚、辉特、歌士玮等龙头企业,提升前端研发设计、中端加工制造、后端销售服务等价值链环节,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和OEM、ODM高端企业。同步扶持壮大机械装备、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产业,力促东亚机械、钰诚化学、金溪茶叶等优势企业增产增效,加快海安橡胶股改上市步伐。三要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持续开展服务企业走访活动,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0亿元、技改投资20亿元以上。支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强,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5家。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支持京东云仓、鸿昌物流加快发展。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引导企业加入市"白名单"平台,做好招商、扶持、创新三篇文章,力争交易总额突破173亿元。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引导龙头企业工贸分离。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健康养生、文化传媒等产业,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粮安工程。推进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发展,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三品一标"认证8个。新植和改造文旦柚2000亩、油茶3000亩、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扩大名贵苗木、中草药种植规模。依托"两区四园五基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完善精深加工和仓储冷链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农产品"一品一码"、标识销售、全程追溯体系。推动机械化屠宰场投入使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用好县级土地开发、旧村复垦、土地整理等政策,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优质耕地800亩以上。

二、坚持项目带动与投资拉动并驱,推动发展后劲再提升

把项目建设作为赶超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坚持"项目为纲""投资为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以大投资推动大发展,进一步掀起项目攻坚新热潮,全面培育更多发展增长点、拉动点。

强化项目攻坚。全年安排省市县重点项目350个,总投资1920.5亿元,年计划投资332.1亿元。坚持以四条示范带建设引领产业、突破项目,加快美丽莆田九大专项行动项目建设。创新"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做细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强化用地、用林、资金等要素综合保障,全年开竣工项目200个以上。重点加快"京东圈"、金芯半导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华峰绿色纤维工业园、南仹生物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推进元生智汇、凯茂搬迁、星星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尽快达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

强化招商引资。密切跟踪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外溢动态,坚持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第三方招商,持续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填补全产业链空白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大型专场招商活动,用好"6·18""9·8"等平台,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侨商和台湾百大企业,重点抓好电子信息产业园、3C产业园、慈岳工业平台、美食城、油画城、石艺城等招商推介,力争新签约招商项目38个、总投资400亿元以上,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继续实施"回归工程",促进总部回迁、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人才回乡。

强化设施建设。建成纵三线游洋双峰至钟山麦斜段、联十一线仙游段,推动木兰大道三期仙游段加快建设,启动枫亭港航道疏浚工程,加快纵三线游洋至永泰段、枫亭3000吨级码头前期工作。实施危桥改造8座、农村公路硬化工程30公里。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行动,加快城区第一水厂迁建,竣工投用开发区水厂续建项目,动工菜溪水厂、度尾水厂,扩建城区第二水厂,稳步推进城乡供水"同质、同价、同服务"。新扩建110千伏海安等输变电工程11个,新建改造10千伏电力线路160公里。打造"数字仙游",新建4G通信基站520个,启动5G商用网络建设。

三、坚持功能完善与空间拓展并联,推动城乡能级再提档

围绕"一城四带"总体框架,通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核联动,更加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市民满意、人才向往、游客点赞、投资者称道的城市。

做大做美中心城区。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目标,坚持高位规划、匠心建设、精细管理。全面启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大城关"战略,安排城建项目200个,年度计划投资141.2亿元。拓展城市框架,推进城区建设向二环、三环延展,建成东一环北段、东二环北段、贵峰路、温南支路等环路连接线,打通公园路等一批断头路,加快仙兴路北通前期工作。推进城区高速公路出口片区、美食城片区、体育中心片区等收储开发,现代金融街投入运营。全年竣工商品房60万平方米。完善城市供水、供气、排水、排污、停车场等设施,启动城区地下管网普查。优化公交线路、站点设置,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健全小区物业管理机制,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保持"两违"整治高压态势,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印记和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兴旺、功能齐全的串珠式特色小镇。仙作工艺小镇重点建设全县旅游集散中心,推进泉山文创园规划、建设,打造网红打卡地,加快艺都北路、滨溪大道等项目建设,促进"工艺+旅游"融合发展。枫亭小城镇重点推进枫亭高速路口、动车站、北和路等片区开发建设,建成枫秀西路、经济开发区南片区至仙港大道连接线,加快公园东路前期工作。艺雕小镇重点推动艺雕智慧产业园、海峡艺雕旅游城联动发展,加快淘宝直播基地落地。同步推进赖店古玩小镇、西苑亲水小镇、菜溪心动小镇、钟山果蔬小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打造各具特色的魅力小镇。

纵深推进乡村振兴。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为契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木兰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北部山区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精致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形成"一路一风景、一山一韵味、一村一特色"。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城乡环境优化行动,突出5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26个幸福家园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两高"沿线环境整治,推动"绿盈乡村"创建,以点带面推动乡村面貌持续提升。加强济川、前连等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建设一批名镇名村和文明示范镇村。开展移风易俗整治行动,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让农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四、坚持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并轨,推动绿色发展再提速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抓好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整治"两无"企业,抓好柴油货车、工业炉窑等重点领域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深入落实双河长制,全面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续建木兰溪生态防洪景观工程仙度段、盖尾段。推进柴桥头溪等5条小流域综合整治,加大畜禽养殖场、入河排污口、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加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确保主要流域水质稳中有升。加快实施农村污水治理PPP工程,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新改建污水管网360公里以上。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采矿等违法行为。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生追究制,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严守"三线一单",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清洁生产,强化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过剩产能,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发展。持续实施"大造阔叶树、绿化全仙游"三年行动,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4.9万亩、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1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5万亩,形成更多的城乡"绿廊""绿肺""绿心"。发展绿色交通,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家用轿车,新建公共充电桩100个,倡导绿色出行,鼓励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活,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家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