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5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黑水县工作汇报

正值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晓亭厅长一行各位领导带着对民族地区、川西藏区的无限关怀与厚爱,在百忙之中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这既是对我县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鼓舞与鞭策,更增添了我们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谨代表全县6万各族干部群众,对XX厅长、XX州长一行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黑水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黑水县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心地带,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县城驻地芦花镇海拔2350米,辖3镇14乡、12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万余人。黑水是民族地区。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2%以上,是典型的藏民族聚居区。藏羌文化底蕴厚重,"卡斯达温"歌舞、多声部合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黑水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三进三出黑水,翻越了达古、雅克夏、昌德三座大雪山,并在此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留下了大量红色革命遗迹。黑水是贫困山区。从1994年至2011年,3次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位优势不明显,底子薄积累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有贫困人口8798人,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黑水是地震灾区。"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全县大片农房倒塌,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6亿元。与许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一样,黑水虽然发展滞后,但境内资源丰富,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明显。一是生态资源富集。全县森林面积336万亩,活立木蓄积3600万余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野生动物330余种,草场面积211.4万亩,是岷江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二是水能资源富集。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97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35万千瓦,已建成投产电站20座,总装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4亿度,是全州水电大县之一。三是旅游资源富集。有4A级景区达古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卡龙沟、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三奥雪山、奶子沟彩林、色尔古藏寨等众多旅游景点,享有"圣洁冰山·多彩黑水"之美誉。

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紧扣全州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突出生态经济牵引作用,在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加快生态黑水、法治黑水、活力黑水、开放黑水"四个黑水"建设进程中,实现"县域经济增量提质、民生事业集成发展、社会氛围安定和谐"三大跨越。2014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9.57亿元、增长8.5%;全部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9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4元、增长8.9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7元、增长15.8%。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15亿元、增长16.2%;全部工业增加值6.57亿元、增长2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00万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4元、增长9.9%;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9元、增长18.9%;接待游客38万人次、增长4.9%;实现旅游总收入3.65亿元、增长6.1%。

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按照东明书记"川西北地区重点是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生态黑水"为目标,着力深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全力实施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转化五大工程,守住了青山绿水、留住了蓝天白云,将生态资源优势逐步转化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之中。2014年,全县森林资源覆盖率达43.44%,比2012年提高了2.09%,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14.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5公顷、比2012年减少了36.36%,"三化"草地面积减少到80公顷、比2012年减少了2万公顷,城乡饮用水源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农业灌溉用水全面达标,城乡空气质量优良以上达标率占100%。

(一)坚持抓生态资源保护,进一步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作为川西北生态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将保护生态资源作为重中之重,抓住森林、草原、耕地三个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项目支撑,大力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程,全力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以实施川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为契机,有序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75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0.96万亩,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29720万元,完成人工造林4980亩、义务植树12万株、森林抚育5.26万亩、封山育林4.39万亩。狠抓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开展色尔古镇至城区、双溜索乡至知木林乡等区域的护坡、护岸防护林建设,种植10余万株香花槐等绿色植物,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文化走廊。严格林政执法,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森林管护,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严格野外用火,实现连续27年无森林火灾,300余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草原资源保护,有效防治鼠虫害,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2012年以来累计兑现补助资金3919.4万元,完成草原禁牧49万亩,草畜平衡162万亩;发放草种11万公斤,建设人工草场12.8万亩,建成户营打贮草基地2.1万亩,累计减畜5.6万羊单位,有效保护211.4万亩草场资源,基本实现草畜平衡。同时,严格耕地保护管理,守住耕地红线,深入开展土地恢复整理,引导群众生态、科学种养,认真开展耕地监测,使11万亩省级认证无公害耕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大生态资源。

(二)坚持抓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结合黑水"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以实施生态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努力维护生态系统平衡。认真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根据猛河、毛尔盖河、小黑水河三条流域河床高、流量大,对沿岸群众生产生活威胁大的实际,以重点河道为节点,以防洪堤建设、河道清淤、疏浚为核心,累计投资5034万元,完成6.75公里防洪堤建设、12.6公里河道清淤疏浚,有效保护3000余名群众的汛期安全。在此基础上,先后投资1846万元,对知木林、龙坝、晴朗、红岩等乡镇的13个村实施以种植水保林防止水土流失、配套渠系建设解决高半山农田灌溉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工程,累计种植水保林1461.26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8.5平方公里。认真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为充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1.14亿元对全县31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认真排序、按轻重缓急实施综合治理,目前已对双溜索热十多沟、芦花镇罗坝街村等51处威胁程度重的地质隐患点进行治理,对21处隐患点进行了紧急排危,有效保护了40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实施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照"三同时"的原则进行施工。制定水电建设项目生态系统恢复建设专项规划,督促指导毛尔盖等28座电站实施水保、环保恢复治理工程,累计恢复治理36公顷,治理率达100%,先后完成洞渣地治理1600余亩,恢复林地、草场、耕地348.7亩,强化投产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执法检查,切实保障流域生态平衡,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三)坚持抓生态家园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以争创省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抢抓扶贫攻坚、牧民定居、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为契机,先后整合9.3亿元资金,完成了127个行政村(社区)、1.4万余户群众的"四改两建""七有""五通达"建设任务,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规范生产生活用水排放,实现农用地膜、人畜粪便、家禽养殖的无害化处理,有力地净化了人居环境。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每年在有限的财力中安排500万元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承担城乡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城乡群众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四)坚持抓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坚持定期开展环保宣传"五进"活动,采取小手拉大手等模式,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同时,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定期开展《环保法》以及环保知识等相关内容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整合林业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关部门的职责职能,实现环保执法力量的有效整合,针对黑水水电企业较多,污染企业较少的实际,定期联合执法,先后开展了"亮剑""绿盾"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水电企业违规排放机械废油、建筑施工企业违规处理废渣、废料、施工扬尘等行为。三是强化环境保护检测。开展网格化生态环境保护检测,先后建成了空气质量、水质、林业防火、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四张"检测网络,特别是采取最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强化源头管理,规范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积极筹集资金实施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2016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达标。

(五)坚持抓生态资源转化,进一步激发生态经济活力。遵循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切实加快"生态黑水"建设进程。一是牢固树立沟域经济发展理念。突出沟域间差异性特色,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本着"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农旅相融、一三互动"的思路,编制完成《黑水县沟域经济总体规划》,将县域划分为果蔬中蜂民俗沟、核桃香猪花海沟、生态农牧温泉沟、冰山观光休闲沟、神山探险体验沟、药材藏鸡彩林沟等六大沟域经济带,通过空间的立体开发,推动优势产业由零星散状分布向沟域集聚,激活沟域、带动县域。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全力主攻"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黑水蜂"六大产业。常年种植生态蔬菜2.1万亩,发展早实核桃2.3万亩,种植道地中药材1.27万亩,养殖凤尾鸡10.4万只、黑水中蜂1.12万群、藏香猪8.1万头,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7个,农业生产实现提质增量。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制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做强一季、带活全域"的近中期旅游发展思路,主动融入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把握创建"达古冰山-卡龙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契机,深化抓项目促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文旅互动进程。达古冰山、卡龙沟、色尔古藏寨、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等基础建设推进顺利,自驾游露营地、观景平台、旅游厕所全面启动实施。深入内江、绵阳、德阳等地进行专场推介,深化与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合作,稳步提升黑水旅游知名度。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富民强县进程。

三、存在的困难及恳请解决的事宜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成本高,为此,恳请晓亭厅长在以下方面给予关心、支持。

(一)恳请出台生态补偿机制及配套措施。黑水作为老少边穷地区,与内地县市区相比,区位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我们为保护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放弃了利用诸多生态资源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有利条件,为内地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生态保护屏障。为此,特恳请晓亭厅长帮助呼吁尽快出台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及配套措施,加大对川西北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藏区发展步伐。

(二)恳请对我县申报全省生态示范县给予支持。为大力推进生态资源保护,构建川西北以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根据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及州委、州政府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我县将建设"生态黑水"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抓手,正积极推进全省生态示范县申报工作。为此,恳请晓亭厅长给予关心、支持。

(三)恳请给予城乡污水处理项目支持。我县作为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地,承担着向成都平原提供安全、洁净用水的重要任务,加大对水源的保护迫在眉睫。目前,国家鼓励采用PPP模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而民族地区受特殊的区域条件影响,通过PPP模式实施污水处理项目建设难度极大。在省、州环保部门的关心下,我县县城污水处理项目已获批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概算为3527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890万元,缺口资金达1637万元。因我县财力拮据,恳请晓亭厅长帮助解决缺口资金并将色尔古镇、卡龙镇、知木林乡等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纳入规划尽快启动实施。

(四)恳请加大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县连续遭受暴雨、泥石流灾害,特别是今年"6.29"暴雨灾害致使我县辖区内,发生了100余处泥石流灾害,造成经济损失2.04亿元。目前,受人口、经济等因素制约,我县现有防灾减灾以及生态治理项目设计标准低、投资额小,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为此,恳请晓亭厅长对我县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五)恳请对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予以支持。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沟99条,其中猛河、毛尔盖河、大黑水河属岷江的重要支流,流经6个乡镇20余个村庄。因受水土流失及泥石流地灾影响,河床较高,对沿岸集镇、村庄、农田、房屋等安全影响严重,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恳请将猛河、毛尔盖河、大黑水河三条河流流域治理项目纳入"十三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靠前启动实施。

尊敬的XX厅长、XX州长,各位领导,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XX厅长、XX州长及各位领导的指示要求,紧扣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实施精准扶贫为契机,精准对接生态资源保护,兜住底线、守住红线,更好地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一是进一步抓好规划对接,引领生态保护进程。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认真盘点全县生态环境实施项目,深入研究国家、省、州生态项目投资方向,积极对接省、州规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进程。二是进一步抓好项目实施,夯实生态保护基础。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生态、抓环保的理念,强化措施,科学储备项目,认真抓好项目前期及申报工作,继续深入实施川西北建设与保护、天然林二期保护等工程,加大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植树造林力度,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认真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科学测定草场载畜量,培育良种、规范养殖,努力确保草畜平衡。严守耕地红线,建立健全耕地检测机制,确保11万亩无公害耕地得到有效管护。继续抓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项目的争取,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夯实生态基础。三是进一步抓好资源转化,努力增加人民福祉。结合"十三五"规划,围绕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实施扶贫攻坚、发展生态经济为统领,切实加大生态产业的培育力度。继续加大生态效益农业发展力度,培育生态、有机、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助推一产增量提质。继续加大生态能源工业发展力度,加快对接全州太阳能、风能规划,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生态旅游业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内旅游基础设施,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行为,着力为群众培育更加多元的增收渠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