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230/322页)
做实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推动从服务"10+1"向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加快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创新发展,打造成为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自由贸易试验园区。深入实施"123456"金融工程,高水平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推动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的金融创新,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高起点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培育临空产业集群,打造全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南宁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协同发展。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东盟国家、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规划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产业带建设,推动构建"大湾区-南宁-东盟"、"欧盟-川渝-南宁-东盟"等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盟市场和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产业投资聚集地、贸易往来结算地、科技创新支撑地、生活服务保障地。加强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各方面交流合作,打造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强化与北钦防深度联动,发展向海经济,规划建设平陆运河临港产业园,推动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
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焦东盟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培育东盟进口产品直销市场,打造东盟产品集散地,建设东盟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培育时尚消费、定制消费等高端消费业态,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打响"南宁购物"品牌,打造东盟消费者旅游购物重要目的地。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培育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质,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彰显更多特色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和完善兜底性政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个强化"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镇、村的支持力度。用好粤桂协作机制,扎实开展深邕结对帮扶协作工作。
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优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粮食、果蔬、生猪等一批百亿产业。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持续提升南宁火龙果、横县茉莉花、武鸣沃柑、上林大米、宾阳古辣香米等一批"邕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聚焦"三区三园一体",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茉莉花(茶)、蔗糖等产品加工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经济,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强化科技兴农,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智慧农业。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县域城镇和村庄功能布局,着力推动"三师"下乡,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行动,高标准开展"三清三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强化农房管控,保护好传统特色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开展新一轮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
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改革集成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规范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产权入市交易经营。持续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五)推进"中国绿城"全面提质,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上形成更强优势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中国绿城"享誉世界。
打造南宁大都市区。重点向东、向南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建主城区、副城新城、节点区域和特色生态环一体的大都市区格局。优化提升主城区,强化商务、金融、国际交往等功能,适度引导人口、产业功能由老城区向新区疏解。高品质建设五象新区,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新区。加快规划建设武鸣副城区、东部产业新城、临空经济示范区空港新城和南部科创新城四个副城新城。
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四横三纵两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市域一级公路环线建设,提升县域、园区间交通联系便捷度和运量能级。搭建主城区"六纵六横"快速路骨架,推动主干路、城市立交及跨江桥梁建设,加强高速路与城市道路联通,构建无缝衔接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完善智能电网、天然气储气工程等公共设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强化应对极端气象灾害能力建设,完善地铁等地下空间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创建面向东盟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建立健全城镇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加快建设现代社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坚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加快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培育经济强县(市、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农村作用,提高城镇产业、人口集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