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271/322页)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顺应国际国内、省内省外的发展大势,回应省委寄予晋中的期望要求,满足338万晋中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必须以先人一步的节拍、快人一拍的胆识、高人一筹的办法,众志成城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用好国家赋予我省转型综改、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和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金字招牌",聚焦"六个一"先行目标,发挥"六大优势",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抢先发力、扬优成势,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晋中篇章。
完成这一光荣使命,未来五年必须实现"六个一"先行目标:"一个引领",以干部思想解放和科技人才引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理念超前上求新求变,在创新思维中破冰探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科教人才创新资源转化上先行;"一个高于",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和市域经济增长速度迈入全省前列,GDP力争突破2300亿元,在打造极具影响力的市域经济实力上先行;"一个转变",由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向现代科技支撑多元化经济结构转变,产业整体加速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基本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在优化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上先行;"一个前移",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地级市位次前移,软实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先行;"一个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统筹推进东山和平川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环保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降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在打造共同富裕高品质生活上先行;"一个领先",党的建设整体水平保持全省领先,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市普及、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在以党建为引领的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保障上先行。
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必须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充分发挥"六大优势":一是进一步发挥科教人才集聚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依托山西大学城、晋中职教港,加快建设全省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让一项项科技首创变成满园春色。二是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改革的平台优势。加快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引领全市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三是进一步发挥转型综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做大做强综改区晋中开发区,引领全市域产业转型发展,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转型发展蹚新路上取得实质性进步。四是进一步发挥毗邻省会、先进要素集聚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太原都市区,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联动,抢抓中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形成东融、南承、西连、北拓的开放格局,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五是进一步发挥晋商文化与自然地理文化贯通融合的文旅优势。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更加亮丽的底色。六是进一步发挥宝贵的精神财富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和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必须实施一谷驱动、两区牵引、两翼腾飞、一力保障"1221"战略举措:
--最重要的是要激活"一谷"这个"动力源",向创新生态要活力。以建设宜教、宜学、宜研、宜创、宜业、宜居"六位一体"山西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目标,以山西大学城入驻高校和山西农大、山西师大为依托,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为支撑,北延百里龙城区域、东进晋中职教港、西拓武宿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南连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覆盖山西智创城4号、金科创新孵化中心,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驱动人才"强引擎"、激发创新"加速度",以前瞻性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现代科技成果应用、颠覆性技术创新,全力建设山西"智创谷",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这一"谷"就是科教资源集聚之谷。推动大学城向科教城转变,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环境改善、研发平台构建等方面,积极支持市域内18所高校硬件建设、软件提升,向打造全国一流大学、构建一流科创生态迈进。大力鼓励和扶持各类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在校内外布局各类科研平台、科创平台、孵化平台。与科技企业、创新主体联合研创,推动校企共建,让科教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要聚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把大学城建成全省优质的教育城,让高校教职工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创造,把根扎到晋中大地上、把心留在科技创新上。这一"谷"就是高技能人才培育之谷。以把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应用型示范高校(本科大学)为牵引,带动职教港各入驻学校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走出一条适应科教催生、产品孵化、成果转化、产业构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之路,实现山西大学城科研创造、智创城科创成果、金科基地孵化产品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努力打造成为山西乃至华北地区最具特色、最富影响力的国际职教港。这一"谷"就是人才创业圆梦之谷。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生活物态、休闲业态、科创形态、产业生态,推动山西大学城和晋中职教港校园、家园、公园、产业园"四园同构",让教师校内有事业、校外建功业,让学生校内有学业、校外可创业,为广大师生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提供完美保障。今后五年,依托山西"智创谷",全市储备和集聚百名高端领军人才、千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万名青年优秀人才,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团队50个以上。这一"谷"就是科教成果转化之谷。推进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以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为载体,推动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各领域辐射、渗透、转化、开发、应用、推广。未来五年,全市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0个、省级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以上,立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支持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晋中大地上、把智慧洒在转型发展上,让绚烂的科技之花在集约的晋中科技平台尽情绽放。这一"谷"就是科教人才宜居乐业之谷。推动市城区"百亿百项"城建工程向山西"智创谷"集中,使山西大学城与百草坡植物园、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百里龙城区域交相呼应,把高校区建成城市中的校园,把市城区建成校园中的城市,让师生以居住生活在晋中为乐,让晋中以坐落在大学城校园为荣。这一"谷"就是科技报国之谷。围绕全球视野、国际气质、山西标识、晋中担当,服务服从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促进创新创造要素向企业集中集聚,合作开展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积极承担国家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完善财政科研投入机制,集中攻关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为国家新一轮科技创新贡献晋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