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99/322页)
(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在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人地钱"挂钩精准度上,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使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切实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农业投资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县域信贷投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点状供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们大多来自乡村,都是大地的儿女,必须重农固本、不负乡亲,让广大农民朋友有活干、有钱赚!
七、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守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好守好三峡生态屏障。
(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制定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安全降碳。实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加大绿色低碳产业、技术研发等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掌握主动、顺势而为、绿色发展。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实施生态价值工程,推动生态资本的度量、核算、交易。
(二)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以"两江四河"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支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的长江生态共同体;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长江、清江生态廊道,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磷化工全产业链前端、中端、末端共同发力,加大磷石膏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抓好国家"无废城市"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
(三)健全现代生态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修复补偿机制,推动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保护合作共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应对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挑战。加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发挥公益诉讼作用,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持续深化"生态小公民"、"生态市民日"系列活动,提高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终身追究。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宜昌人民心中最大的眷恋。我们要守护好这方山水,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精神高地
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把宜昌打造成为具有高度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城市范例。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持之以恒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二)塑造文明典范品牌。树牢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时代自信,坚持"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理念,建设模范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之城,打造文化之城、志愿之城、好人之城、绿色之城,确保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支持当阳、远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成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城市立心铸魂、笃志润德,深度挖掘屈原、昭君、嫘祖等特色文化,保护修复历史文化遗址,延续城市文脉。把屈原文化打造成永恒的文化地标,让宜昌成为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大力选树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工程,讲好宜昌故事,推介"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好业"。深度提炼宜昌文化的精神标志、时代价值,推出更多具有宜昌气魄的文艺精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非遗文化,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办好特色节庆活动,持续擦亮"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名片。加快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文化装备等文体产业。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好人就是一座灯塔。文明城市、大爱宜昌,必将星光璀璨!
九、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落实"双减"等教育政策,实现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增值发展、高等教育扩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宜昌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构建居民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蝉联国家卫生城市,支持宜都、枝江、当阳、夷陵建设三甲医院。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再分配、三次分配制度,支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拓宽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水平承办第十六届全省运动会,支持秭归申办龙舟世界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公交乘坐舒适度和运行效率,建设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完善住房供应和物业服务体系,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层次,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合法权益。
(二)以城市大脑赋能市域治理。坚持把城市作为生命有机体,建立集灵敏感知、预警预测、决策指挥、精准处置等于一体的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全域智慧城市向基层延伸,打造更多高效实用、惠民利企的应用场景,构建"大脑全、小脑强、神经末梢灵"的数据管理运营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让城市治理更聪明、群众生活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