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分组讨论发言-16篇(第2/3页)
--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坚持建管并重、内外兼修,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10]划定通过省级审核。统筹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399个,完成投资92.4亿元。橄榄新城市政路网项目开工建设,两水组团段河坝片区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和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88万户、棚户区改造873套、农房抗震改造2169户。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0.8%、居全省第3位。50个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升。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扎实开展"一难两乱"[11]专项整治,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设智慧停车泊位7782个。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提质行动,绿色价值日益凸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实施,"三线一单"[12]分区管控制度有效落实。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自然保护区建设,人工造林4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三江一水"河道生态治理、白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河湖"四乱"[13]实现动态清零。落实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在文县、康县召开甘陕川三省联席会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年度任务。大气、土壤、水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占比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4]和实施方案,九县区全域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启动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统筹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当县创建为第六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荣获"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和"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称号。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提效行动,质效水平同步提升。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制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包抓、协同推进、专人专班、跟踪服务机制,强化节会招商、驻点招商、精准招商,加大宣传推介,设立驻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招商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民企陇南行"、网络招商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组团参加第二十八届兰洽会等省内外招商活动,论证储备产业链招商项目114个579亿元。全市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6个,签约资金385.6亿元、增长2.3倍,落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29个,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73.2亿元、增长1.1倍,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颜值面貌美丽蜕变。坚持常抓不懈、全域整治,聚焦"一净三畅"[15]"九个美丽"[16]"六个一样"[17]目标任务,全面整治城市农村、地面立面、室内室外环境卫生,城乡环境不断完善。全市铺设城区、重点镇区污水管网37公里,违章建筑、城市"飞线"、占道经营得到有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五大革命"[18],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26万户,新建乡镇垃圾处理站10座,设置垃圾收集点3.5万个。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创建省市级卫生乡镇、村社、单位251个、清洁村庄400个,在西和县、两当县召开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现场推进会,环境革命深入人心。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内生动力全面激活。坚持以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反思、大整改、大承诺、大监督、大查处活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件事一次办"、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措施,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3%,全市招标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最低压减至59天,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排名全省靠前。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实行"即上即奖""不来即享""免申即奖",全年兑现留抵退税6亿元。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293.2亿元、增长20.2%,市政府荣获省长金融奖。清退企业住房公积金贷款保证金1.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8405户、增长10.8%。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市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加快政府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市场化转型发展,完成资产资源注入315亿元。申报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6家,成立中国首个油橄榄产业创新联合体,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93户、省级科技型创新企业12户,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4亿元,3项科技成果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深入推进平安陇南建设行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运用"阳光调解""背包警务"等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完善推进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19],全市信访总量、网上投诉大幅下降。扫黑除恶成效明显,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5%、38%。细化落实安全生产39条硬措施,扎实推进矿山和尾矿库、自建房、城镇燃气、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科学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行一策"化解金融风险,高风险机构年底可有序退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全力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清偿化解中小企业账款4157万元。
--深入推进民生福祉增进行动,惠民举措有力有效。坚持民生优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2.6%。年度省、市列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8.5万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实施教育建设项目371个,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陇南师专升本、陇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开工建设教师安居住房7981套,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62.5%,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健康陇南建设全面推进,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加快建设,建成县域医学中心45个,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加强。文县白马文化和武都高山戏文化列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录。10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市第九届运动会成功举办,组团参加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省第十一届残运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设施日趋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10%。及时启动社会救助保障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180万元,投放冻肉72.7吨。深入整改礼县临时救助资金审计反馈问题。"一老一小"[20]工作持续推进,"三留守"关爱服务积极开展。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市区管道天然气开通投运,居民用气价格下降29.4%。探索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摸排化解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31373套。全面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创新政策服务保障"12345"工作机制[21],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34个,拟安置搬迁群众1.46万户5.73万人,全面完成了今年4155户的搬迁任务,全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
这一年,我们倾心倾力、科学施策,全市疫情总体可控。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同舟共济,同心抗疫。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发挥一办十七组作用,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迅速果断处置多轮多点突发疫情,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付出了艰辛努力,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给予了最大的理解支持,更加坚定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这一年,我们勤勉履职、担当作为,政府效能显著提高。坚决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提高站位对标干、担当有为务实干、严谨有序依法干、凝心聚智合力干、严以律己清廉干,政府系统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272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数字政府平台建设全面完成。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集中开展纪律作风"十项整治"活动。深化供销改革,供销社系统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季度市州信用状况排名全省第二。认真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民族宗教、审计监督、统计调查、地震气象、退役军人事务及双拥共建、残疾人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即将过去的2022年,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在自我加压中争先进位,在实干担当中勇开新局,彰显了陇南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能落后、不甘落后的志气骨气。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时处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把脉定向,扎实推进"三城五地"建设平稳开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豪情满怀、奋勇争先的陇南发展新篇章!
一年来,我们坚守为民初心,牢记人民至上,坚持群众路线,探索富民之路,寻求富民之策,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尽心尽力解好"急难愁盼"题,用心用情办好"烦心揪心"事,形成了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凝聚了知重负重、愿为敢为的磅礴力量,迈进了干群一心、逐梦前行的陇南崛起新征程!
一年来,我们笃定必胜信念,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广集众智,立非常之志,定非常之策,以"不进则退"的警觉警醒,在逆境中转折,在困境中突围,一季度稳开局,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抓攻坚,四季度保全年,把经济增速定格在全省"第一方阵",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士气,干出了爬坡过坎、攻城拔寨的陇南奋进新气象!
一年来,我们激情践诺履职,各级干部用心谋事、激情干事,"万人操弓,共射一招",工作一环紧扣一环,任务一茬压着一茬,在项目现场、在乡村一线、在抗疫战场,在城乡环境整治、生态地灾搬迁各项重点工作、急难重任面前,夙兴夜寐、栉风沐雨,经受住了涉滩之险、闯关之艰,绘就了破题前行、激越沉雄的陇南建设新画卷!
一年来,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全市上下顽强拼搏、昂扬向上,汇聚攻坚力量,蓄积笃行之功,敢为人先、跳起摘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门心思抓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以敢于迈出第一步的闯劲、持续走好每一步的韧劲,你追我赶、克难奋进,以敢想敢干、能作善战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打开了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陇南事业新天地!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东西部协作省市、定点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省驻陇南各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陇南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陇南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影响,"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未能如期举办,开展赴外招商推介活动屡屡受阻,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旅游收入增速与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行业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疫情对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很大影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和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前进道路上,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陇南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投资增长仍需加力,我市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亟待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新型城镇化进程较慢,县域经济活力不强;群众增收渠道不宽,自然灾害频发,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弱项;营商环境仍需改善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已经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望!
【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一核三带"[22]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四强"行动,坚定不移建设"三城五地",持续深入推进"十大行动",努力实现"九个新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陇南定位、把准陇南方向,继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奋勇前进。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之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在项目谋划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完善项目推进新机制。规范再造项目审批流程,审批要件能简尽简,打通审批系统壁垒。实行"1+6"项目清单[23]动态管理,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和一季度一观摩活动,健全市县联动、部门协同、跨县协作、紧密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管家服务和前期辅导员制度,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帮办包办代办服务。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启动"十四五"规划中期修编。
拓展项目谋划新思维。市本级继续安排项目前期费5000万元,动态储备项目1200个、总投资突破3000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00个以上、省列重大项目20个以上。紧盯国家省上投资新导向,围绕"两新一重"[24]、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持续谋划争取一批专项债券、国省预算内投资、行业部门投资项目,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库。
发起项目建设新攻势。实施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100个,其中百亿项目3个、十亿项目20个、亿元项目200个,完成投资400亿元。实施陇南机场改扩建项目,推进市通用机场和徽县、礼县、文县直升机起降点前期工作。加快天陇铁路、康略、景礼、和昌高速和宕昌官鹅沟互通立交建设进度,武九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天水至成县高速、康县至阳坝高速、白龙江文县碧口至罐子沟航运工程。抓紧陇南至九寨沟铁路、两水至九寨沟高速、余家湾至凡昌高速、碧口至阳坝旅游公路前期工作。新建改建普通省道239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1000公里。实施供水保障、水生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145个。抓紧陇南市西南部城乡人饮及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武都拱坝河、徽县宋家湾、礼县永固峡水库等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宕昌城区水源地、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加强智慧水务建设,推进农村供水智慧管理工程。新建5G基站500座以上。开工建设330千伏成天线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布点建设城乡充电站、商住充电桩和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
(二)发挥资源优势,在重点产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产业四提"不动摇,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矿业、文旅康养、新能源、数字产业突破性发展。
做强重点产业新链条。集中优势资源建设重点产业链,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个牵头部门、一批链主企业、一套扶持政策的链长制,每条产业链精准确定2至3户链主企业、3至5户骨干企业。推进产业链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制定政策、项目、责任"三张清单",充实完善重点产业链项目储备库,推动成熟项目落地建设。
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市本级安排工业提质转型和商贸流通企业升级引导资金1000万元,培育新增规上企业10户、产值过亿元企业6户、过10亿元企业2户。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30个、"三化"[25]改造项目10个,力促10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投资增长5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产值增长30%。
挖掘矿业经济新优势。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有色冶金、非金属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25亿元,矿业经济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0%。争取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6个,承接好12个省级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项目。有序出让38个非金属探矿权,加快35个矿山探转采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组建市级矿业投资公司,推进大型企业改革重组和集团化发展,完成西和大桥金矿、成县毕家山铅锌、徽县柳林江洛矿区资源并购整合。新建绿色矿山3家。
打造文旅康养新胜地。加快发展文旅康养富民产业,全市一盘棋,倾力打造全域发展的文旅康养新架构。建设以康县阳坝、武都裕河、文县碧口为核心的陇南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康养休闲产业带。建设以礼县、西和县西汉水上游为核心的秦文化产业带。建设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建设两当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文县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巩固提升两当县、康县、成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把伏家镇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特色小镇。市本级安排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500万元,谋划储备文旅康养项目35个、总投资54亿元以上。统筹推进嘉陵江大峡谷云屏三峡、武都万象、文县天池、成县西狭颂等大景区建设,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康县青龙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阳坝文旅康养示范区。文县碧口古镇、徽县泰湖风情园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碧口、哈达铺等文旅康养小镇,创建7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4个文旅康养品牌村,培育2家国家等级旅游民宿。积极融入环九寨、毗邻地区大旅游圈,支持武都区、文县与九寨沟协同开展大景区建设,联合打造精品线路。叫响"生态陇南·康养胜地"品牌,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发展观养、食养、居养等十大康养业态,开发文旅康养创意产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公共营地,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打破三年来疫情影响困局,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加速回暖。
加快新兴产业新布局。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宕昌县抽水蓄能、武都区氢能产业示范园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康县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加快国家电投50万千瓦风光储氢一体化示范、宕昌县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武都区风光储一体化、礼县固城10万千瓦风电二期、武都区和西和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并网发电80万千瓦。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数字化应用。赋予农村电商"陇南模式"新内涵,建设陇南电商产业园、电商智慧物流园和异地配送中心,创新发展跨境电商,推动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发展。
(三)促进城乡融合,在壮大县域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立足特色、各展所长,实施强县域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进县域经济新发展。对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强化考核评价,做大做强规模,九县区整体位次前移,力争1至2个县入选全省发展先进县、进步县。支持城市服务型的武都区提升人口、产业承载力,加快周边城镇融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工业主导型的成县、徽县、西和县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强化园区平台支撑,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支持农业优先型的宕昌县、礼县加快一县一园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支持文旅赋能型的康县、两当县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文旅康养产业先行县。支持生态功能型的文县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县。
构建城镇建设新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严守"三区三线",构建以市区为引领、县城为主体、重点镇为补充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橄榄新城、两水组团段河坝片区综合开发,完善市区东江、汉王、两水、马安新区基础设施,实施南长江大道等项目,建成阶州大道东段、长江大道东延伸段。推进市区南北两山生态修复、一江两岸绿化美化和沿江湿地公园建设。持续推进405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加快城区管网改造升级,实施成县东出口西出口道路建设、礼县西城区集中供热、西和县城区给水、宕昌污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项目。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7426户、棚户区改造147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552套。推进10个特色小镇和重点镇建设,改造提升乡镇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推动园区能级新提升。把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陇南经济开发区建设,产值突破40亿元,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支持西和县工业集中区、陇南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扩大产值,支持康县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推进文县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陇南祁连山水泥循环经济建材产业园建设。申报创建武都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西和县、两当县省级农业科技园。
扮靓城乡环境新颜值。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完善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徽县、康县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市级卫生乡镇、村社、单位350个。精细打造公共绿色空间、城市"口袋公园"[26]、微型广场。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治理黑臭水体,大力整治架空管线"蜘蛛网"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乱挖乱烧、乱占乱采、乱摆乱停、乱贴乱画。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四)聚焦三农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新成果。紧盯重点人群,落实好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强化技能培训,输转脱贫劳动力32万人,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做好受灾群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推广科技增粮措施,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持续整治撂荒地,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85万吨以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创建粮食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加快建设市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12个仓储储备项目,新增市县地方储备粮4.9万吨。
培育特色山地农业新亮点。落实农业特色产业"一计划两方案"[27],衔接资金、整合资金的60%以上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市本级安排特色山地农业发展引导资金3000万元,撬动产业链贷款2.5亿元以上,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5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稳步增长。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荞麦、高粱等特色小杂粮产业。实施畜牧养殖牵引行动,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稳住"菜篮子",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开工建设武都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特色产业精品示范村,加快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进度。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新增家庭农场500家。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认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50个、产地交易市场6个。
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新标杆。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开展"九大行动"[28]、实施"八大工程"[29],打造1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加强乡镇所在地村庄建设,康县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深入推进"五大革命",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万座,创建清洁村庄400个。持续推进"2510"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农村人才支撑,培育乡村工匠、乡土人才。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践行"两山"理念,在生态价值转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落实最严生态保护新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行最严分区管控,实现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零",强化行政执法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实施"三江一水"河道生态治理、秦岭西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白龙江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完成荒山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49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以上,治理水土流失86.7平方公里。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优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动《陇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过立法。
打通生态价值转化新通道。加快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巩固提升两当县创建成果,康县、徽县、金徽矿业、宕昌官鹅沟大景区达到创建标准,探索具有陇南特色的"两山"转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成县、徽县、宕昌争创省级森林城市。争取陇南市全域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用好国家"双碳"[30]战略一揽子政策机遇,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和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健全涉生态保护红线重大项目准入制度,建立文旅康养等行业环评审批"豁免清单""告知承诺制审批清单"。探索EOD[31]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开展生态产品抵押、价值变现试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建设生态地灾搬迁新家园。精准核查认定搬迁对象,科学合理确定安置点选址,加快建设34个集中安置点,完成搬迁6375户25287人。落实好政策服务保障"12345"工作机制,强化后续扶持,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有业就、能融入。全面推进安置区管理,把搬迁群众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体系,打造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六)深化改革创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一流的服务,全力打造亲商重商、便民利企的营商环境。
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新活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广经济强村试点经验,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资源盘活注入,推动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打造市级总资产300亿元以上、各县区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国有资产运营集团公司。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以上,贷款规模突破900亿元。推动税收征管改革,全面落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新跃升。实施强科技行动,逐年增加市、县区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合作,创建茶叶、白酒产业创新联合体,规范运营油橄榄产业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9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9户。
营造一流政务服务新环境。落实强化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质效提升行动方案,加大投诉举报受理督办力度,持续推动大反思、大整改、大承诺、大监督、大查处活动走深走实,全力建设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放管服"水平,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件事一次办"和"最多跑一次"。实施行政许可清单化管理,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应用,打造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来即享落实惠企政策,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净增1万户以上。
(七)扩大开放合作,在区域联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创优势互补、协同联动、融合融通的区域发展新局面。
拓展东西协作新领域。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按照陇南所需、青岛所能商议协作帮扶重点,加强产业、科技、文化、旅游、人才等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推动消费帮扶、劳务协作、"一县一园"建设取得新成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落实"三帮三强"[32]系列举措,拓展与浙江省金华市的合作交流。充分用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资源,深化拓展帮扶领域。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向南开放,拓展与重庆、成都、广元、阿坝、汉中等地的合作领域,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天水、甘南等毗邻市州联动发展,推进设施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协同建设陇东南经济带。加强与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协作单位的协调联动,推动协议事项落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新增限上企业20户。以大中型城市为重点,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外销售规模。促进外向型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办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油橄榄节等重大节会。
提升招商引资新成效。强化招商引资考评和一把手工程机制,论证包装一批优质招商项目。聚焦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加强与央企合作,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落地见效快的项目。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跟踪调度、专班推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开工率达到80%以上。高度重视落地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
(八)推进共同富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拓宽居民就业增收新渠道。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进各类群体多渠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优化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和回乡就业创业政策,挖掘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优先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推进"百千万"[33]创业引领工程,发放"双创"贷款1.5亿元,实施好"千人自主创业计划"。打造陇南优质特色劳务品牌,输转劳动力66万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回应人民满意教育新期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研究出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学前教育项目50个、中小学改扩建项目200个,改造提升10所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改善300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增加城镇学位1.6万个,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腾挪置换保障教育用地,优化武都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城区学位供给。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合理布局,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减少基础教育生源外流。启动西和县一中搬迁工程,加快在建学校进度。平稳有序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推动各县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市一中创建甘肃省卓越高中,高考录取率稳步提升。积极创建陇南职业技术学院,强力推进陇南师专升本工作。探索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继续推进教师安居住房建设。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新水平。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3个省级重点专科,积极推进县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实施"5G+智慧健康"二期工程,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提升和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业务楼等项目。成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医护人员安居住房建设。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实施"唱响新时代"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活动,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和文艺精品力作。加强礼县秦文化研究和保护,推进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角坪遗址等保护项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长征红色文化重点保护项目,讲好"两当兵变"、红军长征在陇南等故事。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陇南"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建设5个体育公园,备战参加2023年甘肃省青少年锦标赛。
适应群众社会保障新需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一老一小"民生工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办好普惠托育服务,创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城市。强化医疗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严格执行社会救助保障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适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全面落实"房住不炒"要求,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
(九)守牢一排底线,在平安陇南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全市范围真正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推进"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库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十大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乡镇干部办公及周转房改造建设项目,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健全村民自治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发挥陇南乡村大数据作用,推进网上治理。
构筑安全稳定新防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完善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强化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等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安全管理。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民族宗教、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及双拥共建工作。
落实科学防疫新举措。完整准确全面执行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用心用情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诉求,尽最大努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以实际行动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
着力防范化解新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责任政策体系,稳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协同联动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强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3年,市政府将尽心尽力办好妇女"两癌"检查、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职业技能培训和千名大学生就业计划、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幸福院、农村"厕所革命"、智慧停车场和充电桩、"口袋公园"和微型广场、农村"双协"管理员(食品安全协管员、治安协管员)、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公办幼儿园建设等10件民生实事。
各位代表!征程漫漫,惟有奋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市政府系统将始终坚持"三个务必",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统领,忠诚履职,锐意进取,加压奋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坚持高度自觉的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
强化政策落实的责任担当。坚持为民初心,全力推进利民惠民政策落实。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制定配套措施,项目化、具体化高效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分类施策、组合出拳,精准滴灌、持续发力,下透政策"及时雨",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共克时艰,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全力争取最大保护最小影响,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秉持依法履职的执政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法治之"重",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凸显法治之"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创新联动机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夯实法治之"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深刻汲取礼县临时救助资金审计反馈问题教训,开展纪法教育,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升创先争优的政府效能。强化担当实干的鲜明导向,扛牢加快发展职责,担好富民强市使命,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落实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破难题,挑战不可能,凡事付出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保持争先进位状态,树牢无功就是过、平庸便是错的理念,朝乾夕惕、宵衣旰食,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加快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弘扬为民清廉的优良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控"三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领袖指引航向,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富民强市的生动实践,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兴县天堂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新兴县天堂镇人民政府镇长人选欧奇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天堂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年以来,天堂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云浮市委"一二三四五六"思路举措,按照市委、县委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部署要求,聚力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立足农业大镇和中心镇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镇域经济提质增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基础。现将天堂镇2022年镇域经济工作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一是高屋建瓴,举旗定向。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推动天堂镇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把镇域经济发展纳入2022年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规划编制项目,全面织密织牢强镇兴村富农的责任网。二是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完善全镇35个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6个"两新"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等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保障,夯基固源。注重选拔专业知识过硬的干部到镇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用好用活涉农资金与专项债券以及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信用村"建设,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全镇17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信用村建设,并配备金融特派员,实现"整村授信",解决了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此外,我们把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镇、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层层压实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把握资源优势,激发发展动能。一是发挥农业产业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下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花盆子"四棋子工程,引导农民采取多元合作模式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了一批有规模、有效益、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合作社。二是引导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精心打造"紫色天堂之旅"精品线路,提档升级天堂小镇国家3A景区,串联宝宁塔、文笔塔、李耀汉故居、区村古民居等具有天堂底蕴的历史人文景观,连片300多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与集美景、观光、亲子休闲、科普、研学等为一体的共享菜园,朱所名灶、天字码头、九统领广场、"将军巷"、天紫园等组成网红打卡点,形成农业研学旅游之路。三是用活农业用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我镇土地确权面积为3722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达16785亩,占45%;通过以五西村示范带头,推动温氏乳业与五西村党委的深度合作,解决该村撂荒耕地约230亩,并有450多亩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用于全株玉米种植,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年收益10多万元,实现了镇村企三方合作共赢;借助佛山对口帮扶的契机,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劳力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周边村民增收,累计帮助当地拓销农产品逾2000多万。四是盘活"三资"创造新价值。依托县级书记项目"消薄+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发挥财政资金的倍增效应,如五东村委投资50万元建设一个两层230平方米的仓库出租,项目完成后可增加村委会收益约4万元;登记统筹镇内闲置地、闲置校舍等资产,积极联系"村企共建"、"村村共赢",积极联系乡贤反哺家乡。
(三)推进产业融合,增强发展后劲。一是"书记项目"夯基提质赋能。以党建示范镇村创建为契机,高效推进镇级书记项目发展牛产业培育牛经济,打造天堂奶牛产业链发展;开展"互学互比"头雁比拼活动,形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发展氛围,推动22个村(社区)以集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立项村级书记项目,已打造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3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从3条提升到12条。二是"老品牌"继续升温加持。助推微丰公司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丝苗米加工综合园产业融合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与推广项目等进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好发展好丝苗米特色农业产业。大力运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微丰公司与产业联合体、农户合作共建基地面积达4500亩,带动农户630多户,合作种植面积达1.2万亩,辐射农户1800多户。该三年来,公司累计带动农户2000多户次,增收580多万元,辐射农户5400多户次,年均户增收达2500多元。积极引导利和食品有限公司等申报"小升规",打响百年老字号"品味香"品牌,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筑构规上企业发展网支柱产业品牌。三是"新血液"不断灌注充盈。制定天堂镇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网,实行项目推进一周一汇报、一月一研讨,实时跟进项目进展,发展新税源。去年以来,我镇共招商引入广东通力新飞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温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家优质企业。预计通力新飞年产6万吨特种薄页纸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超11亿元,创税6500万元,可增加800个就业岗位。新兴县高效生态奶牛养殖项目建成后年产值1.1亿元,目前生活办公区、牛舍土建工程、环保区工程、钢结构安装工程已完成逾80%,预计今年年底竣工,累计可有1800头牛入场。
(四)注重基层治理,优化功能配置。一是对标落实小城镇品质"十个一"。县内首创以成立教学促进会的形式,支持镇内中小学、学前幼儿园的教育事业发展。擦亮"一老一少一特"民生品牌,推动医疗服务全覆盖,完善养老保障。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健全规范污水收集处理网、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网和线缆网。建设滨水步行栈道、环湖绿道和10公里碧道,打造特色休闲游憩(qì)廊道。此外,以农村客运站、综合性特级文化站、图书馆、综合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设施为点,以国道G359、建安路、解放路、建设南路与各村村道为线,打造优质有序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一个功能完善的商贸服务体系。二是纵深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平台统一指挥调度,统筹各部门执法职能,整合镇执法队伍、联防队、消防站等多方资源力量,打造一支"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综合执法队伍。将全镇22个村(社区)整合为镇村治理一张网,建立22个中网格、221个微网格,实行"一张网"统揽全局、通盘规划、合理调度,推动治理触角向基层末端延伸。三是用好"放权赋能"重要抓手。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向基层下沉。目前已主动承接县下放行政管理权限151项,整合民政、残联、医保、人社、计生、国土、市场监督管理、水务等职能部门资源到镇行政服务中心,将"多部门窗口办理"变为"一站式自助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督下,全镇激发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氛围,营造了正气充盈、向上向好的好风气。上半年,全镇经济指标整体稳定,市场主体数量1712个,较去年上半年增加122个,同比增长7.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850万元,同比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908.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536万元,同比增长2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万元;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销售额3850.4万元,同比增长32.7%。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113.655万元,同比增长25%,预计"砍尾"行动后全年可达到275万元,确保我镇2023年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离上级的要求、离自身的目标、离群众的诉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接下来,全镇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委、县委的部署要求,聚焦镇村"内涵提升",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竭力打造"宜居福地人间天堂"作出新贡献。
二、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着力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抓住"关键少数"选优培养,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激发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建立"双向培养"机制,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汇聚人才力量;培育"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走出一条党建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二)进一步发掘资源优势。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深挖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通过承包、发包、租赁、合股等形式,继续盘活"三资"(资源、资产、资金),助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5万元。如:聘请有实力的团队,开展天堂镇传统花卉万年青抗性育种与健康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项目,提升万年青产品档次;大力推进抛耕弃荒整治行动,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增加村集体的托管收益助力增收;适度发展林下养殖,借助驻镇帮镇扶村力量促进林下经济变现。
(三)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村小组资产托管模式,由村委统一集中托管各村民小组的资源资产,村委统一对各村小组资源资产集中发包,收益归村小组,村委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实现共赢;不断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农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入社务工、自种稻米等途径参与产业发展;持续优化"政企村共建"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利用村集体上级补贴资金、闲置资金等入股镇内社会诚信度高、经济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如通力定造公司、新兴微丰公司、温氏乳业、筠诚牧业),实现村集体资金收益最大化,实现镇域经济和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朱所村计划将上级补贴资金50万元入股新兴天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坪村、内东村分别计划将复垦资金100万元资金入股筠诚牧业。
(四)进一步强化全域统筹。坚持把产业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依托产业特色和资源,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供销推动、农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新型合作之路,推动村(社区)参与项目合作,进一步打开农产品销路。天堂镇助农综合服务中心计划近期在圩镇落地建设,占地面积约6821.92平方米,打造农产品田头集散综合市场和专业化农技服务平台,联结中小农户,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真正实现"大湾区"市场与农产品"供给地"直接联系,畅通产销对接渠道,通过"政府搭台+驻镇帮扶+团队分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抱团共赢",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镇兴村富农的重要引擎,全镇各级党员干部要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同气连枝、同谋共策,共同奏响镇域经济发展最强音,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为新兴当好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贡献天堂力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马营镇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为目标,聚焦"讲政治、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四个重点,紧扣"七个梁山"建设主线,把"严真学细实快"的作风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以使命必达的责任感、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如履薄冰的谨慎心,全力以赴抗疫情稳经济促发展,为马营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指标既快又好
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92万元,完成年初任务目标的79.7%;10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54.3亿元,同期增长95.67%;营业收入完成53亿元,同期增长127.11%;固投项目库现有项目14个,1-9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完成6.16亿元;1-9月份实际到位内资3.93亿元,实物工作量1.99亿元,分别完成本年任务目标的78.6%和99.5%。
(二)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中稀天马30000吨/年钕铁硼废料回收处理综合利用项目被纳入2022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南稀金石新材料有限公司被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为2022年省级绿色工厂;持续推进优质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制造业技改投资位列全县前三名;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其中:(1)蒙稀土新材料项目,五号车间已完成地面施工,车间玻璃完成安装。持续推进设备安装、厂区路面、绿化铺设工作。(2)华创稀土项目,持续推进车间顶部钢板铺设和办公楼建设工作,目前办公楼玻璃已制作完成,等待进行安装。
(三)招商引资强力攻坚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务实成效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1-11月份,镇招商引资专班外出招商共计30余次,接待来梁客商10余次,先后赴烟台、赣州走访对接,并在赣州围绕稀土产业举办专题招商活动,着重就稀土产业发展情况、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了产业链条延伸的方向,提升了推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8月份,在聊城成功举办《梁山新材料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就塑料回收再生资源项目与山东嘉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11月份,在济南成功召开教育服务产业专题招商会,与山东华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网络教研系统开发推广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四)疫情防控精准施策
坚持"外防输入、内方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及时建立摸排管控工作台账,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查报准。设立卡口23处,抽调精干力量24小时值班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查验"两码一证",严格落实查验登记;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点23处,目前已完成78轮全员核酸检测,共计完成核酸检测210万人次;成立大货车疫情防控专班,对镇域内大货车司机信息进行重点摸排,将辖区内313名大货车司机全部纳入台账管理;持续对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巡查,共关停整改公共场所80余处,提醒整改1100余次。同时,利用村村通广播、群众微信群、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精神,共发放《疫情防控工作明白纸》《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30000余份,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五)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开发公益性岗位180个,完成公益岗招聘、培训、上岗180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完成特殊困难人员养老保险代缴590人,为全镇268位6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养老保险金领取待遇;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同时,组织村干部、志愿者开展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调整充实138名微网格员,通过人员下沉、治理下沉,织密基层治理网络;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微信推送等形式,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村干部、网格员走村入户"一对一"引导帮助群众安装注册反诈APP,截至目前,马营镇共完成安装注册28000余个,提升了群众识骗防骗意识能力,有效打击了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六)"一排底线"守好筑牢
一是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不动摇,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项硬措施和省委八抓20项创新举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摸排辖区内用于生产经营的各类出租厂房和基层消防安全场所59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60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开出责令限期整改指令38次,查封、关停违规企业21家,压紧压实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共摸排经营性自建房屋289户,未发现存在安全隐患;三是打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攻坚战,全力做好涉稳重点群体摸排稳控化解,建立《马营镇信访隐患台账》,对涉稳人员和不放心人员严格落实ABC分级分类精准稳控,对挑头人员严格落实"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要求,坚决防止失控上行问题;四是克服多重困难完成土地复垦、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整治工作,截止目前我镇违法占地整改率100%。
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项目发展受限。受合规园区边界范围限制,储备的中稀天马三期、南稀金石二期等项目无法办理土地手续,无法开工建设,影响了项目达到预期。二是在建项目及技改项目储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三是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受限,签约项目任务有差距,外资到位占比少。四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守牢一排底线的困难大压力大。
三、2023年工作计划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马营镇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政治立场、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略气魄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有新突破。
(一)坚持政治站位,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使命、奋进担当,奋力推动马营高质量发展。继续叫响"全员抓党建、人人扛红旗、村村评模范、企企树先锋"的镇域党建氛围,全面打造党建示范镇。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等方面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产业引领,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围绕全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以稀土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稀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紧盯项目建设推进,强化服务保障力度,做好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主动跟进蒙稀新材料、华创稀土等在建重大产业项目以及城市矿产科创中心项目等拟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建设。科学有序推进稀土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厚植创新发展优势。
(三)坚持工作重点,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充分运用村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等规模化经营模式,借助"马营镇东管区合作社联盟基地",以点带面,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金鑫社区建设工程进度、西城花园二期安置房项目建设,持续缩短拆迁户在外过渡时间;常态化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争取通过国家级卫生乡镇考核验收;打造1处布局合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大型农贸市场消除占道经营乱象,全力打造美丽宜居、文明和谐小城镇。
(四)坚守"一排底线",筑牢基层稳定新屏障。一是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拓展防疫成果;二是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落实好"八抓二十项""十五条硬措施",坚决防范遏安全生产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紧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整改工作,全力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四是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全面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
(五)坚持作风建设,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践行县委"严、真、学、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以铁的纪律、铁的担当、铁的作风确保"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构建和谐马营提供纪律保证。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2023年,马营镇将以二十大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力谱写马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梁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荣山镇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荣山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在打牢基层基础、加快工作落实上更加坚定,在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问题上更加积极,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更加主动,实施了一批群众期盼的基础性工程,解决了一些多年困扰发展的难题,办好了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惠民实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具体工作如下:
(一)坚持人民至上,做好疫情防控
--筑牢外防输入防线。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镇党委政府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全面贯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不传播"红线",守住生命安全"底线"。
--做好常态长效防控。截止目前,我镇疫苗接种达到30069人次,根据疫情形势和上级防控要求对全镇群众进行全员核酸,9月份至今,组织全民核酸6轮,54768人次。每月两次对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进行消杀处理。持续进行对来抚返抚人员排查管控,综合运用大数据推送、镇村排查等手段,准确摸查,切实做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提高早发现和快速处置能力。全面加强重要活动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对大型集会等切实做好排查管理。
(二)协调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我镇多次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布置会、工作推进会、专题会,研究如何更好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全镇247户脱贫户,6户边缘易致贫户,13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定期监测生活工作状态,防范风险,及时介入化解风险。
--全面摸排农户底数。对全镇农户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6883户,排查农户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就学信息,就业情况,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社会保障情况,生产生活条件情况,住房安全保障情况,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家庭收支情况。通过排查,共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含已完成村级申报、正在走程序的)0户0人,需回退消除风险0户0人,需清退监测对象0户0人。
--加大数据平台宣传。对江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数据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将农户自主申报流程做成海报张贴至各村组,积极向农户宣传。平台中农户自主申报0户,行业部门推送26户,我镇组织专门人员上户核实家庭情况,对有风险的3户已纳入监测对象。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抚州市临川区华源木竹材林厂加工项目,以招商引资新成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夯实发展后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截止9月份,我镇完成税务收入1030.72万元,财政收入14.16万元,总计完成财税收入1044.88万元。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目前,我镇初步完成当前我镇主要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度,及时开展府前大道国有土地挂牌上市出让工作,目前已出让10块地,夯实我镇财力基础。另一方面,2022年荣山镇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共10个,总资金26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项目4个148万元,中央资金项目6个117万元,涉及村分别为荣山村、付家村、新街村、上陈村、天泉村、新村村、排上村、旨荣村等8个移民村组,上半年以来,已竣工结算项目7个,完成率达70%,在全区排名靠前。
--筑牢特色产业基础。积极引导培育发展灯芯草产业,通过"党建+、合作社+、互联网+"等模式,把灯芯草作为"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依托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全国首个灯芯草交易市场,解决了灯芯草交易无固定场所的历史性难题,并规范了灯芯草交易的秩序,并且镇城管组在每个灯芯草交易日都到现场维护秩序。另外我镇充分挖掘各村特色资源依托现有资产、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在荣山村投资80万建设100亩黑木耳基地,16个标准大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争先创优。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2年度我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经过镇党委积极努力争取,荣山村大塘行下、花家仓,南坑村三坊3个自然村组已经纳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点,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施工前的设计规划。
同时,我镇坚决扛牢扛实粮食安全重任,实现早稻生产34100亩,为全年粮食生产夯实基础。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截止目前,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有新安村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大关,其余17个行政村都已迈入10万元门槛。
(四)建设宜居家园,改善卫生环境
--城镇品质不断提升。举全镇之力,整治为先,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格局全面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规范农贸市场摊位,所有占道摊位全部归行就市,市场井然有序,面貌一新。对集镇主干道店面乱摆乱放、占道经营及车辆的乱停乱放进行整治,重新划定停车线,规范车辆停放,并做好常态化巡逻和管理。
--乡村面貌日益改善。在全镇开展内部卫生评比检查工作,并对各村空心房、危旧房等进行拆除140栋,1万6千余平方,同时清理池塘河道垃圾、枯枝杂草、淤泥,有效改善河道流域水环境。在环境卫生整治中充分发挥红黑榜的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环境卫生状况明显的提升。
--"河长制""林长制"有力落实。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和梦港河沿线生态保护工程,持之以恒抓好"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的落实,严格按谁分管谁负责考核。完善生态建设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对各村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五)着眼民生福祉,助力社会和谐。
--有力夯实基础建设。2022年我镇衔接项目实施计划共两批次14个,共计项目资金488.24万元,其中第二批衔接资金项目11个418.24万元,第三批衔接资金项目3个70万元,资金涉及产业发展、农田水利、乡村道路、饮水工程,排水系统改造,投入138.24万元强化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投入350万元发展荣山特色产业---灯芯草烘干厂,由新安村、上陈村、南坑村、新街村4个村采取飞地经济模式参与我镇娄浒村灯芯草烘干厂项目,不仅能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了群众饱受雨天灯芯草受潮的后顾之忧,更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创建"红旗党支部"。为了更好的创建"红旗党支部",我镇在付家村、荣山村、排上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再度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强化软硬件建设,更高标准打造全区乃至全市的模范典型。同时,我镇投入10余万元对娄浒、天泉、小雷、莲源、南坑、大雷等村委会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届时,将进一步增强我镇各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夯实党建基础。
--开通城际公交线路。我镇已成功开通荣山至抚州的城乡公交路线,促进城乡整合发展,拉近主城区与我镇距离,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出行便利,让广大农村群众"行有所乘""乘有所乐""乐享其乘"。
--推进"白改黑"项目建设。经多方努力,312省道东馆至荣山段"白改黑"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一半,预计11月前全部建设完成,为我镇群众创造了整齐、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了我镇道路形象。
--打造镇级消防站。为进一步提升全镇消防安全环境,我镇联合消防大队投入30余万元在镇政府对面打造镇级消防站,并配备专职消防员,以高水平消防救援工作服务保障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我镇投资80余万元的新社保大楼建设完毕,已经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全镇21529名群众的参保缴费,参保率达到95%;同时慢性病审批、异地就医报销等工作也在有序地开展,发放公益岗位工资94500元,新增养老待遇发放148人,全镇参加城乡综合养老保险12698人,城乡养老待遇发放3447人。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我镇切实贯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认真排查整治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目前未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安排镇村干部、护林员每天进行巡山,确保打好森林防灭火"保卫战"。